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托咪酯注射用乳剂用于全身麻醉的研究进展

蒋江沅

关键词:依托咪酯, 注射用乳剂, 全身麻醉
摘要:依托咪酯是临床麻醉药物中常用的一种短效类镇静麻醉药,具有起效快、代谢快速等药代特点,且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抑制性较弱,多用于手术中进行全身麻醉。现将该药物用于全身麻醉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内分泌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观察内分泌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我科结合具体实际,采取了如下措施:转变护理思观、规范临床护理流程、调整护理模式加强检查督促、优化护理环境转变护理服务内涵、调整排班方式调动积极性、全程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施后护理满意98.53%、健康教育知晓率91.18%高于实施前的88.24%、73.53%;护理投诉和纠纷发生率0.00%低于实施前的5.88%(P<0.05)。结论内分泌科实施优质护理是护理模式的转归,使护理工作落到实处,顺应了护理工作的发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何峰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急性阑尾炎并发肠梗阻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对急性阑尾炎并发肠梗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将14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0例,给予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70例,先给予保守治疗,再以症状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少急性阑尾炎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和提高治疗效果,做好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李明刚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依托咪酯注射用乳剂用于全身麻醉的研究进展

    依托咪酯是临床麻醉药物中常用的一种短效类镇静麻醉药,具有起效快、代谢快速等药代特点,且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抑制性较弱,多用于手术中进行全身麻醉。现将该药物用于全身麻醉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蒋江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对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24例,患者经临床观察及相关检查确定为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给予补液、胰岛素等治疗,进行环境护理、呼吸道护理、补液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24例患者经过积极的补液、胰岛素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工作,有23例患者好转,好转率为95.8%,1例患者因高渗状态未得到纠正死亡,好转患者住院时间在10~12d。结论加强对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杨清灵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某院2013年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分析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评价我院住院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性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抗肿瘤药物使用类别进行统计,分析其销售金额和比例,统计各抗肿瘤药物用药频度并进行排序。结果2013我院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多的前3类抗肿瘤药物分别是: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及其衍生物、抗代谢类、生物靶向类抗肿瘤药物;用药频度前3位是:卡培他滨片、顺铂针、5-氟尿嘧啶。结论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符合规范。

    作者:沙菲;郑志伟;朱志伟;周颖;朱辉德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PP放疗增敏放化疗同步与放化疗序贯治疗复发耐药肿瘤疗效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究不同方法治疗复发耐药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点。方法选择在本院初次治疗或者转诊到本院的80例耐药肿瘤复发病例,按患者自愿将其分成对照组41例患者和试验组39例患者,试验组患者采用PP放疗增敏放化疗同步进行治疗,对照组选用放化疗序贯治疗对复发肿瘤进行治疗。近期治疗效果监测指标包括:RR(有效率),稳定间期,不良反应等;及远期疗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效率明显提高,延长稳定期间(P<0.05)。不良反应不变或减轻。远期疗效两组没有差异(P>0.05)。结论PP放疗增敏放化疗同步法治疗复发进展期肿瘤临床总体疗效优于放化疗序贯组治疗,不良反应相对较轻,而且实践操作难度低。

    作者:黄喜锋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某市2008年~2012年肺结核病流行病学的特征分析

    目的:对海门市2008年~2012年肺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本市今后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海门市疾控中心2008年~2012年新登记的肺结核病例,总结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科学的防控方法。结果①海门市2008年~2012年共报告肺结核病新病例5592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10.388/10万(5592/5065790)。其中新登记活动性肺结核2895例,新登记涂阳病例1398例,平均患者涂阳比率为25%(1398/5592)。②活动性肺结核各个月份的发病率没有明显的差别,(χ2=1.3984,P>0.05)。③活动性肺结核男性患者新登记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70∶1。各年龄组均有较高分布,以55~64岁年龄组为高(21.35%)。④新登记结核病例中,农民发病率高(86.98%)。⑤24个乡镇中,年平均发病率高的分别是开发区、江心沙、三星镇,年平均发病率低的是临江镇、海永乡。结论海门市肺结核病新登记率仍然比较高,发病无季节差异,大多数患者集中在农村,男性发病显著高于女性,且患者年龄从青壮年到老年人均有,有老龄化趋势,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应该切实加强农村的肺结核病防控工作。

    作者:陆海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静脉留置针及三通阀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静脉留置针与三通阀的综合应用,减少患者在胃镜检查中的痛苦,使患者在舒适、安静、无痛苦的环境下完成胃镜检查。方法将静脉留置针及三通阀共同应用于患者检查过程中,并在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就绪后给予麻醉,使胃镜检查在无痛、舒适的状态下进行,并时刻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生理体征,保证其安全可靠。结果在将静脉留置针与三通阀应用于无痛胃镜的检查中,患者减少了痛苦的同时,操作程序也相应简化,工作效率也有所提升。结论将静脉留置针及三通阀应用到无痛胃镜的检查中,不但节省了人力,时间得到缩短,其工作效率也得提高,检查过程安全可靠,很值得将其推广于临床工作中。

