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元化机能实验教学突出临床医学专业特色

丁伯平;郭莉群;黄帧桧

关键词:机能实验学, 专业特色, 多元化教学, 教学改革
摘要:机能实验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实践性学科,其主要目的为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专业特点,机能实验学教学应依据经典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以及探索设计性实验内容,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考核上实施多元化教学,在突出临床医学专业特色的同时;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拓展学生实践空间,实现学用结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125I粒子术中植入联合同期外放疗及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评价

    目的:初步分析125I粒子术中植入联合同期三维适形放疗及吉西他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8月对27例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在术中超声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进行组织间内照射治疗;其中21例术后3周给予三维适形放疗5000cGy/25f,及吉西他滨1.0g/m2,每周1次的静脉化疗。结果完成上述联合治疗的患者19例,生存期达12个月以上的12例,6个月以上的5例,3个月的2例。长的存活已25个月。中位生存期10.1个月。肿瘤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2例,无变化(NC)4例。总有效率(CR+PR)为78.95%。止痛有效率为90.9%。经术后X线片验证,粒子数目符合率为100%,粒子空间分布符合率为50%。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术中植入内照射联合同期三维适形放疗及吉西他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李晓琴;段惠洁;刘春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不同方法治疗盆腔炎所致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差异分析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盆腔炎所致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盆腔炎继发性不孕症患者64例资料。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痊愈14例,显效16例,失败2例,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结果(81.25%)(P<0.05);观察组治疗后半年时间内受孕率37.5%(12/32),治疗后1年时间内受孕率71.9%(23/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孕率。结论西药抗炎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疗法对盆腔炎所致不孕症方面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惠新;焦丽;陈琼华;李惠娟;李映桃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关于适应某地区本科层次卓越医师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讨

    卓越医师教育计划的实施需要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的支撑。符合卓越医师培养要求的师资队伍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本文在解读本科层次卓越医师通用标准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医学科高校教师队伍现状,探讨满足延边地区卓越医师培养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作者:元奎昌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性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本院妇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21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10例,采取常规性护理方式并与母亲进行1h的“袋鼠式护理”;对照组103例,仅行常规性护理。对比统计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的行为能力、一般反应、被动和主动肌张力以及先天反射均优于对照组新生儿;在42d时的体质量、身长及头围的增长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袋鼠式护理”操作简单、要求不多,能够促进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良好发育,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仙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加强肺结核病患者健康教育对预防并发症效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在肺结核患者护理中融入健康教育对预防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传染病门诊收治的128例肺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融入专业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加入常规的健康指导,随访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65例患者并发症9例,占总数的13.8%;对照组63例并发症14例,占22.2%(P<0.05)。结论护理过程中实施专业性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肺结核防治知识认知度,进而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是临床护理过程中值得重视的内容之一。

    作者:徐娟;荆阿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多发率、病死率高,且2/3存活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痛苦。目前脑卒中早期治疗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误区。笔者对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加强了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优质护理对改善髋部骨折患者生活能力的价值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改善髋部骨折患者生活能力的价值。方法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予以全程优质护理,并在出院时与出院后1个月以及3个月对患者的Harris髋关节总评分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时的Harris髋关节总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arris髋关节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能够使患者以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以及术后恢复,采取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术后能否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能力十分重要。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的认知情况,采取改进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某医院80名护理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与分析。结果80名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定义及分类知晓率分别为93.75%和91.25%;发生锐器伤后,只有25%的护理人员选择正确的做法;95%护理人员表示接受过防护知识培训,主要培训机构是医院。结论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知识掌握尚可,发生锐器伤上报率低,学校相关知识培训欠缺。

    作者:黄婷婷;杨晴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探讨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70例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5例。结果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出血,占总数的8.54%,药物止血2例,占总数的5.71%,无合并尿潴留发生,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复发病例;对照组中有11例患者发生出血,占总数的31.43%,药物止血8例,占总数的22.86%,有2例患者发生尿潴留,占总数的5.71%,有1例患者二次入院,占总数的2.85%。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术后出血和尿潴留的发生率,避免患者复发,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孙美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浅谈中药给药方式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目的:研究临床不同给药方式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中药用药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用药方式及用药成效回顾性分析,判断几种常见用药方法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情况。本次80例选择的重要给药方式:直肠给药、舌下给药、注射给药、吸入给药、经皮给药等,根据患者实际病况要求应用针对性的给药方法。患者用药后48h检测中药吸收水平,对每一种给药方式的吸收状态进行统计。结果本次80例中药给药过程中,所有患者均起到了良好的用药治疗效果,但不同患者对药物吸收的水平不一样。分析影响药物吸收水平的影响,主要与药物性质、剂型、制剂和给药方式等因素有关。结论中药给药方式需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以保证终用药效果。

