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泓
目的:分析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治疗不同术式术后残留肾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我院收治的应用不同术式治疗后残留有肾结石的患者分为西药治疗、中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三组,于每组随机抽取30例患者组成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比分析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为期2周的治疗后,西药治疗组共有21例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治愈率为70.00%,中药治疗组共有24例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治愈率为80.0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共有27例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治愈率为90.00%。三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和单纯中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勇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与开放肾盂离断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患者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离断肾盂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肾盂离断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出血量、患者止疼药用量、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和以及手术成功率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有与开放手术同样高的成功率,与开放手术相比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患者痛苦小,值得我们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志乐;龙兆麟;吴世皓;黄韬;华庆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2013年我院产科接诊的14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充分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血气剩余碱(BE)、血压值和病死率分别为(14.8±2.4)s(、1.8±1.1)mmol/L(、63.3±11.4)mm Hg和0%(0/7),明显要优于对照组的(11.8±1.3)s(、2.7±1.4)mmol/L(、51.2±13.5)mm Hg和14.3%(1/7),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中,给予失血性休克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整体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病情和预后,控制病死率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陈银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以家庭为管理主体的护理管理对患者知识掌握以及生活质量的优化效果。方法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选取本社区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宣传方式,观察组以家庭为单位实施护理。对比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上更优,且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SF-36”中,生活质量评分分数明显提升。结论以家庭为单位的糖尿病护理管理能够减少了自我护理中不当因素产生概率,更适合在社区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凤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上鼓室局限性胆脂瘤患者行保留完整外耳道后上壁的上鼓室切开重建术的手术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半年以上的20例(20耳)上鼓室切开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耳同时行镫骨-锤骨柄连接术,7耳同时行砧骨塑形连接术)。随访观察鼓膜修复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随访0.5~2.0年,鼓膜完整,无内陷袋形成及胆脂瘤复发,言语频率平均骨-气导差值(ABG)较术前平均缩小16.75 dB,未发现外耳道狭窄、面瘫等严重的并发症出现。结论上鼓室切开重建术保留了完整的外耳道后壁,既可依术中情况选择性的开放后鼓室、鼓窦开口,以达到彻底清除上鼓室局限性胆脂瘤病变的目的,又保持了鼓室和外耳道结构的完整性,手术的安全性也获得了更可靠的保证。
作者:马攀;刘国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的几种常见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并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运用于其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0名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检测,将其分为A、B两组,前者按照一般的方法开展治疗,后者除了普通治法,相关护理人员还对其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并配以一定的心理疏导,在护理一段时间后,对二者进行比较。结果从对比的结果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病情都有所好转,心理情绪也健康许多,但A组的效果显然不如B组。结论冠心病患者常会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在治愈过程中,除了必要的医学治疗,从心理上对患者进行治疗,如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或进行心理疏导,能更好的促进患者痊愈。
作者:阴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择产后出血患者40例。将她们随机的分成两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对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并统计、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共30例,75.0%),其次是胎盘因素以及软产道损伤等。经过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90.0%),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及时的明确出血原因,并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手术方法以及预防护理措施进行治疗,从而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出血发病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温双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护理是临床日常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促进病况在一定周期内得到有效的恢复。妇产科是现代医院建设十分重要的科室之一,为广大产妇提供了专业的康复护理中心,保证产妇得到佳的医疗服务[1]。对于所有产妇而言,分娩是一个新生命诞生的过程,有着重要的人生价值意义[2]。与此同时,很多产妇在分娩前后以出现不同的心理状态,影响到了分娩过程的有序进行[3]。其中,精神状态异常不仅给分娩造成了困难,也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症状,增加了剖宫产人数。临床要建立“人性化”护理决策,帮助产妇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4,5]。
