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保健协会
  • 国际刊号:1671-8194
  • 国内刊号:11-4856/R
  • 影响因子:0.75
  • 创刊:2003
  • 周期:旬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北京
  • 全年订价:8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2014年10期文献
  • 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

    目的: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78例,将其按照产期是否存在临床体征分成不典型胎盘早剥组和典型胎盘早剥组,分别对这两组患者的产前诊断和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典型胎盘早剥组产前确诊率低于典型组(P<0.05),不典型胎盘早剥组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胎儿窘迫以及早产低体质量的发生率均较典型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结论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产前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对预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应引起重视。

    作者:姚小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分析与治疗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该病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结果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是降低脑梗死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的关键。结论依达拉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司宏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糖尿病足46例临床特点与分析

    对我院收治的46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加强护理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关健。

    作者:杨凤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体腔热灌注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

    目的:探讨分析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顺铂(DDP)对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入我院的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120例,首先抽吸排净其胸腹腔恶性积液,然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于胸腹腔内热灌注顺铂,1次/周,连续治疗3周;实验组于胸腹腔内热灌注顺铂+白细胞介素2,1次/周,连续治疗3周。于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结果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对恶性胸(腹)腔积液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89.0%,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并发症较少。结论体腔热灌注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对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明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泰华;陈永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脐带绕颈对剖宫产率及对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分析探讨脐带绕颈对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的影响,提高产妇对脐带绕颈分娩方式的认知度。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有脐带绕颈者为研究组,无脐带绕颈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以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异常产程及头位异常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比较两组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及羊水污染情况,比较脐带绕颈周数对剖宫产率的影响。结果两组的剖宫产率、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比较P>0.05,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脐带绕颈周数两组比较剖宫产率P<0.05,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分娩伴脐带绕颈的孕妇,应消除对脐带绕颈的恐惧心理,合理选择分娩方式,以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冯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干扰素联合环胞苷、阿昔洛韦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环胞苷、阿昔洛韦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HSK86眼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2~3滴/次,每2 h一次。同时联合重组人干扰素2b滴眼液,每日6次,每次1~2滴,滴后闭眼1~2 min。睡前涂0.05%环胞苷眼膏。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2~3滴/次,每2 h一次。为防止细菌感染两组患者均同时用0.1%利福平滴眼液,每日4次,每次2滴。结果观察组治愈率达88.37%,且均有效,无复发,对深层型效果更明显。对照组治愈率65.12%,无效5眼,复发7眼,对深层型效果不明显。结论干扰素、环胞苷、阿昔洛韦三药联用治疗复发HSK,增强了抗病毒作用,有效防止病毒产生耐药性,临床效果明显,且均无再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晓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髓外内固定与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髓外内固定与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70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为对照组患者采用髓外内固定方式予以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髓内钉予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手术的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髓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也比对照组的短,术中出血两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了2例并发症患者,对照组出现了11例并发症患者,观察组的满意度更高,术后1年的Harrs评分高于对照组,综合比较两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比髓外内固定治疗效果更显著,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提高Harris评分,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更容易得到患者的认可,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薛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金属夹相关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迟发出血19例

    目的:评估金属夹的使用与大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后迟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83例结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病例,分析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结果883例患者中使用金属夹461例,术后迟发出血19例,均发生在金属夹使用的病例中,且与金属夹使用不当有关。结论金属夹使用不当可引起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创面迟发出血。

    作者:张亚;王欣;刘虹;陈灿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以及全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5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121.3±30.1)min,住院时间(22.3±3.0)d,术中出血(900±41.4)mL,对照组手术平均时间(132.3±28.1)min,住院时间(24.3±3.2)d,术中出血(908±31.2)mL,2组患者在以上各项指标对比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且观察组患者无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患者3例出现髋关节脱位、2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6例出现感染,1例出现压力性溃疡。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跟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效果更好,有利于降低临床并发症,安全有效,但具体选择哪种术型,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来确定。

