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胆外科分级护理巡视记录单的设计及使用此单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

丁恒

关键词:肝胆外科, 分机护理巡视记录单, 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巡视记录单的设计以及使用此单对提高肝胆外科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3月我院肝胆外科收住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B组为对照组,两组人数均为50例。根据肝胆外科的护理内容,设定专门的分级护理巡视单,并对A组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并使用此单对各患者病情进行记录和评估,对B组患者实行肝胆外科常规护理且不使用此记录单。在实行分组护理2周后对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比对,可通过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心理状况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估,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A组患者心理焦虑的发生率都远低于B组患者,A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均高于B组患者,同时A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调查情况与B组相比相对较好。A、B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分级护理巡视记录单对提高肝胆外科护理质量有着正面积极的推进作用,对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护理质量管理意识以及护理风险的降低有着显著影响,值得临床上的全面应用和广泛推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赖氨酰氧化酶样-4与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在人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赖氨酰氧化酶样-4(LOXL4)和丝氨酸蛋白酶(Matriptase)在三株人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三株体外培养的宫颈癌细胞株Hela、ME180、HCC94中赖氨酰氧化酶样-4和Matriptase mRNA的表达及LOXL4蛋白的翻译水平。结果 LOXL4 mRNA在三株人宫颈癌细胞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蛋白翻译水平与mRNA基因表达一致,以Hela表达为高,ME180次之,HCC94表达低;而ME180和HCC94中MatriptasemRNA相对表达丰度分别是Hela的4.09倍和12.40倍。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LOXL4及Matriptase在体外培养宫颈癌细胞中表达的检测平台,LOXL4、Matriptase的相对表达水平可能与宫颈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有关。

    作者:王秀萍;于祥远;陈美玲;董滨华;毛晓丹;林芬;孙蓬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疝气治疗中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小儿疝气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50例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在平均手术用时、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出血量和自主活动所需时间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小儿疝气进行治疗时,微创手术治疗用时短,出血少,对患者造成损伤及引发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马安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键合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拆分酮洛芬对映体

    目的:建立用键合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拆分酮洛芬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Chiralpak IB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在正相条件下拆分酮洛芬对映体,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95∶5),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结果酮洛芬对映体在键合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上能够基线分离,分离度为5.44。结论本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酮洛芬对映体的分离。

    作者:邵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糖尿病足46例临床特点与分析

    对我院收治的46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加强护理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关健。

    作者:杨凤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应用胆碱酯酶活性评价注射用乌司他丁对重症有机磷中毒的疗效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胆碱酯酶活性的差异,从而评价乌司他丁对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到我院急诊科就诊的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安慰剂对照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胆碱酯酶活性恢复至正常值的50%所用的时间作为本研究的主要观察终点。该研究的次要观察终点包括需要维持阿托品化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等指标。结果共有8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个40例。两组的基线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组(4.21±1.02)d胆碱酯酶活性恢复至正常值的50%所用的时间较照组(6.95±1.26)d减少(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22.6±6.38)d也短于对照组(29.4±10.2)d;两组需要维持阿托品化的时间和28 d的病死率无明显差别。结论乌司他丁可以使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胆碱酯酶的活性更快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宏飞;李颖;何万民;李玉伟;王助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乳磨牙龋非创伤性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非创伤性的修复技术/ART技术在乳磨牙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乳磨牙龋患儿150例,研究组(75例)采用ART技术治疗,对照组(75例)用传统方式治疗;对比两组修复后效果。结果研究组修复总有效率92.0%,对照组为78.7%;研究组综合效果更优(P<0.05)。结论 ART技术在乳磨牙龋治疗中修复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赵世娟;秦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谈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进展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一直是医学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重点,针对患儿的不同病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临床诊断中,儿科的医师对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经验逐年增加。本文通过书籍、报刊、网络等各渠道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及资料,在此基础上,有选择性的对脑性瘫痪、癫痫以及感染性疾病进行探讨,旨在需找治疗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峻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痰湿证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指数的临床研究报道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痰湿证与胰岛素抵抗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痰湿证组及非痰湿证组,分别检测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痰湿证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大于非痰湿证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痰湿证组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指数大于非痰湿证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胰岛素抵抗,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指数更高,这一现象可能是2型糖尿病痰湿证患者更易出现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晓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亮菌口服液辅助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亮菌口服液辅助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住院的6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亮菌口服液,辅以保肝、退黄、抗病毒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总胆汁酸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亮菌口服液辅助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袁玉肖;王洁翡;于凤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直肠癌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经腹根治术,研究组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转移率、复发率、3年随访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相比,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基于患者病症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林天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乙型肝炎患者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定量联合检测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以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定量水平。分别检测125例乙型肝炎患者及68例正常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定量水平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呈现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纤溶,提示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受损的凝血变化,对预后的判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钟俊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排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MPR)对输尿管结石诊断价值的研究与分析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MPR)对输尿管结石诊断价值,为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共纳入行尿路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辅助确诊的8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同时随机抽取90例检查未有输尿管结石的健康人群。纳入研究时所有受试者均行尿路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辅助进行诊断作为金标准,同时行多排螺旋CT及MPR进行诊断,分析多排螺旋CT及MPR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以尿路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辅助诊断作为金标准,多排螺旋CT及MPR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88.9%,阳性似然比为88.0%,阴性似然比92.0%。多排螺旋CT及MPR对输尿管结石的分析,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检出73例(91.3%)患者有输尿管结石,其中左侧46例,右侧27例;多发结石8例,单发结石65例;输尿管上段38例,中段13例,下段22例;结石大小0.2~2.3 cm,平均大小(1.3±0.6)cm;有48例患者输尿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4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结论多排螺旋CT及MPR不仅可以简单、快速的对输尿管结石进行比较高的诊断,且可以更好的对结石的大小、位置等提供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铁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手术室感染的因素和防范措施

