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癌症患者恶心与呕吐的分析和护理

谭春英

关键词:癌症患者恶心与呕吐, 分析护理
摘要:恶心与呕吐是癌症患者疾病和治疗期间常见的临床表现。恶心与呕吐不但使患者感到不适及意志消沉,而且会引起厌食、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甚至严重者可使患者延迟治疗或放弃治疗。因此恶心与呕吐的护理在对癌症患者的护理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50例癌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后采用自控型镇痛泵的效果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型镇痛泵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均给予自控型镇痛泵镇痛治疗和相关护理,观察术后4、8、12、24及48h疼痛程度变化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4、8、12、24及48h疼痛程度VAS评分分别为(1.89±1.14)、(1.82±1.08)、(1.79±0.98)、(1.52±0.74)及(1.23±0.69),术后4、8、12h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及48h疼痛程度VAS评分均较术后4、8、12h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不良反应包括恶心3例(5.0%)、呕吐2例(3.3%)、尿潴留3例(5.0%)、皮肤瘙痒4例(6.7%)、未发现呼吸循环抑制病例。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型镇痛泵治疗镇痛效果理想,配合相关护理工作可提高镇痛效果、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凝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抗凝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采用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S)相结合对患者进行支架,应用抗凝血药物对患者进行术后抗凝护理,密切观察患者以防止血栓形成。结果对老年人实行PTCA+CS,并且术后合理应用抗凝药物82例患者均可有效缓解并预防血栓的形成。结论对术后患者进行相应观察与护理,预防血栓的形成,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丽娜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大豆异黄酮对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测定和BGP mRNA的表达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大豆异黄酮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和骨钙素(BG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大鼠颅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大豆异黄酮(20、40、60、80μg/μL),另设空白对照组。MTT法测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提取细胞总RNA,RT-PCR半定量分析细胞BGPmRNA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60和80μg/μ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示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60和80μg/μL组BGPmRNA表达增强,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豆异黄酮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和BGP基因上调,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宋梅;王淑芳;黄永凯;王红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结肠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讨论对于结肠癌患者围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釆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B组采取传统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快速康复护理组术前未安置胃管,未常规行全肠道灌洗。与传统护理组比较,该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总体并发症也明显少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对于结肠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翠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儿童心理科住院患儿陪护家长出现焦虑状况的应对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心理科住院患儿陪护家长出现焦虑状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儿童心理科住院患儿陪护家长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陪护家长出现焦虑状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家长陪护期间出现焦虑情绪共计95例,占总数的59.38%,出现焦虑情绪的原因主要是担心患儿疾病无法治愈、经济负担、觉得精神病丢人、失去治疗信心、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得不降低等;通过对患儿家长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之后其焦虑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护理前其焦虑评分为(58.27±10.27),护理后焦虑评分为(28.37±5.36),另外55例陪护家长的焦虑评分为(17.29±3.59)。结论儿童心理科住院患儿陪护家长会因为环境原因、心理因素等各方面因素而出现焦虑状况,降低了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对陪护家长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其焦虑状况,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陈绍荣;丁辉燕;贾翠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理筋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评价

    膝骨性关节炎主要病理特征为关节软骨破坏的慢性关节疾病,造成本病的因素为生物因素(如遗传、年龄、炎症等)及机械性损伤因素。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慢性疼痛、关节僵硬,畸形和活动障碍。笔者在全国著名骨伤专家赵文海教授指导下,于2013年1月至9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40例,采取手法治疗,效果显著,具体如下。

    作者:赵长伟;梁运海;闻辉;徐立光;赵文海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又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基础应用课。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医学生素质教育意识的增强,改革基础实验教学,培养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在总结多年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十二五规划教学要求与培养目标,制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将本课程的实验教改目标定位于“顺应学科发展及社会需求的新变化,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和素质教育,以求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这一教改思路,我们在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校内实训室建设、教材建设、实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者:徐群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老年消化性溃疡89例胃镜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研究胃镜临床应用于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实用价值及临床特征表现。方法通过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消化性溃疡的老年患者89例,作为老年组;另外还设立了对照组:青壮年组,选取了未到退休年龄的患有消化性溃疡的青壮年患者96例。并对上述两组胃镜检查后,做临床特点分析。结果正常溃疡表现会有明显的腹痛症状,而老年组大约50.56%的患者出现该临床表征,明显区别于青壮年组(腹痛率84.38%),经过统计学分析,这明显的差异性存在意义。另外,老年组中胃溃疡的所占比例(57.3%)高,而在青壮年组中则是十二指肠溃疡的所占比例(54.2%)高,并且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也是成立的。其中老年组胃溃疡的发生部位在胃体部多见(41.2%),溃疡病灶区较大(d>2cm的溃疡占30.3%)而十二指肠溃疡则以球部为主。出血性溃疡的占比也高达(53.42%)。经统计学分析,这些体征明显区别于青壮年组。结论通过对两组的临床症状和表现综合分析,发现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表现与正常表现差异较大,常见的发病部位也不同(胃溃疡居多),病灶区域大,易伴随其他严重的副症。

    作者:王自启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某市2008年~2012年肺结核病流行病学的特征分析

    目的:对海门市2008年~2012年肺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本市今后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海门市疾控中心2008年~2012年新登记的肺结核病例,总结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科学的防控方法。结果①海门市2008年~2012年共报告肺结核病新病例5592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10.388/10万(5592/5065790)。其中新登记活动性肺结核2895例,新登记涂阳病例1398例,平均患者涂阳比率为25%(1398/5592)。②活动性肺结核各个月份的发病率没有明显的差别,(χ2=1.3984,P>0.05)。③活动性肺结核男性患者新登记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70∶1。各年龄组均有较高分布,以55~64岁年龄组为高(21.35%)。④新登记结核病例中,农民发病率高(86.98%)。⑤24个乡镇中,年平均发病率高的分别是开发区、江心沙、三星镇,年平均发病率低的是临江镇、海永乡。结论海门市肺结核病新登记率仍然比较高,发病无季节差异,大多数患者集中在农村,男性发病显著高于女性,且患者年龄从青壮年到老年人均有,有老龄化趋势,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应该切实加强农村的肺结核病防控工作。

