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康复护理体会

王素清

关键词:乳腺癌, 康复护理, 术后并发症
摘要:目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如何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工作进行探讨。方法以我院47例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的康复护理为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术后康复护理对患者产生的积极作用。结果47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加强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康复护理不仅能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而且能使他们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类抗生素抗体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1例

    药物可引发的抗体可出现DAT阳性[1,2],近几年来,药物引起的DAT阳性已被分成4种机制:药物吸附、免疫复合物、非特异性吸附以及自身抗体的产生。头孢菌素类药物抗体作用于红细胞膜,使红细胞的膜发生改变,免疫球蛋白非特异性地被红细胞吸附引起,引起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从而对交叉配血实验造成干扰。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一例头孢类抗生素抗体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小凤;蒋海燕;李惠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成药临床不合理应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临床应用中成药存在的不合理现状,并总结解决对策。方法抽选240例于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通过问卷等方式调查,从而了解患者症状、中医证型、诊断基础病以及所使用中成药种类和剂量等,对以上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结果2010年~2012年,不合理使用率逐年降低,2012年不合理使用率20.7%(83/400)与2010年不合理使用率46.3%(185/400)比较差异明显,P<0.05,不合理现象中药证相对不符发生率大,其次为重复用药所占比例较高。结论临床中成药的使用方面存有多种不合理现象,与中医理论相悖,导致中成药物的药效发挥受限,需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作者:刘剑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研究

    目的:寻找适合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63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对症护理,探究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而控制和减轻。结论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护理,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疾病防范意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及做好日常自救护理的准备,科学合理的饮食,严格控制血糖、禁止抽烟、合理用药等,同时对患者护理要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开导患者积极治疗,乐观生活,树立信心。

    作者:华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目的:对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该院从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收治入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有120例,将这些病例分为两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结果两组中干预组高血压患者入院后,均无并发症发生,老年高血压患者病情明显改善率较对照组有很大提高,达96.9%。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之内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为3.2%。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病情的改善起重要作用。

    作者:吴绍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5月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9)与对照组(n=29),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卵巢电凝打孔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克罗米酚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T、LH、FSH及LH/FSH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分别为89.66%、82.76%、3.45%,对照组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分别为62.07%、41.38%、13.7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术治疗PCOS术后排卵率、妊娠率高、OHSS发生率低,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是治疗PCOS的理想手段。

    作者:詹小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工作在医院感染预隋控制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按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医院感染率显着下降, P<0.05。结论建立完善消毒供应制度、执行各种消毒操作规程、规范供应中心环境管理和清洗消毒灭菌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梁月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78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再行剖宫产78例产妇,设为比对组。对两组母婴结局的差异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产妇的住院时间、产褥期感染率、出血量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比对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肺炎发生率、窒息、5 min内Apgar评分方面,两组差异不明显,且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选择经阴道分娩对产妇的围生期状况有较好的改善,且对新生儿没有不良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曾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周血中PIPmRNA的表达及在乳腺癌微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泌乳素诱导蛋白( PIP) mRNA对乳腺癌微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75例乳腺癌患者、21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20例健康者外周血中PIP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75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PIP mRNA有23例表达,阳性率为30.7%,乳腺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中PIP mRNA表达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IPmRNA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原发肿瘤大小、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ER、PR等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PIP mRNA阳性表达与乳腺癌微转移有关。

    作者:孙淑明;林豪雨;卢晓峰;梁伟全;谢舜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50例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探讨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方法与作用。方法将50例选择进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随机性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间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式,干预组除进行常规性围手术期护理外,还将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护理干预。然后进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效果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对护理的效果满意度为93.3%,而对照组仅为66.7%,二者有明显的差异,据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专业的心理健康干预对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质量有明显积极作用,有效的促进护理工作的开展。

    作者:张文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宫颈癌合并妊娠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宫颈癌合并妊娠的诊治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例宫颈癌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术后10 d出院,随访至今,未见癌转移。结论由于本病发病率极低,临床表现无特殊性,阴道出血和排液等宫颈癌特异性症状也常出现在妊娠期,早、中孕期发生的宫颈癌容易被误诊,所以,早诊断、早治疗是宫颈癌合并妊娠的诊治的关键。

