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围群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癫痫患者心理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出院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要求按医嘱常规服用抗癫痫药物维持治疗,对照组返院随访或复查时由门诊护士给予一般的心理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出院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Morisky的服药依从性问卷及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CL-90各因子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疗效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癫痫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对改善其不良心理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朱亚芹;楚平华;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11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等进行健康干预。在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总健康状况、总生存质量、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总健康状况、生理及心理领域在干预后之间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干预前与干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心理和社会支持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存在质量。
作者:冯国琴;田兔红;崔雪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床上恢复性锻炼对老年胆道手术患者肠胃功能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2月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26例做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早期锻炼组与非早期锻炼组,各63例。其中早期锻炼组进行早期床上恢复性锻炼,包括床上,床边,床下,肢体,日常生活运动,腹部按摩运动等;另外一组不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开始进食、胃肠道通气、肠鸣音恢复、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胃肠功能指标。结果早期锻炼组的胃肠道症状显著少于非早期锻炼组,开始进食时间早于非早期锻炼组,胃肠通气时间、肠鸣音恢复、住院时间、排便时间等均少于非早期锻炼组,且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床上恢复性锻炼可以加快老年胆道手术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秋菊;唐梅;易昌华;张冰;吴彩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我科癌症放疗患者的信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指导责任护士提供健康教育,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采用癌症患者信息选择问卷及自行设计的基本信息调查表,对119例拟行放疗的癌症患者进行信息需求调查分析。结果癌症放疗患者信息选择“很想知道”的信息内容排名前三位的是“治愈的可能性有多大”,“大概的治疗费用”,“有什么治疗可供选择”;不同民族、居住地及付费方式的患者信息选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患者信息选择存在差异,临床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获知具体信息的不同倾向,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
作者:蔺波;蔺益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有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随机将7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38例所用护理对策为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所用护理对策为积极全面的综合性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状况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耐心的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可控制患者病情,防控并发症的出现,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
作者:李贤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胃癌手术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手术患者引入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晓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立芬;巩林霞;丛文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自我管理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的健康教育基础上采取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药物知识评分、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的自评依从性评分以及护士对其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药物知识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护士评价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护士评价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的健康教育比较,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教育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了解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李桂容;王嘉川;田华;武静;谢里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重要性。方法选择同期内需手术治疗的老年骨科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施行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强化围术期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就诊时、术前1 d和术后第3天的焦虑量表( HAMA)与抑郁量表( HAM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及出院前1 d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HAMA评分和HAMD评分、PSQI指数及临床护理满意率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老年骨科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及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率。
作者:刘巧兰;何冰;陈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PTB)的危险因素及相应护理策略。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87例,根据是否合并PTB分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DM+PTB)组41例和单纯糖尿病(DM)组46例。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发生PTB的危险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比较护理前后DM+PTB组指标变化。结果①两组病程、BMI、血糖控制情况(FPG、2hPG、HbA1c)、TC、TG、糖尿病并发症、血糖监测和规律用药、饮食和运动控制、肺结核家族史和接触史、肝肾功能、吸烟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发现,PTB与病程、BMI、血糖控制(FPG、2 hPG、HbA1c)、TG、糖尿病并发症、肺结核家族史及接触史、肝肾功能损害、吸烟呈正相关,与规律监测血糖、规律药物治疗、良好控制饮食、规律锻炼成负相关( P<0.05或P<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血糖控制( FPG、2 hPG、HbA1c)、TG、良好控制饮食、规律锻炼、规律用药、规律监测血糖、肺结核家族史和接触史、肝肾功能异常和吸烟是糖尿病合并PTB的独立危险因素;④3个月后,DM+PTB组护理后FPG、2 hPG、HbA1c及吸烟人数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规律饮食、锻炼、用药及检测血糖的例数均明显提高( P均<0.05)。结论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TG高、饮食、运动、用药和血糖监测不规律、有肺结核家族史和接触史、肝肾功能异常和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肺结核。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对策可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毕莉莉;张晓颖;张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对肺结核咯血的护理抢救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措施,而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咯血停止时间、再次咯血率、窒息率、抢救成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抢救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可明显缩短患者咯血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再次咯血率和窒息率,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肺结核咯血患者的预后恢复。
作者:张璟;杨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阶梯式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阶梯式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住院时间、各期实验室指标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得以改善;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增加;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各期实验室指标好转。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阶梯式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增加;各项实验室指标好转。
