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灌肠在外科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郝良为;郑京玉;李萌

关键词:中药灌肠, 外科, 腹部手术, 腹胀
摘要:腹胀是外科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多因手术对腹腔脏器组织的牵涉及原发病所致的腹腔炎症,导致肠麻痹引起,故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等症,本病早在《素问》中即有记载:寒邪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六腑以通为用”治疗应以疏通气机为主,兼用扶正祛邪、健脾和胃、降逆止呕、行气活血通腑等中草药治疗,胃气则随之通畅。目前西医对促进术后肠蠕动恢复,一般采用禁食,胃肠减压,下床活动等方法,效果不显著。祖国医学很早就有利用灌肠使药物通过肠道吸收治疗疾病的先例。另有研究表明,中药灌肠可以有效的促进肠蠕动的恢复,缓解腹胀症状[1]。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五常法用于手术室高危药品的管理

    目的:探究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的有效方案,以提高高危药品管理的安全水平。方法采用五常法的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高危药品的管理中,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比较应用前后,高危药品的管理质量。结果应用五常法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护士人员在30 s 内可取出及放回药品的正确率、卫生合格率和患者满意率更高,药品随意放置率更低,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管理质量显著提高。结论采用五常法管理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质量显著提高,使得医院的高危药品管规范化、制度化,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蔡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不同温度冲洗液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冲洗液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效果,找出佳的冲洗液温度,提高护理效率。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前列腺电切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 A、B、C、D 四组,每组各21例。每组分别采用不同温度冲洗液持续冲洗膀胱:A 组为21~26℃;B组为27~32℃;C 组为33~37℃;D 组为38~42℃。记录4 d 内各组患者膀胱痉挛发生率、人均痉挛次数、尿液红细胞计数、冲洗液转清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 组患者的膀胱痉挛发生率、人均痉挛次数、尿液红细胞计数及尿液转清时间均明显低于 A、B、D 组(P<0.05)。结论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膀胱冲洗液温度以33~37℃为宜,其能有效改善患者膀胱痉挛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柳希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门急诊护士压力源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对门急诊护士压力源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探究。方法随机收取我院门急诊护士65名,通过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门急诊护士压力源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工作性质、社会地位、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同度、工作担心度等。编制的不同也会成为门急诊护士的压力源,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门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是门急诊患者的护理与专业知识等,因此需要针对门急诊护士的压力源制定有针对性,有效的措施进行减压,以保证门急诊护士处在佳状态下工作。

    作者:徐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糖尿病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糖尿病是目前国内人群中发病概率相对较高的疾病之一,该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伴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病因异质性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作为慢性终身性疾病之一,每位糖尿病患者一旦诊断就必须接受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患者由于对糖尿病知识认识和了解不全面,对糖尿病治疗存在恐惧,导致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直接降低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患者的教育方式进行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糖尿病辅助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雪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探讨

    目的: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妊娠结局。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289例根据孕周不同分为 A 组196例(28周≤孕周<35周)、B 组93例(35周≤孕周<37周),A 组又根据孕妇保胎意愿分为保胎组140例及非保胎组5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新生儿窒息率及病死率:保胎组明显低于非保胎组(P <0.05),孕妇宫内感染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A 组与 B 组间,保胎组与非保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 两组孕产妇在分娩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孕龄对官内胎儿有着相应的影响;对未足月胎膜早破采取针对性的处理,可改善母胎妊娠结局。

    作者:洪明珠;王玲;欧展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浅谈中药房的管理

    中药房是综合性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房的管理对医院的发展建设及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分析了医院中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积极探讨相关对策及改进措施,为加强医院中药房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王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益母草冲剂联合当归丸治疗药物流产后腹痛、月经失调的临床应用探析

    目的:分析对药物流产后腹痛、月经失调患者,实施益母草冲剂联合当归丸治疗的具体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愿进行药物流产的120例育龄妇女的门诊资料,将其按照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患者腹痛明显时行益母草冲剂、当归丸联合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腹痛时行其他止痛药物治疗。比较两组药物流产妇女腹痛消失时间、月经转归时间、恢复后月经情况。结果实验组药物流产妇女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药物流产后,患者会产生腹痛以及月经失调,而益母草冲剂、当归丸联合配伍的实施,总体效果显著,提高患者健康生活质量。

    作者:黄瑜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小夹板和塑形托板双重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小夹板和塑形托板双重外固定治疗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夹板和塑形托板双重外固定方法治疗的经手法复位满意的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193例,男115例,女78例。年龄2~15岁,平均8.47岁。跌伤129例,坠落伤43例,交通伤21例。右侧92例,左侧101侧。伸直型164例,屈曲型29例,有尺偏移位者97例,旋转移位者114例。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和肘内翻畸形发生情况。结果骨折均于5周内临床愈合,并发肘关节骨化性肌炎5例。解除外固定后随访6个月~4年(中位数20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189例,功能略差4例;无肘内翻畸形181例,轻度肘内翻畸形(肘内翻<15°)12例,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为6.22%。结论小夹板和塑形托板双重外固定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固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快、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本祥;檀亚军;张斌;夏万荣;邓友章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小儿静脉全麻的护理体会

