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临床压疮的护理对策

王发萍

关键词:老年患者, 压疮,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压疮护理的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3年3月老年压疮患者63例,分析有效护理措施和治疗手段。结果63例患者18例治愈,45例好转,有6例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超过60 d,其余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32.14±10.24)d。结论老年患者压疮形成于多种因素相关,需要综合护理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某高校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实证研究

    人际沟通能力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对于医学生而言就更为重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昆明市某高校一年级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并为学校制定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唐丽媛;陈洁;芮丹云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伴吞咽困难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伴吞咽困难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匀浆膳食和鼻饲肠内营养制剂,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变化及感染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的 ALB和 Hb 均有下降,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伴吞咽困难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丽贞;孙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上海社区老年人护理服务的现状及发展

    本文基于对上海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发展概况、护理服务需求等现状分析,并从养老观念的转变、老年疾病谱的变化、高位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增加等方面分析当前上海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所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进而探讨了适应老年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上海老年人生存质量的社区护理服务发展趋势。

    作者:李翔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目的:病毒性脑炎常伴有脑电图的异常,本文探讨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病情判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5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55例患者轻症组26例,中症组19例,重症组10例,所有患者均行脑电图监测。观察入院时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三组患者脑电图异常及异常程度的分布情况,分析脑电图异常程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本组55例患者中,共48例(87.27%)患者脑电图出现异常。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三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程度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提示脑电图异常明显病情越重。脑电图正常组、轻度异常组、中度异常组及重度异常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提示脑电图异常明显预后越差。结论病毒性脑炎患者脑电图检查可作为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艺玲;雷叶青;王海裕;陈光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不同剂量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黏滞度的影响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及比较不同剂量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黏滞度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本院诊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均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将64例患者遵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 A 组(60万单位组)32例和B 组(150万单位组)32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黏滞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黏滞度指标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 A 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明显低于 B 组的发生率,P <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60万单位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黏滞度的影响较为明显,且安全性相对更高。

    作者:刘志宁;尤莉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阴道镜及TCT对宫颈癌的临床筛查探析

    目的:探讨阴道镜及液基细胞学(TCT)在宫颈癌的临床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20例可疑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 TCT 检测,观察组患者采用阴道镜及 TCT 检测,并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阴道镜联合 TCT 筛查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 TCT 检测的诊断符合率(78.3%),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阴道镜联合液基细胞学(TCT)应用于宫颈癌病变的筛查中可发现及诊断早期宫颈癌病变,且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吕晓晖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老年人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目的:掌握60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为以后的分析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确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具有症状不典型,起病多隐匿,并发症多等特点。结论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作者:柳金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膀胱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的效果分析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有效提高膀胱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的相关干预措施和手段,从而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入选对象均为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92例。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①在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总评分上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总依从率组间比较,观察组总依从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总依从率,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348,P=0.0140)。结论在临床针对膀胱癌患者实施护理的实践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临床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和提高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

    作者:仇云晶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超声多切面序贯扫查法与横切面法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超声多切面序贯扫查法与横切面法在胎儿心脏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50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孕产妇同一孕周单一切面的显示率由低到高排序依次是:五腔心切面、四腔心切面、横切面(P<0.01)。胎儿心脏切面显示率在孕33~40周较低;在孕21~28周较高。胎儿心脏畸形检出率比较,多切面序贯扫查法要高于横切面法。胎儿心脏多发畸形检出率比较,多切面序贯扫查法要高于横切面法。结论横切面组合可以提高检测显示率,多切面序贯扫查法作为对横切面法的补充,可以提高胎儿心脏及其他部位畸形的检出率。

    作者:夏群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综合治疗

    目的:对综合治疗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以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7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采取单纯药物治疗与综合治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且治疗组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治疗总时间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关节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治疗方案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黄国鹏;陶海南;蒋守念;方钢;黄绍东;胡伟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系统,对所有来我院做动态心电图的患者进行24 h 动态观察,并对其心电图进行分类统计,窦性心动过缓者124例。结果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为主者8例,窦房阻滞2例,窦性停搏3例,慢-快综合征12例,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伴长 R-R 间期的6例。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律时快时慢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是早期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作者:杜红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脑挫裂伤致同侧肢体偏瘫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脑挫裂伤致同侧肢体偏瘫临床极为罕见,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病例结合文献综述报道如下。

