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云
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不同疗程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5d治疗法(观察组)以及14d治疗法(对照组),每组各44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进行安全性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有效率88.64%;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有效率90.91%。两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共发生不良反应5例(11.36%),对照组共发生不良反应10例(22.73%),两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甚佳,短期使用安全性更高。
作者:凌艳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76例行白内障手术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白内障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以及相关人员满意程度等方面。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成本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人员满意程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护理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纪静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型镇痛泵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均给予自控型镇痛泵镇痛治疗和相关护理,观察术后4、8、12、24及48h疼痛程度变化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4、8、12、24及48h疼痛程度VAS评分分别为(1.89±1.14)、(1.82±1.08)、(1.79±0.98)、(1.52±0.74)及(1.23±0.69),术后4、8、12h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及48h疼痛程度VAS评分均较术后4、8、12h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不良反应包括恶心3例(5.0%)、呕吐2例(3.3%)、尿潴留3例(5.0%)、皮肤瘙痒4例(6.7%)、未发现呼吸循环抑制病例。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型镇痛泵治疗镇痛效果理想,配合相关护理工作可提高镇痛效果、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骨搬移技术是一种治疗骨髓炎所致骨缺损的有效的方式和方法。骨搬移技术的出现以及在全世界的推广和普及经历了一些艰辛的历程,但是由于骨搬移技术有科学的理论支撑同时骨搬移技术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因此大家不断的探索研究骨搬移法,不断总结操作的技巧和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
作者:侯福山;尹芸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提高八味益肾丸半成品质量控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八味益肾丸半成品雄蚕蛾油中多种脂肪酸成分含量。结果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α-亚麻酸甲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72~6.800mg/mL(r=0.9999)、0.063~1.575mg/mL(r=0.9998)、0.395~9.887mg/mL(r=0.9999)、0.084~2.098mg/mL(r=0.9998)、0.405~10.124mg/mL(r=0.9999);各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1%、103.09%、102.05%、101.67%和100.22%;RSD分别为0.78%、1.26%、1.10%、0.95%和1.62%(n=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简便、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适用于蚕蛾油中多种脂肪酸成分的同时检测,可为八味益肾丸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任桂玲;董晓强;郭艳玲;李沈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儿童心理科住院患儿陪护家长出现焦虑状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儿童心理科住院患儿陪护家长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陪护家长出现焦虑状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家长陪护期间出现焦虑情绪共计95例,占总数的59.38%,出现焦虑情绪的原因主要是担心患儿疾病无法治愈、经济负担、觉得精神病丢人、失去治疗信心、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得不降低等;通过对患儿家长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之后其焦虑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护理前其焦虑评分为(58.27±10.27),护理后焦虑评分为(28.37±5.36),另外55例陪护家长的焦虑评分为(17.29±3.59)。结论儿童心理科住院患儿陪护家长会因为环境原因、心理因素等各方面因素而出现焦虑状况,降低了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对陪护家长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其焦虑状况,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陈绍荣;丁辉燕;贾翠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前外侧解剖钢板内固定在Pilon骨折应用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因Pilon骨折需行胫骨远端前外侧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50例,其中按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14例,Ⅱ型24例Ⅲ型12例。结果随访该50例患者,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按Mazur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估,愈合优30例,良12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4%。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3.5周。结论经临床验证,治疗Pilon骨折目前理想的内固定物为胫骨远端前外侧解剖钢板,选择恰当的手术时间和早期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是保证疗效满意的重要环节。
作者:何东伟;张静;张惠杰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对米格列醇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米格列醇组和阿卡波糖组,每组40例,比较治疗前及1、2、3个疗程过程中的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种药物均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尤其对餐后高血糖症状缓解较为明显,第3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HbA1c均降低,但是米格列醇组较阿卡波糖组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HD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C的变化不显著。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但米格列醇组较轻微,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这些症状均会缓解,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阿卡波糖和米格列醇均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降糖药物,米格列醇略优。
作者:王桂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了呼吸科1例肺部真菌、细菌混合感染患者的治疗,分析评价治疗方案,提出药学建议,并进行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的建议被采纳,患者的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的参与可以协助临床医师制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谢宁;肖建;薛晓红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激惹因子测评及心理社会危机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防范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精神病患者,病史中均有暴力行为史,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采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中激惹因子项目,对两组患者进行激惹因子分值测评,对照组患者只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激惹因子分值的高低和患者情绪反应评估,采取相应的心理社会危机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由干预前的35.29%下降至5.88%,对照组暴力行为发生率由干预前的35.35%下降至22.58%,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激惹因子分值高低和患者情绪反应评估,采取相应的心理社会危机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发生。
