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妍
长期过量糖皮质激素作用下,股骨头局部区域易出现骨小梁、骨髓坏死和股骨头变形、塌陷,进而造成髋关节功能障碍,形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占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比率大,其发病率高,临床危害较大,而发病机制尚未达成共识.该文就普遍被认可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诸如脂质代谢紊乱、骨质疏松、骨内压增高、血管内凝血等学说进行深入探析,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朱述英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 分析情景教学联合临床轮转培训方式在门诊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门诊部聘用的10例新护士作为观察组,予以情景教学联合临床轮转培训方式,并将同期聘用的10例新护士设为对照组,予以常规培训方式,比较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基础理论及护理技术操作成绩均明显要比对照组优秀,对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98%,对照组总满意率72%,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门诊部新护士培训应用情景教学联合临床轮转培训方式,能明显提高培训质量,帮助护士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值得推广.
作者:杜晓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护士学历、工作年限、职称等条件将其分为N0~N4五个层级,结合妇科护理工作特点,明确各级职责,科学分工,改进护理排班及人力资源配置,建立相应层级培训和考核制度.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层级管理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并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层级管理后,患者对妇科护理满意度由之前的81.28%提高至9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护理工作质量较层级管理前有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层级管理能够充分激发护理人员潜能,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提高专业培训效果,有利于整体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对提高妇科护理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和专科操作技能水平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念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脑出血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8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治疗前和治疗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为97.96%,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为89.80%,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丽萍;魏素端;杨安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胃溃疡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对医学知识知晓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临床治疗的8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4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口头健康宣教,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医学知识知晓率(97.50%)与对照组患者(75.00%)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00%)与对照组患者(72.50%)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溃疡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医学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妍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手术室24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组,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该院手术室24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分层分组管理模式.结果 两组护理质量调查量表得分比较中,研究组护理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基础护理、无菌意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88.00%(P<0.05).结论 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服务满意度,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范业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防范措施,以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能力,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 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74名医务人员调查,对其职业、暴露源、暴露地点、暴露方式、暴露时操作环节、暴露原因、处理、随访等进行分析.结果 74名职业暴露以护士和医生为主,其次是实习护士,分别55.41%和33.78%、10.81%;暴露源以乙肝为主,占暴露总人数的29.73%.暴露的方式主要是锐器伤,占暴露总人数的95.95%;暴露地点主要为病房和治疗室,其次是手术室,分别占31.08%,28.38%和22.97%;暴露环节主要为操作后整理废物,手术缝针刺伤和输液后拔针,分别占22.54%、21.13%和19.72%;职业暴露因素中主要还是因为工作人员自己,占67.57%.所有职业暴力均及时妥当处理,随访未发现因职业暴露而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结论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仍很淡薄,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操作流程,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作者:崔银娟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几种CADCAM齿科全瓷修复陶瓷的磨粒磨损特性.方法 通过应用磨擦磨损试验机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种CADCAM齿科全瓷修复陶瓷材料进行磨粒磨损试验,分析比较几种材料的磨损量,并对几种不同材料的磨损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磨损试验前后各样品材料的质量比较可以发现,耐磨损性能以镁铝尖晶石强,二硅酸锂耐磨损性能差.磨损消耗量由少至多依次是镁铝尖晶石、氧化铝、长石质瓷、钾长石、二硅酸锂,各样品材料在试验中的损耗率依次为2.222%、5.556%、6.667%、7.944%、9.778%.结论 在临床行CADCAM齿科全瓷修复中应以耐磨损性能较好的镁铝尖晶石为主,对于指导临床口腔全瓷修复选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朱彦红;朱元媛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骨科护理管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收集骨科护理人员共16例,从2015年6月开始,对其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将实施前的职业懈怠感评分、职业感知效能评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后的相关数据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职业懈怠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职业感知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骨科护理管理过程中,PDCA循环法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升医院管理的质量,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加高水平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飞 刊期: 2016年第31期
为进一步规范管理疾控中心个人技术档案,该文依据质量体系运行和实验室资质认证工作的要求,阐述了个人技术档案在疾病预防控工作中的作用、归档内容、整理方法 以及存在问题,提出做好个人技术档案管理的对策,为不断发展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服务.