    作者:霍生杰;刘建雄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某区妇幼保健工作的健康与分析

    妇幼卫生是重要的社会事业,对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妇幼保健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妇女儿童身心健康。为拓宽妇幼保健服务领域,增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保证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我们要积极履行妇幼卫生职责,改革创新、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作者:宋庆霞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意义研究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干预后1周及干预后1个月抑郁和焦虑情况。结果对照组抑郁评分干预后1周(49.02±6.92)分,干预后1个月(44.71±6.92)分,实验组干预后1周(44.20±6.51)分,干预后1个月(37.82±6.46)分,对照组焦虑评分干预后1周(43.11±7.40)分,干预后1个月(41.15±7.29)分,实验组干预后1周(35.62±7.11)分,干预后1个月(33.62±7.4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利于康复。

    作者:尹海霞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生理盐水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封包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生理盐水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封包治疗肾绞痛的疗效。方法将肾绞痛患者19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封包热敷组(A 组)65例、阿托品+曲马多组(B 组)69例,山莨菪碱针+度冷丁针组(C 组)56例,利用疼痛标尺判断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的变化,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A 组和 B、C 组显效时间、显效率、总有效率、30 min 有效后恶心、欲呕发生率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B 组和 C 组显效时间、显效率、总有效率、30 min 有效后恶心、欲呕发生率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P >0.05)。A 组的显效时间短于 B、C 组,A 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其余两组,A 组30 min 有效后恶心、欲呕发生率低于其余两组。结论阿是穴生理盐水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封包能迅速解除患者的痛苦,操作简单易行,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卢运田;周均洪;马雪岭;黄铭君;唐炎权;尹伟强;郝玉千;廖芝健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孕早期超声对胎儿前腹壁异常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孕早期超声对胎儿前腹壁异常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我院超声科行早期胎儿结构筛查的孕妇。按早孕超声筛查规范检查,明确有无胎儿及其附属物的结构异常。结果共检查孕11~13+6周孕妇12120例,其中单胎妊娠11664例,双胎妊娠456例,共发现前腹壁异常44例,其中超声诊断腹裂12例,脐带膨出16例,可疑脐带膨出4例,可疑腹裂1例,体蒂异常1例,生理性中肠疝2例,漏诊1例。结论通过孕早期胎儿结构筛查,可以发现大部份腹壁异常者,为进一步产前诊断及产科处理提供依据。但因孕周较小及胎儿发育特殊性,也存在不确定性诊断,需针对性随访观察;可以肯定的是孕早期超声筛查已成为常规产前检查的重要环节。

    作者:肖春梅;陈松;冉素真;谭莉娜;林芸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全国碘缺乏病实验室盐碘检测的外质控考核

    目的:对全国1999年~2011年碘缺乏病实验室盐碘检测外质控考核的结果进行总结,对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质控网络的作用、存在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采用标准参考值±不确定度的方法对全国省、地市和县级碘缺乏病实验室盐碘检测的结果进行评价。要求每个参加考核的实验室检测两个浓度的盐碘外质控盲样,由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提供统一制备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作为质控盲样,随机发放;两个质控样品全部考核合格判断为盐碘检测合格实验室,两个质控样品有一个不合格判断为盐碘检测不合格实验室。结果参加质控考核的各级实验室逐年增加,由1999年的625增加到2010年的2280个实验室;各级实验室的反馈率和合格率也逐步提高,盐碘考核合格率省级实验室2002年起达到100%,2004年起地区级实验室稳定在90%以上、县级实验室基本达到90%或以上。结论通过全国碘缺乏病实验室外质控网络十几年的运行和持续的技术培训,各级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明显的提高,为碘缺乏病监测和相关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作者:李淑华;王建强;谷云有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护理

    目的:总结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38例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救治与护理。结果38例患者早期气管切开手术顺利,全部存活。无皮下气肿,气胸,血肿,套管脱出,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拔管时间为7~32 d,平均20 d。结论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进行气管切开,加强呼吸道管理和护理,通过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预后良好。

    作者:陈慧敏;刘冬梅;李明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76例观察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5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有细菌感染征象者予抗感染治疗;有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90%者予吸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隽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 PICC 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行 PICC 治疗的肿瘤患者64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3.75%vs78.13%,96.88%vs71.88%),且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15.63%vs40.6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 PICC 肿瘤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朴立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