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凡林
目的:探究小儿美克尔憩室临床特征和治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拾的21例小儿美克尔憩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诊疗特点。结果小而美科尔憩室没有典型的临床表征,患儿通常有急腹症表现。21例患儿中有16例为诊治阑尾炎是发现,有3例为消化道出血检查时发现,有2例为长期反复腹痛发作检查发现。手术以及病理检查发现17例患儿有异位组织,其中12例为异位胃黏膜,5例为异位胰腺迷生。憩室内部均有小肠黏膜,可见不同程度炎症、出血、溃疡症状。所有患儿均行美克尔憩室全部切除术,其中楔状切除术9例,憩室加肠切除术8例,楔形切除吻合术4例。手术时间为37~97min,平均时间为(61.25±13.70)min。所有患儿治疗后均痊愈。21例患者在24h内恢复肠功能14例,在36h内恢复肠功能19例,48h内恢复肠功能21例。结论小儿美克尔憩室典型临床症状不明显,诊断难度大,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治疗方案以手术为主。
作者:余晓霞;李永;陆增祥;谢泽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阴道彩超与腹部彩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效果。方法将300例已确诊的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阴道彩超诊断)及对照组(腹部彩超诊断),每组各150例,将两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符合率96.67%(145例),对照组符合率74.67%(112例),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彩超检查对早期诊断异位妊娠优势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文友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在面对宫外孕患者时,应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对其实施保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近期内收治的87例宫外孕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3例患者单一实施米非司酮保守治疗、B组44例患者实施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A、B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4.42%、90.91%,两组对比,B组患者显著高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在各项观察指标恢复正常的所需时间均显著的短于A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面对宫外孕患者时,给予其实施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严桂 刊期: 2014年第23期
血常规是临床三大常规之一,是每位患者进入医院必不可少的检验项目,是一项基本却非常重要的指标。该项目能在快的时间内反映身体的基本状态,能让临床医师在短的时间内对患者整体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并可以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多数血液病患者,因血常规异常而被首先发现。血常规也是疾病严重程度及疗效监测的重要指标。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发现血常规存在的异常问题。以下报道一些典型病例供大家参考交流。
作者:黄慧艳;韦爱秀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研究探讨硫酸镁针对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为医务工作者治疗妊娠合并高血压用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上述患者确诊后即开展临床治疗,治疗方法包括:降压,解痉,合理扩容、镇静、必要时给予患者尿处理。硫酸镁用10%的葡萄糖稀释后,静脉滴注,当患者颅内压升高、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或肺水肿时可以配合使用利尿药。本研究患者治疗用药后,对患者的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测评,用以评价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效果。结果上述患者在治疗后血压均有显著的下降。其中显效患者48例,有效患者30例,无效患者2例。总有效率为97.5%。患者经治疗后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显著低于治疗前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值,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较治疗前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3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并发症,其发生率为3.75%,无新生儿窒息现象发生。结论采用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妊娠合并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用药方便,不良反应少,患者产后并发症低,用药安全性强,值得在临床治疗妊娠高血压病例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陈瑞贞;蒋常青;庾秋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究Orem自理理论在食管癌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的70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的患者均为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依据Orem自理理论进行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自理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自理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食管癌围手术期患者根据Orem自理理论进行干预护理,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自理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Orem自理理论在食管癌围术期患者护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石素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11年8月来我院接受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阿立哌唑进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分别以治疗前后病情严重程度、社会功能缺陷程度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结论阿立哌唑可有效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发展,并可提高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对于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成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治疗高血压病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血压理想降压目标是什么?曾经有研究认为血压降的越低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越好,现在有研究表明血压降到一定程度后再降低反而会使心、脑血管疾病的事件增加。实际上把血压降到零肯定是不行的,高血压病的理想降压治疗实际上存在一个适度平衡原则需要遵循。1高血压理想降压目标是什么降压治疗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还可以通过降压效应及药物本身的额外辅助作用全面影响心血管疾病谱,贯穿心血管疾病亚临床的器官损害、临床疾病到心血管终点事件,终降低死亡风险。有研究对147项随机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评估不同降压药物的心血管事件风险。结果发现在71项设定冠心病为终点事件的临床试验中,血压每降低10/5 mm Hg(1 mm Hg=0.133 kPa),冠心病的相对风险可降低22%,而且降压的获益无论在之前有或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都保持一致。在同一项荟萃分析中,45项设定卒中为终点事件的临床研究中,血压每降低10/5 mm Hg,卒中的相对风险可降低41%,而且降压的获益无论在之前有或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都保持一致[1]。另一项对1966年至2007年108项随机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包含958000人群。结果发现在应用药物降低血压患者,血压每降低10/5 mm Hg,冠心病的相对风险可降低25%,卒中的相对风险可降低36%[2]。
作者:叶辉;叶千琨;张云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排粪造影在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对63例便秘患者进行了排粪造影检查。结果发现了58例功能性出口梗阻性疾病。结论排粪造影为一些肛肠疾病提供了一种既简单又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能清晰地显示肛管、直肠的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出口梗阻性疾病的异常影像表现,也为以前无法诊断的顽固性便秘患者,解除了疑虑和痛苦,为临床诊断便秘等肛肠科疾病提供了相当准确、可靠的依据。
作者:许文颖;徐津磊;续晋铭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通过分析产妇产后42d妇检结果,了解产后康复保健情况、疾病分布状况以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我中心妇保科进行产后42d妇检的116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了解产后康复和疾病情况。部分产妇出现乳汁分泌不足、子宫复旧不全、产后抑郁、恶露情况以及应激障碍疾病,并对结果按照年龄、文化程度、产次和分娩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结果年龄、文化程度、产次是产后抑郁和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年龄和分娩方式是乳汁分泌不足的相关因素(P<0.05);产次和分娩方式是子宫复旧不全、恶露不净的相关因素,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年龄小,文化程度低是产后抑郁和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剖宫产比顺产容易出现乳汁分泌不足、子宫复旧不全和恶露不净的情况。产后42d的妇检对产妇身心健康的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处于产褥期的妇女各方面都较为脆弱,应给予更多的关心照顾和正确的引导。