    作者:刘慧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与监护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与监护。方法采用国内、外文献综述方法,总结了抗前列腺增生药的临床应用评价和监护重点。结果通过药学监护合理使用药物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尤为重要。结论药学监护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可避免治疗中的各种风险和问题。

    作者:夏媛;甄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与肿瘤

    Beclin1是一种自噬相关基因,其在细胞自噬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此外,近的研究表明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它通过自噬、凋亡等作用抑制肿瘤的发展,但也有研究表明其在肿瘤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袁文华;宋云霄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门诊中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及并发症的应对措施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门诊护理工作重要的一项基本操作。文章根据临床多年护理工作中的切身经验,分析门诊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郝东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吉非替尼与化疗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与化疗治疗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肿瘤内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病例资料完整,确定存在EGFR突变的患者49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吉非替尼组和化疗组。采用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药物的PFS及生存期。结果发现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PFS为(10.2±1.8)个月,标准化疗组的PFS为(6.4±2.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生存期为(24.5±4.9)个月,标准化疗组的生存期为(22.7±3.6)个月,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组生存时间长于标准化疗组,并且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及多种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肿瘤个体化治疗将会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邱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某县2008年~2012年新生儿死亡监测的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全州县2008年~2012年新生儿死亡监测资料,为确定今后新生儿保健工作重点,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州县2008年~2012年的新生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县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一直控制在10‰以内,但新生儿病死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先天异常是我县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减少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减少出生缺陷及出生窒息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关键,需要加强婚前保健和围生期保健,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产前筛查工作,加强产儿科合作,不断强化培训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技术,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和产科质量,同时,加强对新生儿的特殊呵护,做好新生儿访视等新生儿期保健工作显得极其重要。

    作者:邓佑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治疗心肾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各种先进医疗手段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周期得到明显改善,这同时增加了心肾综合征患者的数量。心肾综合征具有诊治难度大、临床效果及预后差的特点。本文重点分析了中西医治疗心肾综合征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治疗心肾综合征提供依据。

    作者:韩义;梁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牛奶中三聚氰胺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牛奶样品中三聚氰胺残留量进行测定。方法抽取本县牛奶批发或零售点的50份牛奶样品,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三聚氰胺含量,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三聚氰胺在1.0~100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39500x-1920(y为样品峰面积,x为样品浓度),相关系数r=0.9997;检测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均符合残留分析的要求;50份牛奶样品中48份未检出三聚氰胺,1份残留量0.7 mg/kg(未超标),1份6.2 mg/kg(超标),本次抽检牛奶样品三聚氰胺残留量超标率2.0%。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牛奶中三聚氰胺残留量的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满足我科对液态牛奶中三聚氰胺残留量的分析检测要求。

    作者:黄儒添;廖少平;叶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清β-HCG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β-HCG在临床做到正确诊断妇科的正常怀孕、异位妊娠、葡萄胎、绒毛膜癌等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妇科门急诊及住院患者中相关病例419例。按病情分为5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β-HCG。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正常早孕组、异位妊娠组、葡萄胎组和绒毛膜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与健康早孕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胎与绒毛膜癌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β-HCG可协助提高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降低破裂危险;动态观察β-HCG含量变化,可以了解胚胎发育情况;监测保胎和流产效果;对正常早孕、异位妊娠、葡萄胎、绒毛膜癌等做出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青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中等量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中等量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中等量脑出血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良好率(64.5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7.92%),实验组(6.2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实验组患者的意识恢复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7.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可明显减小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杰;李长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观察肺癌合剂配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肺癌合剂配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单纯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在采取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化疗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口服肺癌合剂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稳定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EA、CA153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A199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血红蛋白减少、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和口腔反应等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合剂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有效率和稳定率较高、毒副作用较少,能够有效增强化疗抗肿瘤作用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明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