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娅萍;胡静;荣阳
目的:探讨分析蓝芩口服液对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6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抗病毒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蓝芩口服液口服,两组持续治疗5~7d,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蓝芩口服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起效快、安全、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戚拥军;宋晓萍;国春玲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了呼吸科1例肺部真菌、细菌混合感染患者的治疗,分析评价治疗方案,提出药学建议,并进行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的建议被采纳,患者的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的参与可以协助临床医师制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谢宁;肖建;薛晓红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通过静脉留置针与三通阀的综合应用,减少患者在胃镜检查中的痛苦,使患者在舒适、安静、无痛苦的环境下完成胃镜检查。方法将静脉留置针及三通阀共同应用于患者检查过程中,并在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就绪后给予麻醉,使胃镜检查在无痛、舒适的状态下进行,并时刻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生理体征,保证其安全可靠。结果在将静脉留置针与三通阀应用于无痛胃镜的检查中,患者减少了痛苦的同时,操作程序也相应简化,工作效率也有所提升。结论将静脉留置针及三通阀应用到无痛胃镜的检查中,不但节省了人力,时间得到缩短,其工作效率也得提高,检查过程安全可靠,很值得将其推广于临床工作中。
作者:魏传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喹硫平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时的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用喹硫平对观察组进行治疗,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对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在观察组中有21例患者显效,14例患者有效,5例患者无效,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体达到87.5%的有效率;在对照组中有21例患者显效,13例患者有效,6例患者无效,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体达到85%的有效率,两组的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第2、4、6周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BRMS测试,将其评分与治疗前的评分进行比较,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与喹硫平联合碳酸锂的疗效相似,都能比较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症状。相比之下,使用喹硫平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所以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适合临床上使用。
作者:谭来娣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通过护理干预降低ICU医院感染率的对策。方法护理干预组的护理人员强化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加强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护理措施。结果常规护理医院感染19例,感染率7.2%;护理干预组医院感染12例,感染率4.6%,两组之间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医院院内感染率,ICU院内感染是可以防止的。
作者:陈立晶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不同疗程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5d治疗法(观察组)以及14d治疗法(对照组),每组各44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进行安全性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有效率88.64%;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有效率90.91%。两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共发生不良反应5例(11.36%),对照组共发生不良反应10例(22.73%),两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甚佳,短期使用安全性更高。
作者:凌艳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提高八味益肾丸半成品质量控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八味益肾丸半成品雄蚕蛾油中多种脂肪酸成分含量。结果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α-亚麻酸甲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72~6.800mg/mL(r=0.9999)、0.063~1.575mg/mL(r=0.9998)、0.395~9.887mg/mL(r=0.9999)、0.084~2.098mg/mL(r=0.9998)、0.405~10.124mg/mL(r=0.9999);各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1%、103.09%、102.05%、101.67%和100.22%;RSD分别为0.78%、1.26%、1.10%、0.95%和1.62%(n=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简便、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适用于蚕蛾油中多种脂肪酸成分的同时检测,可为八味益肾丸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任桂玲;董晓强;郭艳玲;李沈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与妊娠分娩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10例,根据羊水的残余量分为羊水量正常组(对照组)和羊水量偏少组(观察组),记录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并对比两组的妊娠结局,分析围生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宫内感染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采用剖宫产分娩的占56.9%(33/58),与对照组的26.5%(19/52)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孕妇阴道自然分娩率25.9%(15/58),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57.7%(30/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围生儿宫内感染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8.6%、21.0%、26.2%和0、9.6%、5.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胎膜早破引起的羊水量不同与终的妊娠分娩结局有明显的相关性,残余羊水量越少,剖宫产率越高,阴道自然分娩率越低,对围生儿的预后影响越大,因此需加强检测孕妇的羊水量,及时调整分娩方式,尽可能提高分娩治疗。
作者:胡玉玲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方法和结果,以此作为研究有效治疗疾病的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50例小儿肺炎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和总结其临床检验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中,62例患者显示血沉、白细胞以及CRP有明显升高现象。冷凝集试验显阳性50例,阳性率33.3%。痰培养支原体显阳性30例,阳性率20%。同时还出现心肌酶谱有较大改变、出现蛋白尿和肝功能轻微损伤等症状。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重要病原主要为肺炎支原体,在多项检验中变化较明显,在综合分析多项检验结果过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对提高诊治率有极大的意义。
