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目的:评价小儿术后镇痛的多种途径,寻找临床可行的小儿术后镇痛方法,为临床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择小儿(新生儿~14岁)100例,随机,双盲对照接受术后镇痛患儿分4组:A组0.125%罗哌卡因2mg/kg射和吗啡2~4μg/kg手术结束前单次硬膜外推注。B组吗啡先推2~4μg/kg带硬膜外管留置回病房,镇痛泵持续给0.125%罗哌卡因2mg/kg和吗啡2~4μg/(kg?h)(每小时2mL)。C组吗啡先推2~4μg/kg带硬膜外管留置回病房,镇痛泵持续给0.125%罗哌卡因2mg/kg和吗啡2~4μg/(kg?h)(每小时2mL),切口喷洒1%丁卡因3~4mL,静脉吗啡4μg/kg持续给药,或多瑞吉皮肤贴剂。D组不做任何术后镇痛组均记录患儿VAS评分。结果与无镇痛处理相比,3组患儿在上述处理后VAS均降低(P>0.05),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VAS评分低,患儿明显在安静状态下,但出现两例嗜睡患儿,均在2~3岁,考虑吗啡和多瑞吉(芬太尼)引起,另外局麻药的神经毒性也不容忽视,特别是2岁以下的患儿更应该减少局麻药的用量,以免出现神经症状。结论小儿骶管置管联合静脉等多种镇痛途径在临床运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但对于<2岁以下的患儿应严格控制局麻药和镇痛药物的用量。
作者:邝永乐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鼻阻塞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鼻阻力情况。方法以我院2012年1~12月间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84例鼻阻塞患者为鼻内镜组,以我院同期应用开放性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评价两组疗效。结果鼻内镜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鼻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各数据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鼻内镜行鼻内镜术治疗鼻阻塞,疗效显著,患者鼻阻力下降明显,安全可靠,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展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多媒体训练治疗和传统遮盖疗法在儿童弱视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弱视儿童123例,共计200只患眼,随机分配为实验组(63例,100只患眼)和对照组(60例,100只患眼),实验组采用多媒体训练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遮盖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63例,100只患眼)总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60例,100只患眼)治疗总有效率为87%,总有效率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6~12岁患儿总治疗有效率远低于实验组同年龄段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媒体训练疗法较传统遮盖疗法对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且多媒体训练疗法对于所有年龄段儿童均能取得良好疗效,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立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某部队2010年~2013年度新兵复检的结果,为今后的征兵复检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于新兵到达驻地后10d内按照《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对规定的各项目进行复查。结果某部队2010年~2013年参加入伍复检的2789名战士的总体异常检出率为4.41%,异常项目主要集中在肝脏、肾脏、脾脏等器官,以囊肿、血管瘤等为常见。结论复检结果中大部分异常项目是通过超声或X线透视等检查手段查出来的,因此在今后的征兵体检工作中应特别注重超声和X线透视检查,确保部队新兵质量的高合格率。
作者:冯志伟;孙利忠;侯亚俊;党一馨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路径教育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0例,研究组采用母乳喂养教育路径开展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比较两组产妇满意度、母乳喂养率及喂养知识认知度。结果研究组产妇总满意度达95.6%,对照组产妇满意度为78.5%;研究组母乳喂养率及产妇对喂养知识的掌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母乳喂养路径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母乳喂养率,同时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周雪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肺部真菌感染的CT征象、诊断价值及操作的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经病理、真菌培养及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继发肺部真菌感染30例的CT表现。结果白血病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37例中CT征象表现为毛玻璃阴影11例,炎性浸润性实变8例,肺部多发结节影7,肺部肿块合并多发结节影5例,肺部肿块、多发结节及炎性实变并存6例;其中9例出现“晕征”,12例合并空洞,4例有“含气新月征”,9例合并胸膜反应,13例有楔形实变影。病灶在肺内的分布无特殊性。结论白血病化疗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为病变呈多种形态,具有多灶性、多态性,且多肺段改变,应注意与其他临床肺部感染性疾病加以区分,真菌感染的“晕征”是早期肺部真菌感染的较特征性CT表现,CT扫描能较好地反映真菌在肺部感染的基本病理变化,提高诊断水,平在白血病化疗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临床观察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雪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在罗氏CSE170分析仪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维生素D,评价其试剂盒性能指标。方法参考美国全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NCCLS)的EP系列文件,对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维生素D试剂盒性能指标做出评估。结果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维生素D有较好的稳定性,本实验的检出限为3.0ng/mL;两种不同浓度的定值质控血清在准确度评估中相对偏差(Bias%)均<8%;三种不同浓度的临床患者混合血清及两种不同浓度的定值质控血清评估精密度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均<5%;在线性范围评价中均为发现离群点,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81+0.988x,r=0.988。稀释变异P为0.45(P0.05=0.6841),P<0.05,稀释变异可接受,线性失拟检查G=3.22(F0.05=3.29),G关键词:维生素D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性能验证
作者:何国坚;肖庆;韦庆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治疗中克罗米芬联合二甲双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2年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单纯克罗米芬治疗和克罗米芬与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促卵泡激素(FSH)、空腹血糖(FPG)、促黄体激素(LH)、睾酮(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相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妊娠率与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有效提高治疗后的妊娠率,应当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张书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01月至2012年12月间来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52例,作为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治疗法,另选取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持续给药治疗6个月,以治疗效果作为判断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药物的使用频率较多的有山药、黄芪、地黄、黄连、山茱萸等;同时中药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8.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且可选择的药物种类较多,值得在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作者:李彦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中药热熨疗法对产后乳房胀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乳房胀痛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9),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热熨乳房来缓解乳房胀痛。结果两组产妇在乳房肿胀程度、疼痛分值、乳汁排出量三方面观察者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熨疗法对乳房胀痛有较好的效果,且患者感觉舒适,护理操作简便。