    作者:杨立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在宫腔镜手术中镇痛,镇静效果及对患者呼吸及循环的影响,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即丙泊酚组(PR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F组)和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SF组),每组30例。记录术前,注药后5、10、15 min,以及停药后5 min各时点的HR、MAP、SpO2等。记录意识消失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手术满意度,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等。记录丙泊酚的用量并评价麻醉效果。结果芬太尼组在注药后5、10、15 min各时点HR明显减慢(P<0.05),芬太尼组和丙泊酚组MAP较舒芬太尼组明显降低(P<0.05)。手术过程中丙泊酚组低血压发生率较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明显增高(P<0.05)。丙泊酚组注药时静脉疼痛及术后头晕发生率高于芬太尼组及舒芬太尼组。丙泊酚组及芬太尼组在肢体扭动和呛咳呃逆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舒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镇痛镇静,起效快,定向力恢复时间短手术满意度高,丙泊酚用量少,副作用少,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方法。

    作者:何涛;张成功;董开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续治疗方案的分析

    目的:对比依那西普治疗后,不同的抗风湿药物进行后续治疗的疗效,探求AS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收纳依那西普治疗后AS患者63例,记录年龄、病程、性别、急性炎症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HLA-B27;影像学检查及既往DMARD使用情况;依据AS评定工作组(ASAS)推荐的标准评价指标。以脊柱炎症评分(BASDAI中的晨僵两个VAS参数的平均值)、脊柱痛及患者整体评价VAS和Bath AS功能性指标(BASFI)4方面进行疗效评价。将达ASAS20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沙利度胺100 mg,qn、柳氮磺吡啶1.0 g,bid、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同等剂量治疗,分别在16、20和24周评价达到ASAS20的百分比。并纪录患者各周期的复发率。结果后续治疗中,联合药物口服治疗优于单一药物,于20、24周,联合组患者BASDAI、脊柱痛及整体评价VAS、BASFI、ESR、CRP明显优于单一药物组(P<0.05)。24周治疗结束,联合组达到ASAS20的例数及百分比明显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复发率与沙利度胺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S后续治疗中,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治疗,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可减轻使用依那西普带来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但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远期疗效及远期的安全性仍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闫丽;王春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某院2009年~2011年癌痛患者镇痛药品的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对我院癌症治疗科室癌痛患者镇痛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镇痛药品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我院2009年~2011年癌痛治疗科室癌痛患者镇痛药品的使用数量,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及药物利用频度(DDDs)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我院癌痛患者使用镇痛药品中吗啡缓释片用量大,使用频度高,其次是吗啡注射液,哌替啶注射液用量少,2011年该药使用数量为0支。结论我院癌痛治疗中,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且以口服为主,我院癌痛患者镇痛药品使用规范,符合WHO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与《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

    作者:李维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初次手术辅以化疗后血清HE4水平对卵巢癌患者复发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后血清HE4降至正常范围的HE4水平对复发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Ⅲ期或Ⅳ期患者,均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以铂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后HE4均降至正常水平,根据术后化疗后的HE4值将患者分为4组。结果4组患者预后比较,A、B、C、D组复发时间分别为32、24、18、3个月,A、B及C组分别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 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接受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后血清HE4水平正常的卵巢癌患者的血清HE4水平对其复发时间有一定影响。

    作者:李俊青;孙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应用胆碱酯酶活性评价注射用乌司他丁对重症有机磷中毒的疗效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胆碱酯酶活性的差异,从而评价乌司他丁对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到我院急诊科就诊的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安慰剂对照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胆碱酯酶活性恢复至正常值的50%所用的时间作为本研究的主要观察终点。该研究的次要观察终点包括需要维持阿托品化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等指标。结果共有8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个40例。两组的基线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组(4.21±1.02)d胆碱酯酶活性恢复至正常值的50%所用的时间较照组(6.95±1.26)d减少(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22.6±6.38)d也短于对照组(29.4±10.2)d;两组需要维持阿托品化的时间和28 d的病死率无明显差别。结论乌司他丁可以使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胆碱酯酶的活性更快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宏飞;李颖;何万民;李玉伟;王助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原因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3例产科急症进行子宫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生大出血急症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临床处理效果收集统计,评价临床实施子宫切除手术的效果。结果经研究比较,胎盘因素和孕妇宫缩无力是导致产妇生产过程中发生大出血急症的重要的原因,分别占46.0%和36.5%;实施子宫切除后,治愈率达96.8%,新生儿存活率为100%。结论产科急症的多种原因中,胎盘因素和孕妇宫缩无力是重要的原因,实施子宫切除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忠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亮菌口服液辅助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亮菌口服液辅助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住院的6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亮菌口服液,辅以保肝、退黄、抗病毒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总胆汁酸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亮菌口服液辅助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袁玉肖;王洁翡;于凤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总结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妊娠糖尿病58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通过科学的护理,58例患者母婴均平安出院。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积极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使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病理妊娠、分娩期和母婴并发症明显下降,保证母婴的健康。

