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整合医学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

刘扬扬;熊壮;孙昊

关键词:整合医学, 糖尿病
摘要:整合医学是一种综合性医疗系统,本文从整合医学的角度介绍了对糖尿病的治疗进展,并分析得出未来糖尿病治疗将是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立体式治疗模式,整合医学理念的引入也许会给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一场革命。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依达拉奉联合尼卡地平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尼卡地平对肝癌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肝阻断前20min恒速静脉输入生理盐水250mL。B组:阻断前20min输入尼卡地平。C组:阻断前20min恒速静脉输入依达拉奉。D组:阻断前20min静脉输入尼卡地平和依达拉奉。于手术前(T0)和肝切除后30min(T1)、1h(T2)、术后1d(T3)和2d(T4)取静脉血行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测定,取切下肝脏组织相对正常的肝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肝细胞匀浆中的MDA水平在C、D组比对照组A组比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SOD含量C、D组比对照组A组比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肝切除后30min(T1)、1h(T2)、术后1d(T3)和2d(T4)各时间点血清中ALT、AST含量B、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卡地平使用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且具有协同效果。

    作者:杜学柯;黄冰;彭丹晖;顾永辉;林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略论中医外科学的临床现状

    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受到了诸多制约,来自与内外两方面的制约使得该学科发展停滞不前,但对中医外科学现状进行分析十分必要,可有效的把握自己的不足,将目前困境看做机遇,不断提高自身诊疗水平,与西医学进行取长补短,使中医外科学发挥勃勃生机。

    作者:韦泽灵;张雪秋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营养状况与宫外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临床研究

    目的:针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早产儿营养状况进行分析,并总结产生宫外发育迟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入住在重症监护室中的86例早产儿的病例。根据宫外发育迟缓的诊断标准对早产儿进行诊断,将宫外发育迟缓的早产儿作为研究组,将未产生宫外发育迟缓的早产儿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儿营养状况,并分析产生宫外发育迟缓的相关因素。结果导致早产儿产生宫外发育迟缓的因素有很多种,如:母体本身有合并症或是并发症、多胎、感染、生理性体质量下降较大等。结论防预相关危险因素、合理的给予营养支持对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及预后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贾湘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分析

    目的:应用干预护理等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预防,并观察预防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00例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孕产妇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术后下肢活动与体位活动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方式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疼痛度等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护理干预的方式极大预防了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安丽梅;李晓玲;史秀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护理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一临床难治的顽固性青光眼,我科采用先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再行青光眼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满意,对其进行护理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是重要手段之一。为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相关护理方法,对我科7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为临床相关护理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洪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消囊丹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消囊丹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肾囊肿患者共有11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将治疗组采用的消囊丹治疗方法与对照组采用的传统穿刺硬化治疗进行疗效分析与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的有34例(60.71%),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显效的有22例(39.29%),总有效率为69.64%。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消囊丹治疗肾囊肿疗效非常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及不适状况,治愈率也比较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作者:佟志刚;王丽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的认知情况,采取改进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某医院80名护理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与分析。结果80名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定义及分类知晓率分别为93.75%和91.25%;发生锐器伤后,只有25%的护理人员选择正确的做法;95%护理人员表示接受过防护知识培训,主要培训机构是医院。结论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知识掌握尚可,发生锐器伤上报率低,学校相关知识培训欠缺。

    作者:黄婷婷;杨晴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眼外伤诱因性青光眼的临床干预治疗体会

    目的:为了探讨眼外伤诱因性青光眼的临床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眼外伤诱因性青光眼患者28例(共40眼)资料,按照患者眼外伤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按照文章疗效标准进行统计。结果眼压<30mmHg的单纯前房积血患者经消炎止血处理后,淤血在5d左右时可自行吸收干净;眼内压超过30mmHg的11眼经前房冲洗后,仍有2眼眼压不能恢复正常水平,并且持续半月时间,被迫进行小梁切除手术。患者治疗后平均眼压降至(10.1±3.3)mmHg,平均视力升为(0.7±0.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眼外伤导致的青光眼具有多种创伤机制,引起青光眼的原因也不尽相同,需要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对不同病情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

