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硕;袁枫;王继红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给予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行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84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三组,即A组、B组、C组,每组28例,给予A组患者行单纯的氨氯地平治疗,给予B组患者行单纯的阿托伐他汀治疗,给予C组患者行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C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的降压总有效率为96.42%,明显高于A组的78.57%与B组的71.42%;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行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降压降脂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旖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做好吉林市社区居民防治急性呼吸道疾病工作,有效的实施干预措施,预防呼吸道疾病流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3年3月至2013年7月对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并进行健康宣教干预措施。结果吉林市社区居民急性呼吸道疾病基础知识回答正确率干预前后明显提高;正确洗手人数干预前62.80%,干预后提高到77.90%。结论干预后明显提高了社区居民对急性呼吸道疾病基本知识、预防保健意识和自我防护行为能力。
作者:张胜硕;袁枫;王继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18例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黄体酮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35%,明显高于对照组7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各自出现2例轻度恶心、头痛等症状,并未出现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经内科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的3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像,并对所有患者行内科综合治疗。评价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足部皮肤温度。结果经分析发现,本组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足部皮肤温度都有明显降低。结论内科综合治疗是糖尿病足的有效治疗方式。
作者:何丽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门诊采血室患者进行投诉的主要问题,探讨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研究防范对策与解决方法。方法对2012年度全年我院门诊采血室收到的患者投诉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2012年全年,门诊采血室全年共受到患者投诉54起。其中,因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不畅导致的矛盾26起,占48.1%;因护理人员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导致的矛盾6起,占11.1%;因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欠缺,操作不当引起的,矛盾7起,占13.0%;因候诊秩序混乱或者候诊时间过长导致的矛盾9起,占16.7%;因患者家属或者其他方面原因导致的矛盾6起,占11.1%。结论门诊采血室的医护人员要做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服务理念,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提倡“微笑服务”,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门诊采血室的形象和患者的医疗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闫艳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通过对临床35例多发脑梗死性痴呆采取一般护理和特殊护理,认为全面正确的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智能恢复,改善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丽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肺炎患者76例,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检测PCT,自动免疫散射速度比浊法测定CRP,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IL-6,并将它们的检测结果与临床后诊断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被检测的76例细菌性肺炎血清PCT显示阳性14例,阳性检出率为18.4%。PCT、CRP、IL-6在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3%、74.6%、73.8%和8.5%、10.4%、12.7%,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CT、CRP和IL-6的测定可作为细菌性肺炎的辅助鉴别指标,此项检测对抗生素的使用和病情的诊断分析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宗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脾破裂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264例脾破裂患者的手术方法、临床资料、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接收的264例脾破裂患者中,进行全脾切除的患者187例,部分脾切除的患者29例,脾修补术的患者48例;其中全脾切除手术的患者中有2例死亡,其余全部治愈。结论根据脾破裂损伤的类型、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尽量保留脾脏的功能,才能达到佳的临床效果,减少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章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刺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性阑尾炎切除术应用情况。方法选择62例阑尾炎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和硬膜外麻醉组。两组均进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先行硬膜外麻醉穿刺置管,平卧位后进行针刺麻醉。观察记录麻醉前、术中及术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观察麻醉并发症、手术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组比较,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更小、临床效果更好。结论针刺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性阑尾炎切除术中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
作者:秦广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在发病后48~96 h内手术,治疗组在发病后0~48 h内手术,两组都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方法。结果随访1个月,治疗组的血肿完全清除率为93.3%,对照组为75.0%,治疗组的血肿完全清除率完全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预后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早期治疗能够更加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恢复。