    目的:加强对全麻患儿手术全过程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188例静脉全麻患儿的观察及护理,并进行经验总结。结果加强对静脉全麻患儿手术全过程的观察和护理,就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结论在患儿全麻术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术中紧密的护理配合,术后密切的护理观察,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患儿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程红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症的临床上应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5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腹腔镜下行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与盆腔腹膜内异位病灶电灼术,并给予宫腔镜检查与腹腔镜下输卵管美蓝通液术,术后给予患者 GnRH-a 药物治疗,随访24个月。结果59例患者中缓解36例(61.02%)、改善15例(25.42%)、复发8例(13.56%),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44%。患者在手术后24个月得到随访,其中12个月妊娠率为67.80%,12~24个月内妊娠率为57.63%,患者12个月内妊娠率明显高于12~24个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症的临床上应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尹晚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优势。方法选取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52人,观察组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结果观察组47名学生对教学模式感觉满意,满意率为90%;对照组38名学生对教学模式感觉满意,满意率为73%;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在学习效果的评价中,观察组在理论考核、病历书写、实践技能考核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在神经病学的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观点,其优势明显高于传统临床教学模式。

    作者:潘燕;李玲玲;田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药外敷佐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佐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160例小儿支气管患儿病例,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舒利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相比较 P <0.05,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两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中药佐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旭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苦瓜桑椹复方制剂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实效性观察

    目的:观察苦瓜桑椹复方制剂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实效性。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将其随机分为 A 组(模型对照组)、B 组(苦瓜桑椹复方制剂低剂量组)、C 组(苦瓜桑椹复方制剂高剂量组)、D(二甲双胍组)组,在持续用药4周后,比较4组模型大鼠及正常大鼠的 FBG(空腹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Ins(胰岛素)及血脂指标变化。结果与 A 组相比,B、C、D 组的FBG 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B、C、D 组的 TG、TC、LDL、HDL 水平均较 A 组有显著改善(P <0.05);B、C、D 组的 Ins 水平明显高于 A 组(P <0.05)。结论苦瓜桑椹复方制剂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脂、血糖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余小雁;林羽慧;吴玉秀;李少婷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主要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术前行 MRI 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资料,主要研究 PCNSL 的发生部位、病变边缘形态、信号特征、强化方式、瘤周水肿、室管膜播散以及胼胝体累及情况。结果15例中8例为单发,7例为多发;其中基底节、脑室旁、胼胝体区12例,半球周边白质区3例,同时伴室管膜下结节6例;仅发生于脑室内者1例。累及胼胝体时,均可见典型“蝶翼征”。病灶边缘有“棘状”突起及分叶11例。常规平扫实性部分表现为 T1WI 低信号, T2WI 等稍高信号。增强实性部分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14例,1例表现为边缘环形中度强化。脑室内病灶或室管膜下播散结节,均未见坏死区,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瘤周水肿因部位而异,基底节、脑室旁、胼胝体区病灶水肿多轻度到中度,以轻度为主;大脑半球周边病灶水肿多较明显,呈中度到重度。结论绝大多数 PCNSMRI 表现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性,与其他颅内病变有重叠及类似之处,认真分析其特点,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曾元洪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手术切除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体会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手术切除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6例患儿分阑尾切除和阑尾切除加腹腔引流两种手术方式,其中阑尾切除占83.72%(72/86),阑尾切除加腹腔引流占16.29%(14/8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30%(8/86),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种类多,应该仔细检查以及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确诊后应及时行手术治疗,为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苗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麝香保心丸联合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心电图改变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使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使用量均有明显减少(P <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使用量均明显少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麝香保心丸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硝酸甘油使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金梅;薛秀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964例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标本,标本来自于男性尿道和女性宫颈分泌物,对衣原体、支原体予以培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其耐药性。结果支原体培养总阳性率57.9%,UU 24.48%、Mh 4.56%、UU+Mh 28.8%。药敏研究表明支原体敏感性药物主要有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支原体耐药性药物主要有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结论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检测发现支原体感染比衣原体要高,主要为 UU,首选应用药物交沙霉素,支原体耐药性高为左氧氟沙星,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临床特点,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可以选用准确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郑克茂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脑动脉硬化症的心理护理及治疗体会

    脑动脉硬化症是临床常见的中老年疾病之一,也是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共同病理基础。该病进展缓慢,除有一般的临床表现外,同时患者还出现心理异常的表现,存在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及人际敏感等心理问题[1]。该病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除技术护理外,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作者对我院收治的3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其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柴永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未婚女性中期引产60例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研究未婚女性怀孕中期引产60例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处于妊娠中期的患者引产未婚女性60例,把她们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者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患者实施心理上的护理,可改善妊娠中期未婚女性患者引产后的心理状况,使产后出血量减少,还可以缩短术后恢复所需时间。

    作者:张艳梅;邓玉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药治疗亚健康疲劳综合征

    目的:中医中药治疗亚健康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亚健康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中药及生活指导,对照组60例给予谷维素片、复合维生素 B、21金维他常规对症治疗及生活指导,治疗1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到达100%的总有效率,其中痊愈的有21例(35%)痊愈,有22例(36.7%)显效,17例(28.3%)有效,0例无效;对照组患者痊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67%;两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医中药治疗亚健康疲劳综合征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宋乐芹;马传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