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尿酸血症人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确诊的21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各项指数。结果相对于干预前,患者接受干预后各项临床指标有显著改善,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水平,培养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提升患者生活、健康质量。
作者:钟晓珊;陈嘉迪;谢泽娟;温小丽;陈惜遂;杨佩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手术室是救治患者的一个特殊生活环境,其护理工作是临床护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手术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压力较大,面临术式创新和难度增加以及使用一些高精尖医疗器械设备,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紧张的工作、超负荷的工作量和家庭压力,使手术室护士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1]。资料显示,手术室护士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护士,如何维护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为此,笔者总结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和如何通过院方的干预和自身的心理调节予以防范。
作者:胡玉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讨论小儿脑瘫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我院收住的50例小儿脑瘫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专业护理,日常生活护理,家庭宣教。从患儿入院前、入院后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运动功能(MF)及社会适应行为(BSA)评定。结果通过对比,治疗前后脑瘫患儿的ADL、MF及BSA评定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对脑瘫患儿进行正确的个体化的护理,能够提高了患儿的康复治疗效率,提升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对脑瘫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
作者:程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析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口腔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更换活动义齿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在这些患者当中,出现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患者为120例,占总数的88.2%;其中男性85例,女性35例,男性的发病率远高于女性(P<0.05);义齿使用的时间和黏膜损害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利用义齿清洁剂对义齿进行浸泡能够有效降低口腔黏膜损害程度,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出现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影响原因进行总结,并且采取相关预防措施,降低出现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可能性,提高义齿应用的安全系数。
作者:佟光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金双歧在临床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笔者所在社区门诊医治的56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给予口服思密达治疗)和实验组(给予口服金双歧治疗),治疗5 d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金双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达到92.8%,明显高出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金双歧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郑元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与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38例及其经治疗稳定期患者31例和正常对照组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及CRP含量,研究其变化,并对CRP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AECOPD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CRP水平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及正常对照组,COPD稳定期血浆D-二聚体、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患者的CRP与血浆D-二聚体呈正相关的关系。结论血浆中的D-二聚体可作为反映AECOPD患者病情的理想指标,对治疗效果的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勇;黄振炎;卢育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并发放射性中耳炎患者的耳部清洁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院的80例鼻咽癌合并放射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指导、鼻咽部清洁、出院指导等内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耳部清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护理后不适症状发生情况等。结果①对照组护理痊愈、显效、好转例数分别为10、12、6例,总有效率为70.00%(28/40);观察组分别为12、18、7例,总有效率为92.50%(37/4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②对照组不适症状发生例数8例,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不适症状发生例数为3例,发生率为7.5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咽癌并发放射性中耳炎患者的耳部清洁护理效果显著,且不适症状发生例数显著减少,值得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孙会文;张琴琴;牟雪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分析在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展开优质护理服务之后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院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之前相对于实施优质护理之后,患者的总满意度以及服务质量有显著差异,各项细化评分的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后各项评分要高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前。结论要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让患者以及家长在满意度上有所提高,需要重视优质护理服务这个重要的护理理念。
作者:喻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两组均48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氯米芬、戊酸雌二醇片、妈富隆对于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增敏剂,对于两组治疗前后的排卵率、妊娠率等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并计算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排卵率及妊娠率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常规西药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基础上加用胰岛素增敏剂可以提高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该种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服用无不良反应出现,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李丹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针对化疗普遍引起肿瘤患者睡眠障碍的情况,通过头皮花针疗法与传统镇静催眠药物治疗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证实头皮花针疗法的作用,为解决肿瘤化疗患者睡眠障碍寻求远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把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分为头皮花针治疗和传统镇静催眠药物治疗两组,通过对比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计分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头皮花针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以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睡眠质量均得到改善。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停止治疗后睡眠治疗改善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且轻。结论证实头皮花针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无差异(P>0.05),远期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