作者:刘雪玫;白应皓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 了解徐州市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膳食营养状况.方法 以记账法为主、询问法为辅,对徐州市5家养老机构入住的344名老年人进行了膳食营养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谷薯类、畜肉类、蛋类、大豆类等食物摄入过量,鱼虾、禽类摄入基本合理,蔬菜、水果、奶类摄入不足,能量和蛋白质摄入超过推荐摄入量,蛋白质提供的能量比过高,维生素A、维生素C和钙摄入明显不足,优质蛋白质摄入过多.结论 徐州市老年人膳食结构不合理,急需调整.
作者:方德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该文针对医院资源共享环境下的病案管理工作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与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解决建议,其中包括更新管理观念,发挥病案信息的利用价值、从根本上转变病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提高病案与相关信息管理者的素质水平以及构建病案信息资源的全文检索系统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医院病案管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参考.
作者:崔黎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 探析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血液病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该血站检验科血液样本5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并且计算与对比两种检测方法 的阳性率.结果 在HBV(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3.0%(15/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2%(6/50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V(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8%(9/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6%(8/500)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4%(2/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8%(9/50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各具优势,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可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两者联合应用,以此提高血液病毒检测准确性.
作者:李玉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该文从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构成及其用户群体出发,对其安全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终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使医院信息网络系统运行安全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黄家和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健康干预管理在中医治疗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该院收治的100例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中医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在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健康干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健康认知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与对照组的8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健康认知评分(89.45±9.67)分、生活质量总分(83.29±7.86)分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 在胃病患者接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对其实施健康干预管理,可有效确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乔延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简述影像增强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了万东F52-8C影像增强器影像无法显示和图像模糊两例常见故障.对引起显示影像模糊的原因,可根据串联分压电路特点进行分析计算,结合常规检查办法,准确判断故障所在,并利用点电压数据测试,进行故障处理,快速排除故障;分析引起图像无法显示的原因、故障查找、拆卸顺序和修复方法 ,说明了潮湿对设备的危害及做好防潮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裴浩东;郭嘉雯;孙浩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 就内科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该院内科护理中更好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问卷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该院内科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药物使用相关知识、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和日常生活习惯等方面内容.结果 发现患者不同受教育层次、不同年龄结构的患者群体对内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效果产生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对内科护理的健康教育效果影响显著(P<0.05).结论 在内科护理中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文化水平、年龄结构和性别,在教育过程中要针对这几方面的差异性及时采取措施,采用灵活多样的健康教育手段,提高教育水平.
作者:刘萍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进行颅外伤手术后的患者在康复期间的心理状态以及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调查240例进行颅脑损伤手术后的康复期患者在康复期的心态问题,对相关影响因素如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情况、经济状况、入院时指标评分、受损伤的部位及颅脑损伤程度等进行分析,评价上述因素对康复期心理状态的影响程度.结果 该调查结果 表明颅脑外伤术后康复期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高达30.40%和32.23%.颅外伤手术恢复期患者比较容易出现抑郁及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主要与手术患者的患病病情、经济条件、年龄等因素有关.结论 相关护理人员应关注对心理状态影响的因素,为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十分关键.
作者:张涛 刊期: 2016年第31期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飞速发展,智能化云医院也被日益关注,同时对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也提出挑战,该文通过借鉴云存储建设与信息化应用的理论思路并结合医院档案管理的实践,提出医院档案应通过大数据进一步完善医患信息的个性诊疗服务,并与卫生计生委联合制定医院档案个人信息化服务体系,应充分挖掘医院档案的信息价值,该文旨在为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基础性支撑.
作者:吴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关节镜手术影像式教学模式结合实践操作对骨科见习中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1日—2016年6月1日,在该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见习学生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关节镜手术影像式教学模式及常规教学模式,分析对比两组见习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掌握效果,同时调查见习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见习生基础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298,P=0.035);分析问题能力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751,P=0.032);处理问题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t=7.964,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见习生在预灌注膨胀关节、穿刺入口的选择及技巧、穿刺方法 和技巧、视野显露观察技巧及刨削器的应用等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9.634、9.163、8.267、9.036、9.959,P<0.05);观察组见习生对教学模式表示满意者共25例,不满意者0例,其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对教学模式满意者共13例,不满意者共12例,其满意度为52.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47,P<0.05).结论 关节镜手术影像式教学模式结合实践操作的优势是将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统一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见习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对对关节镜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李宝权;李晓光;张凤娇;赵忠福;张天宇 刊期: 2016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