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海;王卫
目的:对中西医给合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100例,进行单纯西药治疗;联合组100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熏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时间、患者治疗依从性、满意度均明显优越于单纯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反应、药物过敏情况发生。结论针对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无严重不良反应,为骨性关节炎的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李千一;李江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β-HCG在临床做到正确诊断妇科的正常怀孕、异位妊娠、葡萄胎、绒毛膜癌等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妇科门急诊及住院患者中相关病例419例。按病情分为5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β-HCG。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正常早孕组、异位妊娠组、葡萄胎组和绒毛膜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与健康早孕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胎与绒毛膜癌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β-HCG可协助提高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降低破裂危险;动态观察β-HCG含量变化,可以了解胚胎发育情况;监测保胎和流产效果;对正常早孕、异位妊娠、葡萄胎、绒毛膜癌等做出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青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5月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9)与对照组(n=29),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卵巢电凝打孔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克罗米酚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T、LH、FSH及LH/FSH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分别为89.66%、82.76%、3.45%,对照组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分别为62.07%、41.38%、13.7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术治疗PCOS术后排卵率、妊娠率高、OHSS发生率低,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是治疗PCOS的理想手段。
作者:詹小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CHD(冠心病)患者死亡和住院的主要原因就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ACS的生理和病理机制进行深入了解和认识,有利于更新冠心病的治疗策略,ACS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将冠心病的所有急性临床类型当做一个整体进行处理。他汀类药物能够通过对皮内细胞的凋亡抑制、使低密度的脂蛋白氧化阻力增加并使皮源性的一氧化氮的浓度提高,进而在ACS早期发挥重要的抗栓、抗炎、保护皮内功能的作用。
作者:朱志芬;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临床应用中成药存在的不合理现状,并总结解决对策。方法抽选240例于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通过问卷等方式调查,从而了解患者症状、中医证型、诊断基础病以及所使用中成药种类和剂量等,对以上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结果2010年~2012年,不合理使用率逐年降低,2012年不合理使用率20.7%(83/400)与2010年不合理使用率46.3%(185/400)比较差异明显,P<0.05,不合理现象中药证相对不符发生率大,其次为重复用药所占比例较高。结论临床中成药的使用方面存有多种不合理现象,与中医理论相悖,导致中成药物的药效发挥受限,需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作者:刘剑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维生素B1咀嚼片辅料及其配比的研究,探讨出口感适宜、风味独特的处方工艺。方法以口感和组织状态等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维生素B1咀嚼片的辅料及配比进行考察,筛选佳处方。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佳辅料用量为乳糖40%,柠檬酸10%,甜橙粉15%。结论对所制备的维生素B1咀嚼片进行质量检查,结果表明该产品口感良好、色泽均匀、硬度适宜,符合相关要求。
作者:李威;张睿琦;揭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甲亢合并糖尿病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血糖控制良好,与治疗前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某些临床症状上存在一定的共同点,容易诊断其中的一种疾病而遗漏另一种,临床需要提高警惕,两种疾病同时治疗可有效减轻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作者:杜婧;魏枫;王云枝;任丽珏;薛晔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78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再行剖宫产78例产妇,设为比对组。对两组母婴结局的差异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产妇的住院时间、产褥期感染率、出血量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比对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肺炎发生率、窒息、5 min内Apgar评分方面,两组差异不明显,且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选择经阴道分娩对产妇的围生期状况有较好的改善,且对新生儿没有不良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曾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临床上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分为两组,包括40例标准外伤大骨瓣组和42例常规骨瓣组,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检查表明,在常规骨瓣组中,患者的迟发型血肿,脑脊液漏和再次手术的概率明显高于标准大骨瓣组患者,但是患者术后会发生颅内感染。外伤性脑膨胀和外伤性癫痫的状况而言,两组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术后半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标准大骨瓣组患者的术后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常规骨瓣组。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多中心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治疗而言,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疗法能够取得比常规骨瓣疗法更好的疗效。
作者:李伟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中等量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中等量脑出血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良好率(64.5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7.92%),实验组(6.2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实验组患者的意识恢复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7.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可明显减小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杰;李长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我们医院的75例急性创伤性膝关节血肿的患者进行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的两项临床检查和MRI的检查,后进行关节镜的检查。以关节镜的检查结果为判断依据,对临床检查和MRI检查诊断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关节镜分析得出75例急性创伤性膝关节血肿患者中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53例,正常22例;临床检查共发现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真阳性数28例,真阴性数21例,假阳性数5例,假阴性数21例,准确度为65.3%;MRI诊断结果为真阳性数48例,真阴性数23例,假阳性数1例,假阴性数3例,准确率为94.7%;MRI对于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临床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检查能较准确对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作出诊断,其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临床检查,应成为临床检查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早期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
