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兴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同时,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CRP、WB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退热及咳嗽缓解用时,均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可起到较好的抗炎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是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理想药物,值得推广。
作者:房新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2013年我院产科接诊的14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充分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血气剩余碱(BE)、血压值和病死率分别为(14.8±2.4)s(、1.8±1.1)mmol/L(、63.3±11.4)mm Hg和0%(0/7),明显要优于对照组的(11.8±1.3)s(、2.7±1.4)mmol/L(、51.2±13.5)mm Hg和14.3%(1/7),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中,给予失血性休克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整体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病情和预后,控制病死率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陈银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0~8个月龄婴儿麻疹胎传抗体水平的分布情况,为医院提高婴儿麻疹的预防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在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00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对新生儿和3、6、8个月龄婴儿的血清中麻疹免疫球蛋白G抗体水平分布情况进行测定。结果经研究,了解到全组0~8个月龄婴儿的麻疹胎传抗体阳性率,在新生儿期间为100%(210/210),在3个月龄时为59.15%(126/213),在6个月龄时为31.87%(58/182),在8个月龄时为16.41%(32/1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8个月龄婴儿麻疹胎传抗体水平随着月龄的增大而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且以4~8个月龄的婴儿为麻疹易感群,需要医院予以充分重视,同时可考虑将麻疹疫苗首次免疫时间提前至出生4~6个月龄之间。
作者:李湛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阿普唑仑及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普唑仑及双歧三联活菌,两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基础上,加服阿普唑仑及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能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余韩波;胡晓辉;林俊川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与开放肾盂离断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患者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离断肾盂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肾盂离断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出血量、患者止疼药用量、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和以及手术成功率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有与开放手术同样高的成功率,与开放手术相比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患者痛苦小,值得我们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志乐;龙兆麟;吴世皓;黄韬;华庆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治疗不同术式术后残留肾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我院收治的应用不同术式治疗后残留有肾结石的患者分为西药治疗、中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三组,于每组随机抽取30例患者组成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比分析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为期2周的治疗后,西药治疗组共有21例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治愈率为70.00%,中药治疗组共有24例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治愈率为80.0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共有27例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治愈率为90.00%。三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和单纯中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勇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入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其中实验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评价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差异,但治疗后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降幅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轻度低血糖反应2例,头晕头疼2例,胃肠紊乱3例,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7%,并且随着治疗均缓解消失;对照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经对症治疗后也均缓解。结论二甲双胍有较好的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并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
作者:杨俏容;吴雄梅;曾碧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渭良伤科油穴位按摩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n=30)给予控制血糖+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n=30)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辅之以渭良伤科油穴位按摩;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①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的肌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③2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④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渭良伤科油穴位按摩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范舜华;陈发胜;肖雪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症状及体征的观察,了解其生理及心理需求,研究有效规避并发症的护理对策及护理程序,继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更好服务于患者的目的。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94例上消化道出血病患,将他们随即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全程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对照组的47例患者,痊愈28例,观察组的47例患者,痊愈39例,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出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痊愈率更高,P<0.05,χ2=5.3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为依据,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实施全面全程的健康教育,重视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增强战胜疾病信念,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红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利湿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手足口病患儿7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足口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接受西药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清热解毒利湿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疗效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利湿中药保留灌肠对小儿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陈爱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口腔医学生接受口腔医学各专业学科的学习,毕业后主要从事口腔临床医学工作,但从医学教学学习整体布局和综合知识的掌握层面看,口腔医学生对于临床医学的学习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通过长期对口腔医学生的泌尿外科学教学工作的体会,从了解泌尿外科学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口腔医学生教学对象、教学课时及内容的安排、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估等角度,就如何更好地完成口腔医学生泌尿外科学教学工作谈一些体会和建议。
作者:蒋跃庆;王忠;姚海军;徐明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骨科手术前后处理与外科范围内的其他各专业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笔者通过探究骨科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以提高骨科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潘宗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消化道出血主要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而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为常见的急性疾病之一,其起病的速度快,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黑便、呕血,常伴有血容量下降引起急性周围循环的衰竭。本文主要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几种止血药物进行探讨。
作者:高柳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抢救方法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输液抢救护理,包括补液、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失衡、胰岛素降血糖等措施。结果1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酮症酸中毒得到纠正,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出现。结论及时有效的输液治疗和胰岛素的合理使用是抢救DKA成功的关键,同时,加强基础和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要求[1],现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门诊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为医院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的办法提供参考。
作者:乔适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诊疗中的护理要点,使患者在安全、舒适状态下接收胃镜检查。方法选取913例患者实施无痛胃镜诊疗,针对受检者的个体特点,采取相应的舒适护理方法,增强患者检查过程中的舒适感。结果所有患者经过舒适护理后,减轻了患者因疾病及检查引起的不适感,使患者安全、舒适、顺利完成了检查。结论严格掌握无痛胃镜检查适应证,认真做好术中、术后舒适护理,强调个性化服务,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真正做到人性化服务,提高患者胃镜检查的满意度。
作者:钟凤兰;朱彩珍;余敏;王秀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2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30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硫辛酸治疗。观察两组有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以观察组的提高尤为明显。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更为显著(P<0.05)。结论硫辛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梁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解并采取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冠心病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及院内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心血管意外事件,并且对这些心血管意外事件进行分析,并探讨采取防范措施对策。结果在入院的110例冠心病患者中,住院前主要诱因为情绪激动为36例,劳累为29例,气候变化引起的并发症为25例,患者高血压1级以上的为12例,其他(饮食、便秘、睡眠不佳)8例。这其中发病主要的是劳累和情绪激动,这就要求在护理过程中更多对情绪,劳累,气候变化,及时有高血压并发症等这些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结论临床治疗冠心病过程中,综合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加强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冯巍;张春梅;方桂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肺功能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119例确诊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编号、分组,常规护理组60例(单号)给予常规儿科肺炎护理措施,优质护理组59例(双号)给予儿科肺炎优质护理措施,比较护理措施对改善肺功能和提高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优质护理组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优质护理组总有效率91.53%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951,P=0.0269<0.05)。结论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体温正常和强化生命体征观察等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小儿支气管肺炎肺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护理继续研究和推广使用。
作者:周国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的特征并探讨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有152例,分析并观察其主要临床特征,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6例,将治疗组采用的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采用氯沙坦治疗方法进行疗效的比较,记录并分析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有关指标及症状的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46例(60.53%),总有效率90.79%;对照组显效31例(40.79%),总有效率69.74%。且经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根据老年患者主要特点,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还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故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晶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