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佩兰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方法在我院确诊恶性肿瘤需要化疗患者318例,对其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定期观察、记录穿刺点情况并行相应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血栓性静脉炎;血栓形成;皮肤红肿、针眼渗液或皮肤出现红斑、瘙痒;导管堵塞。结果318例中,无症状患者287例,血栓性静脉炎16例;血栓形成5例;穿刺点周围皮肤红肿渗液或出现红斑8例;导管堵塞2例。经采取治疗和相应护理对策,不需拔管23例,无患者发生肺栓塞。结论 PICC前对患者血管的评估,穿刺次数越少,穿刺针的正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尤其对于静脉炎、血栓形成采取及时治疗与护理对策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郅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和康复指导对老年人COPD的预后影响和康复效果。方法对本社区收治的62例60岁以上COPD的患者进行系统治疗、护理、康复指导和宣教。结果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住院率下降,其中显效46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5.16%。结论系统的社区护理和康复指导对老年人COPD的康复及预后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者:唐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探讨中医药特色临床药学的开展是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的重大课题。通过阐述中药临床药学的定义,任务和研究内容,结合我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开展中药临。
作者:黄爱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82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41例,分组的方式为随机抽取。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8.0%。治疗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2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舒全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后血清HE4降至正常范围的HE4水平对复发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Ⅲ期或Ⅳ期患者,均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以铂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后HE4均降至正常水平,根据术后化疗后的HE4值将患者分为4组。结果4组患者预后比较,A、B、C、D组复发时间分别为32、24、18、3个月,A、B及C组分别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 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接受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后血清HE4水平正常的卵巢癌患者的血清HE4水平对其复发时间有一定影响。
作者:李俊青;孙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肺癌的危险因素,比较各危险因素在COPD合并肺癌中影响的差异性。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山西省人民医院所有COPD合并肺癌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性别、年龄、吸烟史是COPD合并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肺癌发生的OR值分别为:合并/肺癌,<50岁者0.2,50~70岁者0.44,>70岁者3.00);合并/肺癌/COPD,<600支/年11∶20∶13;600~1000支/年14∶6∶4,>1000支/年9∶8∶17。结论年龄在70岁以上,吸烟指数在600~1000支/年的男性患者是发生COPD合并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周红玉;杜永成;张爱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MPR)对输尿管结石诊断价值,为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共纳入行尿路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辅助确诊的8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同时随机抽取90例检查未有输尿管结石的健康人群。纳入研究时所有受试者均行尿路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辅助进行诊断作为金标准,同时行多排螺旋CT及MPR进行诊断,分析多排螺旋CT及MPR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以尿路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辅助诊断作为金标准,多排螺旋CT及MPR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88.9%,阳性似然比为88.0%,阴性似然比92.0%。多排螺旋CT及MPR对输尿管结石的分析,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检出73例(91.3%)患者有输尿管结石,其中左侧46例,右侧27例;多发结石8例,单发结石65例;输尿管上段38例,中段13例,下段22例;结石大小0.2~2.3 cm,平均大小(1.3±0.6)cm;有48例患者输尿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4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结论多排螺旋CT及MPR不仅可以简单、快速的对输尿管结石进行比较高的诊断,且可以更好的对结石的大小、位置等提供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铁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脐带绕颈对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的影响,提高产妇对脐带绕颈分娩方式的认知度。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有脐带绕颈者为研究组,无脐带绕颈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以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异常产程及头位异常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比较两组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及羊水污染情况,比较脐带绕颈周数对剖宫产率的影响。结果两组的剖宫产率、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比较P>0.05,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脐带绕颈周数两组比较剖宫产率P<0.05,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分娩伴脐带绕颈的孕妇,应消除对脐带绕颈的恐惧心理,合理选择分娩方式,以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冯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恶性肿瘤患者癌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恶性肿瘤患者共68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给予临床优质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感受和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恶性肿瘤疼痛为(3.21±1.38)分,生活质量总分为(75.21±8.98)分,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护理满意度中以实验组满意度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恶性肿瘤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疼痛感,提高其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为一种较好的护理方法。
作者:李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针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视野不清、血块易阻塞胃镜,影响检查治疗效果,为达到早期、有效内镜下止血。方法采取胃镜并联胃管对50例门诊及住院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镜下冲洗病灶、抽吸积血、探讨术前各种护理准备、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护理措施等。结果胃镜并联胃管能有效注水,引流出胃内容物,可及时发现病灶,提高手术疗效。结论有效的护理配合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从而达到及时、有效、彻底止血,减少住院天数。