作者:王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2005年11月至2006年5月,卫生部先后颁布实施了“一法两规”等文件,标志着我国血液管理的法规体系日趋完善,确立了我国输血事业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血液质量关乎用血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然而血液质量的保证不仅仅是通过检测就能够牢牢把关[1]。根据“一法两规”的要求,本站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障献血安全和血液质量,并通过有效的实施和监控,发现和改进存在的问题,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作者:董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1典型病例1患者男性,11岁,汉族。就诊主诉:牙齿不齐。无全身性疾病史,无家族遗传史。1.1临床检查①面部外观:面型对称,无开唇露齿,直面型,面下1/3高度正常。②口内情况:恒牙列,右侧磨牙远中尖对尖关系,左侧磨牙中性关系,上牙列中线右偏2.5 mm;前牙覆盖2 mm,覆Ⅲ度,上牙列拥挤约9 mm;切牙较直立;下牙列中线右偏1.5 mm,拥挤度约2.5 mm;上下第二磨牙未萌出;牙弓宽度正常。③关节检查:关节区无压痛,无弹响,开口度开口型无异常。④临床诊断:安氏Ⅱ类亚类;毛氏Ⅰ1Ⅱ2sⅣ1。
作者:周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养血祛风止痒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70例单纯性皮肤瘙痒症的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西药内服抗组胺药物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血祛风止痒汤治疗。观察两组症状、体征的变化,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02,P<0.001)。结论养血祛风止痒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皮肤瘙痒症较单用西药疗效更显著。
作者:叶欣;黄雪梅;谭毅;冯德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加力后牙周组织与骨组织的改建情况和牙移动的阶段性变化。发现正畸过程中牙齿移动时的生物学组织反应。方法分别从生物力学阶段与组织学阶段展开研究,从牙齿结构的组织移动来观察正畸牙移动的情况。结果在生物力学阶段,会出现牙周膜组织的改建和骨组织的改建2个阶段的力学反应;在组织学阶段,生物学组织的反应集中在细胞反应与活化和牙周组织与牙槽骨反应2个方面。结论正畸牙齿的过程中,要想提高正畸牙齿的工作效果,就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正畸牙齿的生物学组织反应,从牙周组织与骨组织两个方面来分析其组织反应的情况,进而能够有针对性的提高正畸牙齿的效果。
作者:张曼曼;代子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高糖诱导的RPE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A-RPE19细胞系的细胞分别培养于普通培养基和高糖培养基中,其中高糖培养基内分别加入0、50、100、150 mmol/L的槲皮素,培养24 h以后用TUNEL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并根据该结果选取槲皮素的佳作用浓度,进行caspase3的免疫荧光染色,线粒体酶复合物的活性测定。结果高糖培养的RPE细胞的凋亡指数(TUNEL阳性细胞/总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槲皮素可以明显抑制高糖诱导的RPE细胞的凋亡,其中以100 mmol/L的浓度作用效果强,与高糖培养组相比,其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组的caspase3的免疫荧光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和高糖+100 mmol/L槲皮素组。线粒体复合酶Ⅱ的活性各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高糖组的线粒体复合酶Ⅰ和Ⅳ的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高糖+100 mmol/L槲皮素组(P<0.05)。结论槲皮素可以抑制由高糖诱导的RPE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是通过抑制caspase3的激活和线粒体保护实现的。
作者:张静琳;易魁先;陈韵;武哲明;吴斌斌;高汝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数字化病案的8个子系统对病案进行查询、调阅,在使用中分析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应用数字化病案系统后,医院节省了2/3的实际空间,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同时也节省了1/6的工作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日常的工作会议中,80%的数据都来自于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给工作提供了帮助。结论数字化病案系统,相对于纸质病案,具有很多优势和好处,但也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在社会的发展中,数字化病案是不可避免的潮流,尽管有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但这正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进步的方面。
作者:黎水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空腹血糖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测定31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空腹血糖并记录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经过各周期化疗后空腹血糖值均较化疗前显著升高(P<0.05)。体质量指数(BMI)在化疗前后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肿瘤类型、肿瘤分期、化疗周期、化疗方案、化疗前BMI对化疗前后空腹血糖变化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空腹血糖明显升高,且是综合因素作用结果。
作者:张颖;谢娅;赵倩;李小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统计分析主要由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组成,统计描述在各学科中运用时间较长,而统计推断则是在20世纪开始使用的。统计描述主要用于对少量关键参数刻化总体分布特征进行描述,而统计推断则是通过对已得到数据进行观测并进行假设的方法。统计分析在近代医学研究中广泛使用,在诊断、试验、治疗等均有重要作用。规范的采用统计学对治疗结果进行研究,对于临床研究者对治疗效果的评价、改善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对临床治疗数据的统计科学性、有效性、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笔者对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的概念进行分析,并就目前国内临床常用临床治疗结果统计情况进行分析做一综述。
作者:师先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糖尿病前期社区管理及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以辖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齐全的412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规范前期社区管理和临床干预,对患者干预前后的遵医嘱行为、相关知识知晓率及主要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前期社区管理及临床干预后,遵医嘱行为、相关知识知晓率及主要临床指标就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前期社区管理及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相关实施知晓率,对于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潘晓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索榆黄喷雾剂中盐酸小檗碱的薄层鉴别方法,为制订榆黄喷雾剂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将各种试样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10∶6∶1∶1)为展开剂,365 nm紫外灯下检视。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的荧光斑点。结果供试品、黄柏对照药材溶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论通过试验表明:依本试验方案所得盐酸小檗碱薄层色谱图,黄柏对照药材溶液、榆黄喷雾剂溶液、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斑点边缘清晰, Rf=0.66,重现性好,专属性强,操作简单;本法可为重新制订榆黄喷雾剂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作者:王建平;惠金玲;马长勇;张学惠;迟平;刘茵;杨云;张兰欣;张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