作者:石彧;王志祥;李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方法与急救措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全面了解病史、细致的体格检查,X线检查注意包括同侧髋关节在内的整个下肢,抢救生命,急诊行髋关节复位,二期行髋臼及股骨干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结果一期髋关节脱位得到纠正,股骨干骨折行临时固定;二期髋臼骨折解剖复位,重建钛板固定。股骨干骨折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4个月骨折愈合。髋关节屈伸活动正常。坐骨神经损伤1例于术后4个月完全恢复,1例未恢复。结论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髋臼骨折需要急诊行髋关节复位,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股骨干骨折具有稳定骨折、减少进一步损伤、为后续检查治疗提供便利。
作者:窦庆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3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是一种输血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报告的3例患者均发生在输血后6h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双肺水肿、低氧血症、肺部弥漫的毛玻璃样影。通常需要吸氧、机械通气等治疗。结论患者在输血后出现迅速进展的低氧血症,应考虑本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邱娜;魏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收治92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于术前7 d及术后7 d行血管彩超(双下肢),分析年龄、性别、BMI、激素应用、TG、糖尿病、高血压等15项因素与术后DVT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血管彩超结果显示,92例患者中,28例患者于术后发现DVT(30.43%),血栓均分布在患者小腿肌间。其中,13例患者(46.43%)无相关临床症状。女性、肥胖、高龄、O型血、高血压、糖尿病、总输血量大、胆固醇及三酰甘油高是DVT发生的危险因素,RR值>1。其中,患者年龄>65岁,大量输血,TG水平高(≥1.7 mmol/L)与DVT发生密切相关,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年龄>65岁,大量输血、TG水平高是诱发术后DVT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我们应严格控制患者输血量;若患者需要大量输血,我们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补充血液;此外,DVT还应引起B超医师及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作者:张克云;余黎明;张绪华;林昕;张仁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强力定眩片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强力定眩片,1次6片,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5%,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力定眩片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郑延红;高从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慢性宫颈炎多为急性宫颈炎未能有效治疗或常因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发展而来的,多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局部感染。部分患者无急性宫颈炎症状,直接发生为慢性宫颈炎,因宫颈内膜皱襞多,病原体潜藏此处,感染不易彻底清除,形成慢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临床表现为子宫颈肥大,子宫颈糜烂。子宫颈息肉,子宫颈管炎,子宫颈腺囊肿。重庆8区县97093例女性慢性宫颈炎患病现状调查结果:重庆地区女性慢性宫颈炎患病率为39.13%[1],60%~80%的生育期妇女患过慢性宫颈炎[2]。
作者:邱璐 刊期: 2014年第14期
1病例摘要1.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23岁,以“周身乏力以双下肢尤重半年”为主诉于2014年1月21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乏力,尤其以双下肢明显,同时伴骶髂关节疼痛,就诊于某医院查骶髂关节CT提示双侧骶髂关节髂骨及骶骨骨质密度不均匀减低,关节面不规整,关节间隙增宽,周围软组织未见确切异常改变,所摄入骨盆骨质密度不均,局部密度减低,局部呈类磨玻璃样改变。CT诊断:双侧骶髂关节炎,查血沉及类风湿因子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曾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症治疗,但周身乏力症状逐渐加重,双下肢无力,双髋关节无力,骶髂关节疼痛,双膝关节僵硬,上楼梯需扶行,双足疼痛,怕冷,食欲差,睡眠尚可,大便正常。患者既往健康,无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2012年曾因意外摔伤致左锁骨骨折,保守治疗后自愈。否认输血史,过敏史,无疫区接触史,无烟酒不良嗜好,未婚未育。月经正常。
作者:刘松岩;王镁;于世家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并比较派力奥软膏与甲硝唑棒治疗牙周脓肿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牙周脓肿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棒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派力奥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l)及牙周袋深度(PD)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l)及牙周袋深度(P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甲硝唑棒治疗,派力奥软膏治疗牙周脓肿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近期疗效更佳。
作者:王翔飞;薄锋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已经成为了新的公共健康问题。房颤的发展有许多不同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条件,而高血压仍然是导致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通过新房重塑促进房颤的起始和持续,从而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首先对高血压合并房颤的致病机制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讨论该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目前的治疗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进行一个综述。
作者:王湛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黏稠度中各项参数的正常值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流变快测仪FASCO-3000对1056名抽血前未服用抗凝药物的30岁以上的部分工人、农民、干部进行血液黏稠度测定。结果60岁之前男性的高切、中切、低切与女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60岁的男性与女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血浆黏度无显著性差异,即无统计意义。结论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就要有不同血液黏稠度的参考值。
作者:杜官林;吴丹;荣根满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归纳总结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经验,为提高ADR监测工作水平、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我院自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来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我院ADR监测组织健全;院各级领导重视与支持;开展多种形式对医务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ADR报告质量;积极发挥药师和护士的作用;及时向临床及患者反馈不良反应信息;开发适合本院上报不良反应的便捷体系等措施。通过这些举措,我院ADR监测工作质量逐年稳步提升。结论结合本院特点及ADR监测工作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合理、相应的管理办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能促进ADR监测工作水平逐步提高。
作者:郑志恒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