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

黄婷婷;杨晴

关键词:护理人员, 医疗废物, 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的认知情况,采取改进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某医院80名护理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与分析。结果80名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定义及分类知晓率分别为93.75%和91.25%;发生锐器伤后,只有25%的护理人员选择正确的做法;95%护理人员表示接受过防护知识培训,主要培训机构是医院。结论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知识掌握尚可,发生锐器伤上报率低,学校相关知识培训欠缺。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免疫比浊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方法的方法学比较

    目的:探讨免疫比浊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的差异并评价其偏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3年9月收集的120例常规标本,采用免疫比浊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标本进行HbAlc检测,评价两种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及偏倚。结果HbAlc浓度在0~14.0%范围内,免疫比浊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均有良好的重复性,数据统计分析,t值分别为0.332、0.281、0.5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方法学评价,免疫比浊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HbAlc精密度符合临床要求,结果具有可比性,均适合临床的治疗监测。

    作者:徐活成;黄惠芳;赖玉琴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尿路结石患者保守治疗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尿路结石的临床特点和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腹部X线平片及B超检查确诊并进行药物保守碎石,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30例行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症状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及预后。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干预之后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8.147,P=0.0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3.512,P=0.000),观察组患者转为手术治疗及肾功能衰竭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χ2=21.438、11.865,P<0.05)。结论尿路结石诊治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作者:庄见绘;王洪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微生物检测结果的探析

    目的:对一次性卫生用品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微生物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以《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为依据对268份样品展开微生物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本组268份样品中合格255份,合格率为95.15%,卫生护垫、纸尿裤以及纸质餐具的合格率为100.0%,纸巾、卫生巾以及卷筒纸的检验合格率分别为95.70%,98.36%和81.40%。显然各种一次性卫生用品微生物检测合格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该地区一次性使用的卫生用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合格率较高,然依旧存在一定的卫生质量隐患,应引起重视。

    作者:孙凤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清铁、铁蛋白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无效造血中的应用

    目的:研讨血清铁、铁蛋白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无效造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我院45例初诊为MDS患者(未对输血形成依赖)、3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45例健康体检者的SI、SF水平,并将分为MDS组、AA组、健康组,比较三组的检测结果。结果MDS组SI水平低于AA组(P<0.05),略高于健康组(P>0.05),MDS组SF明显低于AA组,高于健康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中环形铁粒幼细胞贫血4例(8.89%),而AA组均未发生,MDS组细胞外铁异常11例(24.44%),骨髓小粒可染铁基本均为球菌状存在,AA组11例(33.33%),骨髓小粒可染铁基本均为球状或块状存在。结论未对输血形成依赖的MDS患者SF显著升高,但仍低于AA,故通过SF的变化,能明确骨髓无效造血的特征,为临床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提供有利数据。

    作者:王秋菊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48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发现,观察组共有23例治愈出院,总有效率为95.8%(23/2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例83.3%(20/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感染中应用VSD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金年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骨科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32例,为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我科对患者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对患者给予一系列术前、术后及心理护理对策,观察并总结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对32例患者进行术后半年的随访,其中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5例,临床疗效评价优为17例,良为9例,可为5例,差为1例,总有效率为96.88%(包括优、良、可)。结论对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围术期护理可显著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越;李容杭;刘春芝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从整合医学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

    整合医学是一种综合性医疗系统,本文从整合医学的角度介绍了对糖尿病的治疗进展,并分析得出未来糖尿病治疗将是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立体式治疗模式,整合医学理念的引入也许会给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一场革命。

    作者:刘扬扬;熊壮;孙昊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性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本院妇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21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10例,采取常规性护理方式并与母亲进行1h的“袋鼠式护理”;对照组103例,仅行常规性护理。对比统计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的行为能力、一般反应、被动和主动肌张力以及先天反射均优于对照组新生儿;在42d时的体质量、身长及头围的增长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袋鼠式护理”操作简单、要求不多,能够促进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良好发育,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仙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流程管理在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针对外来器械管理方面展开流程管理控制,旨在了解流程管理在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外来器械管理效力。方法针对本院消毒方面外来器械展开研究,了解原有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流程再造方式展开优化,制定更为合理的管理方法。结果采用流程再造方式指导下的外来器械管理工作更为有效,没有出现因为管理不当造成的质量不合格现象,没有出现器械丢失情况,也没有发生因消毒供应器械产生的医疗纠纷。结论采用流程再造方式对于器械管理方面效果较好,主管护师理应加强此方面学习,通过外来器械的有效管理提高消毒供应效力。

