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永乐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社区内的8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给予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43例,给予一般的社区教育。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干预半年后,观察组患者TC、TG和LDL-C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过对冠心病患者提供社区健康教育,可全面减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
作者:吴海容;卢永鑫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基本药物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上报的73例抗菌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抗菌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引起ADR的抗菌药物6大类15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引发的ADR比例高,静脉给药方式为引发ADR的主要途径,ADR临床表现多为各种皮疹、瘙痒、消化系统症状。结论基层医院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抗菌药物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应广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我院处方点评制度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通过建立完善的处方点评制度及具体实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3年门急诊处方进行系统评价,定期将评价结果反馈、汇总,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实施处方点评制度后,各项评价指标较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门急诊用药日趋合理。结论处方点评工作能提高医院合理用药与处方管理水平,较大程度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作者:赵雅玮 刊期: 2014年第23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建设逐步加速,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也逐渐完善。由于网络信息系统具有记录准确,误差小,储存方便,空间小,保存长久,不易丢失等优点逐步应用于医院的检验管理方面,在提高院内管理水平以及加速医院现代化进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以医院内部的网络信息系统为切入点,针对医院内部的网络信息系统的构成以及实行管理的过程进行讨论,并针对网络信息系统在院内检验管理方面所占的优势以及应用过程中的实用性以及为院内带来的效益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结论。
作者:陈雪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讨论临床面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患者时的有效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收治的7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患者,并将患者分为A组37例、B组37例。其中A组37例患者实施一般性护理措施,B组37例患者在A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增加中医艾箱灸护理,并就A、B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临床积极的护理后,A、B两组患者在各项观察指标方面比较,B组患者均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临床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的护理时,增加实施中西的艾箱灸护理,对于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作者:全娅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分析凝血功能检查在患者预后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和对照组相比较高,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和对照组相比,更加明显,且在发病48h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徐锦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单肺通气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采用单肺通气麻醉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应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内分流值、恢复正常呼吸、睁眼时间及术中知晓率。结果在T2、T3、T4、T5、T6时刻,治疗组的Qs/Q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恢复正常呼吸的时间、睁眼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治疗组患者术中知晓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5.13%(2/39),P<0.05。结论在单肺通气麻醉中,与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相比,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的肺内分流量更少,患者意识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更短,有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周凡林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选择46例剖宫产合并切口感染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46例剖宫产产妇为对照对象,观察两组对象在血红蛋白水平、年龄大小、阴检及肛查次数、体质量指数高低、切口长度等因素上的差异。结果切口感染组体质量指数(25.11±1.50)kg/m2、阴检及肛查(2.78±0.34)次、手术时间(89.67±11.34)min高于切口未感染组的(24.05±1.13)kg/m2、(1.03±0.33)次、(70.18±12.59)min;血红蛋白水平(97.65±10.67)g/L低于切口未感染组的(109.78±12.04)g/L(P<0.05),为导致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引起剖宫产手术中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构成复杂,应针对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对策以防止剖宫产切口感染。
作者:孙琴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200例,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100例,进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微创组患者100例,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恢复时间,患者满意度等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成功操作比例对比常规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没有1例因手术和麻醉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明显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恢复时间,明显改善术后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手术成功比例较高。
作者:王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药物四联疗法保守治疗妊娠异位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讨。方法选取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8例异位妊娠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患者,在治疗方法上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四种药物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其分别为:米非司酮、抗生素、甲氨蝶呤以及中药;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对照组中有33例治愈,治愈率为61.11%;观察组中有50例患者治愈,其治愈率为92.59%;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药物四联疗法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并无不良反应出现,因此在四种药物的共同作用下,即提高了治愈率又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宋军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方法了解骨科外来器械的使用情况,加强骨科外来器械的管理,在手术室设立骨科专科组,建立和完善人员及器械的管理流程,保障了外来器械的安全使用。结果2009年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以来,未出现因外来器械原因导致的手术推迟、失败,术后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对手术室骨科外来器械及人员的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医疗安全隐患,确保手术安全。