    作者:李永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62例老年人COPD的社区护理与康复指导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和康复指导对老年人COPD的预后影响和康复效果。方法对本社区收治的62例60岁以上COPD的患者进行系统治疗、护理、康复指导和宣教。结果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住院率下降,其中显效46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5.16%。结论系统的社区护理和康复指导对老年人COPD的康复及预后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者:唐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肿瘤患者PICC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方法在我院确诊恶性肿瘤需要化疗患者318例,对其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定期观察、记录穿刺点情况并行相应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血栓性静脉炎;血栓形成;皮肤红肿、针眼渗液或皮肤出现红斑、瘙痒;导管堵塞。结果318例中,无症状患者287例,血栓性静脉炎16例;血栓形成5例;穿刺点周围皮肤红肿渗液或出现红斑8例;导管堵塞2例。经采取治疗和相应护理对策,不需拔管23例,无患者发生肺栓塞。结论 PICC前对患者血管的评估,穿刺次数越少,穿刺针的正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尤其对于静脉炎、血栓形成采取及时治疗与护理对策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郅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畸形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栓塞治疗,并对所有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于6~11 d内顺利出院,随访6个月无1例患者复发。结论加强对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四荣;周延英;陶淑亭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并进行临床推广。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68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134例和人性化护理组(观察组)134例,对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人性化护理组(观察组)在护理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宋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米非司酮应用于中期引产的护理观察研究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在中期引产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随即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2例采用米非司酮中期引产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引产,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5±1.2)h、0%,对照组为(7.2±1.4)h、0.5%,两组患者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在中期引产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防止并发症发生。

    作者:陈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PDCA循环应用于感染科年轻护士护理培训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感染科年轻护士护理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对年轻护士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科室护理培训。培训前后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前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技能考核合格率100%,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91.67%。结果运用PDCA循环对年轻护士进行护理培训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等特性。结论能够有效提高培训效果,减少培训频次,增强了年轻护士的临床操作能力及应对能力,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许丽红;蒋文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收入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内科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治疗30 d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但观察组的肢体运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比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患病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情况,而且能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其效果好于常规治疗和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瑞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胃镜并联胃管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配合

    目的:针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视野不清、血块易阻塞胃镜,影响检查治疗效果,为达到早期、有效内镜下止血。方法采取胃镜并联胃管对50例门诊及住院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镜下冲洗病灶、抽吸积血、探讨术前各种护理准备、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护理措施等。结果胃镜并联胃管能有效注水,引流出胃内容物,可及时发现病灶,提高手术疗效。结论有效的护理配合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从而达到及时、有效、彻底止血,减少住院天数。

    作者:尹莉;张斯娜;李翠茹;郑淑娟;刘国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癌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恶性肿瘤患者癌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恶性肿瘤患者共68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给予临床优质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感受和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恶性肿瘤疼痛为(3.21±1.38)分,生活质量总分为(75.21±8.98)分,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护理满意度中以实验组满意度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恶性肿瘤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疼痛感,提高其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为一种较好的护理方法。

    作者:李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肝胆外科分级护理巡视记录单的设计及使用此单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巡视记录单的设计以及使用此单对提高肝胆外科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3月我院肝胆外科收住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B组为对照组,两组人数均为50例。根据肝胆外科的护理内容,设定专门的分级护理巡视单,并对A组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并使用此单对各患者病情进行记录和评估,对B组患者实行肝胆外科常规护理且不使用此记录单。在实行分组护理2周后对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比对,可通过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心理状况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估,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A组患者心理焦虑的发生率都远低于B组患者,A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均高于B组患者,同时A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调查情况与B组相比相对较好。A、B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分级护理巡视记录单对提高肝胆外科护理质量有着正面积极的推进作用,对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护理质量管理意识以及护理风险的降低有着显著影响,值得临床上的全面应用和广泛推广。

