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胆总管探查术后 T型引流患者的护理效果

张东霞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干预, 胆总管探查术, T型引流,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胆总管探查术后T型引流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胆总管探查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89%,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68%(P<0.05),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视胆总管探查术后T型引流的观察与护理,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叶切除手术肝胆管结石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叶切除手术肝胆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干预前后采用SAS、SDS和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和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出院前观察组患者SAS、SDS得分及生活质量各项得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实施肝叶切除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患者在围手术期按照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

    作者:赵海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119例癌症放疗患者信息需求调查及对策分析

    目的:了解我科癌症放疗患者的信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指导责任护士提供健康教育,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采用癌症患者信息选择问卷及自行设计的基本信息调查表,对119例拟行放疗的癌症患者进行信息需求调查分析。结果癌症放疗患者信息选择“很想知道”的信息内容排名前三位的是“治愈的可能性有多大”,“大概的治疗费用”,“有什么治疗可供选择”;不同民族、居住地及付费方式的患者信息选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患者信息选择存在差异,临床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获知具体信息的不同倾向,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

    作者:蔺波;蔺益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模式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CAP患者74例,临床采用CNP模式。以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间行常规护理的CAP患者74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95%VS.86.49%,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9±4.22)d VS.(10.23±3.31)d, P<0.05;(2678.54±14.32)元VS.(3012.36±113.51)元,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49%VS.83.78%,P<0.05)。结论 CAP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介入CNP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规范住院治疗,改善临床预后,提高住院经济价值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春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三早”管理方法减少昏迷患者压疮的应用意义

    目的:探究在昏迷患者中应用“三早”管理方法对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的临床价值,并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使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昏迷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三早”管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患者压疮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然后进行比较。结果在入院15 d和30 d,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压疮预后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别不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从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昏迷的患者来说,在应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三早”护理的管理理念,及早评估、及早确认和及早报告,对于减少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效果显著,而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秋艳;俞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细致化护理管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细致化护理管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细致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妊娠期糖尿病、会阴裂伤、产后出血、子痫、先兆子痫、胎盘早剥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低体重儿、窒息或死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细致化护理管理在妊娠高血压的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母婴结局。

    作者:施围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合作学习在普外科护理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合作学习在普外科护理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度和2012年度在普外科护理见习的70名护生为样本,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名,研究组采用合作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探讨两组在普外科护理见习中的教学效果。结果采用合作教学法的研究组得分高于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合作学习法对于普外科护理见习教学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制订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下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实验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干预,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邓永莲;陈宗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58例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探讨

    目的:对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8例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有30例,观察组患者有28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经过精细的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没有出现子宫切除和死亡的病例,在治愈之后,观察组患者全部出院,达到了100%的有效率。对照组患者有2例抢救无效,后死亡,达到了93.33%的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针对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必须要保证自身的专业知识的扎实性,对助产技术进行积极的学习,对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予以充分的重视,利用系统的护理干预以及科学的治疗手段能够使患者的抢救率得到显著提升,不仅能够对产妇机体功能的恢复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同时还能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刘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留置尿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留置尿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150例留置尿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在尿路感染、拔管困难、尿道机械性损伤、气囊导尿管自行脱出、漏尿、膀胱痉挛或挛缩、拔尿管后尿潴留及排尿困难方面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留置尿管患者的并发症,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张凤梅;李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重点护理指导对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和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采用重点护理指导预防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前列腺增生手术的患者采用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的办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减少术后膀胱痉挛,提高患者舒适度进行重点护理指导,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膀胱痉挛情况、疼痛评分、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等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膀胱痉挛程度小于对照组,痉挛评分低于对照组,痉挛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疼痛评分少于对照组,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点护理指导有利于减少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膀胱痉挛的程度,降低疼痛,提高术后舒适度。

