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郑婵燕;范书艳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进行干预。入组前及入组12周末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 NOSIE)对患者进行评定,并于入组12 w末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入组12周末,观察组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项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项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更有利于控制其精神症状,促进其社会功能康复,并且能明显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峰;郑婵燕;范书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叶切除手术肝胆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干预前后采用SAS、SDS和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和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出院前观察组患者SAS、SDS得分及生活质量各项得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实施肝叶切除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患者在围手术期按照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
作者:赵海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出现了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也较对照组出现了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同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月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反思性教育方案对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和健康行为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反思性教育模式。教育前和教育后6个月评价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我效能。结果健康教育后6个月,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方式及自我效能均有所提高(均P<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反思性教育模式能够提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促进其健康行为方式的形成,改善患者的日常行为,从而减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任云霞;刘月荣;董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超滤量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分别监测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透析前、透析1、2、3、4 h时的血压及心率,计算平均心率。对左心室与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 EF)、室内隔与左心室后壁厚度进行测量,根据超滤量的不同,76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三组:A组、B组、C组,A组:超滤量<2 L/次,26例;B组:2 L/次<超滤量<4 L/次,31例;C组:超滤量>4 L/次,19例。结果 A组在透析过程中,血压波动不明显,B、C组患者在血液透析2h、3h、4h血压下降明显,与透析前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低血压的发生率及平均心率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B、C组较A组心室壁增厚,射血分数较低,心腔扩大(P<0.05)。结论超滤量越大,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也就越大,容易导致低血压与心功能不全,及时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恢复患者血压及心功能正常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分析并评价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蛋白含量和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蛋白含量略增高,而对照组含量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体重下降少,对照组体重下降较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率26.83%,并发症发生率31.71%,而对照组感染率高达56.10%,并发症发生率70.7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anson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后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明显。结论由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保证患者营养需求,有效缓解胰腺长期高代谢压力,降低感染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安全可靠无伤害,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孟云;张霞;王莉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留置尿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150例留置尿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在尿路感染、拔管困难、尿道机械性损伤、气囊导尿管自行脱出、漏尿、膀胱痉挛或挛缩、拔尿管后尿潴留及排尿困难方面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留置尿管患者的并发症,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张凤梅;李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8例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有30例,观察组患者有28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经过精细的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没有出现子宫切除和死亡的病例,在治愈之后,观察组患者全部出院,达到了100%的有效率。对照组患者有2例抢救无效,后死亡,达到了93.33%的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针对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必须要保证自身的专业知识的扎实性,对助产技术进行积极的学习,对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予以充分的重视,利用系统的护理干预以及科学的治疗手段能够使患者的抢救率得到显著提升,不仅能够对产妇机体功能的恢复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同时还能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刘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在手助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围术期优质护理,对照组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93.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肝部分切除术的围术期采取优质护理方案,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比上门随访和电话随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上门组和电话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相同的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出院前均建立随访档案,电话组患者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上门组患者采用上门随访方式,分别于出院后1w、1个月、2个月和3个月随访一次。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的情况变化,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3个月评定一次,遵医行为出院后3个月评定一次。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分均显著高于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前(均P<0.05),出院后1个月得分均显著高于出院前(均P<0.05)。上门组出院后1、3个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在合理饮食、按时服药、按时锻炼和按时复诊四个维度的遵医行为均优于电话组(均P<0.05)。结论与电话随访相比,上门随访更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
作者:傅顺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模式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CAP患者74例,临床采用CNP模式。以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间行常规护理的CAP患者74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95%VS.86.49%,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9±4.22)d VS.(10.23±3.31)d, P<0.05;(2678.54±14.32)元VS.(3012.36±113.51)元,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49%VS.83.78%,P<0.05)。结论 CAP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介入CNP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规范住院治疗,改善临床预后,提高住院经济价值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春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重复流产的干预效果,减少重复流产对生殖健康的危害。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人工流产术后妇女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主要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避孕知识、有效避孕措施得分状况,并评估干预后有效复查率、坚持避孕率及半年内重复流产状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避孕知识和有效避孕措施分别为(8.96±0.72)分和(8.27±0.90)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7.18±0.85)分和(6.11±0.74)分,两组患者干预后避孕知识和有效避孕措施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有效复查率和坚持避孕率分别为94.00%(47/50)和88.00%(44/50),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半年内重复流产为6.00%(3/5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避孕知识和措施掌握程度,可提高患者依从度,降低患者重复流产率。
作者:咸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120例实施甲状腺全切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结果通过综合护理的干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疼痛、低钙血症等并发症及满意度、住院天数等数据上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是及时预防、处理甲状腺全切患者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媛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护士实施技术能力培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采用专业理论及技术能力两个方面的培训,并反复强化练习,每月进行考核与评价。结果培训后学员对ICU监护理论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和常用仪器使用等方面的得分明显高于培训前(均P<0.05)。结论通过技能培训后的护士可以增强急救意识,增强临床对疾病的判断能力,既能使患者得到全面、细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又能提高护士技术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保证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
作者:梁引弟;马活莉;梁庆标;张保红;赵妹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胃癌手术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手术患者引入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晓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立芬;巩林霞;丛文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常规放射治疗(CRT)两种不同放射治疗方案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88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期间出现的口干、张口困难、吞咽困难、皮肤和黏膜反应等急性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88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治疗计划,IMRT与CRT相比急性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治疗技术的应用能够减轻患者治疗中的急性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金淑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自我管理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的健康教育基础上采取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药物知识评分、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的自评依从性评分以及护士对其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药物知识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护士评价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护士评价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的健康教育比较,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教育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了解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李桂容;王嘉川;田华;武静;谢里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癫痫患者心理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出院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要求按医嘱常规服用抗癫痫药物维持治疗,对照组返院随访或复查时由门诊护士给予一般的心理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出院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Morisky的服药依从性问卷及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CL-90各因子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疗效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癫痫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对改善其不良心理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朱亚芹;楚平华;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床上恢复性锻炼对老年胆道手术患者肠胃功能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2月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26例做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早期锻炼组与非早期锻炼组,各63例。其中早期锻炼组进行早期床上恢复性锻炼,包括床上,床边,床下,肢体,日常生活运动,腹部按摩运动等;另外一组不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开始进食、胃肠道通气、肠鸣音恢复、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胃肠功能指标。结果早期锻炼组的胃肠道症状显著少于非早期锻炼组,开始进食时间早于非早期锻炼组,胃肠通气时间、肠鸣音恢复、住院时间、排便时间等均少于非早期锻炼组,且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床上恢复性锻炼可以加快老年胆道手术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秋菊;唐梅;易昌华;张冰;吴彩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住院的孕产妇100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对责任护士未知晓的原因。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提高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为活动主题,制定相应措施并实施,再随机调查孕产妇100例,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为97%,达到并超过预期效果。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孕产妇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
作者:赵慧霞;李瑜;王田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