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临床价值

李莉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早期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来我院治疗的15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记录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经过血管造影证实后,进行外科手术治疗,3例患者经过CT扫描证实患病,2例患者因为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8例患者超声诊断为DeBaKeyⅠ型。结论对于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早期诊断该病,并且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实际意义。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住院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乙型肝炎住院患者74例,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焦虑、抑郁情况,保障患者的治疗质量。

    作者:贾明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护理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一临床难治的顽固性青光眼,我科采用先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再行青光眼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满意,对其进行护理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是重要手段之一。为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相关护理方法,对我科7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为临床相关护理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洪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不同社区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对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医教结合两种服务模式对学龄期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服务模式对辖区内特教学校中的脑瘫儿童进行康复治疗,同时采用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测试患儿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干预,两组儿童训练前后粗大运动功能均有显著差异(P<0.05),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对两组患儿运动功能都有明显改善。结论不同社区医教结合模式均能有效地提高学龄期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

    作者:张玉洁;蒋良华;施炳培;史惟;江丽娟;李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下泪小点显微手术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因泪小点原因所致溢泪患者行下泪小点显微手术成形术的手术疗效观察。方法对2009年至2013年的46例下泪点位置正常,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泪点形态异常,并经泪道冲洗排除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等部位病变的溢泪患者进行下泪小点显微手术成形术。结果患者主观上溢泪症状消失,裂隙灯检查新下泪小点位置正常,经下泪点泪道冲洗通畅。结论下泪小点显微手术能有效解决患者溢泪等症状。

    作者:陈荆生;谢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性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本院妇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21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10例,采取常规性护理方式并与母亲进行1h的“袋鼠式护理”;对照组103例,仅行常规性护理。对比统计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的行为能力、一般反应、被动和主动肌张力以及先天反射均优于对照组新生儿;在42d时的体质量、身长及头围的增长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袋鼠式护理”操作简单、要求不多,能够促进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良好发育,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仙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分析

    目的:应用干预护理等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预防,并观察预防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00例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孕产妇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术后下肢活动与体位活动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方式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疼痛度等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护理干预的方式极大预防了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安丽梅;李晓玲;史秀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多发率、病死率高,且2/3存活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痛苦。目前脑卒中早期治疗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误区。笔者对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加强了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HPLC法测定通宣理肺颗粒中盐酸麻黄碱及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通宣理肺颗粒中盐酸麻黄碱及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方法色谱柱为极性乙醚连接苯基键合硅胶(250mm×4.6mm,5μm);检测波长:210nm;流动相为甲醇-0.092%磷酸溶液(含0.04%三乙胺和0.02%二正丁胺)(1∶99)流速:1.0mL/min;柱温30℃。结果盐酸麻黄碱及盐酸伪麻黄碱在相应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通宣理肺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邵大志;谢秋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骨科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32例,为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我科对患者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对患者给予一系列术前、术后及心理护理对策,观察并总结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对32例患者进行术后半年的随访,其中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5例,临床疗效评价优为17例,良为9例,可为5例,差为1例,总有效率为96.88%(包括优、良、可)。结论对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围术期护理可显著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越;李容杭;刘春芝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益气活血中药防治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究对急性肺损伤患者应用益气活血中药防治的作用机制。方法对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益气活血中药对此类患者的医疗机制。结果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益气活血中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有抑制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作用以及调节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等。结论对急性肺损伤患者应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在当前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治疗将更具有特异性,大程度保障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需要不断研究。

    作者:杨世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免球囊扩张器免钉合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免球囊扩张器免钉合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于本科进行免球囊扩张器免钉合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62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中转TAPP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功率为100.00%,中转TAPP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佳,而术后3d轻度疼痛率为96.77%,高于术后1d, P<0.05。结论免球囊扩张器免钉合器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安全性较高、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少、复发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志权;付月云;杨淑妙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常规电生理标测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局灶性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的观察