    作者:丁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82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41例,分组的方式为随机抽取。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8.0%。治疗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2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舒全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黄连相关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黄连相关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6例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黄连相关中药复方与降糖药物联合可使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改善,对血糖的调节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关注。

    作者:黄莉文;麦熙;何淑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关于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分析与探讨

    探讨中医药特色临床药学的开展是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的重大课题。通过阐述中药临床药学的定义,任务和研究内容,结合我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开展中药临。

    作者:黄爱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药熏洗配合喜疗妥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熏洗配合喜辽妥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化疗性静脉炎患者150例,逢A号入选试验组,逢B号入选50%硫酸镁组,逢C号入选喜疗妥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喜疗妥外敷,B、C各组分别应用相应药物外敷。比较各组有效率。结果试验组对化疗性静脉炎的有效率较其他组高(P<0.05)。结论应用中药熏洗配合喜辽妥法适用于各型化疗性静脉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赵雪莲;王西阁;王军;王璇;王丽君;周玉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痰湿证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指数的临床研究报道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痰湿证与胰岛素抵抗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痰湿证组及非痰湿证组,分别检测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痰湿证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大于非痰湿证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痰湿证组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指数大于非痰湿证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胰岛素抵抗,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指数更高,这一现象可能是2型糖尿病痰湿证患者更易出现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晓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组)38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组)38例,然后将2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及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及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分别地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临床效果较佳,且安全性也较高。

    作者:苏颖;苏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茵陈五苓糖浆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茵陈五苓糖浆联合苯巴比妥片口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7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茵陈五苓糖浆、苯巴比妥片口服,配合常规治疗如微生态制剂、光疗等;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较对照组降低,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茵陈五苓糖浆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

    作者:康莺歌;姚爱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17份中药注射剂说明书规范性的调查分析