作者:蒋妮珊;甘丽红;韦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肺功能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119例确诊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编号、分组,常规护理组60例(单号)给予常规儿科肺炎护理措施,优质护理组59例(双号)给予儿科肺炎优质护理措施,比较护理措施对改善肺功能和提高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优质护理组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优质护理组总有效率91.53%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951,P=0.0269<0.05)。结论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体温正常和强化生命体征观察等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小儿支气管肺炎肺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护理继续研究和推广使用。
作者:周国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氨溴特罗口服液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将其随即划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40例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口服,治疗组患儿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氨溴特罗口服液,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氨溴特罗口服液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无不良反应,提高患儿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艳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对变异型心绞痛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实验时间为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随机抽取期间收治的明确诊断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42例,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辅助常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作者:区育华;吴文平;黎志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合成铂配合物顺式-草酸-正丁胺/环戊胺合铂(Ⅱ),以顺式-二碘-正丁胺/环戊胺合铂(Ⅱ)为原料,先后与硝酸银和草酸钾反应合成标题产物。采用元素分析、MS-ESI+、1H-NMR和IR分析其组成和结构,利用MTT体外检测法进行了初步的体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合成的化合物结构与理论一致,具有一定的体外肿瘤生长抑制活性。
作者:晋杰;普绍平;彭娟;丛艳伟;张琪;王咏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一种新术式--肝包虫病外膜内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的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肝包虫病患者48例,经影像学确诊,采用包虫病外膜内剥除术治疗。结果临床治疗满意,术后无胆漏、出血及残腔感染等并发症,平均手术后9 d治愈出院,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肝包虫外膜内剥除术治疗包虫病是一种合理而可行的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复发低,恢复快,可完整剥除病灶,一次性根治肝包虫病。减少并发症,降低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常小锋;马立成;董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内科综合治疗整体护理干预体会进行探讨。方法对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综合的治疗以及整体护理,2例患者死亡,6例患者好转,12例患者痊愈。结论在内科的急腹症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比较常见的病症,引发的原因比较复杂。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内科的综合治疗以及整体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赵迎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骨科牵引床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采用骨科牵引床下进行内固定术治疗,并对其术中的护理配合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经积极有效的手术护理配合措施,78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骨科牵引床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十分必要,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龙丽如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0~8个月龄婴儿麻疹胎传抗体水平的分布情况,为医院提高婴儿麻疹的预防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在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00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对新生儿和3、6、8个月龄婴儿的血清中麻疹免疫球蛋白G抗体水平分布情况进行测定。结果经研究,了解到全组0~8个月龄婴儿的麻疹胎传抗体阳性率,在新生儿期间为100%(210/210),在3个月龄时为59.15%(126/213),在6个月龄时为31.87%(58/182),在8个月龄时为16.41%(32/1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8个月龄婴儿麻疹胎传抗体水平随着月龄的增大而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且以4~8个月龄的婴儿为麻疹易感群,需要医院予以充分重视,同时可考虑将麻疹疫苗首次免疫时间提前至出生4~6个月龄之间。
作者:李湛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骨科手术前后处理与外科范围内的其他各专业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笔者通过探究骨科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以提高骨科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潘宗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晚期结肠癌患者40例,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且有可测量病灶,给予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全身化疗,伊立替康100 mg/m2,第1、8天,卡培他滨1800 mg/(m2?d),分2次口服,第2~15天,21 d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2例(5.0%),部分缓解13例(32.5%),稳定18例(45.0%),进展7例(17.5%)。有效率为37.5%,临床受益率为82.5%。主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迟发性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手足综合征,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疗效确切,耐受性好,临床受益率高。
作者:李书平;张阿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比研究经不同炮制方法后的延胡索薄层色谱图,以确定佳的炮制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醋炙、醋煮、醋烘和酒炙的方法对延胡索进行炮制,并采用超声法对不同炮制方法后的延胡索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再应用薄层色谱法对有效成分进行鉴别和对比研究。结果在薄层色谱图上,经过炮制后的延胡索提取物的斑点较未炮制后延胡索斑点亮且大,其中大且亮的为醋炙后延胡索提取物的斑点。结论炮制能有效改善延胡索的质量,且佳炮制方法为醋炙延胡索。
作者:王彦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分析医师与就诊儿童及其家长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表现,适时、有效地进行沟通,以防范和减少纠纷的发生。方法通过入院首诊首接负责制、住院期间主治医师作用、出院后的延伸服务,及时发现医患沟通障碍并解决,总结合适的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结果患儿治疗效果理想,家属满意,医患关系良好。结论通过耐心、细心、用心的医疗行为,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保证。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