作者:尹莉;张斯娜;李翠茹;郑淑娟;刘国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黄连相关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6例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黄连相关中药复方与降糖药物联合可使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改善,对血糖的调节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关注。
作者:黄莉文;麦熙;何淑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为了解大学生针灸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针灸推广宣传提供科学依据,2013年5月我们对武汉交通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宏扬;赵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痰湿证与胰岛素抵抗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痰湿证组及非痰湿证组,分别检测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痰湿证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大于非痰湿证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痰湿证组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指数大于非痰湿证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胰岛素抵抗,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指数更高,这一现象可能是2型糖尿病痰湿证患者更易出现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晓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后DIC综合征患者大量输血急救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0例产后DIC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确诊DIC综合征后,立即吸氧,开通静脉通路,20例患者均输血液制品,11例患者输新鲜冷冻血浆+红细胞悬液,4例患者输新鲜全血与冰冻血浆,冷沉淀及血小板,6例患者输纤维蛋白原。观察大量输血急救的效果。结果20例产后DIC综合征患者经输血后,15例救治成功,成功率为75.0%,5例救治无效死亡。输血后,患者PT、APTT、TT时间均较输血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较输血前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血后,PLT较输血前明显改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产后DIC综合征患者,应早期诊断,及时去除病因,大量输血是可行且安全的治疗措施。
作者:张素英;童嘉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估金属夹的使用与大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后迟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83例结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病例,分析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结果883例患者中使用金属夹461例,术后迟发出血19例,均发生在金属夹使用的病例中,且与金属夹使用不当有关。结论金属夹使用不当可引起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创面迟发出血。
作者:张亚;王欣;刘虹;陈灿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比依那西普治疗后,不同的抗风湿药物进行后续治疗的疗效,探求AS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收纳依那西普治疗后AS患者63例,记录年龄、病程、性别、急性炎症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HLA-B27;影像学检查及既往DMARD使用情况;依据AS评定工作组(ASAS)推荐的标准评价指标。以脊柱炎症评分(BASDAI中的晨僵两个VAS参数的平均值)、脊柱痛及患者整体评价VAS和Bath AS功能性指标(BASFI)4方面进行疗效评价。将达ASAS20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沙利度胺100 mg,qn、柳氮磺吡啶1.0 g,bid、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同等剂量治疗,分别在16、20和24周评价达到ASAS20的百分比。并纪录患者各周期的复发率。结果后续治疗中,联合药物口服治疗优于单一药物,于20、24周,联合组患者BASDAI、脊柱痛及整体评价VAS、BASFI、ESR、CRP明显优于单一药物组(P<0.05)。24周治疗结束,联合组达到ASAS20的例数及百分比明显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复发率与沙利度胺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S后续治疗中,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治疗,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可减轻使用依那西普带来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但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远期疗效及远期的安全性仍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闫丽;王春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建立用键合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拆分酮洛芬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Chiralpak IB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在正相条件下拆分酮洛芬对映体,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95∶5),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结果酮洛芬对映体在键合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上能够基线分离,分离度为5.44。结论本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酮洛芬对映体的分离。
作者:邵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3年10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检查发现的315例患者,共行411次大肠息肉切除及镜下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对于山田分型Ⅰ型~Ⅲ型,<0.5 cm的143枚行氩气刀或热活检钳治疗;山田分型Ⅰ型~Ⅲ型,大小0.5~2.0 cm的36枚,行黏膜下注射后高频电切除术;山田分型Ⅱ型~Ⅳ型232枚,可直接高频电切或先以尼龙绳圈套处理粗大的蒂部后再行高频电切除术。结果411次切除病例中,手术出血16例,穿孔0例,感染0例,死亡0例。结论大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根据息肉分型、大小、基底宽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切除,使得镜下治疗安全有效,病灶切除完整,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张帆;张茶丽;聂静;罗志刚;王玉波;朱为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情景教学模式在急诊科专业护士培养中的效果。方法以时间为顺序,将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的急诊科轮科护士设为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培养模式;将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的轮科护士设为干预组,采取情景教学模式,比较两组不同模式培训的效果。结果干预组在出科操作考试成绩、自身工作满意度及医护合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取情景教学模式可提高急诊科轮科护士的培训效果,在临床护士培养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罗海燕;李平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该病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结果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是降低脑梗死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的关键。结论依达拉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司宏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