    作者:王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儿科护理投诉、抱怨的原因及预防

    目的:研究分析儿科护理投诉及抱怨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法择取我院儿科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发生护理投诉、抱怨的58起事件资料。结果护理投诉、抱怨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静脉穿刺技术方面的投诉抱怨有29起,约为50.0%。补液外渗或树叶针脱落导致的投诉有5起,约为8.62%。服务态度导致的投诉有9起,约为15.72%。其他原因有15起,约为25.86%,包括换药不及时,咨询饮食问题解答的不满意,过敏试验不够规范。结论增加静脉穿刺技能培训,改善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改变服务态度和沟通技巧,扩展健康教育,优化输液流程以及缩短等候的时间是预防降低护理投诉、抱怨的重要措施手段。

    作者:郭同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留学生儿科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初探

    以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留学生的学习目的、预期目标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制定临床实习计划及引导策略并进行效果评估,以探讨留学生在儿科实习过程的计划制定及引导策略,从而达到儿科临床实习教育及教学目的。

    作者:黄东生;张谊;张伟令;魏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脑血栓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血栓患者护理措施。方法文章选取我院120例脑血栓患者,重点分析脑血栓老年患者的具体心理表现和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老年脑血栓患者,通过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后,总体效果满意。结论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措施,促进了机体功能恢复效果。

    作者:姚慧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下泪小点显微手术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因泪小点原因所致溢泪患者行下泪小点显微手术成形术的手术疗效观察。方法对2009年至2013年的46例下泪点位置正常,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泪点形态异常,并经泪道冲洗排除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等部位病变的溢泪患者进行下泪小点显微手术成形术。结果患者主观上溢泪症状消失,裂隙灯检查新下泪小点位置正常,经下泪点泪道冲洗通畅。结论下泪小点显微手术能有效解决患者溢泪等症状。

    作者:陈荆生;谢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有毒中药饮片炮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目的:通过对蟾酥中有毒成分的检测来探索中药饮片炮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应对策。方法将炮制过以及未经炮制的蟾酥样品分别制成溶液放入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中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样品有毒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地区所制的两组样品中均检测到了华蟾毒配基、华蟾毒它灵、脂蟾毒配基以及蟾蜍灵等有毒成分,经炮制过的中药饮片与未经炮制中药材所含有毒成分的含量非常接近,炮制过程并没有发挥太大的减毒作用。结论我国有毒中药饮片的炮制过程中主要存在有毒部位去除不够干净以及辅料的添加不够合理等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可以从制定统一的炮制标准、提高中药炮制队伍的专业知识与水平以及增加有毒中药饮片炮制设备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等3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作者:杜改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尿路结石患者保守治疗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尿路结石的临床特点和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腹部X线平片及B超检查确诊并进行药物保守碎石,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30例行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症状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及预后。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干预之后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8.147,P=0.0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3.512,P=0.000),观察组患者转为手术治疗及肾功能衰竭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χ2=21.438、11.865,P<0.05)。结论尿路结石诊治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作者:庄见绘;王洪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重构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40例急性心肌梗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所有患者的左室前后径和左室长径均较治疗前缩小,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观察组的左室前后径和左室长径较治疗前缩小更为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及长期联合应用厄贝沙坦和美托洛尔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欧国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规范护士礼仪培训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良好的护士礼仪所表达的是尊重,无论是对患者、家属,热情大方、仪容整洁、语言亲切、举止优雅,就能使人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温暖感。有助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解除患者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易获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专业价值的认可,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有护士220名。自2010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从护士礼仪培训根本着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马奎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20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疗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08例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8例产妇,10例患者胎吸助产,4例患者产钳助产,26例患者臀位助产,49例患者行剖宫产,119例患者自然分娩。骨盆因素为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新生儿死亡17例,主要死亡原因为低体质量、早产儿、胎儿宫内窘迫以及宫内感染等。结论为了降低产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需要对胎膜早破进行合理处理并进行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生素的科学应用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作者:殷艳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颈椎病经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就颈椎病经前路手术为手术期的护理要点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86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3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颈椎病患者经前路手术治疗同时辅以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作者:张志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