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PCT检测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的临床意义研究

张超

关键词:儿童, 支气管哮喘, 血清PCT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PCT检测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100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进行分组对照,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细菌感染具有诊断价值,从而对临床更加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论综合考虑PCT水平和MP/CP的抗体检测来选择抗生素,不仅可以避免没有细菌感染的患儿使用抗生素,同时也为存在感染的患儿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腰椎牵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腰椎牵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医学观察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118例腰椎牵引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后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腰椎牵引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有助于疼痛症状的改善和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作者:李雪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浅谈活血化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意义。方法分析瘀血是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病理因素,并论述活血化瘀法的作用机制。结果瘀血是血瘀的病理产物,而在瘀血形成之后,又可阻于脉络,而成为血瘀的一种原因。可见瘀既是此病的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因而从瘀论治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结论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戚微微;陆硕蕾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有毒中药饮片炮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目的:通过对蟾酥中有毒成分的检测来探索中药饮片炮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应对策。方法将炮制过以及未经炮制的蟾酥样品分别制成溶液放入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中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样品有毒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地区所制的两组样品中均检测到了华蟾毒配基、华蟾毒它灵、脂蟾毒配基以及蟾蜍灵等有毒成分,经炮制过的中药饮片与未经炮制中药材所含有毒成分的含量非常接近,炮制过程并没有发挥太大的减毒作用。结论我国有毒中药饮片的炮制过程中主要存在有毒部位去除不够干净以及辅料的添加不够合理等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可以从制定统一的炮制标准、提高中药炮制队伍的专业知识与水平以及增加有毒中药饮片炮制设备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等3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作者:杜改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补骨脂赤石脂配合三七治疗小儿鼻出血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骨脂赤石脂配合三七治疗小儿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急性鼻出血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补骨脂、赤石脂研末口服5g,2次/天;治疗组患儿加用三七粉末口服2g,2次/天。连续治疗3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鼻出血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骨脂赤石脂配合三七治疗小儿鼻出血效果理想,具有经济、方便、止血迅速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纯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健康教育在正常分娩盆底康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正常分娩后盆底肌力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正常分娩后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产妇自愿接受健康教育训练,而对照组实行一般的普通保健治疗,比较两组知识的掌握及盆底肌力训练的效果观察。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正常分娩前、后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掌握盆底功能知识,从而能与医护配合训练、治疗,从而提高盆底组织的肌力。健康教育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也对产后盆底康复有满意疗效。

    作者:高涛;高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加强肺结核病患者健康教育对预防并发症效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在肺结核患者护理中融入健康教育对预防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传染病门诊收治的128例肺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融入专业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加入常规的健康指导,随访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65例患者并发症9例,占总数的13.8%;对照组63例并发症14例,占22.2%(P<0.05)。结论护理过程中实施专业性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肺结核防治知识认知度,进而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是临床护理过程中值得重视的内容之一。

    作者:徐娟;荆阿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依达拉奉联合尼卡地平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尼卡地平对肝癌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肝阻断前20min恒速静脉输入生理盐水250mL。B组:阻断前20min输入尼卡地平。C组:阻断前20min恒速静脉输入依达拉奉。D组:阻断前20min静脉输入尼卡地平和依达拉奉。于手术前(T0)和肝切除后30min(T1)、1h(T2)、术后1d(T3)和2d(T4)取静脉血行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测定,取切下肝脏组织相对正常的肝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肝细胞匀浆中的MDA水平在C、D组比对照组A组比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SOD含量C、D组比对照组A组比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肝切除后30min(T1)、1h(T2)、术后1d(T3)和2d(T4)各时间点血清中ALT、AST含量B、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卡地平使用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且具有协同效果。

    作者:杜学柯;黄冰;彭丹晖;顾永辉;林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留学生儿科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初探

    以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留学生的学习目的、预期目标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制定临床实习计划及引导策略并进行效果评估,以探讨留学生在儿科实习过程的计划制定及引导策略,从而达到儿科临床实习教育及教学目的。

    作者:黄东生;张谊;张伟令;魏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分析

    目的:应用干预护理等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预防,并观察预防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00例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孕产妇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术后下肢活动与体位活动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方式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疼痛度等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护理干预的方式极大预防了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安丽梅;李晓玲;史秀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儿科护理投诉、抱怨的原因及预防

    目的:研究分析儿科护理投诉及抱怨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法择取我院儿科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发生护理投诉、抱怨的58起事件资料。结果护理投诉、抱怨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静脉穿刺技术方面的投诉抱怨有29起,约为50.0%。补液外渗或树叶针脱落导致的投诉有5起,约为8.62%。服务态度导致的投诉有9起,约为15.72%。其他原因有15起,约为25.86%,包括换药不及时,咨询饮食问题解答的不满意,过敏试验不够规范。结论增加静脉穿刺技能培训,改善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改变服务态度和沟通技巧,扩展健康教育,优化输液流程以及缩短等候的时间是预防降低护理投诉、抱怨的重要措施手段。

