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芹;楚平华;李冬梅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中毒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接收的64例急性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理状况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中,治愈31例(96.88%),死亡1例(3.12%),治疗期间没有中途强烈要求出院的患者,对照组32例患者中,治愈25例(78.13),死亡3例(9.37%),治疗期间有4例(12.50%)患者不听劝阻签字出院,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急性中毒的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奚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在昏迷患者中应用“三早”管理方法对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的临床价值,并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使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昏迷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三早”管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患者压疮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然后进行比较。结果在入院15 d和30 d,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压疮预后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别不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从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昏迷的患者来说,在应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三早”护理的管理理念,及早评估、及早确认和及早报告,对于减少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效果显著,而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秋艳;俞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自我管理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的健康教育基础上采取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药物知识评分、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的自评依从性评分以及护士对其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药物知识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护士评价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护士评价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的健康教育比较,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教育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了解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李桂容;王嘉川;田华;武静;谢里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总结预防和减少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发生率的围术期护理体会。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5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LEDVT发生率、高危因素及护理效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无死亡。其中,13例发生LEDVT,发生率仅为4.26%,经早期发现和处理后,痊愈出院。在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可降低LE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敏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重要性。方法选择同期内需手术治疗的老年骨科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施行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强化围术期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就诊时、术前1 d和术后第3天的焦虑量表( HAMA)与抑郁量表( HAM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及出院前1 d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HAMA评分和HAMD评分、PSQI指数及临床护理满意率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老年骨科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及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率。
作者:刘巧兰;何冰;陈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床上恢复性锻炼对老年胆道手术患者肠胃功能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2月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26例做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早期锻炼组与非早期锻炼组,各63例。其中早期锻炼组进行早期床上恢复性锻炼,包括床上,床边,床下,肢体,日常生活运动,腹部按摩运动等;另外一组不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开始进食、胃肠道通气、肠鸣音恢复、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胃肠功能指标。结果早期锻炼组的胃肠道症状显著少于非早期锻炼组,开始进食时间早于非早期锻炼组,胃肠通气时间、肠鸣音恢复、住院时间、排便时间等均少于非早期锻炼组,且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床上恢复性锻炼可以加快老年胆道手术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秋菊;唐梅;易昌华;张冰;吴彩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多模式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CPM康复训练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实施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第2天应用CPM功能练习。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镇痛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的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术后的第3、5、7、14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的护理能够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CPM练习患者疼痛。
作者:李静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持续健康指导对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8例。两组冠心病患者均给予一般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再给予持续健康指导方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模式的健康指导后,其自我管理能力与健康行为均有所好转。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能够控制体重、低盐饮食、低脂饮食、规律睡眠、戒烟、限酒、运动锻炼的比率均显著提高(均P<0.05);体力限制、情绪控制、症状、社会限制、总分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持续健康指导对于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井蕾;魏丽芹;王爱英;刘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留置尿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150例留置尿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在尿路感染、拔管困难、尿道机械性损伤、气囊导尿管自行脱出、漏尿、膀胱痉挛或挛缩、拔尿管后尿潴留及排尿困难方面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留置尿管患者的并发症,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张凤梅;李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在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中行健康教育对其并发症与满意度的影响,并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29.4%,对照组患者为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非常满意率为73.5%,对照组为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长骨骨折患者在行传统护理干预时,给予必要的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宋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总结19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根据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分3期护理:兴奋期、共济失调期和昏迷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19例酒精中毒患者均痊愈出院。护理期间无坠床或摔伤,无1例出现并发症。实施3期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吴淑芳;赵彩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8例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有30例,观察组患者有28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经过精细的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没有出现子宫切除和死亡的病例,在治愈之后,观察组患者全部出院,达到了100%的有效率。对照组患者有2例抢救无效,后死亡,达到了93.33%的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针对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必须要保证自身的专业知识的扎实性,对助产技术进行积极的学习,对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予以充分的重视,利用系统的护理干预以及科学的治疗手段能够使患者的抢救率得到显著提升,不仅能够对产妇机体功能的恢复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同时还能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刘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高位截瘫骶尾部压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救治的高位截瘫患者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高位截瘫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高位截瘫患者的常规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压疮的例数、Norton评分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Norton评分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预见性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上报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际发生压疮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高位截瘫骶尾部压疮的发生。
作者:傅金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模式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CAP患者74例,临床采用CNP模式。以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间行常规护理的CAP患者74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95%VS.86.49%,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9±4.22)d VS.(10.23±3.31)d, P<0.05;(2678.54±14.32)元VS.(3012.36±113.51)元,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49%VS.83.78%,P<0.05)。结论 CAP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介入CNP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规范住院治疗,改善临床预后,提高住院经济价值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春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常规放射治疗(CRT)两种不同放射治疗方案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88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期间出现的口干、张口困难、吞咽困难、皮肤和黏膜反应等急性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88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治疗计划,IMRT与CRT相比急性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治疗技术的应用能够减轻患者治疗中的急性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金淑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合理情绪疗法合并系统脱敏疗法对降低结肠癌造口患者焦虑忧郁心理的影响。方法根据焦虑、抑郁程度,对34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合理情绪疗法合并系统脱敏疗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进行干预前后得分评定。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结肠造口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合理情绪疗法合并系统脱敏疗法可明显缓解焦虑和抑郁心理。
作者:李海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直肠癌Miles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2月在本科接受治疗的直肠癌miles术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两组的疼痛情况、心理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 P<0.05),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心理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在减轻直肠癌miles术患者术后疼痛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心理舒适度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彩霞;余丽丽;杨金芝;施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超滤量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分别监测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透析前、透析1、2、3、4 h时的血压及心率,计算平均心率。对左心室与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 EF)、室内隔与左心室后壁厚度进行测量,根据超滤量的不同,76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三组:A组、B组、C组,A组:超滤量<2 L/次,26例;B组:2 L/次<超滤量<4 L/次,31例;C组:超滤量>4 L/次,19例。结果 A组在透析过程中,血压波动不明显,B、C组患者在血液透析2h、3h、4h血压下降明显,与透析前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低血压的发生率及平均心率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B、C组较A组心室壁增厚,射血分数较低,心腔扩大(P<0.05)。结论超滤量越大,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也就越大,容易导致低血压与心功能不全,及时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恢复患者血压及心功能正常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比上门随访和电话随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上门组和电话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相同的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出院前均建立随访档案,电话组患者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上门组患者采用上门随访方式,分别于出院后1w、1个月、2个月和3个月随访一次。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的情况变化,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3个月评定一次,遵医行为出院后3个月评定一次。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分均显著高于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前(均P<0.05),出院后1个月得分均显著高于出院前(均P<0.05)。上门组出院后1、3个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在合理饮食、按时服药、按时锻炼和按时复诊四个维度的遵医行为均优于电话组(均P<0.05)。结论与电话随访相比,上门随访更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
作者:傅顺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制订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下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实验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干预,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邓永莲;陈宗宁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