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新;焦丽;陈琼华;李惠娟;李映桃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骨科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32例,为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我科对患者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对患者给予一系列术前、术后及心理护理对策,观察并总结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对32例患者进行术后半年的随访,其中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5例,临床疗效评价优为17例,良为9例,可为5例,差为1例,总有效率为96.88%(包括优、良、可)。结论对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围术期护理可显著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越;李容杭;刘春芝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改善髋部骨折患者生活能力的价值。方法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予以全程优质护理,并在出院时与出院后1个月以及3个月对患者的Harris髋关节总评分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时的Harris髋关节总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arris髋关节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能够使患者以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以及术后恢复,采取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术后能否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能力十分重要。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48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发现,观察组共有23例治愈出院,总有效率为95.8%(23/2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例83.3%(20/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感染中应用VSD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金年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临床不同给药方式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中药用药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用药方式及用药成效回顾性分析,判断几种常见用药方法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情况。本次80例选择的重要给药方式:直肠给药、舌下给药、注射给药、吸入给药、经皮给药等,根据患者实际病况要求应用针对性的给药方法。患者用药后48h检测中药吸收水平,对每一种给药方式的吸收状态进行统计。结果本次80例中药给药过程中,所有患者均起到了良好的用药治疗效果,但不同患者对药物吸收的水平不一样。分析影响药物吸收水平的影响,主要与药物性质、剂型、制剂和给药方式等因素有关。结论中药给药方式需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以保证终用药效果。
作者:王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卡介菌皮肤类疾病是我国常见疾病中的一个大类,针对皮肤病的患者不仅是在外貌上有较大影响,承受因为他人冷眼或者隔离而产生的心理痛苦。而且对皮肤病患者的生活方面和工作方面中有着影响,而卡介多糖核酸在我院的应用,对笔者所在医院的100例患者进行了观测,并且从而得出结论,卡介多糖核酸是对皮肤类疾病有一定效用的。
作者:张李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在肺结核患者护理中融入健康教育对预防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传染病门诊收治的128例肺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融入专业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加入常规的健康指导,随访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65例患者并发症9例,占总数的13.8%;对照组63例并发症14例,占22.2%(P<0.05)。结论护理过程中实施专业性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肺结核防治知识认知度,进而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是临床护理过程中值得重视的内容之一。
作者:徐娟;荆阿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的配伍禁忌,为防止联合用药不当而产生不良后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总结分析头孢曲松钠的多种常配伍情况,并分析不同配伍后的结果。结果头孢曲松钠与复方NaCl、川芎嗪、环丙沙星、复方乳酸钠、维C、盐酸溴己新、葡萄糖酸钙、法莫替丁、盐酸氨溴索、氨茶碱、乳酸林格、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普罗帕酮和维生素B6配伍结果均显示有白色浑浊或白色絮状沉淀产生,与奥硝唑配伍溶液变玫瑰红色,与泮托拉唑钠溶液配伍变红色随后消失,与碳酸氢钠配伍产生气泡。结论临床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时,为了防止患者不良状况的发生,应尽量不要与以上药物进行配伍使用,若必须使用上述配伍需在密切关注使用者的反应并适当延长注射时间或加入其他输液进行冲洗。
作者:徐海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为了探讨眼外伤诱因性青光眼的临床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眼外伤诱因性青光眼患者28例(共40眼)资料,按照患者眼外伤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按照文章疗效标准进行统计。结果眼压<30mmHg的单纯前房积血患者经消炎止血处理后,淤血在5d左右时可自行吸收干净;眼内压超过30mmHg的11眼经前房冲洗后,仍有2眼眼压不能恢复正常水平,并且持续半月时间,被迫进行小梁切除手术。患者治疗后平均眼压降至(10.1±3.3)mmHg,平均视力升为(0.7±0.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眼外伤导致的青光眼具有多种创伤机制,引起青光眼的原因也不尽相同,需要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对不同病情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
作者:蔡丽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索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入的脑梗死患者6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与控制血压、降血糖、降低颅内压、预防感染、吸氧通气支持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患者发病6~12h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以两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85.3%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会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临床需谨慎应用。
作者:成素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依达拉奉药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对12只大鼠,随机平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以及依达拉奉组,分别于再灌注后3d、7d,测定与对比丙二醛(MDA)含量、脑组织含水量、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水平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再灌注后3d脑缺血再灌注组MDA含量、脑组织含水量、AQP-4的表达水平与NOS活性,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依达拉奉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灌注后7d,三组在MDA含量、脑组织含水量与NOS活性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依达拉奉组AQP-4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药物能够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NOS活性、MDA含量、脑组织含水量,抑制AQP-4的表达,从而起到减轻脑水肿,保护大鼠神经的作用。
