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梅;罗沛佑
目的:了解我科癌症放疗患者的信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指导责任护士提供健康教育,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采用癌症患者信息选择问卷及自行设计的基本信息调查表,对119例拟行放疗的癌症患者进行信息需求调查分析。结果癌症放疗患者信息选择“很想知道”的信息内容排名前三位的是“治愈的可能性有多大”,“大概的治疗费用”,“有什么治疗可供选择”;不同民族、居住地及付费方式的患者信息选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患者信息选择存在差异,临床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获知具体信息的不同倾向,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
作者:蔺波;蔺益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阶梯式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阶梯式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住院时间、各期实验室指标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得以改善;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增加;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各期实验室指标好转。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阶梯式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增加;各项实验室指标好转。
作者:杨雪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留置尿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150例留置尿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在尿路感染、拔管困难、尿道机械性损伤、气囊导尿管自行脱出、漏尿、膀胱痉挛或挛缩、拔尿管后尿潴留及排尿困难方面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留置尿管患者的并发症,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张凤梅;李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超滤量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分别监测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透析前、透析1、2、3、4 h时的血压及心率,计算平均心率。对左心室与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 EF)、室内隔与左心室后壁厚度进行测量,根据超滤量的不同,76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三组:A组、B组、C组,A组:超滤量<2 L/次,26例;B组:2 L/次<超滤量<4 L/次,31例;C组:超滤量>4 L/次,19例。结果 A组在透析过程中,血压波动不明显,B、C组患者在血液透析2h、3h、4h血压下降明显,与透析前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低血压的发生率及平均心率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B、C组较A组心室壁增厚,射血分数较低,心腔扩大(P<0.05)。结论超滤量越大,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也就越大,容易导致低血压与心功能不全,及时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恢复患者血压及心功能正常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ICU病房患者心理状况的护理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5例ICU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护理模式。结果在试验进行3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恐惧、孤独和不安全感显著性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周后的焦虑、恐惧、孤独和不安全感的因子显著性低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护理模式在改善ICU患者负面心理上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并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金成梅;罗沛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自我管理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的健康教育基础上采取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药物知识评分、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的自评依从性评分以及护士对其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药物知识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护士评价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护士评价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的健康教育比较,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教育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了解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李桂容;王嘉川;田华;武静;谢里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糖尿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126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2013年1~12月6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1~12月6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骨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于入院时、第7天、第14天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Glu、PT、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第7、14天DVT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第14天Glu、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老年糖尿病髋部骨折下肢DVT的形成。
作者:高秀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总结预防和减少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发生率的围术期护理体会。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5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LEDVT发生率、高危因素及护理效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无死亡。其中,13例发生LEDVT,发生率仅为4.26%,经早期发现和处理后,痊愈出院。在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可降低LE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敏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医护沟通对减少手术室患者术前紧张度及控制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手术的患者1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医护沟通、护患沟通的整体护理。结果采用整体性护理进行干预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将医护沟通、护患沟通融合在“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过程中的整体护理,可以明显缓解手术患者的术前紧张度及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也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念及人性化的关怀,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胡卓卓;廖小萍;谢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指导对妇女乳腺癌早期筛查行为影响因素的干预效果,以便提高妇女积极参与乳腺癌早期筛查的健康保护意识。方法选取汕头市某小区100名妇女,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干预组妇女在调查问卷后采取为期1年的以乳腺癌知识和健康信念为模式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妇女采取一次常规性乳腺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对两组妇女在自我乳腺健康保护意识、乳腺癌相关知识水平、主动定期进行乳房检查及参与医院有关体检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妇女在提高健康信念、感知到的易感性、感知的益处增加、早期筛查的好处和检查方法等知晓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且感知障碍减少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妇女受高等教育者、经济收入偏高、有固定职业等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其积极主动进行乳腺自我检查、临床检查和X线摄片(乳腺钼靶)检查等方面的参与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妇女主动每月进行1次乳腺自我检查、1年进行一次临床检查和X线摄片等检查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30%)( P<0.05)。