    作者:陈小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护理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一临床难治的顽固性青光眼,我科采用先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再行青光眼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满意,对其进行护理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是重要手段之一。为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相关护理方法,对我科7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为临床相关护理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洪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依达拉奉联合尼卡地平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尼卡地平对肝癌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肝阻断前20min恒速静脉输入生理盐水250mL。B组:阻断前20min输入尼卡地平。C组:阻断前20min恒速静脉输入依达拉奉。D组:阻断前20min静脉输入尼卡地平和依达拉奉。于手术前(T0)和肝切除后30min(T1)、1h(T2)、术后1d(T3)和2d(T4)取静脉血行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测定,取切下肝脏组织相对正常的肝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肝细胞匀浆中的MDA水平在C、D组比对照组A组比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SOD含量C、D组比对照组A组比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肝切除后30min(T1)、1h(T2)、术后1d(T3)和2d(T4)各时间点血清中ALT、AST含量B、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卡地平使用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且具有协同效果。

    作者:杜学柯;黄冰;彭丹晖;顾永辉;林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不孕不育诊断中对生殖免疫自身抗体检测的应用

    目的:对生殖免疫自身抗体检测在不孕不育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在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进行确诊的不孕不育患者中,随机选取348例,对其进行生殖免疫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经过分析,348例患者中,生殖免疫自身抗体检测1项为阳性的占有58.33%,2项为阳性的占有20.98%,3项为阳性的占有10.34%。其抗体阳性率总共为89.66%。结论生殖免疫抗体检测在不孕不育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洪珍汶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效果。方法116例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及对护理服务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平均止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止血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主管医师对护理效果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管医师对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度较高。结论对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优质服务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雷彬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颈椎病经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就颈椎病经前路手术为手术期的护理要点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86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3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颈椎病患者经前路手术治疗同时辅以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作者:张志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多元化机能实验教学突出临床医学专业特色

    机能实验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实践性学科,其主要目的为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专业特点,机能实验学教学应依据经典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以及探索设计性实验内容,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考核上实施多元化教学,在突出临床医学专业特色的同时;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拓展学生实践空间,实现学用结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丁伯平;郭莉群;黄帧桧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研究

    抗菌药是一种能够抑制人体细菌再生,并给与细菌毁灭性打击的药物,它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等。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细菌导致的感染现象,但是如果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就会导致人体对药物的成隐性,出现精神混乱等其他异常的不良反映。所以正确的使用抗菌药物,一直抗菌药物的滥用对人体功能的保护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是全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

    作者:李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麻醉科毒麻精神药品管理的改进与体会

    保证毒麻药品的安全使用是麻醉科药品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工作中发现我院麻醉科毒麻精神药品管理存在一些漏洞。现将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毒麻精神药品的管理经验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内容相结合,对我院麻醉科的管理制度进行改进与完善,联合麻醉科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共同对毒麻药品进行管理,确保毒麻药品精神药品每个使用环节都有监管,杜绝麻醉药品外流。保证毒麻精神药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合法化、规范化、有序化。

    作者:张云;郑艳萍;周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宫腔镜诊治中、重度宫腔粘连48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电切术后综合分析,探讨宫腔粘连电切术后防止再次粘连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宫腔粘连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腔粘连以月经异常为主要表现,占87.5%(42/48)。宫腔操作次数越多,发生重度粘连的机会越大(P<0.05)。术后门诊随访48例患者月经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镜了解患者宫腔恢复情况,治疗总有效率为79.1%(38/48)。术前宫腔粘连程度越重,治疗效果越差(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是治疗宫腔粘连的有效方法,术后通过放置宫内节育器、宫腔球囊以及给予人工周期能有效防止再次宫腔粘连,如何防止重度宫腔粘连者再次粘连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琴琴;冷伟香;黄影蓓;汪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双氢青蒿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青蒿素衍生物类抗疟药,它除了具有良好的抗疟作用外,近几年研究发现其在体内外还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现代研究发现,DHA可以作用于线粒体依赖性细胞凋亡通路、抑制NF-κB活化,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且能阻滞细胞周期;由Fe2+介导直接杀伤肿瘤细胞;通过作用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uPA、抑制VEGF诱导的血管生成作用来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本文对DHA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对青蒿素类药物抗癌作用研究热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何艺磊;李卫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关于适应某地区本科层次卓越医师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讨

    卓越医师教育计划的实施需要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的支撑。符合卓越医师培养要求的师资队伍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本文在解读本科层次卓越医师通用标准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医学科高校教师队伍现状,探讨满足延边地区卓越医师培养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作者:元奎昌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