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阑尾炎并发肠梗阻手术的临床研究

李明刚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肠梗阻, 手术治疗, 并发症,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急性阑尾炎并发肠梗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将14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0例,给予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70例,先给予保守治疗,再以症状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少急性阑尾炎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和提高治疗效果,做好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某市2008年~2012年肺结核病流行病学的特征分析

    目的:对海门市2008年~2012年肺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本市今后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海门市疾控中心2008年~2012年新登记的肺结核病例,总结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科学的防控方法。结果①海门市2008年~2012年共报告肺结核病新病例5592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10.388/10万(5592/5065790)。其中新登记活动性肺结核2895例,新登记涂阳病例1398例,平均患者涂阳比率为25%(1398/5592)。②活动性肺结核各个月份的发病率没有明显的差别,(χ2=1.3984,P>0.05)。③活动性肺结核男性患者新登记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70∶1。各年龄组均有较高分布,以55~64岁年龄组为高(21.35%)。④新登记结核病例中,农民发病率高(86.98%)。⑤24个乡镇中,年平均发病率高的分别是开发区、江心沙、三星镇,年平均发病率低的是临江镇、海永乡。结论海门市肺结核病新登记率仍然比较高,发病无季节差异,大多数患者集中在农村,男性发病显著高于女性,且患者年龄从青壮年到老年人均有,有老龄化趋势,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应该切实加强农村的肺结核病防控工作。

    作者:陆海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老年消化性溃疡89例胃镜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研究胃镜临床应用于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实用价值及临床特征表现。方法通过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消化性溃疡的老年患者89例,作为老年组;另外还设立了对照组:青壮年组,选取了未到退休年龄的患有消化性溃疡的青壮年患者96例。并对上述两组胃镜检查后,做临床特点分析。结果正常溃疡表现会有明显的腹痛症状,而老年组大约50.56%的患者出现该临床表征,明显区别于青壮年组(腹痛率84.38%),经过统计学分析,这明显的差异性存在意义。另外,老年组中胃溃疡的所占比例(57.3%)高,而在青壮年组中则是十二指肠溃疡的所占比例(54.2%)高,并且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也是成立的。其中老年组胃溃疡的发生部位在胃体部多见(41.2%),溃疡病灶区较大(d>2cm的溃疡占30.3%)而十二指肠溃疡则以球部为主。出血性溃疡的占比也高达(53.42%)。经统计学分析,这些体征明显区别于青壮年组。结论通过对两组的临床症状和表现综合分析,发现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表现与正常表现差异较大,常见的发病部位也不同(胃溃疡居多),病灶区域大,易伴随其他严重的副症。

    作者:王自启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内分泌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观察内分泌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我科结合具体实际,采取了如下措施:转变护理思观、规范临床护理流程、调整护理模式加强检查督促、优化护理环境转变护理服务内涵、调整排班方式调动积极性、全程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施后护理满意98.53%、健康教育知晓率91.18%高于实施前的88.24%、73.53%;护理投诉和纠纷发生率0.00%低于实施前的5.88%(P<0.05)。结论内分泌科实施优质护理是护理模式的转归,使护理工作落到实处,顺应了护理工作的发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何峰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门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甲氧那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为门诊治疗提供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来本门诊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共有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68例,将治疗组采用的复方甲氧那明与对照组采用的氨苄西林治疗方法进行疗效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采用的复方甲氧那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其中治疗组显效41例(60.29%),总有效率89.70%;对照组显效27例(39.71%),总有效率70.59%。且经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复方甲氧那明进行门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良好,起效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轻,此外还能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因此值得在学校门诊等卫生所继续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海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注射HBsAg-SCT质粒的HBV转基因小鼠血清转氨酶的检测分析

    目的:研究注射HBsAg-SCT质粒的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中转氨酶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遗传背景相同的HBsAg阴性正常鼠3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HBV转基因鼠30只为实验1组,注射HBsAg-SCT质粒的HBV转基因小鼠30只为实验2组。采集各组小鼠在8周龄时的血液,用全自动的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结果实验1组(HBV转基因小鼠未注射HBsAg-SCT质粒组)和实验2组(HBV转基因小鼠注射HBsAg-SCT质粒组)小鼠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实验1组小鼠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与实验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注射HBsAg-SCT质粒的HBV转基因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小鼠;但与未注射HBsAg-SCT质粒HBV转基因小鼠无明显差异。