干预组妇女在乳腺异常检出率、良性病变检出率、乳腺癌检出率等方面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了解影响妇女乳腺癌早期筛查行为的相关因素及采取健康信念指导干预措施,可明显增强妇女的乳腺健康保健意识,促进乳腺检查行为及提高体检参与率,对妇女乳腺癌早期普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邱惠玉;许淑月;林琼珠;洪玟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4例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将全麻苏醒期躁动的诱发因素作为根据,采用针对性和预防性的护理方法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躁动程度、血压指标以及苏醒期心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苏醒期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3个指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的有6例,发生率14.29%,对照组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的有10例,发生率2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和预防性的护理方式针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进行护理,能够使麻醉苏醒期患者出现躁动的程度和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对患者病情的康复十分有利,同时还可以使术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作者:韩艳芳;张梓童;邓亚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多模式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CPM康复训练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实施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第2天应用CPM功能练习。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镇痛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的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术后的第3、5、7、14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的护理能够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CPM练习患者疼痛。
作者:李静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重要性。方法选择同期内需手术治疗的老年骨科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施行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强化围术期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就诊时、术前1 d和术后第3天的焦虑量表( HAMA)与抑郁量表( HAM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及出院前1 d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HAMA评分和HAMD评分、PSQI指数及临床护理满意率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老年骨科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及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率。
作者:刘巧兰;何冰;陈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重复流产的干预效果,减少重复流产对生殖健康的危害。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人工流产术后妇女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主要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避孕知识、有效避孕措施得分状况,并评估干预后有效复查率、坚持避孕率及半年内重复流产状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避孕知识和有效避孕措施分别为(8.96±0.72)分和(8.27±0.90)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7.18±0.85)分和(6.11±0.74)分,两组患者干预后避孕知识和有效避孕措施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有效复查率和坚持避孕率分别为94.00%(47/50)和88.00%(44/50),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半年内重复流产为6.00%(3/5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避孕知识和措施掌握程度,可提高患者依从度,降低患者重复流产率。
作者:咸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癫痫患者心理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出院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要求按医嘱常规服用抗癫痫药物维持治疗,对照组返院随访或复查时由门诊护士给予一般的心理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出院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Morisky的服药依从性问卷及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CL-90各因子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疗效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癫痫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对改善其不良心理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朱亚芹;楚平华;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在昏迷患者中应用“三早”管理方法对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的临床价值,并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使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昏迷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三早”管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患者压疮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然后进行比较。结果在入院15 d和30 d,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压疮预后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别不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从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昏迷的患者来说,在应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三早”护理的管理理念,及早评估、及早确认和及早报告,对于减少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效果显著,而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秋艳;俞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住院的孕产妇100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对责任护士未知晓的原因。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提高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为活动主题,制定相应措施并实施,再随机调查孕产妇100例,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为97%,达到并超过预期效果。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
作者:赵慧霞;李瑜;王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采用重点护理指导预防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前列腺增生手术的患者采用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的办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减少术后膀胱痉挛,提高患者舒适度进行重点护理指导,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膀胱痉挛情况、疼痛评分、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等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膀胱痉挛程度小于对照组,痉挛评分低于对照组,痉挛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疼痛评分少于对照组,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点护理指导有利于减少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膀胱痉挛的程度,降低疼痛,提高术后舒适度。
作者:张娟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中毒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接收的64例急性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理状况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中,治愈31例(96.88%),死亡1例(3.12%),治疗期间没有中途强烈要求出院的患者,对照组32例患者中,治愈25例(78.13),死亡3例(9.37%),治疗期间有4例(12.50%)患者不听劝阻签字出院,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急性中毒的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奚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在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中行健康教育对其并发症与满意度的影响,并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29.4%,对照组患者为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非常满意率为73.5%,对照组为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长骨骨折患者在行传统护理干预时,给予必要的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宋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