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然;吴氢凯
目的:对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200例,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100例,进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微创组患者100例,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恢复时间,患者满意度等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成功操作比例对比常规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没有1例因手术和麻醉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明显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恢复时间,明显改善术后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手术成功比例较高。
作者:王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对喉癌患者实施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术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在近期内收治的18例实施环状软骨上的喉次全切术进行治疗的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手术实施后患者的生存状况以及呼吸、吞咽、发声等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18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实施了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CHEP)、7例患者实施了环状软骨-舌骨固定术(CHP)。18例患者在术后5年内16例患者存活,存活率高达83.33%;术后的误吸率为16.67%,术后的平均拔管时间为(23.4±3.6)d。两种术式在上述内容方面对比,CHEP术式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对喉癌患者实施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术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的对肿瘤组织进行切除,还可较好的保留患者的喉功能,因此该种手术是治疗喉癌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
作者:谌孙贵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咪达唑仑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315例无痛胃镜患者,随机分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咪达唑仑组(A组)和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咪达唑仑组(B组),观察各自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明显、安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均安全有效。
作者:张培龙;池永浩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CS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各40例,在常规ACS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或辛伐他汀20mg/d,观察5个月。测定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观察对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t=6.75、6.34,4.32、4.12,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后显著低于辛伐他汀组(t=3.15、3.11,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瑞舒伐他汀组略低于辛伐他汀组,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2,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具有显著抗炎作用,都能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瑞舒伐他汀抗炎作用更显著。
作者:孔凡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系统口腔种植的治疗效果,以供今后的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口腔科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牙缺损或缺失患者105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A组患者采用Ankylos种植系统修复,B组患者采用xive种植系统修复。治疗后随访2年,对比两组修复成功率的差异性。结果A组患者修复成功率为96.77%,B组患者修复成功率为96.88%,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结论Ankylos种植系统和xive种植系统应用于修复牙缺损或缺失均具有满意的修复效果,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应用。
作者:周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中药热熨疗法对产后乳房胀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乳房胀痛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9),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热熨乳房来缓解乳房胀痛。结果两组产妇在乳房肿胀程度、疼痛分值、乳汁排出量三方面观察者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熨疗法对乳房胀痛有较好的效果,且患者感觉舒适,护理操作简便。
作者:吴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究与探讨孕妇分娩后出血量与分娩方式相关性。方法本文选择了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住院分娩产妇150例,其中自然分娩组75例,剖宫分娩组75例,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后的出血、出血量以及休克等情况。结果自然组出血情况0~2h出现3例,3~24h出现1例,晚期出现1例;而剖宫组0~2h有8例,3~24h有4例,晚期有5例;自然组中出现产后出血产妇5例,出血量为(632.9±105.7)mL,但未发生休克现象;剖宫组17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出血量为(792.7±140.8)mL,2例产妇发生休克现象,以上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自然分娩相比,剖宫产分娩更容易引起产后出血,并且具有较高的出血量,也可能会发生休克现象,所以,在进行剖宫产手术时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赵静;王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阑尾炎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阑尾手术患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可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且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程度,同时该治疗方式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朋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评价维生素C加雾化吸入治疗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口干燥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除常规口腔护理、雾化吸入外,从放疗开始每天口服维生素C片1.0、tid,直至放疗结束后60d。另选同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32例为对照组,在整个放疗期间进行常规口控护理及雾化吸入。比较两组发生口干燥的程度。结果放疗至30Gy时,两组疗效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至60Gy及放疗结束后60d,实验组Ⅲ~Ⅳ级口腔干燥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唾液分泌量及唾液pH值大于对照组。结论维生素C明显改善放射性口干燥症。