    作者:郭同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麻醉科毒麻精神药品管理的改进与体会

    保证毒麻药品的安全使用是麻醉科药品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工作中发现我院麻醉科毒麻精神药品管理存在一些漏洞。现将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毒麻精神药品的管理经验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内容相结合,对我院麻醉科的管理制度进行改进与完善,联合麻醉科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共同对毒麻药品进行管理,确保毒麻药品精神药品每个使用环节都有监管,杜绝麻醉药品外流。保证毒麻精神药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合法化、规范化、有序化。

    作者:张云;郑艳萍;周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脑血栓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血栓患者护理措施。方法文章选取我院120例脑血栓患者,重点分析脑血栓老年患者的具体心理表现和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老年脑血栓患者,通过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后,总体效果满意。结论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措施,促进了机体功能恢复效果。

    作者:姚慧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不同气质类型进修医师临床麻醉技能培养的体会

    气质是指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力特点,气质类型分4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不同气质类型进修医师具有其独特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特点,传统的进修医师培养模式采用“轮流填鸭式”,忽略进修医师个体气质差异和主观能动性,而根据进修医师气质差异进行“因质施教”的全新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针对气质差异扬长避短,提高进修医师学习效果。

    作者:黄仕英;邓军;韦克;左朝晖;赵兰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清铁、铁蛋白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无效造血中的应用

    目的:研讨血清铁、铁蛋白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无效造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我院45例初诊为MDS患者(未对输血形成依赖)、3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45例健康体检者的SI、SF水平,并将分为MDS组、AA组、健康组,比较三组的检测结果。结果MDS组SI水平低于AA组(P<0.05),略高于健康组(P>0.05),MDS组SF明显低于AA组,高于健康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中环形铁粒幼细胞贫血4例(8.89%),而AA组均未发生,MDS组细胞外铁异常11例(24.44%),骨髓小粒可染铁基本均为球菌状存在,AA组11例(33.33%),骨髓小粒可染铁基本均为球状或块状存在。结论未对输血形成依赖的MDS患者SF显著升高,但仍低于AA,故通过SF的变化,能明确骨髓无效造血的特征,为临床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提供有利数据。

    作者:王秋菊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流程管理在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针对外来器械管理方面展开流程管理控制,旨在了解流程管理在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外来器械管理效力。方法针对本院消毒方面外来器械展开研究,了解原有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流程再造方式展开优化,制定更为合理的管理方法。结果采用流程再造方式指导下的外来器械管理工作更为有效,没有出现因为管理不当造成的质量不合格现象,没有出现器械丢失情况,也没有发生因消毒供应器械产生的医疗纠纷。结论采用流程再造方式对于器械管理方面效果较好,主管护师理应加强此方面学习,通过外来器械的有效管理提高消毒供应效力。

    作者:陈小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护理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一临床难治的顽固性青光眼,我科采用先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再行青光眼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满意,对其进行护理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是重要手段之一。为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相关护理方法,对我科7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为临床相关护理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洪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规范护士礼仪培训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良好的护士礼仪所表达的是尊重,无论是对患者、家属,热情大方、仪容整洁、语言亲切、举止优雅,就能使人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温暖感。有助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解除患者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易获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专业价值的认可,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有护士220名。自2010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从护士礼仪培训根本着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马奎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某三甲医院护士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与对策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整个护士群体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科学客观的数据与对策。方法对北京某三甲医院145例护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量护士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20份。①SCL-90问卷显示,被调查护士因子分中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精神病性6项因子分上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②EPQ中E、P和L项目得分在护士组与国内常模间具有显著性差异,E、P项目得分高于中国常模群体,而N、L项目得分低于常模群体。③护士EPQ中的神经质维度与SCL-90呈较高正相关。结论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应该引起全社会与医院管理层的关注,护士自身也要加强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与调节。从而有效缓解职业压力,提高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孔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20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疗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08例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8例产妇,10例患者胎吸助产,4例患者产钳助产,26例患者臀位助产,49例患者行剖宫产,119例患者自然分娩。骨盆因素为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新生儿死亡17例,主要死亡原因为低体质量、早产儿、胎儿宫内窘迫以及宫内感染等。结论为了降低产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需要对胎膜早破进行合理处理并进行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生素的科学应用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作者:殷艳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某省2012年药品安全事件中应急检验的分析与思考

    目的:分析应急检验事件,总结经验剖析问题,进一步提高应急检验能力。方法从实际出发,回顾分析云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在2012年药品安全事件中经历的应急检验。结果分析结果主要包括:领导重视的作用;精心组织;时刻保持职业敏锐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准确可靠的科学数据是技术支撑;信息沟通的重要性以上因素。结论应急检验在药品安全突发事件中是食品药品检验所的职责,应通过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完善制度,科学储备,进一步提高应急检验的应对水平。

    作者:李哲媛;徐勤哲;程宾;范兵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