    作者:魏传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低血糖误诊16例临床分析

    临床上低血糖的病因较多,变现为患者血糖降低,刺激交感神经,脑细胞功能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的综合征。其诊断标准为患者实际测量血糖在2.8mmol/L以下[1]。低血糖的患者发病较快,若脑部缺氧及供能状态不能及时恢复,可造成无法挽回的脑部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2]。本文研究中,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6例低血糖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月娥;许景芝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中医辨证治疗眩晕75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疗效,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眩晕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对照组应用中成药眩晕宁片,治疗组应用中医辨证法自拟药方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46例(61.33%),好转22例(29.34%),总有效率90.67%;对照组痊愈34例(45.33%),好转21例(28.00%),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疗效明确,且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房家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某院老年肺炎住院患者抗生素合理用药的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我院老年肺炎住院患者抗生素用药现状及合理性。方法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判定指标主要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推荐的限定日使用量(DDD)及服用药物的利用指数(DUI)。结果本组经14~56d住院治疗,85例患者中治愈41例(48.24%),有效36例(42.35%),总有效率为90.59%。本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等14种抗生素,其中8例患者为3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头孢拉定+左氧氟沙星+氨曲南3例,青霉素+克林霉素+美罗培南2例,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炎虎宁2例,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氟康唑1例);剩余77例均为单一应用抗生素,经计算,头孢哌酮和青霉素的日处方剂量大于DDD,其他抗生素的日处方剂量均在DDD以下。结论我院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超剂量使用抗生素情况,抗生素使用量普遍偏高,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监测,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作者:郝欣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不同吻合技术在胃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手术中的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吻合技术在胃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43例胃癌患者,根据患者情况及治疗顺序,随机分为3组,Ⅰ组46例患者术中采用单层吻合技术,Ⅱ组47例患者术中采用双层吻合技术,Ⅲ组50例患者采用吻合器进行操作,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上,Ⅰ组和Ⅲ组患者表现均低于Ⅱ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Ⅲ组在在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手术中,采用单层吻合操作或吻合器处理可减少手术进行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吾布力哈斯木·艾比布拉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结肠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讨论对于结肠癌患者围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釆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B组采取传统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快速康复护理组术前未安置胃管,未常规行全肠道灌洗。与传统护理组比较,该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总体并发症也明显少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对于结肠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翠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基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6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症状(发热、咳嗽、咳痰、咽痛、流涕)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充分结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采取有效及时的治疗方案及注重预防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方爽;任虹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ICU医院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过护理干预降低ICU医院感染率的对策。方法护理干预组的护理人员强化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加强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护理措施。结果常规护理医院感染19例,感染率7.2%;护理干预组医院感染12例,感染率4.6%,两组之间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医院院内感染率,ICU院内感染是可以防止的。

    作者:陈立晶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儿童心理科住院患儿陪护家长出现焦虑状况的应对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心理科住院患儿陪护家长出现焦虑状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儿童心理科住院患儿陪护家长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陪护家长出现焦虑状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家长陪护期间出现焦虑情绪共计95例,占总数的59.38%,出现焦虑情绪的原因主要是担心患儿疾病无法治愈、经济负担、觉得精神病丢人、失去治疗信心、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得不降低等;通过对患儿家长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之后其焦虑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护理前其焦虑评分为(58.27±10.27),护理后焦虑评分为(28.37±5.36),另外55例陪护家长的焦虑评分为(17.29±3.59)。结论儿童心理科住院患儿陪护家长会因为环境原因、心理因素等各方面因素而出现焦虑状况,降低了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对陪护家长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其焦虑状况,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陈绍荣;丁辉燕;贾翠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激惹因子测评及危机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防范作用

    目的:探讨激惹因子测评及心理社会危机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防范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精神病患者,病史中均有暴力行为史,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采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中激惹因子项目,对两组患者进行激惹因子分值测评,对照组患者只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激惹因子分值的高低和患者情绪反应评估,采取相应的心理社会危机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由干预前的35.29%下降至5.88%,对照组暴力行为发生率由干预前的35.35%下降至22.58%,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激惹因子分值高低和患者情绪反应评估,采取相应的心理社会危机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发生。

    作者:季永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癌症患者恶心与呕吐的分析和护理

    恶心与呕吐是癌症患者疾病和治疗期间常见的临床表现。恶心与呕吐不但使患者感到不适及意志消沉,而且会引起厌食、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甚至严重者可使患者延迟治疗或放弃治疗。因此恶心与呕吐的护理在对癌症患者的护理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50例癌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谭春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老年脑梗死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单纯给予丹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较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徐淑敏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76例行白内障手术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白内障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以及相关人员满意程度等方面。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成本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人员满意程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护理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纪静 刊期: 2014年第2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