作者:李明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工作在医院感染预隋控制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按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医院感染率显着下降, P<0.05。结论建立完善消毒供应制度、执行各种消毒操作规程、规范供应中心环境管理和清洗消毒灭菌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梁月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进行研究观察,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显著降低了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改善心电图缺血症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刘继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检查在绝经期妇女子宫异常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108例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阴道超声、宫腔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比前两种检查方法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以评价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异常出血诊断中的价值。结果阴道超声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总符合率为87.0%,宫腔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总符合率为89.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在绝经期妇女子宫异常出血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作为子宫异常出血临床筛检的常规方法。
作者:张敬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全州县2008年~2012年新生儿死亡监测资料,为确定今后新生儿保健工作重点,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州县2008年~2012年的新生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县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一直控制在10‰以内,但新生儿病死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先天异常是我县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减少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减少出生缺陷及出生窒息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关键,需要加强婚前保健和围生期保健,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产前筛查工作,加强产儿科合作,不断强化培训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技术,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和产科质量,同时,加强对新生儿的特殊呵护,做好新生儿访视等新生儿期保健工作显得极其重要。
作者:邓佑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指导家庭干预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运动康复的效果。方法将6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指导,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指导的基础上,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配合康复治疗。分别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干预后2、4、8、12周时的运动功能。结果实验组治疗4、8、12周的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指导家庭干预有助于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红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产妇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并且研究了对其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针对本院近阶段诊治的产后出血的患者病情进行临床治疗研究,观察其在住院期间的各种病理反应,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对策进行研究总结。结果笔者针对通过对所选的46例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分析得出,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撕裂等,针对此种现象护理人员均采取了人性化护理措施,从患者心理、生理及饮食入手,帮助患者治疗和康复。结论产后出血是产妇生产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迅速,威胁产妇生命,医护人员用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护理对策。
作者:邵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系统化干预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冠心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于药物治疗后进行护理,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率及血压改善情况、心理状态、住院时间、遵医嘱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SAS评分及SDS评分改善情况及医嘱遵行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大幅改善患者血压及心率,缩短住院时间,患者遵医嘱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鸿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运用来曲唑诱导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并分析维生素D干预对PCOS大鼠相关血清指标的关联性。方法运用来曲唑诱导SD大鼠建立PCOS大鼠模型30只,与相同SD常规饲养大鼠15只比较分析两组大鼠血清LH、FSH、E2、P、T以及LH/FSH比值,并观察卵巢组织学变化。剩余15只实验组大鼠模型进行维生素D干预饲养,比较分析上述血清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E2无差异(P>0.05);实验组LH升高、FSH升高、LH/FSH比值增大、P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血清T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维生素D干预后血清激素水平与干预前比较,血清LH、FSH、T以及LH/FSH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E2轻微升高,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升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干预后大鼠BMI、HOMA-IR、T以及FPG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E2呈正相关关系(P<0.05);此外,大鼠血清PRL、FSH、LH、TC与血清25-(OH)D3无相关性。结论来曲唑诱导建立的PCOS大鼠血清激素水平和卵巢形态改变于人体接近,符合要求。维生素D缺乏与PCOS发生有密切关系,其预防和治疗PCOS有潜在价值。
作者:谢博超;陈忠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牛奶样品中三聚氰胺残留量进行测定。方法抽取本县牛奶批发或零售点的50份牛奶样品,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三聚氰胺含量,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三聚氰胺在1.0~100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39500x-1920(y为样品峰面积,x为样品浓度),相关系数r=0.9997;检测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均符合残留分析的要求;50份牛奶样品中48份未检出三聚氰胺,1份残留量0.7 mg/kg(未超标),1份6.2 mg/kg(超标),本次抽检牛奶样品三聚氰胺残留量超标率2.0%。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牛奶中三聚氰胺残留量的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满足我科对液态牛奶中三聚氰胺残留量的分析检测要求。
作者:黄儒添;廖少平;叶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