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髓外髓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张毓静;匡忠生

关键词:髓细胞肉瘤, 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髓外髓细胞肉瘤(myeloidsarcoma,M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M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MS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治疗与预后。结果MS没有特定的发生部位,初始时常表现为孤立性肿块。病理组织学特点为由各阶段髓系细胞构成,常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示4例中,3例MPO阳性(75%),4例CD43阳性(100%),4例CD34阳性(100%),1例CD68阳性(25%)。2例在肿块切除后1年内局部复发,并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结论MS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确诊,免疫组织化学对确诊具有重要作用。强有力的抗髓细胞白血病化疗可提高长期生存率。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沐浴抚触后床边听力筛查效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在床边沐浴抚触吃饱奶后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提高首次筛查通过率。方法选择我科出生的新生儿1000例,分两组。对照组500例每天上午由专职工作人员在专用房间里进行听力筛查,干预组500例,每天上午沐浴抚触吃饱奶后到床边筛查。结果干预组新生儿首次筛查通过率、再次筛查通过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沐浴抚触吃饱奶后再到床边筛查能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率,提高首次通过率,可减少住院期间重复测试和出院后的随访复查,从而减轻了家长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作者:刘玉青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50例临床检验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方法和结果,以此作为研究有效治疗疾病的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50例小儿肺炎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和总结其临床检验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中,62例患者显示血沉、白细胞以及CRP有明显升高现象。冷凝集试验显阳性50例,阳性率33.3%。痰培养支原体显阳性30例,阳性率20%。同时还出现心肌酶谱有较大改变、出现蛋白尿和肝功能轻微损伤等症状。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重要病原主要为肺炎支原体,在多项检验中变化较明显,在综合分析多项检验结果过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对提高诊治率有极大的意义。

    作者:赵志云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对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24例,患者经临床观察及相关检查确定为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给予补液、胰岛素等治疗,进行环境护理、呼吸道护理、补液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24例患者经过积极的补液、胰岛素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工作,有23例患者好转,好转率为95.8%,1例患者因高渗状态未得到纠正死亡,好转患者住院时间在10~12d。结论加强对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杨清灵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多囊卵巢趋势的临床特征与前瞻性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多囊卵巢趋势的临床特点与意义。方法对400例多囊卵巢趋势(PCO-tensency,PCO-T)与4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患者在临床症状、B超表现、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病理等方面作了对比性研究。结果两组妇女的临床症状和B超表现相似,PCOS组LH、E2、T值明显升高(P<0.01),88.0%(88/100)的患者无排卵,子宫内膜增殖症的发生率较高(54.0%,54/100)。PCO-T组LH和T值虽在正常范围,但其均值较正常人升高(P<0.05),52.0%(54/100)子宫内膜表现为无排卵型,排卵者48.8%(22/48)内膜分泌不良。结论PCO-T也是一种较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它可能是PCOS的早期阶段,病情较轻,一部分可能是PCOS的漏诊。对PCO-T要多次测定内分泌激素水平,及早诊断和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廖娅萍;胡静;荣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某院医院门诊感染的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医院门诊感染的现状,对其进行对策管理,使感染管理模式更趋向于规范化。方法了解我院门诊感染现状,并对其实施科学性管理。分别在开展管理前后2个月对门诊患者进行随机调查,各抽选200例,以发放问卷方式调查管理前后患者门诊感染发生率、满意度、服务质量等情况,调查后进行总结。结果实施后的院内感染率11%(11/100),显著低于实施前的26%(2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是96%(96/1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68%(6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施后的工作质量各方面水平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门诊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概率较高,必须实施管理对策,强化监测程度,为患者提供安全性高的就诊环境。

    作者:杨建国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又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基础应用课。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医学生素质教育意识的增强,改革基础实验教学,培养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在总结多年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十二五规划教学要求与培养目标,制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将本课程的实验教改目标定位于“顺应学科发展及社会需求的新变化,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和素质教育,以求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这一教改思路,我们在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校内实训室建设、教材建设、实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者:徐群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小儿肺炎的护理

    进入秋冬季,婴幼儿常常会因为天气的骤变,感染上疾病,其中小儿肺炎就是常见的一种。从我们临床实践中看,大多数孩子的家长由于缺乏医疗知识和经验,往往会把小儿肺炎误以为是一种感冒,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孩子的肺炎加重。为减轻小儿病痛,给予他们较强的临床护理,根据这点进行讨论。