    作者:陆海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妙固口腔溃疡含漱液应用于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妙固口腔溃疡含漱液治疗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8例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应用妙固口腔溃疡含漱液治疗,对照组应用替硝唑含漱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Ⅲ度以上口腔溃疡的发生、放疗后1个月口腔溃疡恢复情况、治疗期间使用一般止痛药及阿片类止痛药、抗菌药物使用例数、口干、体质量下降情况及按疗程完成用药的顺应性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明显差异。结论妙固口腔溃疡含漱液治疗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有很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

    作者:李鹏;潘婕;周鸣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多囊卵巢趋势的临床特征与前瞻性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多囊卵巢趋势的临床特点与意义。方法对400例多囊卵巢趋势(PCO-tensency,PCO-T)与4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患者在临床症状、B超表现、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病理等方面作了对比性研究。结果两组妇女的临床症状和B超表现相似,PCOS组LH、E2、T值明显升高(P<0.01),88.0%(88/100)的患者无排卵,子宫内膜增殖症的发生率较高(54.0%,54/100)。PCO-T组LH和T值虽在正常范围,但其均值较正常人升高(P<0.05),52.0%(54/100)子宫内膜表现为无排卵型,排卵者48.8%(22/48)内膜分泌不良。结论PCO-T也是一种较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它可能是PCOS的早期阶段,病情较轻,一部分可能是PCOS的漏诊。对PCO-T要多次测定内分泌激素水平,及早诊断和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廖娅萍;胡静;荣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舒适护理应用心得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的住院先后顺序选取8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划分为两组,甲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乙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应用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荆淑杰;焦辉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米格列醇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目的:对米格列醇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米格列醇组和阿卡波糖组,每组40例,比较治疗前及1、2、3个疗程过程中的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种药物均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尤其对餐后高血糖症状缓解较为明显,第3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HbA1c均降低,但是米格列醇组较阿卡波糖组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HD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C的变化不显著。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但米格列醇组较轻微,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这些症状均会缓解,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阿卡波糖和米格列醇均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降糖药物,米格列醇略优。

    作者:王桂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某院老年肺炎住院患者抗生素合理用药的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我院老年肺炎住院患者抗生素用药现状及合理性。方法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判定指标主要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推荐的限定日使用量(DDD)及服用药物的利用指数(DUI)。结果本组经14~56d住院治疗,85例患者中治愈41例(48.24%),有效36例(42.35%),总有效率为90.59%。本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等14种抗生素,其中8例患者为3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头孢拉定+左氧氟沙星+氨曲南3例,青霉素+克林霉素+美罗培南2例,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炎虎宁2例,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氟康唑1例);剩余77例均为单一应用抗生素,经计算,头孢哌酮和青霉素的日处方剂量大于DDD,其他抗生素的日处方剂量均在DDD以下。结论我院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超剂量使用抗生素情况,抗生素使用量普遍偏高,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监测,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作者:郝欣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理分析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广泛,其本身所具备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具有较高的组织体液浓度,过敏反应少,使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范围及滥用现象逐渐扩大,并使头孢菌素的耐药性不断提高,不良反应增多,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中,每代头孢菌素类药物都有独特的药理特性,只有在掌握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理特性后,才能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现笔者主要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理,以此使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更好使用。

    作者:李健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糖尿病护理门诊在糖尿病健康教育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门诊在糖尿病健康教育应用中的形式、实施效果,大限度提高糖尿病患者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糖尿病护理门诊就诊的患者97例,根据护理门诊特点设计系统的健康教育方案,采取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方法进行综合护理。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本组97例患者,94例患者血糖控制达标,3例未达标,总有效率为96.9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事件。结论糖尿病护理门诊是糖尿病健康教育是中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于提高糖尿病疗效,控制患者糖尿病发展,预防、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姜越;丁可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蓝芩口服液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蓝芩口服液对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6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抗病毒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蓝芩口服液口服,两组持续治疗5~7d,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蓝芩口服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起效快、安全、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戚拥军;宋晓萍;国春玲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水翁皮化学成分研究(Ⅰ)

    目的:研究水翁皮Cleistocalyxoperculatus(Roxb.)Merr.etPerry的化学成分,为寻找水翁皮抗菌的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多种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和3,3'-O-二甲基鞣花酸(3,3'-di-O-methylellagicacid)。结论两种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甄惠娉;韩秀奇;郝虹;李书渊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浅谈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因素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发病、疑难病。根据内外统计精神分裂症总患病率为5.69%,患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即使得到专科医院的系统治疗,大多数都能达到显著进步程度出院,但出院后病情复发率很高,经临床研究发现50%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院后第1年复发,80%的患者在5年内复发,给患者健康及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痛苦和危害[1,2]。虽然许多研究都表明精神病阳性家族史、不良病前人格、反复发作的精神分裂症、病程较长的精神分裂症、服用的药物等都影响复发率,但临床的高复发率究竟是什么原因,具体报道如下。浅谈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因素有如下3个方面。

    作者:张亚男;崔虎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膝部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膝部骨折术后进行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膝部骨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1例,在骨折患者骨位稳定后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53例,在骨折手术后第2天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质量优良率为82.4%,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质量优良率为96.2%,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膝部骨折患者,在手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该康复思路具有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耀武 刊期: 2014年第2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