    目的:探讨常规电生理标测局灶性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行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RFCA局灶性右心房房速患者3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于常规行X线电生理标测,B组以Carto系统标测。结果A组即时成功率为86.7%,B组为93.3%,两组即时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放电次数、标测时间、成功消融靶点处的AP间期以及术后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X线曝光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常规电生理标测与Carto标测局灶性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行RFCA治疗均安全可靠,成功率较高,但Carto标测的X线曝光时间更短,应根据临床实际合理选择标测方式。

    作者:代治国;胡迎富;陈亚锋;金红;王晓琴;邓长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的疗效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加强脑瘫患儿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为其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8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临床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临床期间加强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DQ水平和MAS水平均发生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脑瘫患儿的早期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的症状,有利于其功能恢复。

    作者:于冬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尿路结石患者保守治疗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尿路结石的临床特点和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腹部X线平片及B超检查确诊并进行药物保守碎石,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30例行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症状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及预后。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干预之后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8.147,P=0.0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3.512,P=0.000),观察组患者转为手术治疗及肾功能衰竭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χ2=21.438、11.865,P<0.05)。结论尿路结石诊治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作者:庄见绘;王洪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微生物检测结果的探析

    目的:对一次性卫生用品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微生物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以《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为依据对268份样品展开微生物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本组268份样品中合格255份,合格率为95.15%,卫生护垫、纸尿裤以及纸质餐具的合格率为100.0%,纸巾、卫生巾以及卷筒纸的检验合格率分别为95.70%,98.36%和81.40%。显然各种一次性卫生用品微生物检测合格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该地区一次性使用的卫生用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合格率较高,然依旧存在一定的卫生质量隐患,应引起重视。

    作者:孙凤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葛根通脉饮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葛根通脉饮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mia,HCY)诱导增殖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的促凋亡作用。方法制备葛根通脉饮含药血清,大鼠VSMC原代培养、鉴定,分为空白组、HCY组、葛根通脉饮组、瑞舒伐他汀(可定)组、葛根通脉饮联合可定组。药物干预后,Annexin/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HCY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与HCY组比较,葛根通脉饮组、可定组、葛根通脉饮联合可定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葛根通脉饮可促进HCY诱导增殖的大鼠VSMC凋亡,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陈芳;郜新莲;沈晓君;赵君玫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AIDS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探索

    目的:研究探讨AIDS患者的治疗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IDS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自愿参与实验研究的健康受试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对比较其血液中血小板、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以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等相关指标,分析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治疗对AIDS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凝血各项相关检查指标的比较显示,观察组AIDS患者的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以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等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受试者,而血小板参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受试者,各项凝血检查指标之间的比较均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治疗艾滋病会导致患者血液处于严重高凝状态,因而在临床要考虑联合抗凝血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吕青;荣维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300例门诊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的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对300例门诊就诊的手足口病进行观察分析,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门诊就诊的300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且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手足口病是一种好发于夏秋季且特征明显的流行性传染病,具有潜伏期短、发病快等特点;发病年龄多集中在5岁以下,能占到总患病人数的72%;男性患者明显比女性多,大约是女性的1.6倍;手足口病在5~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300例门诊就诊患者均为散发病例,住院有36例,多数病情较轻,未发现死亡病例。结论手足口病患者在性别、年龄存在明显差异,发生率还与季节有关,可根据流行病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来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率及降低疾病感染率。

    作者:路洪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健康教育在正常分娩盆底康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正常分娩后盆底肌力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正常分娩后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产妇自愿接受健康教育训练,而对照组实行一般的普通保健治疗,比较两组知识的掌握及盆底肌力训练的效果观察。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正常分娩前、后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掌握盆底功能知识,从而能与医护配合训练、治疗,从而提高盆底组织的肌力。健康教育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也对产后盆底康复有满意疗效。

    作者:高涛;高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加强肺结核病患者健康教育对预防并发症效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在肺结核患者护理中融入健康教育对预防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传染病门诊收治的128例肺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融入专业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加入常规的健康指导,随访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65例患者并发症9例,占总数的13.8%;对照组63例并发症14例,占22.2%(P<0.05)。结论护理过程中实施专业性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肺结核防治知识认知度,进而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是临床护理过程中值得重视的内容之一。

    作者:徐娟;荆阿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