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铃
目的:分析产妇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并且研究了对其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针对本院近阶段诊治的产后出血的患者病情进行临床治疗研究,观察其在住院期间的各种病理反应,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对策进行研究总结。结果笔者针对通过对所选的46例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分析得出,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撕裂等,针对此种现象护理人员均采取了人性化护理措施,从患者心理、生理及饮食入手,帮助患者治疗和康复。结论产后出血是产妇生产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迅速,威胁产妇生命,医护人员用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护理对策。
作者:邵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宫外孕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治疗前行B型超声检查观察妊娠包块的大小以及抽血化验静脉血检测β-HCG值,之后给予患者米非司酮进行宫外孕保守治疗,米非司酮每次口服50 mg,每天早晚各1次,连服3 d,在治疗后每隔3 d抽血检测血β-HCG值,若治疗后一段时间血β-HCG下降程度不明显,继续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直至血β-HCG值降至正常为止。观察治疗前后妊娠包块的大小、抽血化验静脉血检测β-HCG值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妊娠包块大小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β-HCG的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常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检查在绝经期妇女子宫异常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108例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阴道超声、宫腔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比前两种检查方法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以评价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异常出血诊断中的价值。结果阴道超声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总符合率为87.0%,宫腔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总符合率为89.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在绝经期妇女子宫异常出血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作为子宫异常出血临床筛检的常规方法。
作者:张敬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尘肺患者康复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04例尘肺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4例。结果观察组尘肺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尘肺加重频率、重复住院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尘肺患者应用后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复发率,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苗苗;张仕华;周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东莨菪内酯作为一种抗癌药物,它具有抗氧化、抗炎等药理作用,所以在心血管、肿瘤、抗关节炎、降温等治疗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以提高患者的肠胃吸收功能。本文通过查阅和不断整合近十年相关文献资料,探索东莨菪内酯的药理活性和药动学研究进展。
作者:尹国兴;尹海鹏;郭宝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胸外重症患者采用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比较。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胸外重症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胸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5%,对照组为1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健康、机体疼痛、情感角色、社会功能SF-36量表相关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胸外重症患者循证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赵英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也称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HV)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伴有肾脏损害的病毒性出血热的一种。在临床上是以发热、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其中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三期重叠是病情发展中极为严重的阶段,此期患者的渗出体征尤为突出,出血倾向明显,常常合并DIC和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由于血管广泛严重损害,血浆大量渗出,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此类患者的抢救,关键的就是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治疗如以休克为主,则补液的总量、晶胶液体比例及速度与时间,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在患者命悬一线之际直接影响抢救结果的成败。现将我科室2013年11月份收住院,出现典型“三期重叠”的HFRS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兴海;王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至2012年收治的120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以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HRS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RSD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经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丁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肺部磨玻璃样密度影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CT的广泛应用,其检出率逐年增高。有研究显示肺部磨玻璃样密度影与肺癌,特别是早期肺癌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建军(综述);杜铭(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临床上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分为两组,包括40例标准外伤大骨瓣组和42例常规骨瓣组,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检查表明,在常规骨瓣组中,患者的迟发型血肿,脑脊液漏和再次手术的概率明显高于标准大骨瓣组患者,但是患者术后会发生颅内感染。外伤性脑膨胀和外伤性癫痫的状况而言,两组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术后半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标准大骨瓣组患者的术后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常规骨瓣组。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多中心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治疗而言,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疗法能够取得比常规骨瓣疗法更好的疗效。
