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略论中医外科学的临床现状

韦泽灵;张雪秋

关键词:中医外科学, 发展现状, 对策
摘要: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受到了诸多制约,来自与内外两方面的制约使得该学科发展停滞不前,但对中医外科学现状进行分析十分必要,可有效的把握自己的不足,将目前困境看做机遇,不断提高自身诊疗水平,与西医学进行取长补短,使中医外科学发挥勃勃生机。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流程管理在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针对外来器械管理方面展开流程管理控制,旨在了解流程管理在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外来器械管理效力。方法针对本院消毒方面外来器械展开研究,了解原有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流程再造方式展开优化,制定更为合理的管理方法。结果采用流程再造方式指导下的外来器械管理工作更为有效,没有出现因为管理不当造成的质量不合格现象,没有出现器械丢失情况,也没有发生因消毒供应器械产生的医疗纠纷。结论采用流程再造方式对于器械管理方面效果较好,主管护师理应加强此方面学习,通过外来器械的有效管理提高消毒供应效力。

    作者:陈小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依达拉奉药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对12只大鼠,随机平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以及依达拉奉组,分别于再灌注后3d、7d,测定与对比丙二醛(MDA)含量、脑组织含水量、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水平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再灌注后3d脑缺血再灌注组MDA含量、脑组织含水量、AQP-4的表达水平与NOS活性,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依达拉奉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灌注后7d,三组在MDA含量、脑组织含水量与NOS活性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依达拉奉组AQP-4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药物能够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NOS活性、MDA含量、脑组织含水量,抑制AQP-4的表达,从而起到减轻脑水肿,保护大鼠神经的作用。

    作者:金培彧;关敬之;袁少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依达拉奉联合尼卡地平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尼卡地平对肝癌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肝阻断前20min恒速静脉输入生理盐水250mL。B组:阻断前20min输入尼卡地平。C组:阻断前20min恒速静脉输入依达拉奉。D组:阻断前20min静脉输入尼卡地平和依达拉奉。于手术前(T0)和肝切除后30min(T1)、1h(T2)、术后1d(T3)和2d(T4)取静脉血行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测定,取切下肝脏组织相对正常的肝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肝细胞匀浆中的MDA水平在C、D组比对照组A组比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SOD含量C、D组比对照组A组比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肝切除后30min(T1)、1h(T2)、术后1d(T3)和2d(T4)各时间点血清中ALT、AST含量B、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卡地平使用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且具有协同效果。

    作者:杜学柯;黄冰;彭丹晖;顾永辉;林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重构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40例急性心肌梗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所有患者的左室前后径和左室长径均较治疗前缩小,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观察组的左室前后径和左室长径较治疗前缩小更为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及长期联合应用厄贝沙坦和美托洛尔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欧国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其护理进展

    从血管并发症、低血压、尿潴留等方面阐述了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进展。

    作者:闫静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胎盘早剥的超声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妊高征胎盘早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2例胎盘早剥患者临床资料、超声资料和随访结局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隐性胎盘早剥占46.15%,显性胎盘早剥占23.08%,混合型胎盘早剥占19.23%,其他占11.54%。超声诊断胎盘早剥48例,诊断符合率达92.3%,误漏诊4例,为7.7%,围生儿病死率33.77%,产后出血率15.35%,子宫切除率7.69%,子宫卒中发生率23.08%,DIC发生率7.69%,有明显诱因的占61.54%,原因不明占38.46%。结论超声检查对妊高征胎盘早剥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玉翠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清PCT检测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PCT检测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100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进行分组对照,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细菌感染具有诊断价值,从而对临床更加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论综合考虑PCT水平和MP/CP的抗体检测来选择抗生素,不仅可以避免没有细菌感染的患儿使用抗生素,同时也为存在感染的患儿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作者:张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不同药物治疗口腔正畸患者疼痛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药物对口腔正畸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和布洛芬组,每组各28例,测定弓丝放置后4h、8h、16h、1d、2d、3d和4d时患者的疼痛值,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安慰剂组正畸疼痛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治疗组之间疼痛水平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布洛芬镇痛效果比其他药物相对较好。结论安慰剂组所有时段的正畸疼痛均大于药物治疗组,所有药物治疗组患者的正畸疼痛均有明显缓解,布洛芬组疼痛缓解较阿司匹林组相对较好,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弓飞;刘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益气活血中药防治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究对急性肺损伤患者应用益气活血中药防治的作用机制。方法对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益气活血中药对此类患者的医疗机制。结果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益气活血中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有抑制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作用以及调节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等。结论对急性肺损伤患者应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在当前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治疗将更具有特异性,大程度保障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需要不断研究。