作者:李以元;武霞;刘学键;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人白内障继发青光眼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2例老年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并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并联合房角分离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视力及眼压等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视力及眼压均显著改善(P<0.05),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前房渗出发生率(17.24%)显著低于对照组(53.57%)(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来说,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治疗白内障继发青光眼,但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并联合房角分离疗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是治疗该症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雪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路径教育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0例,研究组采用母乳喂养教育路径开展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比较两组产妇满意度、母乳喂养率及喂养知识认知度。结果研究组产妇总满意度达95.6%,对照组产妇满意度为78.5%;研究组母乳喂养率及产妇对喂养知识的掌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母乳喂养路径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母乳喂养率,同时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周雪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治疗中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依托与回顾性资料分析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在实际的实验中,经过专业的药师对喹诺酮类药物进行的发药交代,能够让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予以提升的同时,可以降低与减少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论通过药师对喹诺酮类药物的发药交代,能够降低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同时,还能够对药师本身的业务水平有所提升,推动临床实验用药的合理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健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研究观察奥美拉唑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5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雷尼替丁组)28例和观察组(奥美拉唑组)28例,然后将两组中不同出血量患者的出血治疗总有效率、再出血率、止血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不同出血量患者的出血治疗总有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中不同出血量者,再出血率、止血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之间的比较项目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奥美拉唑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均较佳,适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
作者:刘志宁;尤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及早期诊断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11月间我院的胎盘早剥患者68例,对于胎盘早剥患者的疾病诊断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胎盘早剥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而重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腹部压痛、腹痛、阴道出血、宫缩间歇时宫体不松弛、胎心异常以及胎心监护异常等。而进行疾病诊断时,通常在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的基础上进行检查,有积极临床意义。结论在对胎盘早剥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应在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基础上采取超声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从而能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有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许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应用德国ZEISSVISULAS532nm激光对289例(384眼)重度非增生期和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分3~4次完成,术后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视力和眼底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视力提高62眼(16.15%),视力无变化292眼(76.04%),视力下降30眼(7.81%),有效率为90.76%。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确切,显著降低了致盲率,能使部分患者提高视力。
作者:岳金良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血气酸碱平衡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116例,都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气酸碱平衡变化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8%。有效组在治疗前后的PaCO2和PaO2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CO2和PaO2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aCO2和PaO2值与预后之间有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动脉血气酸碱平衡变化是判断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上能指导治疗。
作者:谢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药物四联疗法保守治疗妊娠异位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讨。方法选取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8例异位妊娠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患者,在治疗方法上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四种药物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其分别为:米非司酮、抗生素、甲氨蝶呤以及中药;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对照组中有33例治愈,治愈率为61.11%;观察组中有50例患者治愈,其治愈率为92.59%;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药物四联疗法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并无不良反应出现,因此在四种药物的共同作用下,即提高了治愈率又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宋军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研究临床药学主要是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剂型、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应用规律的综合学科研究。其依据的药理基础主要是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将如何合理用药作为研究的核心,通过药师参与到临床的治疗研究,根据药物应用的重要规律,确保患者达到合理用药,不断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使得药物达到有效、安全和经济的目的。本文主要以西药临床药学开展对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通过对临床用药方法以及中药注射剂的配伍与使用进行详细阐述,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针对中药制剂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一一详解,从而使得临床药物的治疗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同时随着中药制剂的应用不断发展,对于其制剂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文章以西药临床药学方法进行对比中药制剂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为中药制剂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欧阳宇;闫彩霞;廖义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来解除急腹症、减少近远期并发症进行评估。方法在解除急腹症基础上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或胃大部切除术。结果所有病例无出现近远期严重并发症。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式的正确选择有利于急腹症患者急性期恢复,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延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通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的临床资料的整理分析,提高对CHF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9月期间我院诊治过的56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6例CHF患者中治疗好转42例,好转率占75%,未愈8例,未愈率占14.3%,死亡6例,病死率占10.7%。结论CHF患者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很常见,常常多种疾病并存,未愈率和病死率都高,早期诊断困难,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现象,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是CHF的预后和防止复发的关键。
作者:魏建军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