学术投稿

中西医给合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体会

李千一;李江海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西药治疗, 骨性关节炎, 疗效, 不良反应, 联合治疗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给合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100例,进行单纯西药治疗;联合组100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熏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时间、患者治疗依从性、满意度均明显优越于单纯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反应、药物过敏情况发生。结论针对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无严重不良反应,为骨性关节炎的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中等量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中等量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中等量脑出血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良好率(64.5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7.92%),实验组(6.2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实验组患者的意识恢复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7.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可明显减小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杰;李长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治疗心肾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各种先进医疗手段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周期得到明显改善,这同时增加了心肾综合征患者的数量。心肾综合征具有诊治难度大、临床效果及预后差的特点。本文重点分析了中西医治疗心肾综合征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治疗心肾综合征提供依据。

    作者:韩义;梁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研究

    目的:寻找适合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63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对症护理,探究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而控制和减轻。结论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护理,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疾病防范意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及做好日常自救护理的准备,科学合理的饮食,严格控制血糖、禁止抽烟、合理用药等,同时对患者护理要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开导患者积极治疗,乐观生活,树立信心。

    作者:华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开腹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在穿孔性阑尾炎治疗中开腹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穿孔性阑尾炎患者46例,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患者进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24例患者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穿孔性阑尾炎进行治疗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大大缩短住院时间,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建立及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关联性分析

    目的:运用来曲唑诱导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并分析维生素D干预对PCOS大鼠相关血清指标的关联性。方法运用来曲唑诱导SD大鼠建立PCOS大鼠模型30只,与相同SD常规饲养大鼠15只比较分析两组大鼠血清LH、FSH、E2、P、T以及LH/FSH比值,并观察卵巢组织学变化。剩余15只实验组大鼠模型进行维生素D干预饲养,比较分析上述血清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E2无差异(P>0.05);实验组LH升高、FSH升高、LH/FSH比值增大、P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血清T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维生素D干预后血清激素水平与干预前比较,血清LH、FSH、T以及LH/FSH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E2轻微升高,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升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干预后大鼠BMI、HOMA-IR、T以及FPG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E2呈正相关关系(P<0.05);此外,大鼠血清PRL、FSH、LH、TC与血清25-(OH)D3无相关性。结论来曲唑诱导建立的PCOS大鼠血清激素水平和卵巢形态改变于人体接近,符合要求。维生素D缺乏与PCOS发生有密切关系,其预防和治疗PCOS有潜在价值。

    作者:谢博超;陈忠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清β-HCG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β-HCG在临床做到正确诊断妇科的正常怀孕、异位妊娠、葡萄胎、绒毛膜癌等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妇科门急诊及住院患者中相关病例419例。按病情分为5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β-HCG。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正常早孕组、异位妊娠组、葡萄胎组和绒毛膜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与健康早孕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胎与绒毛膜癌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β-HCG可协助提高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降低破裂危险;动态观察β-HCG含量变化,可以了解胚胎发育情况;监测保胎和流产效果;对正常早孕、异位妊娠、葡萄胎、绒毛膜癌等做出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青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三期重叠”抢救治疗1例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也称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HV)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伴有肾脏损害的病毒性出血热的一种。在临床上是以发热、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其中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三期重叠是病情发展中极为严重的阶段,此期患者的渗出体征尤为突出,出血倾向明显,常常合并DIC和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由于血管广泛严重损害,血浆大量渗出,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此类患者的抢救,关键的就是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治疗如以休克为主,则补液的总量、晶胶液体比例及速度与时间,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在患者命悬一线之际直接影响抢救结果的成败。现将我科室2013年11月份收住院,出现典型“三期重叠”的HFRS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兴海;王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头孢类抗生素抗体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1例