作者:李伟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临床应用中成药存在的不合理现状,并总结解决对策。方法抽选240例于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通过问卷等方式调查,从而了解患者症状、中医证型、诊断基础病以及所使用中成药种类和剂量等,对以上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结果2010年~2012年,不合理使用率逐年降低,2012年不合理使用率20.7%(83/400)与2010年不合理使用率46.3%(185/400)比较差异明显,P<0.05,不合理现象中药证相对不符发生率大,其次为重复用药所占比例较高。结论临床中成药的使用方面存有多种不合理现象,与中医理论相悖,导致中成药物的药效发挥受限,需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作者:刘剑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维生素B1咀嚼片辅料及其配比的研究,探讨出口感适宜、风味独特的处方工艺。方法以口感和组织状态等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维生素B1咀嚼片的辅料及配比进行考察,筛选佳处方。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佳辅料用量为乳糖40%,柠檬酸10%,甜橙粉15%。结论对所制备的维生素B1咀嚼片进行质量检查,结果表明该产品口感良好、色泽均匀、硬度适宜,符合相关要求。
作者:李威;张睿琦;揭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5月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9)与对照组(n=29),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卵巢电凝打孔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克罗米酚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T、LH、FSH及LH/FSH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分别为89.66%、82.76%、3.45%,对照组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分别为62.07%、41.38%、13.7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术治疗PCOS术后排卵率、妊娠率高、OHSS发生率低,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是治疗PCOS的理想手段。
作者:詹小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分析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及转归。对我科2007年1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00例大叶性肺炎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病因、治疗、转归及临床发病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儿童大叶性肺炎,肺炎支原体逐渐成为主要病原,故要加强肺炎支原体的检测,目前大叶性肺炎的主要诊断手段仍为影像学检查,临床上应给根据临床病原学检查及临床经验及早应用抗生素。
作者:刘中奇;杜秋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甲亢合并糖尿病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血糖控制良好,与治疗前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某些临床症状上存在一定的共同点,容易诊断其中的一种疾病而遗漏另一种,临床需要提高警惕,两种疾病同时治疗可有效减轻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作者:杜婧;魏枫;王云枝;任丽珏;薛晔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癌合剂配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单纯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在采取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化疗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口服肺癌合剂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稳定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EA、CA153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A199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血红蛋白减少、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和口腔反应等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合剂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有效率和稳定率较高、毒副作用较少,能够有效增强化疗抗肿瘤作用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明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与化疗治疗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肿瘤内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病例资料完整,确定存在EGFR突变的患者49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吉非替尼组和化疗组。采用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药物的PFS及生存期。结果发现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PFS为(10.2±1.8)个月,标准化疗组的PFS为(6.4±2.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生存期为(24.5±4.9)个月,标准化疗组的生存期为(22.7±3.6)个月,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组生存时间长于标准化疗组,并且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及多种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肿瘤个体化治疗将会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邱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病例1:患者女性,42岁,汉族,已婚。主因凭空闻声,被监视感5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夜眠差,耳边能听到说话的声音,说家里有监视器,监视她。当时来我院门诊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服用利培酮高日量4 mg,症状好转,能正常工作生活。一直坚持门诊治疗。3年后,病情复发,自行将利培酮加至5 mg,渐出现静坐不能,斜颈,头部不自主晃动,故将利培酮减至每日1 mg,但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故入我院治疗。查体:斜颈,头部及躯干不自主晃动,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肿大。诊断为1精神分裂症,2迟发性运动障碍。入院后渐停服利培酮,予氯氮平高日量325 mg,予异丙嗪150 mg/d静脉滴注治疗2周,1个月后精神症状消失,头部及躯干不自主晃动明显缓解,但颈斜未缓解。
作者:常淑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药物可引发的抗体可出现DAT阳性[1,2],近几年来,药物引起的DAT阳性已被分成4种机制:药物吸附、免疫复合物、非特异性吸附以及自身抗体的产生。头孢菌素类药物抗体作用于红细胞膜,使红细胞的膜发生改变,免疫球蛋白非特异性地被红细胞吸附引起,引起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从而对交叉配血实验造成干扰。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一例头孢类抗生素抗体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小凤;蒋海燕;李惠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在穿孔性阑尾炎治疗中开腹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穿孔性阑尾炎患者46例,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患者进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24例患者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穿孔性阑尾炎进行治疗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大大缩短住院时间,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