作者:季永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评价我院住院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性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抗肿瘤药物使用类别进行统计,分析其销售金额和比例,统计各抗肿瘤药物用药频度并进行排序。结果2013我院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多的前3类抗肿瘤药物分别是: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及其衍生物、抗代谢类、生物靶向类抗肿瘤药物;用药频度前3位是:卡培他滨片、顺铂针、5-氟尿嘧啶。结论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符合规范。
作者:沙菲;郑志伟;朱志伟;周颖;朱辉德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通过分析医院门诊感染的现状,对其进行对策管理,使感染管理模式更趋向于规范化。方法了解我院门诊感染现状,并对其实施科学性管理。分别在开展管理前后2个月对门诊患者进行随机调查,各抽选200例,以发放问卷方式调查管理前后患者门诊感染发生率、满意度、服务质量等情况,调查后进行总结。结果实施后的院内感染率11%(11/100),显著低于实施前的26%(2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是96%(96/1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68%(6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施后的工作质量各方面水平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门诊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概率较高,必须实施管理对策,强化监测程度,为患者提供安全性高的就诊环境。
作者:杨建国 刊期: 2014年第27期
临床上低血糖的病因较多,变现为患者血糖降低,刺激交感神经,脑细胞功能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的综合征。其诊断标准为患者实际测量血糖在2.8mmol/L以下[1]。低血糖的患者发病较快,若脑部缺氧及供能状态不能及时恢复,可造成无法挽回的脑部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2]。本文研究中,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6例低血糖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月娥;许景芝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妙固口腔溃疡含漱液治疗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8例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应用妙固口腔溃疡含漱液治疗,对照组应用替硝唑含漱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Ⅲ度以上口腔溃疡的发生、放疗后1个月口腔溃疡恢复情况、治疗期间使用一般止痛药及阿片类止痛药、抗菌药物使用例数、口干、体质量下降情况及按疗程完成用药的顺应性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明显差异。结论妙固口腔溃疡含漱液治疗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有很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
作者:李鹏;潘婕;周鸣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喹硫平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时的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用喹硫平对观察组进行治疗,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对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在观察组中有21例患者显效,14例患者有效,5例患者无效,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体达到87.5%的有效率;在对照组中有21例患者显效,13例患者有效,6例患者无效,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体达到85%的有效率,两组的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第2、4、6周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BRMS测试,将其评分与治疗前的评分进行比较,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与喹硫平联合碳酸锂的疗效相似,都能比较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症状。相比之下,使用喹硫平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所以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适合临床上使用。
作者:谭来娣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疗效,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眩晕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对照组应用中成药眩晕宁片,治疗组应用中医辨证法自拟药方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46例(61.33%),好转22例(29.34%),总有效率90.67%;对照组痊愈34例(45.33%),好转21例(28.00%),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疗效明确,且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房家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膝骨性关节炎主要病理特征为关节软骨破坏的慢性关节疾病,造成本病的因素为生物因素(如遗传、年龄、炎症等)及机械性损伤因素。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慢性疼痛、关节僵硬,畸形和活动障碍。笔者在全国著名骨伤专家赵文海教授指导下,于2013年1月至9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40例,采取手法治疗,效果显著,具体如下。
作者:赵长伟;梁运海;闻辉;徐立光;赵文海 刊期: 2014年第27期
进入秋冬季,婴幼儿常常会因为天气的骤变,感染上疾病,其中小儿肺炎就是常见的一种。从我们临床实践中看,大多数孩子的家长由于缺乏医疗知识和经验,往往会把小儿肺炎误以为是一种感冒,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孩子的肺炎加重。为减轻小儿病痛,给予他们较强的临床护理,根据这点进行讨论。
作者:蔡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研究胃镜临床应用于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实用价值及临床特征表现。方法通过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消化性溃疡的老年患者89例,作为老年组;另外还设立了对照组:青壮年组,选取了未到退休年龄的患有消化性溃疡的青壮年患者96例。并对上述两组胃镜检查后,做临床特点分析。结果正常溃疡表现会有明显的腹痛症状,而老年组大约50.56%的患者出现该临床表征,明显区别于青壮年组(腹痛率84.38%),经过统计学分析,这明显的差异性存在意义。另外,老年组中胃溃疡的所占比例(57.3%)高,而在青壮年组中则是十二指肠溃疡的所占比例(54.2%)高,并且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也是成立的。其中老年组胃溃疡的发生部位在胃体部多见(41.2%),溃疡病灶区较大(d>2cm的溃疡占30.3%)而十二指肠溃疡则以球部为主。出血性溃疡的占比也高达(53.42%)。经统计学分析,这些体征明显区别于青壮年组。结论通过对两组的临床症状和表现综合分析,发现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表现与正常表现差异较大,常见的发病部位也不同(胃溃疡居多),病灶区域大,易伴随其他严重的副症。
作者:王自启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病原菌、处理方法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四年间58例妇科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病例,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标准。结果妇科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2.41%,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G+球菌)为主,占58.62%,革兰阴性菌(G-杆菌)占39.65%,真菌占1.73%。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术中精细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重视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结果是降低妇科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重要方法。
作者:赵娟;朱红梅;李平;刘芳林;霍晓红;李梅 刊期: 2014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