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金华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分析并评价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蛋白含量和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蛋白含量略增高,而对照组含量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体重下降少,对照组体重下降较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率26.83%,并发症发生率31.71%,而对照组感染率高达56.10%,并发症发生率70.7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anson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后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明显。结论由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保证患者营养需求,有效缓解胰腺长期高代谢压力,降低感染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安全可靠无伤害,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孟云;张霞;王莉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糖尿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126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2013年1~12月6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1~12月6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骨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于入院时、第7天、第14天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Glu、PT、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第7、14天DVT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第14天Glu、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老年糖尿病髋部骨折下肢DVT的形成。
作者:高秀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住院的孕产妇100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对责任护士未知晓的原因。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提高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为活动主题,制定相应措施并实施,再随机调查孕产妇100例,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为97%,达到并超过预期效果。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
作者:赵慧霞;李瑜;王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重复流产的干预效果,减少重复流产对生殖健康的危害。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人工流产术后妇女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主要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避孕知识、有效避孕措施得分状况,并评估干预后有效复查率、坚持避孕率及半年内重复流产状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避孕知识和有效避孕措施分别为(8.96±0.72)分和(8.27±0.90)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7.18±0.85)分和(6.11±0.74)分,两组患者干预后避孕知识和有效避孕措施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有效复查率和坚持避孕率分别为94.00%(47/50)和88.00%(44/50),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半年内重复流产为6.00%(3/5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避孕知识和措施掌握程度,可提高患者依从度,降低患者重复流产率。
作者:咸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病例管理模式对改善帕金森患者焦虑抑郁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病例管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治疗后6个月采用保健意识评价表、焦虑抑郁量表、生活质量评定表评定患者的改善情况,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视觉能力、执行力、注意力、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记忆力、定向能力7个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病例管理模式护理帕金森病患者,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焦虑抑郁的情绪,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PTB)的危险因素及相应护理策略。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87例,根据是否合并PTB分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DM+PTB)组41例和单纯糖尿病(DM)组46例。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发生PTB的危险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比较护理前后DM+PTB组指标变化。结果①两组病程、BMI、血糖控制情况(FPG、2hPG、HbA1c)、TC、TG、糖尿病并发症、血糖监测和规律用药、饮食和运动控制、肺结核家族史和接触史、肝肾功能、吸烟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发现,PTB与病程、BMI、血糖控制(FPG、2 hPG、HbA1c)、TG、糖尿病并发症、肺结核家族史及接触史、肝肾功能损害、吸烟呈正相关,与规律监测血糖、规律药物治疗、良好控制饮食、规律锻炼成负相关( P<0.05或P<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血糖控制( FPG、2 hPG、HbA1c)、TG、良好控制饮食、规律锻炼、规律用药、规律监测血糖、肺结核家族史和接触史、肝肾功能异常和吸烟是糖尿病合并PTB的独立危险因素;④3个月后,DM+PTB组护理后FPG、2 hPG、HbA1c及吸烟人数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规律饮食、锻炼、用药及检测血糖的例数均明显提高( P均<0.05)。结论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TG高、饮食、运动、用药和血糖监测不规律、有肺结核家族史和接触史、肝肾功能异常和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肺结核。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对策可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毕莉莉;张晓颖;张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胆总管探查术后T型引流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胆总管探查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89%,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68%(P<0.05),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视胆总管探查术后T型引流的观察与护理,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东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制订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下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实验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干预,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邓永莲;陈宗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癫痫患者心理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出院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要求按医嘱常规服用抗癫痫药物维持治疗,对照组返院随访或复查时由门诊护士给予一般的心理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出院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Morisky的服药依从性问卷及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CL-90各因子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疗效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癫痫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对改善其不良心理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朱亚芹;楚平华;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洁净手术室数字化设备的细菌污染状况,拟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方法2014年3月选取我院10间手术间共20个单位的数字化设备(包括电脑主机、键盘、鼠标、显示器、条码扫描及打印机)表面进行细菌分布情况及种类监测,4月采取新的防控措施后再次对该设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3月份共检出44份阳性标本,4月共检出8份阳性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月检测出病原微生物菌19株,4月未检测到各类病原微生物,实施新防控措施前后差异显著。结论洁净手术室内不同区域数字化设备存在不同差异的细菌污染,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污染状况。
作者:林志敏;章明阳;马颖;杨维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床上恢复性锻炼对老年胆道手术患者肠胃功能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2月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26例做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早期锻炼组与非早期锻炼组,各63例。其中早期锻炼组进行早期床上恢复性锻炼,包括床上,床边,床下,肢体,日常生活运动,腹部按摩运动等;另外一组不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开始进食、胃肠道通气、肠鸣音恢复、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胃肠功能指标。结果早期锻炼组的胃肠道症状显著少于非早期锻炼组,开始进食时间早于非早期锻炼组,胃肠通气时间、肠鸣音恢复、住院时间、排便时间等均少于非早期锻炼组,且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床上恢复性锻炼可以加快老年胆道手术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秋菊;唐梅;易昌华;张冰;吴彩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常规放射治疗(CRT)两种不同放射治疗方案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88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期间出现的口干、张口困难、吞咽困难、皮肤和黏膜反应等急性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88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治疗计划,IMRT与CRT相比急性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治疗技术的应用能够减轻患者治疗中的急性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金淑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胃癌手术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手术患者引入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晓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立芬;巩林霞;丛文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8例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有30例,观察组患者有28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经过精细的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没有出现子宫切除和死亡的病例,在治愈之后,观察组患者全部出院,达到了100%的有效率。对照组患者有2例抢救无效,后死亡,达到了93.33%的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针对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必须要保证自身的专业知识的扎实性,对助产技术进行积极的学习,对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予以充分的重视,利用系统的护理干预以及科学的治疗手段能够使患者的抢救率得到显著提升,不仅能够对产妇机体功能的恢复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同时还能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刘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多模式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CPM康复训练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实施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第2天应用CPM功能练习。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镇痛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的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术后的第3、5、7、14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的护理能够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CPM练习患者疼痛。
作者:李静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合理情绪疗法合并系统脱敏疗法对降低结肠癌造口患者焦虑忧郁心理的影响。方法根据焦虑、抑郁程度,对34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合理情绪疗法合并系统脱敏疗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进行干预前后得分评定。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结肠造口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合理情绪疗法合并系统脱敏疗法可明显缓解焦虑和抑郁心理。
作者:李海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重症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28例重症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而对照组64例患者则采用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PG、2hPG、达标率、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的CRP、TNF-α以及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泵治疗重症糖尿病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缩短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提高血糖达标率,而并减少胰岛素使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汪秀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叶切除手术肝胆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干预前后采用SAS、SDS和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和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出院前观察组患者SAS、SDS得分及生活质量各项得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实施肝叶切除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患者在围手术期按照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
作者:赵海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对肺结核咯血的护理抢救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措施,而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咯血停止时间、再次咯血率、窒息率、抢救成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抢救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可明显缩短患者咯血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再次咯血率和窒息率,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肺结核咯血患者的预后恢复。
作者:张璟;杨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留置尿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150例留置尿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在尿路感染、拔管困难、尿道机械性损伤、气囊导尿管自行脱出、漏尿、膀胱痉挛或挛缩、拔尿管后尿潴留及排尿困难方面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留置尿管患者的并发症,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张凤梅;李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