    作者:杨世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加强肺结核病患者健康教育对预防并发症效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在肺结核患者护理中融入健康教育对预防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传染病门诊收治的128例肺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融入专业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加入常规的健康指导,随访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65例患者并发症9例,占总数的13.8%;对照组63例并发症14例,占22.2%(P<0.05)。结论护理过程中实施专业性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肺结核防治知识认知度,进而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是临床护理过程中值得重视的内容之一。

    作者:徐娟;荆阿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20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疗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08例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8例产妇,10例患者胎吸助产,4例患者产钳助产,26例患者臀位助产,49例患者行剖宫产,119例患者自然分娩。骨盆因素为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新生儿死亡17例,主要死亡原因为低体质量、早产儿、胎儿宫内窘迫以及宫内感染等。结论为了降低产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需要对胎膜早破进行合理处理并进行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生素的科学应用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作者:殷艳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脑血栓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血栓患者护理措施。方法文章选取我院120例脑血栓患者,重点分析脑血栓老年患者的具体心理表现和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老年脑血栓患者,通过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后,总体效果满意。结论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措施,促进了机体功能恢复效果。

    作者:姚慧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麻醉科毒麻精神药品管理的改进与体会

    保证毒麻药品的安全使用是麻醉科药品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工作中发现我院麻醉科毒麻精神药品管理存在一些漏洞。现将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毒麻精神药品的管理经验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内容相结合,对我院麻醉科的管理制度进行改进与完善,联合麻醉科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共同对毒麻药品进行管理,确保毒麻药品精神药品每个使用环节都有监管,杜绝麻醉药品外流。保证毒麻精神药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合法化、规范化、有序化。

    作者:张云;郑艳萍;周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来我院治疗的15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记录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经过血管造影证实后,进行外科手术治疗,3例患者经过CT扫描证实患病,2例患者因为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8例患者超声诊断为DeBaKeyⅠ型。结论对于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早期诊断该病,并且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李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分析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目的:针对西药和中药进行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保障医疗的实际安全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进行回顾性随机抽取西药与中药的联用处方2000份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西药与中药不合理的联用处方有40份,其主要的不合理情况有诸多方面,主要有大处方的重复性开药、配伍的不合理、辩证性不当、多种形式并开以及实际用量和用法等多方面不当。结论对中西药进行不合理的联用分析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处理方式,要不断加强相关医务人员对业务理论的实际学习,在中成药的处方利用上必须要以辩证论治为主要基本原则,并且要相关的科室人员对中药和西药的基本联用知识进行掌握。

    作者:胡二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有毒中药饮片炮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目的:通过对蟾酥中有毒成分的检测来探索中药饮片炮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应对策。方法将炮制过以及未经炮制的蟾酥样品分别制成溶液放入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中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样品有毒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地区所制的两组样品中均检测到了华蟾毒配基、华蟾毒它灵、脂蟾毒配基以及蟾蜍灵等有毒成分,经炮制过的中药饮片与未经炮制中药材所含有毒成分的含量非常接近,炮制过程并没有发挥太大的减毒作用。结论我国有毒中药饮片的炮制过程中主要存在有毒部位去除不够干净以及辅料的添加不够合理等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可以从制定统一的炮制标准、提高中药炮制队伍的专业知识与水平以及增加有毒中药饮片炮制设备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等3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作者:杜改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总结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预防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接受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1例,鼻腔出血5例,眶周瘀斑2例,经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鼻内镜手术后密切的护理观察是早期发现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发生并发症后及时、正确的处理是确保手术的成功、促进术后尽早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清铁、铁蛋白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无效造血中的应用

    目的:研讨血清铁、铁蛋白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无效造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我院45例初诊为MDS患者(未对输血形成依赖)、3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45例健康体检者的SI、SF水平,并将分为MDS组、AA组、健康组,比较三组的检测结果。结果MDS组SI水平低于AA组(P<0.05),略高于健康组(P>0.05),MDS组SF明显低于AA组,高于健康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中环形铁粒幼细胞贫血4例(8.89%),而AA组均未发生,MDS组细胞外铁异常11例(24.44%),骨髓小粒可染铁基本均为球菌状存在,AA组11例(33.33%),骨髓小粒可染铁基本均为球状或块状存在。结论未对输血形成依赖的MDS患者SF显著升高,但仍低于AA,故通过SF的变化,能明确骨髓无效造血的特征,为临床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提供有利数据。

    作者:王秋菊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48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发现,观察组共有23例治愈出院,总有效率为95.8%(23/2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例83.3%(20/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感染中应用VSD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金年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综合护理研究

    目的:讨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方法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共收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4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干预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方式,干预结束后对两组疗效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70.0%;干预组显效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分别为(11.78±1.79)d和(9.23±1.56)d;实验组分别为(8.56±1.23)d和(6.34±1.07)d。组间两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给予综合护理的护理方式能够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治愈效果,并且没有并发症情况,具有临床医学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作者:严红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