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少彬;袁燕纯;胡旺霞;张洁琼
目的:对病毒性脑炎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了解病毒性脑炎暴发疫情发生的特点,评价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的方法对发生的病毒性脑炎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疫情发生后,各级疾控机构和政府部门反应迅速,采取积极救治患者、疫点消毒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这些综合性措施对预防控制这起病毒性脑炎暴发疫情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陈玉明;黎杰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旨在对临床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效果观察及相关护理的总结与分析。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12例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综合护理;并对治疗、护理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1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在经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综合护理之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治疗前的主观症状评分、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以及克罗恩病严重度指数(CDEI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患者满意度高达100%。结论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并在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下,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大程度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全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凌艳;姜莉;徐庆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来的研究发现补体系统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补体系统与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展开综述。
作者:南宗辰;杨宇峰;石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降低静脉留置针导管阻塞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措施。方法选择我科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2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23例,给予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观察组116例,给予对静脉留置针所致导管阻塞原因分析,并给予相应制定实施干预措施。结果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明显降低了静脉留置针所致的导管阻塞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的所致导管阻塞是多方面的,用正压脉冲式封管,封管冲洗彻底,更换液体及时,留置针更换时间正确是防止导管阻塞的重要干预措施。
作者:陈洁;张晓丹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人体肠道内栖息着超过1000种的微生物,总数高达104。有的是致病菌,有的是益生菌。这些微生物群经过与宿主长期进化,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平衡系统。
作者:张凤翔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心理护理和系统健康教育在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例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的住院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患者评价指标结果比较和并发症情况比较,经χ2检验,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和系统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留置针相关知识水平、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自护能力,延长静脉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减轻痛苦,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李世华;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均急诊给予胺碘酮治疗,并对疗效进行判定。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过胺碘酮治疗总有效率达90.0%,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胺碘酮在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安全、有效。
作者:陈铸雄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实验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科研素质的主要途径。针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模式、内容、实验设计创新、实验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
作者:赵春贞;李万忠;王琳;房春燕;史立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为了评估非脱垂大子宫改良阴式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在我院治疗的非脱垂大子宫患者64例资料,按照患者自主选择手术方式治疗进行分组:选择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的30例为对照组,选择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的34例为观察组,术后按照文中疗效标准进行统计,后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8.7±15.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9.4±31.7)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18.8±3.5)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1±3.1)d,统计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数据(P<0.05)。结论非脱垂大子宫改良阴式切除术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高的特点,比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具有优越性,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黄静;吴淑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及早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果观察组40例,显效2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40例,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郑国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总结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前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来我院生产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6例为观察对象,对其护理方法心理护理、饮食控制、运动指导、预防感染等。结果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6例在分娩前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剖宫产19例,阴道分娩7例,未出现孕妇和胎儿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积极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孕妇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慧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对高龄患者施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问题。方法掌握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在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87例高龄患者施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排尿困难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手术室护士做好术前访视,充分了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严格术中监护,正确地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护理,才能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高龄患者提供安全的保障。
作者:吴恒慧;周翠萍;李广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癌症化疗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把98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使用常规方法对对照组进行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实验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取得更好疗效(P<0.05)。结论对癌症化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使患者对疾病的主观感受发生一定改变,从而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进而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沈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疾病的综合干预效果,为临床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及用药治疗依从性,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血压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血压均较护理前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患者下降幅度更为明显,且研究组患者遵医嘱服药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进行社区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且治疗依从性较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健虹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妊娠期及产后早期序贯进行盆底功能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行规范产前检查并正常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锻炼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健康宣教,锻炼组产妇于妊娠28周起行盆底肌肉锻炼,并于产后6周行盆底功能检查,同时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盆底肌力、ICI-Q-SF评分、性生活质量。结果锻炼组产妇产前、产后6周及产后半年的肌张力高于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6周及半年的性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及产后早期序贯的盆底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减轻妊娠及分娩对盆底造成的损害。
作者:古艺儿;曹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前,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也逐渐得到了延长。但是,在每年的死亡的人数之中,因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而死的仍居各种死因之首。因此,人们应该对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本文主要对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希望对人们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能够有所帮助。
作者:任江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临床分析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实施心理护理、感染护理、出血护理、胃肠反应的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对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没有发生感染、出血等严重毒副反应。结论通过对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实施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尽量减少和避免发生毒副反应,使患者都顺利的度过了化疗期,并降低了白血病的病死率。
作者:刘宝丽;张春艳;侯春凤 刊期: 2014年第18期
PDCA循环法作为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应用于医学生临床教学管理也是可行的。根据PDCA循环管理程序,将医学生临床见习教学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管理,即教学计划、实施、组织和处理。本院实践证明,PDCA循环法能提升医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使教师教学相长,并使临床教学管理实现正规化,因此值得在医学教育中进行推广,从而达到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曹静华;陈兴无;邓映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对7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1周内在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结果7例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出血明显减少,血β-HCG下降明显,均保留了子宫。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对CSP治疗效果确切,能及时控制出血,避免切除子宫的风险,保留了患者生育功能。
作者:张德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方法从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800张抗生素处方信息,统计了不同抗生素类药物的具体使用情况,并分析了抗生素用药的合理性。结果通过对本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800例抗生素处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概率为88.13%(705/800),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概率为11.87%(95/800)。结论目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广泛存在,滥用抗生素会大大降低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因此必须加强用药管理,规范用药制度,并且在用药过程中尤其要严格管控抗生素的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骆霞;黄开云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