    作者:张娟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人文关怀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进行干预。入组前及入组12周末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 NOSIE)对患者进行评定,并于入组12 w末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入组12周末,观察组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项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项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更有利于控制其精神症状,促进其社会功能康复,并且能明显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峰;郑婵燕;范书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围术期护理

    总结预防和减少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发生率的围术期护理体会。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5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LEDVT发生率、高危因素及护理效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无死亡。其中,13例发生LEDVT,发生率仅为4.26%,经早期发现和处理后,痊愈出院。在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可降低LE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敏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技术能力的培养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护士实施技术能力培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采用专业理论及技术能力两个方面的培训,并反复强化练习,每月进行考核与评价。结果培训后学员对ICU监护理论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和常用仪器使用等方面的得分明显高于培训前(均P<0.05)。结论通过技能培训后的护士可以增强急救意识,增强临床对疾病的判断能力,既能使患者得到全面、细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又能提高护士技术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保证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

    作者:梁引弟;马活莉;梁庆标;张保红;赵妹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防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防治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通过在放疗第十日和放疗结束后发放健康教育执行程度调查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以及口腔黏膜炎的程度评估来进行比较。结果在放疗第十日和放疗结束后健康教育执行程度的达标率对照组低于试验组;对照组的满意度低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发生程度也重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防治中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汪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早期床上恢复性锻炼对老年胆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床上恢复性锻炼对老年胆道手术患者肠胃功能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2月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26例做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早期锻炼组与非早期锻炼组,各63例。其中早期锻炼组进行早期床上恢复性锻炼,包括床上,床边,床下,肢体,日常生活运动,腹部按摩运动等;另外一组不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开始进食、胃肠道通气、肠鸣音恢复、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胃肠功能指标。结果早期锻炼组的胃肠道症状显著少于非早期锻炼组,开始进食时间早于非早期锻炼组,胃肠通气时间、肠鸣音恢复、住院时间、排便时间等均少于非早期锻炼组,且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床上恢复性锻炼可以加快老年胆道手术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秋菊;唐梅;易昌华;张冰;吴彩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上门随访和电话随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上门随访和电话随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上门组和电话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相同的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出院前均建立随访档案,电话组患者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上门组患者采用上门随访方式,分别于出院后1w、1个月、2个月和3个月随访一次。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的情况变化,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3个月评定一次,遵医行为出院后3个月评定一次。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分均显著高于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前(均P<0.05),出院后1个月得分均显著高于出院前(均P<0.05)。上门组出院后1、3个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在合理饮食、按时服药、按时锻炼和按时复诊四个维度的遵医行为均优于电话组(均P<0.05)。结论与电话随访相比,上门随访更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

    作者:傅顺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病例管理模式对改善帕金森患者焦虑抑郁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目的:探讨病例管理模式对改善帕金森患者焦虑抑郁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病例管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治疗后6个月采用保健意识评价表、焦虑抑郁量表、生活质量评定表评定患者的改善情况,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视觉能力、执行力、注意力、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记忆力、定向能力7个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病例管理模式护理帕金森病患者,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焦虑抑郁的情绪,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Child C 级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ChildC级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研究。方法以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Child C级肝硬化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给予对照组围术期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围术期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在稳定或提升治疗效果、预防控制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病痛、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医院应关注精细化护理措施的应用。

    作者:杨丛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护理模式对 ICU 病房患者心理状况的护理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ICU病房患者心理状况的护理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5例ICU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护理模式。结果在试验进行3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恐惧、孤独和不安全感显著性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周后的焦虑、恐惧、孤独和不安全感的因子显著性低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护理模式在改善ICU患者负面心理上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并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金成梅;罗沛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中毒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接收的64例急性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理状况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中,治愈31例(96.88%),死亡1例(3.12%),治疗期间没有中途强烈要求出院的患者,对照组32例患者中,治愈25例(78.13),死亡3例(9.37%),治疗期间有4例(12.50%)患者不听劝阻签字出院,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急性中毒的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奚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