    目的:对我院现用17份中药注射剂说明书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说明书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使用的具有国药准字Z批准文号的17份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对说明书的项目和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份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中,项目符合规定,但内容简单,药品安全信息不够健全。结论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内容不够完善,不能充分发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建议进一步完善健全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以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作者:孙立霞;林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氨磺必利联合氟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联合氟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76例阴性症状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氨磺必利和氟西汀治疗,对照组应用氨磺必利治疗,疗程为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对两组患者的PANSS分数进行比较,在治疗后,两组的总分治疗后、阳性治疗后及阴性治疗后比分比较,治疗组远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78.41%,显著优于对照组47.7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17.7831,P<0.01)。结论氨磺必利联合氟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临床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凤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乙型肝炎患者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定量联合检测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以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定量水平。分别检测125例乙型肝炎患者及68例正常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定量水平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呈现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纤溶,提示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受损的凝血变化,对预后的判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钟俊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乳磨牙龋非创伤性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非创伤性的修复技术/ART技术在乳磨牙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乳磨牙龋患儿150例,研究组(75例)采用ART技术治疗,对照组(75例)用传统方式治疗;对比两组修复后效果。结果研究组修复总有效率92.0%,对照组为78.7%;研究组综合效果更优(P<0.05)。结论 ART技术在乳磨牙龋治疗中修复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赵世娟;秦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疝气治疗中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小儿疝气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50例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在平均手术用时、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出血量和自主活动所需时间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小儿疝气进行治疗时,微创手术治疗用时短,出血少,对患者造成损伤及引发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马安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11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头孢唑林2.0 g进行预防治疗,其中观察组在断脐后开始使用;对照组在手术前30 min开始使用,术后停止用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发热症状、术后感染、产褥病及宫腔感染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断脐后立即使用头孢唑林2.0 g进行预防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术后感染的概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查桂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直肠癌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经腹根治术,研究组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转移率、复发率、3年随访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相比,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基于患者病症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林天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排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MPR)对输尿管结石诊断价值的研究与分析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MPR)对输尿管结石诊断价值,为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共纳入行尿路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辅助确诊的8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同时随机抽取90例检查未有输尿管结石的健康人群。纳入研究时所有受试者均行尿路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辅助进行诊断作为金标准,同时行多排螺旋CT及MPR进行诊断,分析多排螺旋CT及MPR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以尿路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辅助诊断作为金标准,多排螺旋CT及MPR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88.9%,阳性似然比为88.0%,阴性似然比92.0%。多排螺旋CT及MPR对输尿管结石的分析,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检出73例(91.3%)患者有输尿管结石,其中左侧46例,右侧27例;多发结石8例,单发结石65例;输尿管上段38例,中段13例,下段22例;结石大小0.2~2.3 cm,平均大小(1.3±0.6)cm;有48例患者输尿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4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结论多排螺旋CT及MPR不仅可以简单、快速的对输尿管结石进行比较高的诊断,且可以更好的对结石的大小、位置等提供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铁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目的:探讨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3年10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检查发现的315例患者,共行411次大肠息肉切除及镜下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对于山田分型Ⅰ型~Ⅲ型,<0.5 cm的143枚行氩气刀或热活检钳治疗;山田分型Ⅰ型~Ⅲ型,大小0.5~2.0 cm的36枚,行黏膜下注射后高频电切除术;山田分型Ⅱ型~Ⅳ型232枚,可直接高频电切或先以尼龙绳圈套处理粗大的蒂部后再行高频电切除术。结果411次切除病例中,手术出血16例,穿孔0例,感染0例,死亡0例。结论大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根据息肉分型、大小、基底宽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切除,使得镜下治疗安全有效,病灶切除完整,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张帆;张茶丽;聂静;罗志刚;王玉波;朱为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肺癌的危险因素,比较各危险因素在COPD合并肺癌中影响的差异性。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山西省人民医院所有COPD合并肺癌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性别、年龄、吸烟史是COPD合并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肺癌发生的OR值分别为:合并/肺癌,<50岁者0.2,50~70岁者0.44,>70岁者3.00);合并/肺癌/COPD,<600支/年11∶20∶13;600~1000支/年14∶6∶4,>1000支/年9∶8∶17。结论年龄在70岁以上,吸烟指数在600~1000支/年的男性患者是发生COPD合并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周红玉;杜永成;张爱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胃可舒片中的陈皮、甘草、木香

    目的:建立胃可舒片中陈皮,甘草及木香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方法依据《广东省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标准制定的指导原则与技术要求(试行)》及《广东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试行)》规定的要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陈皮、甘草、木香进行定性研究。结果陈皮、甘草、木香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灵敏、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胃可舒片的质量。

    作者:李湘平;袁檖樑;李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短暂脑缺血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影响。方法68例短暂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1次/天,口服,两组共治疗30 d。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浓度。结果两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血浆hs-CRP和LP-PLA2的表达,并且治疗组降低二者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短暂脑缺血患者血浆hs-CRP和Lp-PIA2的表达。

