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荣;丁辉燕;贾翠花
目的:提高八味益肾丸半成品质量控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八味益肾丸半成品雄蚕蛾油中多种脂肪酸成分含量。结果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α-亚麻酸甲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72~6.800mg/mL(r=0.9999)、0.063~1.575mg/mL(r=0.9998)、0.395~9.887mg/mL(r=0.9999)、0.084~2.098mg/mL(r=0.9998)、0.405~10.124mg/mL(r=0.9999);各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1%、103.09%、102.05%、101.67%和100.22%;RSD分别为0.78%、1.26%、1.10%、0.95%和1.62%(n=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简便、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适用于蚕蛾油中多种脂肪酸成分的同时检测,可为八味益肾丸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任桂玲;董晓强;郭艳玲;李沈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恶心与呕吐是癌症患者疾病和治疗期间常见的临床表现。恶心与呕吐不但使患者感到不适及意志消沉,而且会引起厌食、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甚至严重者可使患者延迟治疗或放弃治疗。因此恶心与呕吐的护理在对癌症患者的护理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50例癌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谭春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总有效率均为93.33%,两组总有效率相当(P>0.05);实验组治愈率为76.67%,对照组治愈率为63.33%,两组治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及术后感染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能够达到开腹手术的效果,但可明显减少创伤、出血量及并发症,可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作者:杨胜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髓外髓细胞肉瘤(myeloidsarcoma,M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M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MS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治疗与预后。结果MS没有特定的发生部位,初始时常表现为孤立性肿块。病理组织学特点为由各阶段髓系细胞构成,常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示4例中,3例MPO阳性(75%),4例CD43阳性(100%),4例CD34阳性(100%),1例CD68阳性(25%)。2例在肿块切除后1年内局部复发,并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结论MS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确诊,免疫组织化学对确诊具有重要作用。强有力的抗髓细胞白血病化疗可提高长期生存率。
作者:张毓静;匡忠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对米格列醇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米格列醇组和阿卡波糖组,每组40例,比较治疗前及1、2、3个疗程过程中的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种药物均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尤其对餐后高血糖症状缓解较为明显,第3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HbA1c均降低,但是米格列醇组较阿卡波糖组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HD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C的变化不显著。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但米格列醇组较轻微,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这些症状均会缓解,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阿卡波糖和米格列醇均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降糖药物,米格列醇略优。
作者:王桂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临床上以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伴有烧心、反酸、嗳气为主要表现。笔者自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丽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对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24例,患者经临床观察及相关检查确定为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给予补液、胰岛素等治疗,进行环境护理、呼吸道护理、补液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24例患者经过积极的补液、胰岛素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工作,有23例患者好转,好转率为95.8%,1例患者因高渗状态未得到纠正死亡,好转患者住院时间在10~12d。结论加强对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杨清灵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探讨我院老年肺炎住院患者抗生素用药现状及合理性。方法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判定指标主要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推荐的限定日使用量(DDD)及服用药物的利用指数(DUI)。结果本组经14~56d住院治疗,85例患者中治愈41例(48.24%),有效36例(42.35%),总有效率为90.59%。本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等14种抗生素,其中8例患者为3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头孢拉定+左氧氟沙星+氨曲南3例,青霉素+克林霉素+美罗培南2例,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炎虎宁2例,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氟康唑1例);剩余77例均为单一应用抗生素,经计算,头孢哌酮和青霉素的日处方剂量大于DDD,其他抗生素的日处方剂量均在DDD以下。结论我院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超剂量使用抗生素情况,抗生素使用量普遍偏高,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监测,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作者:郝欣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的住院先后顺序选取8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划分为两组,甲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乙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应用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荆淑杰;焦辉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与妊娠分娩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10例,根据羊水的残余量分为羊水量正常组(对照组)和羊水量偏少组(观察组),记录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并对比两组的妊娠结局,分析围生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宫内感染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采用剖宫产分娩的占56.9%(33/58),与对照组的26.5%(19/52)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孕妇阴道自然分娩率25.9%(15/58),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57.7%(30/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围生儿宫内感染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8.6%、21.0%、26.2%和0、9.6%、5.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胎膜早破引起的羊水量不同与终的妊娠分娩结局有明显的相关性,残余羊水量越少,剖宫产率越高,阴道自然分娩率越低,对围生儿的预后影响越大,因此需加强检测孕妇的羊水量,及时调整分娩方式,尽可能提高分娩治疗。