作者:赵志云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急性阑尾炎并发肠梗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将14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0例,给予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70例,先给予保守治疗,再以症状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少急性阑尾炎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和提高治疗效果,做好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李明刚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6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症状(发热、咳嗽、咳痰、咽痛、流涕)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充分结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采取有效及时的治疗方案及注重预防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方爽;任虹 刊期: 2014年第27期
进入秋冬季,婴幼儿常常会因为天气的骤变,感染上疾病,其中小儿肺炎就是常见的一种。从我们临床实践中看,大多数孩子的家长由于缺乏医疗知识和经验,往往会把小儿肺炎误以为是一种感冒,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孩子的肺炎加重。为减轻小儿病痛,给予他们较强的临床护理,根据这点进行讨论。
作者:蔡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4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胸部平片和胸部CT检查,同时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对肺结核及糖尿病患者进行抗结核、降血糖治疗,动态观察治疗效果,并与48例未合并糖尿病的单纯肺结核病例进行影像学对照。结果4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病灶以双肺中下肺野分布的有40例(40/48),病灶形态呈大片渗出融合或斑块的有43例(43/48),本组病例中,发现空洞的有42例(42/48),单一病灶内多发虫噬状空洞的32例(32/42),支气管播散多见。血糖控制后,病灶大多明显吸收,空洞缩小。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病灶的形态、分布、时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高血糖状态对结核病灶有非常不利影响。
作者:丁显峰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前外侧解剖钢板内固定在Pilon骨折应用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因Pilon骨折需行胫骨远端前外侧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50例,其中按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14例,Ⅱ型24例Ⅲ型12例。结果随访该50例患者,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按Mazur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估,愈合优30例,良12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4%。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3.5周。结论经临床验证,治疗Pilon骨折目前理想的内固定物为胫骨远端前外侧解剖钢板,选择恰当的手术时间和早期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是保证疗效满意的重要环节。
作者:何东伟;张静;张惠杰 刊期: 2014年第27期
本文在我国老龄化现状下探讨老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养老制度中所存在的不足,并对我国老人生活现状进行总体概述,提出针对性意见及建议,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增加老年人生活幸福感。
作者:郭丰秀;蔡佳佳;董慈;陈冉;余明;王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18例挫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6年来共收治挫伤性前房积血118例,其中多数恢复较好,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外伤性扩瞳症、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等并发症,引起视力下降。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在促进出血吸收的同时要注意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以尽量恢复患者的视功能。
作者:陈玉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通过分析医院门诊感染的现状,对其进行对策管理,使感染管理模式更趋向于规范化。方法了解我院门诊感染现状,并对其实施科学性管理。分别在开展管理前后2个月对门诊患者进行随机调查,各抽选200例,以发放问卷方式调查管理前后患者门诊感染发生率、满意度、服务质量等情况,调查后进行总结。结果实施后的院内感染率11%(11/100),显著低于实施前的26%(2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是96%(96/1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68%(6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施后的工作质量各方面水平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门诊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概率较高,必须实施管理对策,强化监测程度,为患者提供安全性高的就诊环境。
作者:杨建国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探讨我院老年肺炎住院患者抗生素用药现状及合理性。方法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判定指标主要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推荐的限定日使用量(DDD)及服用药物的利用指数(DUI)。结果本组经14~56d住院治疗,85例患者中治愈41例(48.24%),有效36例(42.35%),总有效率为90.59%。本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等14种抗生素,其中8例患者为3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头孢拉定+左氧氟沙星+氨曲南3例,青霉素+克林霉素+美罗培南2例,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炎虎宁2例,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氟康唑1例);剩余77例均为单一应用抗生素,经计算,头孢哌酮和青霉素的日处方剂量大于DDD,其他抗生素的日处方剂量均在DDD以下。结论我院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超剂量使用抗生素情况,抗生素使用量普遍偏高,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监测,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作者:郝欣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观察膝部骨折术后进行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膝部骨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1例,在骨折患者骨位稳定后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53例,在骨折手术后第2天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质量优良率为82.4%,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质量优良率为96.2%,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膝部骨折患者,在手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该康复思路具有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耀武 刊期: 2014年第27期
骨搬移技术是一种治疗骨髓炎所致骨缺损的有效的方式和方法。骨搬移技术的出现以及在全世界的推广和普及经历了一些艰辛的历程,但是由于骨搬移技术有科学的理论支撑同时骨搬移技术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因此大家不断的探索研究骨搬移法,不断总结操作的技巧和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
作者:侯福山;尹芸生 刊期: 2014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