    作者:余为治;黄玉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10例病因分析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收住院治疗的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0例黄疸的发生因素依次为:围生期因素(28.6%),母乳性黄疸(20.0%),新生儿感染因素(16.2%),新生儿溶血病30例(14.2%),母孕期胎儿肝脏损伤(11.4%),先天因素以及其他因素(9.6%)。冶疗主要有蓝光照射、输用白蛋白;袪除病因如换血冶疗、抗感染、母乳性黄疸暂停母乳等以及各种辅助冶疗。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治愈和好转196例。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可以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海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辛伐他丁联合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辛伐他丁联合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急性发作、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小剂量大环内酯类治疗组(A组)、辛伐他汀治疗组(B组)和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组(C组)。A组给予罗红霉素治疗,B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C组患者给与罗红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记录三组患者12周内急性发作的人数,并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系统症状、SGEQ评分、治疗前后的FEV1%测定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C组12周内急性发作2例,A组急性发作8例;C组急性发作6例。将三组患者治疗之后症状改善方面以及FEV1%、SCRQ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庞毅;綦广进;李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超声中孕期筛查胎盘脐带入口位置异常的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产前超声检查及时发现胎盘脐带入口位置异常的胎儿,特别是帆状胎盘合并血管前置胎儿,便于产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误诊治、漏诊增加围生儿的危险性,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我院1876例中孕期孕妇作常规胎儿检查后,重点观察脐带根部与胎盘连接的位置关系、脐血管走行及分支方向、数目,所有受检孕妇常规观察宫颈内口及其附近有无血管走行并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观察频谱特点。结果1876例中检查出脐带入口异常99例(5.2%)。边缘性胎盘脐带入口95例(5.1%)。帆状胎盘4例(0.2%),其中1例帆状胎盘合并中央型前置胎盘;2例帆状胎盘合并血管前置;另1例双胎之一帆状胎盘。4例帆状胎盘中3例妊娠至晚期行剖宫产,婴儿存活,1例经阴道分娩一死婴。除5例流失外,所有病例均经产后确诊。结论中孕期是超声检查胎儿脐带根部与胎盘位置关系佳时期,可提高胎儿脐带入口异常的检出率,特别是帆状盘合并血管前置,可以指导临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不良妊娠结局,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作者:吴小凤;马芬;周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期望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希望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心理、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4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希望护理干预。应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希望护理组患者的SAS、SDS和神经功能缺损(NIHSS)的总评分均较对照组低,而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希望护理能减少脑出血患者不良情绪,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鲍雯;钟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产后DIC综合征患者大量输血急救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DIC综合征患者大量输血急救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0例产后DIC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确诊DIC综合征后,立即吸氧,开通静脉通路,20例患者均输血液制品,11例患者输新鲜冷冻血浆+红细胞悬液,4例患者输新鲜全血与冰冻血浆,冷沉淀及血小板,6例患者输纤维蛋白原。观察大量输血急救的效果。结果20例产后DIC综合征患者经输血后,15例救治成功,成功率为75.0%,5例救治无效死亡。输血后,患者PT、APTT、TT时间均较输血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较输血前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血后,PLT较输血前明显改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产后DIC综合征患者,应早期诊断,及时去除病因,大量输血是可行且安全的治疗措施。

    作者:张素英;童嘉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赖氨酰氧化酶样-4与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在人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赖氨酰氧化酶样-4(LOXL4)和丝氨酸蛋白酶(Matriptase)在三株人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三株体外培养的宫颈癌细胞株Hela、ME180、HCC94中赖氨酰氧化酶样-4和Matriptase mRNA的表达及LOXL4蛋白的翻译水平。结果 LOXL4 mRNA在三株人宫颈癌细胞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蛋白翻译水平与mRNA基因表达一致,以Hela表达为高,ME180次之,HCC94表达低;而ME180和HCC94中MatriptasemRNA相对表达丰度分别是Hela的4.09倍和12.40倍。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LOXL4及Matriptase在体外培养宫颈癌细胞中表达的检测平台,LOXL4、Matriptase的相对表达水平可能与宫颈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有关。

    作者:王秀萍;于祥远;陈美玲;董滨华;毛晓丹;林芬;孙蓬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多发性硬化症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其诊断率及良好的治疗效果。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就多发性硬化的诊断要点、处理方法等进行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M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难以确诊。结论 MS结合MRI、诱发电位和脑脊液免疫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正确的药物治疗在缓解MS中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情景教学模式在急诊科轮科护士培养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情景教学模式在急诊科专业护士培养中的效果。方法以时间为顺序,将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的急诊科轮科护士设为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培养模式;将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的轮科护士设为干预组,采取情景教学模式,比较两组不同模式培训的效果。结果干预组在出科操作考试成绩、自身工作满意度及医护合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取情景教学模式可提高急诊科轮科护士的培训效果,在临床护士培养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罗海燕;李平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探讨

    抗菌药物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随着应用种类的增多,使应用率和应用剂量等不合理现象得以增加,进而增强了细菌的耐药性,给临床用药带来了困难。因此,临床医师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医疗行为进行规范,改善临床用药合理性,降低细菌耐药性。本文从建立符合要求的临床维生物实验室、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建立正确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以及鉴定技术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具体阐述,为今后的临床维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晓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非处方药的合理使用与不良反应规避对策