作者:杨雪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比上门随访和电话随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上门组和电话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相同的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出院前均建立随访档案,电话组患者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上门组患者采用上门随访方式,分别于出院后1w、1个月、2个月和3个月随访一次。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的情况变化,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3个月评定一次,遵医行为出院后3个月评定一次。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分均显著高于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前(均P<0.05),出院后1个月得分均显著高于出院前(均P<0.05)。上门组出院后1、3个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在合理饮食、按时服药、按时锻炼和按时复诊四个维度的遵医行为均优于电话组(均P<0.05)。结论与电话随访相比,上门随访更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
作者:傅顺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8例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有30例,观察组患者有28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经过精细的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没有出现子宫切除和死亡的病例,在治愈之后,观察组患者全部出院,达到了100%的有效率。对照组患者有2例抢救无效,后死亡,达到了93.33%的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针对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必须要保证自身的专业知识的扎实性,对助产技术进行积极的学习,对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予以充分的重视,利用系统的护理干预以及科学的治疗手段能够使患者的抢救率得到显著提升,不仅能够对产妇机体功能的恢复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同时还能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刘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社区护士在工作中能够因地制宜地设计康复护理计划,改善此类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地三家三甲医院在骨科门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由研究人员指导填写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表、SF-36生命质量测评量表,填好后即刻回收进行评价。结果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总的生活质量及各领域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同质健康人群(均P<0.01)。结论社区护士应关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利用社区医院便利条件,采用多学科综合疗法努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金慧实;龚明月;王桂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细致化护理管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细致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妊娠期糖尿病、会阴裂伤、产后出血、子痫、先兆子痫、胎盘早剥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低体重儿、窒息或死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细致化护理管理在妊娠高血压的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母婴结局。
作者:施围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重复流产的干预效果,减少重复流产对生殖健康的危害。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人工流产术后妇女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主要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避孕知识、有效避孕措施得分状况,并评估干预后有效复查率、坚持避孕率及半年内重复流产状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避孕知识和有效避孕措施分别为(8.96±0.72)分和(8.27±0.90)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7.18±0.85)分和(6.11±0.74)分,两组患者干预后避孕知识和有效避孕措施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有效复查率和坚持避孕率分别为94.00%(47/50)和88.00%(44/50),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半年内重复流产为6.00%(3/5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避孕知识和措施掌握程度,可提高患者依从度,降低患者重复流产率。
作者:咸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ICU病房患者心理状况的护理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5例ICU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护理模式。结果在试验进行3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恐惧、孤独和不安全感显著性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周后的焦虑、恐惧、孤独和不安全感的因子显著性低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护理模式在改善ICU患者负面心理上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并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金成梅;罗沛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糖尿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126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2013年1~12月6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1~12月6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骨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于入院时、第7天、第14天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Glu、PT、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第7、14天DVT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第14天Glu、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老年糖尿病髋部骨折下肢DVT的形成。
作者:高秀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指导对妇女乳腺癌早期筛查行为影响因素的干预效果,以便提高妇女积极参与乳腺癌早期筛查的健康保护意识。方法选取汕头市某小区100名妇女,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干预组妇女在调查问卷后采取为期1年的以乳腺癌知识和健康信念为模式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妇女采取一次常规性乳腺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对两组妇女在自我乳腺健康保护意识、乳腺癌相关知识水平、主动定期进行乳房检查及参与医院有关体检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妇女在提高健康信念、感知到的易感性、感知的益处增加、早期筛查的好处和检查方法等知晓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且感知障碍减少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妇女受高等教育者、经济收入偏高、有固定职业等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其积极主动进行乳腺自我检查、临床检查和X线摄片(乳腺钼靶)检查等方面的参与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妇女主动每月进行1次乳腺自我检查、1年进行一次临床检查和X线摄片等检查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30%)( P<0.05)。干预组妇女在乳腺异常检出率、良性病变检出率、乳腺癌检出率等方面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了解影响妇女乳腺癌早期筛查行为的相关因素及采取健康信念指导干预措施,可明显增强妇女的乳腺健康保健意识,促进乳腺检查行为及提高体检参与率,对妇女乳腺癌早期普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邱惠玉;许淑月;林琼珠;洪玟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洁净手术室数字化设备的细菌污染状况,拟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方法2014年3月选取我院10间手术间共20个单位的数字化设备(包括电脑主机、键盘、鼠标、显示器、条码扫描及打印机)表面进行细菌分布情况及种类监测,4月采取新的防控措施后再次对该设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3月份共检出44份阳性标本,4月共检出8份阳性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月检测出病原微生物菌19株,4月未检测到各类病原微生物,实施新防控措施前后差异显著。结论洁净手术室内不同区域数字化设备存在不同差异的细菌污染,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污染状况。
作者:林志敏;章明阳;马颖;杨维泽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