    作者:蔡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结肠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讨论对于结肠癌患者围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釆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B组采取传统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快速康复护理组术前未安置胃管,未常规行全肠道灌洗。与传统护理组比较,该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总体并发症也明显少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对于结肠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翠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老年脑梗死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单纯给予丹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较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徐淑敏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新生儿床旁B超的护理现状与改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诊断已经成为了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手段,并且床旁B超技术在新生儿病症诊疗当中也起了重要作用。对于ICU中早产儿和一些新生儿疾病的诊疗,这种便捷的诊疗方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因此新生儿床旁B超的推广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国内新生儿床旁B超的护理现状和改进状况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作者:陈施雨;赵艳秋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大豆异黄酮对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测定和BGP mRNA的表达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大豆异黄酮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和骨钙素(BG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大鼠颅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大豆异黄酮(20、40、60、80μg/μL),另设空白对照组。MTT法测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提取细胞总RNA,RT-PCR半定量分析细胞BGPmRNA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60和80μg/μ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示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60和80μg/μL组BGPmRNA表达增强,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豆异黄酮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和BGP基因上调,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宋梅;王淑芳;黄永凯;王红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中医辨证治疗眩晕75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疗效,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眩晕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对照组应用中成药眩晕宁片,治疗组应用中医辨证法自拟药方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46例(61.33%),好转22例(29.34%),总有效率90.67%;对照组痊愈34例(45.33%),好转21例(28.00%),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疗效明确,且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房家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诱导透析前的护理(护理评估、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完善诱导透析前相关准备)、诱导透析中的护理、诱导透析后护理(严谨规范的下机护理、温馨夯实基础护理)。结果40例患者中健康教育知晓38例(95.00%,38/40),护理缺陷发生0例(0.0%,0/40)、诱导期透析患者陪护5例(12.50%,5/40),护理满意度40例(10.00%,40/40),随后维持性透析依从性好39例(97.50%,39/40)。结论血液透析诱导期进行护理干预患者能够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减少诱导期透析患者陪护,护理满意度高,维持性透析依从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孟建霞;赵玲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注射HBsAg-SCT质粒的HBV转基因小鼠血清转氨酶的检测分析

    目的:研究注射HBsAg-SCT质粒的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中转氨酶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遗传背景相同的HBsAg阴性正常鼠3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HBV转基因鼠30只为实验1组,注射HBsAg-SCT质粒的HBV转基因小鼠30只为实验2组。采集各组小鼠在8周龄时的血液,用全自动的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结果实验1组(HBV转基因小鼠未注射HBsAg-SCT质粒组)和实验2组(HBV转基因小鼠注射HBsAg-SCT质粒组)小鼠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实验1组小鼠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与实验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注射HBsAg-SCT质粒的HBV转基因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小鼠;但与未注射HBsAg-SCT质粒HBV转基因小鼠无明显差异。

    作者:邓玉红;袁静;徐六妹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与电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与电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2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给予观察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除(TURP),对照组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PKRP),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冲洗膀胱时间、手术的疗效、术中出血量、症状缓解程度和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症状缓解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3/6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44%(15/64),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相比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确切、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冲洗膀胱时间较短、术后不良反应少,还可以大大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游小波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依托咪酯注射用乳剂用于全身麻醉的研究进展

    依托咪酯是临床麻醉药物中常用的一种短效类镇静麻醉药,具有起效快、代谢快速等药代特点,且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抑制性较弱,多用于手术中进行全身麻醉。现将该药物用于全身麻醉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蒋江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凝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抗凝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采用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S)相结合对患者进行支架,应用抗凝血药物对患者进行术后抗凝护理,密切观察患者以防止血栓形成。结果对老年人实行PTCA+CS,并且术后合理应用抗凝药物82例患者均可有效缓解并预防血栓的形成。结论对术后患者进行相应观察与护理,预防血栓的形成,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丽娜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门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甲氧那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为门诊治疗提供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来本门诊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共有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68例,将治疗组采用的复方甲氧那明与对照组采用的氨苄西林治疗方法进行疗效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采用的复方甲氧那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其中治疗组显效41例(60.29%),总有效率89.70%;对照组显效27例(39.71%),总有效率70.59%。且经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复方甲氧那明进行门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良好,起效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轻,此外还能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因此值得在学校门诊等卫生所继续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海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蓝芩口服液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蓝芩口服液对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6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抗病毒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蓝芩口服液口服,两组持续治疗5~7d,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蓝芩口服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起效快、安全、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戚拥军;宋晓萍;国春玲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总有效率均为93.33%,两组总有效率相当(P>0.05);实验组治愈率为76.67%,对照组治愈率为63.33%,两组治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及术后感染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能够达到开腹手术的效果,但可明显减少创伤、出血量及并发症,可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作者:杨胜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