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50例临床检验分析

赵志云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临床检验, 细胞分析仪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方法和结果,以此作为研究有效治疗疾病的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50例小儿肺炎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和总结其临床检验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中,62例患者显示血沉、白细胞以及CRP有明显升高现象。冷凝集试验显阳性50例,阳性率33.3%。痰培养支原体显阳性30例,阳性率20%。同时还出现心肌酶谱有较大改变、出现蛋白尿和肝功能轻微损伤等症状。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重要病原主要为肺炎支原体,在多项检验中变化较明显,在综合分析多项检验结果过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对提高诊治率有极大的意义。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依托咪酯注射用乳剂用于全身麻醉的研究进展

    依托咪酯是临床麻醉药物中常用的一种短效类镇静麻醉药,具有起效快、代谢快速等药代特点,且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抑制性较弱,多用于手术中进行全身麻醉。现将该药物用于全身麻醉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蒋江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76例行白内障手术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白内障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以及相关人员满意程度等方面。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成本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人员满意程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护理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纪静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糖皮质激素不同疗程治疗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不同疗程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5d治疗法(观察组)以及14d治疗法(对照组),每组各44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进行安全性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有效率88.64%;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有效率90.91%。两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共发生不良反应5例(11.36%),对照组共发生不良反应10例(22.73%),两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甚佳,短期使用安全性更高。

    作者:凌艳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门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甲氧那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为门诊治疗提供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来本门诊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共有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68例,将治疗组采用的复方甲氧那明与对照组采用的氨苄西林治疗方法进行疗效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采用的复方甲氧那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其中治疗组显效41例(60.29%),总有效率89.70%;对照组显效27例(39.71%),总有效率70.59%。且经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复方甲氧那明进行门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良好,起效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轻,此外还能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因此值得在学校门诊等卫生所继续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海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应用相同剂量的低分子肝素,并在此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对照组的服用剂量为100毫克/次,每日1次;实验组的服用剂量为300毫克/次,每日1次。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显著高于对照组(75.0%),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用量为300mg/d的疗效比100mg/d更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妇科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病原菌、处理方法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四年间58例妇科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病例,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标准。结果妇科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2.41%,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G+球菌)为主,占58.62%,革兰阴性菌(G-杆菌)占39.65%,真菌占1.73%。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术中精细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重视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结果是降低妇科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重要方法。

    作者:赵娟;朱红梅;李平;刘芳林;霍晓红;李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131I治疗甲亢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131I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甲亢患者共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放射性131I治疗,对照组采用他巴唑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和好转的例数和比例分别达到19(63.3%)和10(33.3%),无效例数和比例为1(3.3%),治疗有效率为96.7%;而对照组中治愈和好转的例数和比例分别为13(43.3%)和7(23.3%),无效例数和比例为10(33.3%),治疗有效率为66.7%,两组患者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射性131I能够有效治疗甲亢,并且对比药物治疗能够大大提高其治愈率以及治疗有效率,同时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作者:樊爱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理分析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广泛,其本身所具备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具有较高的组织体液浓度,过敏反应少,使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范围及滥用现象逐渐扩大,并使头孢菌素的耐药性不断提高,不良反应增多,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中,每代头孢菌素类药物都有独特的药理特性,只有在掌握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理特性后,才能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现笔者主要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理,以此使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更好使用。

    作者:李健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小儿肺炎的护理

    进入秋冬季,婴幼儿常常会因为天气的骤变,感染上疾病,其中小儿肺炎就是常见的一种。从我们临床实践中看,大多数孩子的家长由于缺乏医疗知识和经验,往往会把小儿肺炎误以为是一种感冒,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孩子的肺炎加重。为减轻小儿病痛,给予他们较强的临床护理,根据这点进行讨论。