作者:盛爱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前列腺素(PGs)分布于人体全身的大部分组织,参与到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尤其是与肾脏中的很多重要功能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前列腺素(PGs)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不断深入,前列腺素抑制剂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前列腺素合成初始的关键限速酶就是环氧化酶(COX),在前列腺素的抑制作用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发现了除环氧化酶-1(COX-1)以外,新的一种环氧化酶-2(COX-2),其对慢性肾脏功能不全、狼疮性肾炎、糖尿病等肾脏疾病治疗中均有显著疗效,本文从COX的结构、肾脏分布、调节及其在肾脏疾病应用等方面具体阐述,探讨COX-2选择性抑制剂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黄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门诊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应对方法进行讨论。方法对我院门诊部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结果经过分析,门诊护理科人员针对相应的不良因素进行管理,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结论门诊部是体现医院综合护理水平的窗口,护理管理人员应该认真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以减少门诊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门诊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李秀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对喉癌患者实施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术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在近期内收治的18例实施环状软骨上的喉次全切术进行治疗的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手术实施后患者的生存状况以及呼吸、吞咽、发声等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18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实施了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CHEP)、7例患者实施了环状软骨-舌骨固定术(CHP)。18例患者在术后5年内16例患者存活,存活率高达83.33%;术后的误吸率为16.67%,术后的平均拔管时间为(23.4±3.6)d。两种术式在上述内容方面对比,CHEP术式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对喉癌患者实施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术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的对肿瘤组织进行切除,还可较好的保留患者的喉功能,因此该种手术是治疗喉癌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
作者:谌孙贵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不同椎管内麻醉方式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9月至2009年4月来我院接受剖宫产术式分娩的产妇120例,其中60例产妇采用持续性硬膜外外麻醉方式进行术前麻醉为对照组,剩下的60例产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进行麻醉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产妇麻醉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显效时间、新生儿状态及不良反应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显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或P<0.01;两组产妇的新生儿状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具有麻醉起效快,对新生儿身体状态无不良影响,无明显不良反应等特点,是剖宫产术式理想的麻醉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荣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对照。方法资料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性抑郁症患者92例,以双盲法分为两组,A组46例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B组46例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作回顾性分析与对照。结果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采用帕罗西汀治疗的B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艾司西酞普兰应用于老年性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当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药物相互作用小,安全性高,值得于临床优先考虑使用。
作者:梁春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白血病化疗的常见症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24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常见症状的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接受化疗的白血病患者出现的常见症状实施有针对性的、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侯春凤;刘宝丽;张春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联合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中隔偏曲临床疗效。方法指导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取仰卧位,常规麻醉后利用0°广角鼻内镜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联合鼻窦炎手术治疗。结果65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所有患者均于6个月内鼻腔手术部位实现黏膜上皮化。结论应用鼻内镜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其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小,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是临床治疗此类患者的理想方法,值得今后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永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针对恶性甲状腺肿瘤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结果征象以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以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就本院收治的60例恶性甲状腺肿瘤患者为对象。对该组患者运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予以检测,观察其病灶血流信号、形态边界与内部回声等征象,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组中患者经检测后均显示病灶部位内部动脉流,其中45例患者RI指数>0.7。多数患者二维超声显示低回声病变,部分肿瘤内部呈现点状分布的强回声。绝大多数患者病变形态模糊,边界不明显,且肿瘤结构与周围结构相比更为致密。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就恶性甲状腺肿瘤患者具有较明显的典型性与特征性,可为临床确诊提供有利的依据。
作者:范淑珍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不同体位对膀胱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膀胱结石患者75例,将其随机分成A、B、C三组,各有25例,A组患者采取俯卧位,B组患者采取仰卧位。C组患者采取半卧位,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B之间和B、C之间比较没有统计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比来说半卧位对膀胱结石的治疗效果好一些,但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体位进行碎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及治愈率。
作者:哈力木拉提;吐尔洪?沙木沙克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药物四联疗法保守治疗妊娠异位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讨。方法选取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8例异位妊娠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患者,在治疗方法上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四种药物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其分别为:米非司酮、抗生素、甲氨蝶呤以及中药;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对照组中有33例治愈,治愈率为61.11%;观察组中有50例患者治愈,其治愈率为92.59%;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药物四联疗法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并无不良反应出现,因此在四种药物的共同作用下,即提高了治愈率又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宋军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