    药物可引发的抗体可出现DAT阳性[1,2],近几年来,药物引起的DAT阳性已被分成4种机制:药物吸附、免疫复合物、非特异性吸附以及自身抗体的产生。头孢菌素类药物抗体作用于红细胞膜,使红细胞的膜发生改变,免疫球蛋白非特异性地被红细胞吸附引起,引起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从而对交叉配血实验造成干扰。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一例头孢类抗生素抗体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小凤;蒋海燕;李惠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产后出血的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分析产妇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并且研究了对其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针对本院近阶段诊治的产后出血的患者病情进行临床治疗研究,观察其在住院期间的各种病理反应,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对策进行研究总结。结果笔者针对通过对所选的46例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分析得出,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撕裂等,针对此种现象护理人员均采取了人性化护理措施,从患者心理、生理及饮食入手,帮助患者治疗和康复。结论产后出血是产妇生产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迅速,威胁产妇生命,医护人员用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护理对策。

    作者:邵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甲亢合并糖尿病46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甲亢合并糖尿病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血糖控制良好,与治疗前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某些临床症状上存在一定的共同点,容易诊断其中的一种疾病而遗漏另一种,临床需要提高警惕,两种疾病同时治疗可有效减轻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作者:杜婧;魏枫;王云枝;任丽珏;薛晔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口服补液盐Ⅲ在治疗儿童急性腹泻轻中度脱水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口服补液盐散Ⅲ(ORSⅢ)治疗儿童急性腹泻轻中度脱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急性腹泻轻中度脱水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ORSⅢ)65例与对照组(标准ORS)55例,观察两组疗效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3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1.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病程、脱水纠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大便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钠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补液盐散Ⅲ治疗儿童急性腹泻轻中度脱水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好,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苗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给合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体会

    目的:对中西医给合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100例,进行单纯西药治疗;联合组100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熏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时间、患者治疗依从性、满意度均明显优越于单纯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反应、药物过敏情况发生。结论针对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无严重不良反应,为骨性关节炎的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李千一;李江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药师参与“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制定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实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制定后,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路径实施前后第一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历,比较临床路径实施前与临床路径实施后的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费用,药品费用,住院天数,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的方法及效果。结果临床路径实施前后,患儿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和住院天数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临床路径实施后,患者的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和住院天数都明显减少。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制定,规范了患者用药,节约了住院费用和药品费用,缩短了住院天数,对节约治疗成本,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伟;董懿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工作在医院感染预隋控制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按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医院感染率显着下降, P<0.05。结论建立完善消毒供应制度、执行各种消毒操作规程、规范供应中心环境管理和清洗消毒灭菌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梁月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如何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工作进行探讨。方法以我院47例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的康复护理为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术后康复护理对患者产生的积极作用。结果47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加强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康复护理不仅能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而且能使他们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

    作者:王素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意义与实践

    随着卫生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如何迎接新的挑战,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本文探讨了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试图优化人力资源管理配置,提高医院竞争力。

    作者:周珏榕;刘力薇;许静;陈静;方莉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011年240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采用TCRC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高频电波刀手术(LEE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预后。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与观察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切缘阳性率及切口愈合时间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RC和LEEP刀手术均能有效治疗宫颈良性病变,TCRC可更好了解子宫内膜情况。

    作者:林丽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某县2008年~2012年新生儿死亡监测的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全州县2008年~2012年新生儿死亡监测资料,为确定今后新生儿保健工作重点,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州县2008年~2012年的新生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县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一直控制在10‰以内,但新生儿病死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先天异常是我县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减少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减少出生缺陷及出生窒息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关键,需要加强婚前保健和围生期保健,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产前筛查工作,加强产儿科合作,不断强化培训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技术,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和产科质量,同时,加强对新生儿的特殊呵护,做好新生儿访视等新生儿期保健工作显得极其重要。

    作者:邓佑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宫颈癌合并妊娠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宫颈癌合并妊娠的诊治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例宫颈癌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术后10 d出院,随访至今,未见癌转移。结论由于本病发病率极低,临床表现无特殊性,阴道出血和排液等宫颈癌特异性症状也常出现在妊娠期,早、中孕期发生的宫颈癌容易被误诊,所以,早诊断、早治疗是宫颈癌合并妊娠的诊治的关键。

    作者:刘慧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至2012年收治的120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以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HRS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RSD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经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丁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