    非处方药在消费者自我药疗方面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非处方药也是药品,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应该高度重视非处方药的合理使用。本文首先分析了非处方药不良反应及原因,然后提出了有效规避非处方药不良反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作者:张咏;代洪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大学生针灸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为了解大学生针灸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针灸推广宣传提供科学依据,2013年5月我们对武汉交通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宏扬;赵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析儿童骨折的特点和治疗原则

    目的:分析儿童骨折的特点和治疗原则,以期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儿童骨折的认识。方法笔者结合文献从儿童骨折的特点、治疗原则及并发症等方面加以阐述。结果儿童骨折及其治疗原则与成人有很多不同之处。结论儿童骨折和成人骨折的治疗显著不同。对所有儿童长管骨干骨折都可以而且都必须用闭合复位法治疗。不论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手法一定要轻柔,不能再加重骨骺的损伤和干扰血液供应。

    作者:潘宗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手术室感染的因素和防范措施

    探讨手术室感染因素和防范措施。对手术室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完善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细节管理,是减少手术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郑先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眼科门诊治疗室护士的工作特点及对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眼科门诊治疗室护士的工作特点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眼科门诊治疗室13名护士的日常工作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并于2012年1月开始从分诊技巧、护患沟通技巧、医护关系沟通技巧、病情指导等几方面入手对眼科门诊服务模式进行有效的改善,对改善前后1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改善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改善前(P<0.05),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改善前(P<0.05)。结论患者人流量大、对象复杂是眼科护理工作的主要特点,而加强对提高眼科门诊护士分诊技巧、护患沟通技巧、医护关系沟通技巧、病情指导等的重视则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从而有效的提高门诊工作效率及质量。

    作者:吕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谈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进展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一直是医学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重点,针对患儿的不同病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临床诊断中,儿科的医师对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经验逐年增加。本文通过书籍、报刊、网络等各渠道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及资料,在此基础上,有选择性的对脑性瘫痪、癫痫以及感染性疾病进行探讨,旨在需找治疗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峻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治疗新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受到全球的关注,为了提高对COPD的治疗水平,本文结合文献复习就近年COPD治疗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洪艳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磷酸肌酸钠对阿霉素所致心肌损伤大鼠急性期心肌组织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炎大鼠急性期心肌组织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探讨磷酸肌酸钠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磷酸肌酸钠干预组,阿霉素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第14天无痛苦处死全部大鼠并留取心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x43蛋白水平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阿霉素组大鼠心室肌组织炎症病灶中变性、坏死周围心肌细胞Cx43表达明显减弱,甚至阴性,分布不规则,Cx4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磷酸肌酸钠组Cx4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霉素所致心肌损伤大鼠急性期心肌组织Cx43蛋白表达下降。磷酸肌酸钠能明显提高CVB心肌炎大鼠急性期心肌组织Cx43蛋白表达。

    作者:赵强;周晓敏;辛晴;赵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金菊利咽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金菊利咽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提高金菊利咽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通过以绿原酸为考察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金菊利咽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采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含量作为定量控制的指标,可有效控制金菊利咽颗粒的质量。暂定本品每袋含金银花以绿原酸(C16H18O9)计,不得少于13 m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方法学考察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有效控制金菊利咽颗粒的质量。

    作者:许佩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键合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拆分酮洛芬对映体

    目的:建立用键合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拆分酮洛芬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Chiralpak IB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在正相条件下拆分酮洛芬对映体,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95∶5),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结果酮洛芬对映体在键合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上能够基线分离,分离度为5.44。结论本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酮洛芬对映体的分离。

    作者:邵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银射利咽康喷雾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探讨制备中成药银射利咽康喷雾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将中成药银射利咽康制备成喷雾剂,采用HPLC法检测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并采用TLC法对金银花进行薄层鉴别。结果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均达到2.68~2.78μg/mL,符合中国药典标准,金银花中绿原酸与对照品在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结论中成药银射利咽康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工艺可靠、操作简便,制剂质量稳定可控。

    作者:陈新玉;郭建生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