    作者:蔡丽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不同社区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对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医教结合两种服务模式对学龄期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服务模式对辖区内特教学校中的脑瘫儿童进行康复治疗,同时采用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测试患儿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干预,两组儿童训练前后粗大运动功能均有显著差异(P<0.05),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对两组患儿运动功能都有明显改善。结论不同社区医教结合模式均能有效地提高学龄期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

    作者:张玉洁;蒋良华;施炳培;史惟;江丽娟;李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入的脑梗死患者6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与控制血压、降血糖、降低颅内压、预防感染、吸氧通气支持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患者发病6~12h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以两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85.3%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会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临床需谨慎应用。

    作者:成素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依达拉奉药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对12只大鼠,随机平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以及依达拉奉组,分别于再灌注后3d、7d,测定与对比丙二醛(MDA)含量、脑组织含水量、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水平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再灌注后3d脑缺血再灌注组MDA含量、脑组织含水量、AQP-4的表达水平与NOS活性,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依达拉奉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灌注后7d,三组在MDA含量、脑组织含水量与NOS活性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依达拉奉组AQP-4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药物能够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NOS活性、MDA含量、脑组织含水量,抑制AQP-4的表达,从而起到减轻脑水肿,保护大鼠神经的作用。

    作者:金培彧;关敬之;袁少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浅谈活血化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意义。方法分析瘀血是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病理因素,并论述活血化瘀法的作用机制。结果瘀血是血瘀的病理产物,而在瘀血形成之后,又可阻于脉络,而成为血瘀的一种原因。可见瘀既是此病的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因而从瘀论治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结论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戚微微;陆硕蕾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某市三甲医院医师生活质量的现况调查

    目的:调查太原市三甲医院医师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太原市3家三甲医院258名临床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应用36条目简明量表(SF-36)量表进行调查,并与常模对比。结果太原市三甲医院医师生活质量在PF(生理功能)、BP(躯体疼痛)、GH(一般健康状况)、VT(精力)、RE(情感职能)、MH(精神健康)方面均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太原市三甲医院生活质量低于全国一般人群,其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高润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多发率、病死率高,且2/3存活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痛苦。目前脑卒中早期治疗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误区。笔者对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加强了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的疗效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加强脑瘫患儿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为其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8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临床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临床期间加强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DQ水平和MAS水平均发生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脑瘫患儿的早期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的症状,有利于其功能恢复。

    作者:于冬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颈椎病经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就颈椎病经前路手术为手术期的护理要点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86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3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颈椎病患者经前路手术治疗同时辅以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作者:张志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探讨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70例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5例。结果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出血,占总数的8.54%,药物止血2例,占总数的5.71%,无合并尿潴留发生,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复发病例;对照组中有11例患者发生出血,占总数的31.43%,药物止血8例,占总数的22.86%,有2例患者发生尿潴留,占总数的5.71%,有1例患者二次入院,占总数的2.85%。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术后出血和尿潴留的发生率,避免患者复发,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孙美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益气活血中药防治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究对急性肺损伤患者应用益气活血中药防治的作用机制。方法对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益气活血中药对此类患者的医疗机制。结果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益气活血中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有抑制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作用以及调节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等。结论对急性肺损伤患者应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在当前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治疗将更具有特异性,大程度保障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需要不断研究。

    作者:杨世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留学生儿科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初探

    以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留学生的学习目的、预期目标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制定临床实习计划及引导策略并进行效果评估,以探讨留学生在儿科实习过程的计划制定及引导策略,从而达到儿科临床实习教育及教学目的。

    作者:黄东生;张谊;张伟令;魏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不同方法治疗盆腔炎所致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差异分析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盆腔炎所致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盆腔炎继发性不孕症患者64例资料。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痊愈14例,显效16例,失败2例,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结果(81.25%)(P<0.05);观察组治疗后半年时间内受孕率37.5%(12/32),治疗后1年时间内受孕率71.9%(23/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孕率。结论西药抗炎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疗法对盆腔炎所致不孕症方面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惠新;焦丽;陈琼华;李惠娟;李映桃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