作者:吴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调查影响助产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的方式对我院10名助产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结果影响助产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工作量大且技术含量较高;高风险的职业压力;职业暴露机会较大;职业地位较低等。结论助产士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医院应尽量缓解助产士的心理压力,保障助产士心理健康,使其能够从容、乐观地面对职业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陆健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的处理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我科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有53例发生房颤,发生率28.3%,经过处理,房颤患者均得到很好控制,预后良好。结论房颤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分析原因,积极处理术后发生的房颤。
作者:姬宇宙;薛霞;王天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结合中医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同时结合中医药进行治疗,术后根据骨折类型及稳定程度适时的指导患者下床负重及早期进行关节的主被动活动,观察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8~24个月,平均20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达到解剖或近解剖复位,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Johner-Wruh评分标准[1],优23例,良5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3.3%。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结合中医药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较少破坏骨折愈合内环境,骨折愈合率高,可旱期进行功能锻炼,利于肢体功能恢复等优点,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王晓民;戈兵;王亮;杨英果;朱冬承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血气酸碱平衡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116例,都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气酸碱平衡变化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8%。有效组在治疗前后的PaCO2和PaO2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CO2和PaO2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aCO2和PaO2值与预后之间有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动脉血气酸碱平衡变化是判断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上能指导治疗。
作者:谢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一期修复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总结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眼睑恶性肿瘤患者26例(26眼),对其行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展开局部皮瓣联合异体巩膜移植再造眼睑术对术后一期缺损进行修复,而后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术后6个月~2年的随访后发现,再造眼睑外形与功能均较满意,修复前后视力无明显改变(P>0.05),修复后睑裂长度与高度差较修复前发生明显缩小(P<0.05)。结论经局部皮瓣联合异体巩膜移植再造眼睑术对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一期缺损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关注。
作者:王志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对女性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妇科住院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将所选取的120例子宫肌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子宫全切术组)和对照组(子宫肌瘤剔除术组)两组,每组60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雌二醇、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及月经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雌二醇、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及月经情况无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雌二醇、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和月经情况均有明显差异,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全切术的女性内分泌功能受到一定影响,月经情况不稳定,如果不是十分必要的情况下,应该保留女性子宫,以维持女性内分泌的功能,使得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稳定。
作者:余荷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性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42例老年肱骨近端二部分以上骨折采用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52~78岁(平均64.7岁)。按Neer分类法:2部分骨折11例,3部分骨折23例,4部分骨折8例。结果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32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得到愈合,肩关节功能按Neer功能评分标准,优14例,良2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达83.8%。有2例肱骨头内翻,1例肱骨头缺血坏死,3例出现肩峰撞击综合征。结论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性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郭志辉;叶亚罡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下肢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下肢无病变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血栓声像图特征及血栓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共有71条静脉出现血栓,其中单侧22例,双侧8例,左侧44条(61.97%),右侧27条(38.03%)。腘静脉血栓比率高,为17条(23.94%);其次为腓静脉16条(22.53%);而大隐静脉比率低,为4条(5.63%)。对照组超声影像学表现为快速流动光点,观察组超声图像显示腔内强弱不等回声和充盈缺损,内壁毛糙。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具有快捷、安全、无创等优点,是一种可靠的临床诊断方法,在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为中药单体复方制剂,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黏度等功效。我中心对2013年5月至8月期间共收到的6例疑似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还存在心悸、胸闷、静脉炎、腹痛、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症状,并针对性地提出其临床合理化使用建议。
作者:储海虹;张政;缪海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无创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显效35例,占总数的77.78%,有效9例,占总数的20.0%,无效1例,占总数的2.22%,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中显效25例,占总数的55.56%,有效10例,占总数的22.22%,无效10例,占总数的22.22%,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使用。
作者:徐海燕;张明萧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