作者:钟向萍;岑彩虹;李蝶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进行阴道分娩可行性研究,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100例为观察组;同期随机选取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8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妊娠分娩结局及其母婴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中,行阴道试产23例,成功12例,占52.17%;行剖宫产手术77例,占77.0%。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与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褥病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应尽量鼓励产妇进行阴道试产,同时加强其孕期管理,合理评估后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旷晓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多媒体训练治疗和传统遮盖疗法在儿童弱视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弱视儿童123例,共计200只患眼,随机分配为实验组(63例,100只患眼)和对照组(60例,100只患眼),实验组采用多媒体训练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遮盖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63例,100只患眼)总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60例,100只患眼)治疗总有效率为87%,总有效率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6~12岁患儿总治疗有效率远低于实验组同年龄段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媒体训练疗法较传统遮盖疗法对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且多媒体训练疗法对于所有年龄段儿童均能取得良好疗效,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立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份收治的200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肺炎患儿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张桂珍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管治疗输卵管妊娠对患者再受孕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素材是我院保守治愈的53例需要生育的输卵管妊娠的患者资料。其中33例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为腹腔镜组,20例应用米非司酮和氨甲喋呤的为药物治疗组。两组患者出院后,对其受孕情况进行追访,包括不孕、异位妊娠、宫内孕。结果在患者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的基础上,腹腔镜保管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宫内孕率、降低继发不孕率,与药物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保管治疗较药物治疗再次异位妊娠率低,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保管治疗输卵管妊娠比药物治疗具有改善盆腔粘连、提高正常受孕概率的优点。
作者:魏红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01月至2012年12月间来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52例,作为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治疗法,另选取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持续给药治疗6个月,以治疗效果作为判断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药物的使用频率较多的有山药、黄芪、地黄、黄连、山茱萸等;同时中药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8.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且可选择的药物种类较多,值得在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作者:李彦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由于超声迅速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广泛应用,可直观小儿腹腔内结构,可使肠系膜淋巴结清晰显示,对肿大淋巴结进行准确定位。探讨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方法对80例腹痛小儿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淋巴结肿大的部位、大小、回声、形态、L/S(纵横比)比值、血流动力学指数,结果56例小儿有肿大淋巴结,并以右下腹、脐周为多见。结论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首选检查,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明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ETV)与阿德福韦酯(ADV)对核苷初治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患者48周时的疗效。方法117例CHB患者随机分为ETV组和ADV组,分别给予0.5mg/dETV和10mg/dADV治疗,疗效的主要观测指标有:血清HBV-DNA、HbeAg转阴及ALT复常。结果48周时,ETV与ADV组血清HBV-DNA转阴率分别为66.1%和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2.3%和56.4%,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eAg转阴率(24.2%和16.4%)、抗-HBe转换率(8.06%和5.45%)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23%和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V在促使CHB患者HBV-DNA转阴及ALT恢复正常方面显著优于ADV,在血清HBeAg转阴率、抗-HBe转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二者相近。
作者:王雪艳;索智敏;康玉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研究临床药学主要是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剂型、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应用规律的综合学科研究。其依据的药理基础主要是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将如何合理用药作为研究的核心,通过药师参与到临床的治疗研究,根据药物应用的重要规律,确保患者达到合理用药,不断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使得药物达到有效、安全和经济的目的。本文主要以西药临床药学开展对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通过对临床用药方法以及中药注射剂的配伍与使用进行详细阐述,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针对中药制剂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一一详解,从而使得临床药物的治疗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同时随着中药制剂的应用不断发展,对于其制剂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文章以西药临床药学方法进行对比中药制剂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为中药制剂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欧阳宇;闫彩霞;廖义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中药热熨疗法对产后乳房胀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乳房胀痛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9),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热熨乳房来缓解乳房胀痛。结果两组产妇在乳房肿胀程度、疼痛分值、乳汁排出量三方面观察者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熨疗法对乳房胀痛有较好的效果,且患者感觉舒适,护理操作简便。
作者:吴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