作者:胡玉玲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儿童心理科住院患儿陪护家长出现焦虑状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儿童心理科住院患儿陪护家长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陪护家长出现焦虑状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家长陪护期间出现焦虑情绪共计95例,占总数的59.38%,出现焦虑情绪的原因主要是担心患儿疾病无法治愈、经济负担、觉得精神病丢人、失去治疗信心、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得不降低等;通过对患儿家长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之后其焦虑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护理前其焦虑评分为(58.27±10.27),护理后焦虑评分为(28.37±5.36),另外55例陪护家长的焦虑评分为(17.29±3.59)。结论儿童心理科住院患儿陪护家长会因为环境原因、心理因素等各方面因素而出现焦虑状况,降低了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对陪护家长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其焦虑状况,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陈绍荣;丁辉燕;贾翠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门诊在糖尿病健康教育应用中的形式、实施效果,大限度提高糖尿病患者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糖尿病护理门诊就诊的患者97例,根据护理门诊特点设计系统的健康教育方案,采取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方法进行综合护理。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本组97例患者,94例患者血糖控制达标,3例未达标,总有效率为96.9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事件。结论糖尿病护理门诊是糖尿病健康教育是中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于提高糖尿病疗效,控制患者糖尿病发展,预防、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姜越;丁可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通过护理干预降低ICU医院感染率的对策。方法护理干预组的护理人员强化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加强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护理措施。结果常规护理医院感染19例,感染率7.2%;护理干预组医院感染12例,感染率4.6%,两组之间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医院院内感染率,ICU院内感染是可以防止的。
作者:陈立晶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研究分析多囊卵巢趋势的临床特点与意义。方法对400例多囊卵巢趋势(PCO-tensency,PCO-T)与4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患者在临床症状、B超表现、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病理等方面作了对比性研究。结果两组妇女的临床症状和B超表现相似,PCOS组LH、E2、T值明显升高(P<0.01),88.0%(88/100)的患者无排卵,子宫内膜增殖症的发生率较高(54.0%,54/100)。PCO-T组LH和T值虽在正常范围,但其均值较正常人升高(P<0.05),52.0%(54/100)子宫内膜表现为无排卵型,排卵者48.8%(22/48)内膜分泌不良。结论PCO-T也是一种较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它可能是PCOS的早期阶段,病情较轻,一部分可能是PCOS的漏诊。对PCO-T要多次测定内分泌激素水平,及早诊断和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廖娅萍;胡静;荣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对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用以指导临床有效用药。方法选择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年龄、性别、患肺结核的病程、糖尿病病程,基本资料大致相同。两组分别给予糖尿病教育及饮食控制,一组(治疗组)同时给予胰岛素及抗结核药物治疗。另一组(对照组)单纯给予抗肺结核药物的治疗。观察9个月后的治疗效果即FBG、2hPG、HbA1c、X线、痰菌转阴,结核中毒症状情况。结果50例中患者咳嗽、咳痰、胸痛、咯血、发热、盗汗症状及糖尿病代谢紊乱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治疗组血糖控制HbA1c<6.5%,其肺结核病灶吸收好转明显,痰检结核菌阳性转阴15例,治疗效果显著(P<0.05)。而对照组中HbA1c较治疗前进一步升高。结核病灶吸收好转8例,痰结核菌转阴患者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时,二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临床应当提高治疗和预防。
作者:张维静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机械通气的护理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在手术之后通过机械通气加强监护,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5~246h是所有患儿呼吸机的辅助时间,顺利拔管的有55例,占94.83%,再次插管的有2例,进行3次插管的有1例。在58例患儿当中,56例患儿治愈出院,死亡的有2例。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机械通气上,从患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呼吸机合理使用并利用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
作者:邱笑丽;顾玉琴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不同疗程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5d治疗法(观察组)以及14d治疗法(对照组),每组各44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进行安全性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有效率88.64%;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有效率90.91%。两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共发生不良反应5例(11.36%),对照组共发生不良反应10例(22.73%),两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甚佳,短期使用安全性更高。
作者:凌艳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内分泌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我科结合具体实际,采取了如下措施:转变护理思观、规范临床护理流程、调整护理模式加强检查督促、优化护理环境转变护理服务内涵、调整排班方式调动积极性、全程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施后护理满意98.53%、健康教育知晓率91.18%高于实施前的88.24%、73.53%;护理投诉和纠纷发生率0.00%低于实施前的5.88%(P<0.05)。结论内分泌科实施优质护理是护理模式的转归,使护理工作落到实处,顺应了护理工作的发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何峰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抗凝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采用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S)相结合对患者进行支架,应用抗凝血药物对患者进行术后抗凝护理,密切观察患者以防止血栓形成。结果对老年人实行PTCA+CS,并且术后合理应用抗凝药物82例患者均可有效缓解并预防血栓的形成。结论对术后患者进行相应观察与护理,预防血栓的形成,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丽娜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研究水翁皮Cleistocalyxoperculatus(Roxb.)Merr.etPerry的化学成分,为寻找水翁皮抗菌的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多种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和3,3'-O-二甲基鞣花酸(3,3'-di-O-methylellagicacid)。结论两种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甄惠娉;韩秀奇;郝虹;李书渊 刊期: 2014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