    作者:蔡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结肠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讨论对于结肠癌患者围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釆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B组采取传统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快速康复护理组术前未安置胃管,未常规行全肠道灌洗。与传统护理组比较,该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总体并发症也明显少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对于结肠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翠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80例奎硫平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喹硫平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时的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用喹硫平对观察组进行治疗,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对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在观察组中有21例患者显效,14例患者有效,5例患者无效,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体达到87.5%的有效率;在对照组中有21例患者显效,13例患者有效,6例患者无效,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体达到85%的有效率,两组的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第2、4、6周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BRMS测试,将其评分与治疗前的评分进行比较,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与喹硫平联合碳酸锂的疗效相似,都能比较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症状。相比之下,使用喹硫平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所以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适合临床上使用。

    作者:谭来娣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理筋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评价

    膝骨性关节炎主要病理特征为关节软骨破坏的慢性关节疾病,造成本病的因素为生物因素(如遗传、年龄、炎症等)及机械性损伤因素。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慢性疼痛、关节僵硬,畸形和活动障碍。笔者在全国著名骨伤专家赵文海教授指导下,于2013年1月至9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40例,采取手法治疗,效果显著,具体如下。

    作者:赵长伟;梁运海;闻辉;徐立光;赵文海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新生儿床旁B超的护理现状与改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诊断已经成为了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手段,并且床旁B超技术在新生儿病症诊疗当中也起了重要作用。对于ICU中早产儿和一些新生儿疾病的诊疗,这种便捷的诊疗方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因此新生儿床旁B超的推广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国内新生儿床旁B超的护理现状和改进状况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作者:陈施雨;赵艳秋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我国老年人的通俗心理卫生

    本文在我国老龄化现状下探讨老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养老制度中所存在的不足,并对我国老人生活现状进行总体概述,提出针对性意见及建议,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增加老年人生活幸福感。

    作者:郭丰秀;蔡佳佳;董慈;陈冉;余明;王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米格列醇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目的:对米格列醇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米格列醇组和阿卡波糖组,每组40例,比较治疗前及1、2、3个疗程过程中的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种药物均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尤其对餐后高血糖症状缓解较为明显,第3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HbA1c均降低,但是米格列醇组较阿卡波糖组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HD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C的变化不显著。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但米格列醇组较轻微,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这些症状均会缓解,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阿卡波糖和米格列醇均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降糖药物,米格列醇略优。

    作者:王桂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舒适护理应用心得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的住院先后顺序选取8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划分为两组,甲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乙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应用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荆淑杰;焦辉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探讨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实践情况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8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加强细节管理的临床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护理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效果、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满意度评价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细节管理,能够明显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对于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

    作者:李金娟;陈翠青;王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浅谈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因素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发病、疑难病。根据内外统计精神分裂症总患病率为5.69%,患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即使得到专科医院的系统治疗,大多数都能达到显著进步程度出院,但出院后病情复发率很高,经临床研究发现50%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院后第1年复发,80%的患者在5年内复发,给患者健康及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痛苦和危害[1,2]。虽然许多研究都表明精神病阳性家族史、不良病前人格、反复发作的精神分裂症、病程较长的精神分裂症、服用的药物等都影响复发率,但临床的高复发率究竟是什么原因,具体报道如下。浅谈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因素有如下3个方面。

    作者:张亚男;崔虎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癌症患者恶心与呕吐的分析和护理

    恶心与呕吐是癌症患者疾病和治疗期间常见的临床表现。恶心与呕吐不但使患者感到不适及意志消沉,而且会引起厌食、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甚至严重者可使患者延迟治疗或放弃治疗。因此恶心与呕吐的护理在对癌症患者的护理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50例癌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谭春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水翁皮化学成分研究(Ⅰ)

    目的:研究水翁皮Cleistocalyxoperculatus(Roxb.)Merr.etPerry的化学成分,为寻找水翁皮抗菌的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多种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和3,3'-O-二甲基鞣花酸(3,3'-di-O-methylellagicacid)。结论两种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甄惠娉;韩秀奇;郝虹;李书渊 刊期: 2014年第2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