    探讨手术室感染因素和防范措施。对手术室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完善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细节管理,是减少手术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郑先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关于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分析与探讨

    探讨中医药特色临床药学的开展是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的重大课题。通过阐述中药临床药学的定义,任务和研究内容,结合我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开展中药临。

    作者:黄爱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超声中孕期筛查胎盘脐带入口位置异常的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产前超声检查及时发现胎盘脐带入口位置异常的胎儿,特别是帆状胎盘合并血管前置胎儿,便于产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误诊治、漏诊增加围生儿的危险性,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我院1876例中孕期孕妇作常规胎儿检查后,重点观察脐带根部与胎盘连接的位置关系、脐血管走行及分支方向、数目,所有受检孕妇常规观察宫颈内口及其附近有无血管走行并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观察频谱特点。结果1876例中检查出脐带入口异常99例(5.2%)。边缘性胎盘脐带入口95例(5.1%)。帆状胎盘4例(0.2%),其中1例帆状胎盘合并中央型前置胎盘;2例帆状胎盘合并血管前置;另1例双胎之一帆状胎盘。4例帆状胎盘中3例妊娠至晚期行剖宫产,婴儿存活,1例经阴道分娩一死婴。除5例流失外,所有病例均经产后确诊。结论中孕期是超声检查胎儿脐带根部与胎盘位置关系佳时期,可提高胎儿脐带入口异常的检出率,特别是帆状盘合并血管前置,可以指导临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不良妊娠结局,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作者:吴小凤;马芬;周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析儿童骨折的特点和治疗原则

    目的:分析儿童骨折的特点和治疗原则,以期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儿童骨折的认识。方法笔者结合文献从儿童骨折的特点、治疗原则及并发症等方面加以阐述。结果儿童骨折及其治疗原则与成人有很多不同之处。结论儿童骨折和成人骨折的治疗显著不同。对所有儿童长管骨干骨折都可以而且都必须用闭合复位法治疗。不论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手法一定要轻柔,不能再加重骨骺的损伤和干扰血液供应。

    作者:潘宗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金菊利咽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金菊利咽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提高金菊利咽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通过以绿原酸为考察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金菊利咽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采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含量作为定量控制的指标,可有效控制金菊利咽颗粒的质量。暂定本品每袋含金银花以绿原酸(C16H18O9)计,不得少于13 m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方法学考察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有效控制金菊利咽颗粒的质量。

    作者:许佩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银射利咽康喷雾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探讨制备中成药银射利咽康喷雾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将中成药银射利咽康制备成喷雾剂,采用HPLC法检测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并采用TLC法对金银花进行薄层鉴别。结果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均达到2.68~2.78μg/mL,符合中国药典标准,金银花中绿原酸与对照品在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结论中成药银射利咽康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工艺可靠、操作简便,制剂质量稳定可控。

    作者:陈新玉;郭建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多发性硬化症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其诊断率及良好的治疗效果。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就多发性硬化的诊断要点、处理方法等进行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M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难以确诊。结论 MS结合MRI、诱发电位和脑脊液免疫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正确的药物治疗在缓解MS中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探讨

    抗菌药物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随着应用种类的增多,使应用率和应用剂量等不合理现象得以增加,进而增强了细菌的耐药性,给临床用药带来了困难。因此,临床医师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医疗行为进行规范,改善临床用药合理性,降低细菌耐药性。本文从建立符合要求的临床维生物实验室、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建立正确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以及鉴定技术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具体阐述,为今后的临床维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晓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