    作者:邓玉红;袁静;徐六妹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应用相同剂量的低分子肝素,并在此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对照组的服用剂量为100毫克/次,每日1次;实验组的服用剂量为300毫克/次,每日1次。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显著高于对照组(75.0%),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用量为300mg/d的疗效比100mg/d更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剖宫产术后采用自控型镇痛泵的效果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型镇痛泵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均给予自控型镇痛泵镇痛治疗和相关护理,观察术后4、8、12、24及48h疼痛程度变化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4、8、12、24及48h疼痛程度VAS评分分别为(1.89±1.14)、(1.82±1.08)、(1.79±0.98)、(1.52±0.74)及(1.23±0.69),术后4、8、12h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及48h疼痛程度VAS评分均较术后4、8、12h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不良反应包括恶心3例(5.0%)、呕吐2例(3.3%)、尿潴留3例(5.0%)、皮肤瘙痒4例(6.7%)、未发现呼吸循环抑制病例。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型镇痛泵治疗镇痛效果理想,配合相关护理工作可提高镇痛效果、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与妊娠分娩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与妊娠分娩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10例,根据羊水的残余量分为羊水量正常组(对照组)和羊水量偏少组(观察组),记录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并对比两组的妊娠结局,分析围生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宫内感染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采用剖宫产分娩的占56.9%(33/58),与对照组的26.5%(19/52)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孕妇阴道自然分娩率25.9%(15/58),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57.7%(30/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围生儿宫内感染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8.6%、21.0%、26.2%和0、9.6%、5.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胎膜早破引起的羊水量不同与终的妊娠分娩结局有明显的相关性,残余羊水量越少,剖宫产率越高,阴道自然分娩率越低,对围生儿的预后影响越大,因此需加强检测孕妇的羊水量,及时调整分娩方式,尽可能提高分娩治疗。

    作者:胡玉玲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妙固口腔溃疡含漱液应用于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妙固口腔溃疡含漱液治疗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8例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应用妙固口腔溃疡含漱液治疗,对照组应用替硝唑含漱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Ⅲ度以上口腔溃疡的发生、放疗后1个月口腔溃疡恢复情况、治疗期间使用一般止痛药及阿片类止痛药、抗菌药物使用例数、口干、体质量下降情况及按疗程完成用药的顺应性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明显差异。结论妙固口腔溃疡含漱液治疗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有很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

    作者:李鹏;潘婕;周鸣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米格列醇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目的:对米格列醇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米格列醇组和阿卡波糖组,每组40例,比较治疗前及1、2、3个疗程过程中的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种药物均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尤其对餐后高血糖症状缓解较为明显,第3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HbA1c均降低,但是米格列醇组较阿卡波糖组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HD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C的变化不显著。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但米格列醇组较轻微,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这些症状均会缓解,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阿卡波糖和米格列醇均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降糖药物,米格列醇略优。

    作者:王桂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蓝芩口服液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蓝芩口服液对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6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抗病毒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蓝芩口服液口服,两组持续治疗5~7d,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蓝芩口服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起效快、安全、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戚拥军;宋晓萍;国春玲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18例挫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6年来共收治挫伤性前房积血118例,其中多数恢复较好,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外伤性扩瞳症、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等并发症,引起视力下降。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在促进出血吸收的同时要注意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以尽量恢复患者的视功能。

    作者:陈玉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总有效率均为93.33%,两组总有效率相当(P>0.05);实验组治愈率为76.67%,对照组治愈率为63.33%,两组治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及术后感染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能够达到开腹手术的效果,但可明显减少创伤、出血量及并发症,可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作者:杨胜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80例奎硫平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喹硫平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时的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用喹硫平对观察组进行治疗,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对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在观察组中有21例患者显效,14例患者有效,5例患者无效,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体达到87.5%的有效率;在对照组中有21例患者显效,13例患者有效,6例患者无效,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体达到85%的有效率,两组的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第2、4、6周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BRMS测试,将其评分与治疗前的评分进行比较,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与喹硫平联合碳酸锂的疗效相似,都能比较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症状。相比之下,使用喹硫平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所以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适合临床上使用。

    作者:谭来娣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依托咪酯注射用乳剂用于全身麻醉的研究进展

    依托咪酯是临床麻醉药物中常用的一种短效类镇静麻醉药,具有起效快、代谢快速等药代特点,且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抑制性较弱,多用于手术中进行全身麻醉。现将该药物用于全身麻醉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蒋江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老年脑梗死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单纯给予丹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较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徐淑敏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探讨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实践情况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8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加强细节管理的临床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护理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效果、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满意度评价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细节管理,能够明显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对于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

    作者:李金娟;陈翠青;王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浅谈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因素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发病、疑难病。根据内外统计精神分裂症总患病率为5.69%,患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即使得到专科医院的系统治疗,大多数都能达到显著进步程度出院,但出院后病情复发率很高,经临床研究发现50%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院后第1年复发,80%的患者在5年内复发,给患者健康及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痛苦和危害[1,2]。虽然许多研究都表明精神病阳性家族史、不良病前人格、反复发作的精神分裂症、病程较长的精神分裂症、服用的药物等都影响复发率,但临床的高复发率究竟是什么原因,具体报道如下。浅谈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因素有如下3个方面。

    作者:张亚男;崔虎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在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措施对改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加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DVT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干预组总有效溶解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DVT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措施有助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溶栓溶解率。

    作者:王利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与电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与电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2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给予观察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除(TURP),对照组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PKRP),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冲洗膀胱时间、手术的疗效、术中出血量、症状缓解程度和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症状缓解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3/6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44%(15/64),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相比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确切、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冲洗膀胱时间较短、术后不良反应少,还可以大大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游小波 刊期: 2014年第2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