作者:金培彧;关敬之;袁少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青蒿素衍生物类抗疟药,它除了具有良好的抗疟作用外,近几年研究发现其在体内外还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现代研究发现,DHA可以作用于线粒体依赖性细胞凋亡通路、抑制NF-κB活化,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且能阻滞细胞周期;由Fe2+介导直接杀伤肿瘤细胞;通过作用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uPA、抑制VEGF诱导的血管生成作用来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本文对DHA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对青蒿素类药物抗癌作用研究热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何艺磊;李卫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气质是指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力特点,气质类型分4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不同气质类型进修医师具有其独特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特点,传统的进修医师培养模式采用“轮流填鸭式”,忽略进修医师个体气质差异和主观能动性,而根据进修医师气质差异进行“因质施教”的全新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针对气质差异扬长避短,提高进修医师学习效果。
作者:黄仕英;邓军;韦克;左朝晖;赵兰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尼卡地平对肝癌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肝阻断前20min恒速静脉输入生理盐水250mL。B组:阻断前20min输入尼卡地平。C组:阻断前20min恒速静脉输入依达拉奉。D组:阻断前20min静脉输入尼卡地平和依达拉奉。于手术前(T0)和肝切除后30min(T1)、1h(T2)、术后1d(T3)和2d(T4)取静脉血行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测定,取切下肝脏组织相对正常的肝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肝细胞匀浆中的MDA水平在C、D组比对照组A组比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SOD含量C、D组比对照组A组比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肝切除后30min(T1)、1h(T2)、术后1d(T3)和2d(T4)各时间点血清中ALT、AST含量B、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卡地平使用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且具有协同效果。
作者:杜学柯;黄冰;彭丹晖;顾永辉;林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初步分析125I粒子术中植入联合同期三维适形放疗及吉西他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8月对27例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在术中超声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进行组织间内照射治疗;其中21例术后3周给予三维适形放疗5000cGy/25f,及吉西他滨1.0g/m2,每周1次的静脉化疗。结果完成上述联合治疗的患者19例,生存期达12个月以上的12例,6个月以上的5例,3个月的2例。长的存活已25个月。中位生存期10.1个月。肿瘤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2例,无变化(NC)4例。总有效率(CR+PR)为78.95%。止痛有效率为90.9%。经术后X线片验证,粒子数目符合率为100%,粒子空间分布符合率为50%。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术中植入内照射联合同期三维适形放疗及吉西他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李晓琴;段惠洁;刘春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良好的护士礼仪所表达的是尊重,无论是对患者、家属,热情大方、仪容整洁、语言亲切、举止优雅,就能使人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温暖感。有助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解除患者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易获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专业价值的认可,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有护士220名。自2010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从护士礼仪培训根本着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马奎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使用传统抗精神病药进行维持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门诊患者30例换用新型抗精神病药齐拉西酮治疗6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分别评定换用齐拉西酮治疗前后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换用齐拉西酮治疗6月后,PANSS中阴性症状、TESS、SQLs、SDSS评分均显著下降。结论齐拉西酮能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熊建文;杨远坚;周朝雄;周宇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对急性肺损伤患者应用益气活血中药防治的作用机制。方法对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益气活血中药对此类患者的医疗机制。结果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益气活血中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有抑制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作用以及调节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等。结论对急性肺损伤患者应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在当前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治疗将更具有特异性,大程度保障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需要不断研究。
作者:杨世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腰椎牵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医学观察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118例腰椎牵引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后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腰椎牵引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有助于疼痛症状的改善和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作者:李雪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效果。方法116例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及对护理服务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平均止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止血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主管医师对护理效果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管医师对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度较高。结论对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优质服务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雷彬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是由于调节排尿功能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有些患者表现排尿无力,尿流不畅,尿失禁,有大量残余尿等。针对此类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我院于2012年9月26日实施了新的手术治疗方案,采用腹直肌转位包绕膀胱,利用腹直肌的收缩向前、向中挤压及腹直肌收缩牵拉前鞘向后压迫的作用,以增强膀胱排尿功能,达到改善膀胱排尿功能的效果,恢复自主排尿[1]。
作者:王凤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