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莉莉;张晓颖;张炜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的6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的300例产妇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了常规护理管理措施为对照组,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的300例产妇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了柔性管理措施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的差错率、护士投诉率及护理质量评分指标,并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士差错率、护士投诉率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实施柔性管理有利于降低护理人员的差错率和护理人员的投诉率,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护理质量的评分,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和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
作者:张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重复流产的干预效果,减少重复流产对生殖健康的危害。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人工流产术后妇女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主要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避孕知识、有效避孕措施得分状况,并评估干预后有效复查率、坚持避孕率及半年内重复流产状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避孕知识和有效避孕措施分别为(8.96±0.72)分和(8.27±0.90)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7.18±0.85)分和(6.11±0.74)分,两组患者干预后避孕知识和有效避孕措施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有效复查率和坚持避孕率分别为94.00%(47/50)和88.00%(44/50),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半年内重复流产为6.00%(3/5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避孕知识和措施掌握程度,可提高患者依从度,降低患者重复流产率。
作者:咸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多模式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CPM康复训练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实施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第2天应用CPM功能练习。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镇痛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的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术后的第3、5、7、14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的护理能够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CPM练习患者疼痛。
作者:李静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4例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将全麻苏醒期躁动的诱发因素作为根据,采用针对性和预防性的护理方法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躁动程度、血压指标以及苏醒期心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苏醒期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3个指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的有6例,发生率14.29%,对照组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的有10例,发生率2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和预防性的护理方式针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进行护理,能够使麻醉苏醒期患者出现躁动的程度和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对患者病情的康复十分有利,同时还可以使术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作者:韩艳芳;张梓童;邓亚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自我管理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的健康教育基础上采取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药物知识评分、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的自评依从性评分以及护士对其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药物知识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护士评价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护士评价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的健康教育比较,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教育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了解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李桂容;王嘉川;田华;武静;谢里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反思性教育方案对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和健康行为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反思性教育模式。教育前和教育后6个月评价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我效能。结果健康教育后6个月,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方式及自我效能均有所提高(均P<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反思性教育模式能够提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促进其健康行为方式的形成,改善患者的日常行为,从而减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任云霞;刘月荣;董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住院的孕产妇100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对责任护士未知晓的原因。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提高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为活动主题,制定相应措施并实施,再随机调查孕产妇100例,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为97%,达到并超过预期效果。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
作者:赵慧霞;李瑜;王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防治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通过在放疗第十日和放疗结束后发放健康教育执行程度调查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以及口腔黏膜炎的程度评估来进行比较。结果在放疗第十日和放疗结束后健康教育执行程度的达标率对照组低于试验组;对照组的满意度低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发生程度也重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防治中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汪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有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随机将7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38例所用护理对策为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所用护理对策为积极全面的综合性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状况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耐心的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可控制患者病情,防控并发症的出现,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
作者:李贤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胃癌手术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手术患者引入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晓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立芬;巩林霞;丛文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超滤量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分别监测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透析前、透析1、2、3、4 h时的血压及心率,计算平均心率。对左心室与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 EF)、室内隔与左心室后壁厚度进行测量,根据超滤量的不同,76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三组:A组、B组、C组,A组:超滤量<2 L/次,26例;B组:2 L/次<超滤量<4 L/次,31例;C组:超滤量>4 L/次,19例。结果 A组在透析过程中,血压波动不明显,B、C组患者在血液透析2h、3h、4h血压下降明显,与透析前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低血压的发生率及平均心率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B、C组较A组心室壁增厚,射血分数较低,心腔扩大(P<0.05)。结论超滤量越大,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也就越大,容易导致低血压与心功能不全,及时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恢复患者血压及心功能正常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在手助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围术期优质护理,对照组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93.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肝部分切除术的围术期采取优质护理方案,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ICU病房患者心理状况的护理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5例ICU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护理模式。结果在试验进行3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恐惧、孤独和不安全感显著性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周后的焦虑、恐惧、孤独和不安全感的因子显著性低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护理模式在改善ICU患者负面心理上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并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金成梅;罗沛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11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等进行健康干预。在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总健康状况、总生存质量、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总健康状况、生理及心理领域在干预后之间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干预前与干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心理和社会支持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存在质量。
作者:冯国琴;田兔红;崔雪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PTB)的危险因素及相应护理策略。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87例,根据是否合并PTB分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DM+PTB)组41例和单纯糖尿病(DM)组46例。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发生PTB的危险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比较护理前后DM+PTB组指标变化。结果①两组病程、BMI、血糖控制情况(FPG、2hPG、HbA1c)、TC、TG、糖尿病并发症、血糖监测和规律用药、饮食和运动控制、肺结核家族史和接触史、肝肾功能、吸烟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发现,PTB与病程、BMI、血糖控制(FPG、2 hPG、HbA1c)、TG、糖尿病并发症、肺结核家族史及接触史、肝肾功能损害、吸烟呈正相关,与规律监测血糖、规律药物治疗、良好控制饮食、规律锻炼成负相关( P<0.05或P<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血糖控制( FPG、2 hPG、HbA1c)、TG、良好控制饮食、规律锻炼、规律用药、规律监测血糖、肺结核家族史和接触史、肝肾功能异常和吸烟是糖尿病合并PTB的独立危险因素;④3个月后,DM+PTB组护理后FPG、2 hPG、HbA1c及吸烟人数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规律饮食、锻炼、用药及检测血糖的例数均明显提高( P均<0.05)。结论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TG高、饮食、运动、用药和血糖监测不规律、有肺结核家族史和接触史、肝肾功能异常和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肺结核。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对策可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毕莉莉;张晓颖;张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持续健康指导对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8例。两组冠心病患者均给予一般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再给予持续健康指导方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模式的健康指导后,其自我管理能力与健康行为均有所好转。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能够控制体重、低盐饮食、低脂饮食、规律睡眠、戒烟、限酒、运动锻炼的比率均显著提高(均P<0.05);体力限制、情绪控制、症状、社会限制、总分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持续健康指导对于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井蕾;魏丽芹;王爱英;刘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床上恢复性锻炼对老年胆道手术患者肠胃功能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2月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26例做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早期锻炼组与非早期锻炼组,各63例。其中早期锻炼组进行早期床上恢复性锻炼,包括床上,床边,床下,肢体,日常生活运动,腹部按摩运动等;另外一组不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开始进食、胃肠道通气、肠鸣音恢复、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胃肠功能指标。结果早期锻炼组的胃肠道症状显著少于非早期锻炼组,开始进食时间早于非早期锻炼组,胃肠通气时间、肠鸣音恢复、住院时间、排便时间等均少于非早期锻炼组,且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床上恢复性锻炼可以加快老年胆道手术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秋菊;唐梅;易昌华;张冰;吴彩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进行干预。入组前及入组12周末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 NOSIE)对患者进行评定,并于入组12 w末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入组12周末,观察组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项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项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更有利于控制其精神症状,促进其社会功能康复,并且能明显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峰;郑婵燕;范书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对肺结核咯血的护理抢救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措施,而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咯血停止时间、再次咯血率、窒息率、抢救成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抢救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可明显缩短患者咯血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再次咯血率和窒息率,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肺结核咯血患者的预后恢复。
作者:张璟;杨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120例实施甲状腺全切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结果通过综合护理的干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疼痛、低钙血症等并发症及满意度、住院天数等数据上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是及时预防、处理甲状腺全切患者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媛媛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