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纪静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白内障手术,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76例行白内障手术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白内障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以及相关人员满意程度等方面。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成本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人员满意程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护理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某院老年肺炎住院患者抗生素合理用药的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我院老年肺炎住院患者抗生素用药现状及合理性。方法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判定指标主要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推荐的限定日使用量(DDD)及服用药物的利用指数(DUI)。结果本组经14~56d住院治疗,85例患者中治愈41例(48.24%),有效36例(42.35%),总有效率为90.59%。本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等14种抗生素,其中8例患者为3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头孢拉定+左氧氟沙星+氨曲南3例,青霉素+克林霉素+美罗培南2例,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炎虎宁2例,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氟康唑1例);剩余77例均为单一应用抗生素,经计算,头孢哌酮和青霉素的日处方剂量大于DDD,其他抗生素的日处方剂量均在DDD以下。结论我院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超剂量使用抗生素情况,抗生素使用量普遍偏高,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监测,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作者:郝欣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新生儿沐浴抚触后床边听力筛查效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在床边沐浴抚触吃饱奶后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提高首次筛查通过率。方法选择我科出生的新生儿1000例,分两组。对照组500例每天上午由专职工作人员在专用房间里进行听力筛查,干预组500例,每天上午沐浴抚触吃饱奶后到床边筛查。结果干预组新生儿首次筛查通过率、再次筛查通过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沐浴抚触吃饱奶后再到床边筛查能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率,提高首次通过率,可减少住院期间重复测试和出院后的随访复查,从而减轻了家长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作者:刘玉青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注射HBsAg-SCT质粒的HBV转基因小鼠血清转氨酶的检测分析

    目的:研究注射HBsAg-SCT质粒的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中转氨酶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遗传背景相同的HBsAg阴性正常鼠3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HBV转基因鼠30只为实验1组,注射HBsAg-SCT质粒的HBV转基因小鼠30只为实验2组。采集各组小鼠在8周龄时的血液,用全自动的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结果实验1组(HBV转基因小鼠未注射HBsAg-SCT质粒组)和实验2组(HBV转基因小鼠注射HBsAg-SCT质粒组)小鼠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实验1组小鼠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与实验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注射HBsAg-SCT质粒的HBV转基因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小鼠;但与未注射HBsAg-SCT质粒HBV转基因小鼠无明显差异。

    作者:邓玉红;袁静;徐六妹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小儿肺炎的护理

    进入秋冬季,婴幼儿常常会因为天气的骤变,感染上疾病,其中小儿肺炎就是常见的一种。从我们临床实践中看,大多数孩子的家长由于缺乏医疗知识和经验,往往会把小儿肺炎误以为是一种感冒,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孩子的肺炎加重。为减轻小儿病痛,给予他们较强的临床护理,根据这点进行讨论。

    作者:蔡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某院医院门诊感染的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医院门诊感染的现状,对其进行对策管理,使感染管理模式更趋向于规范化。方法了解我院门诊感染现状,并对其实施科学性管理。分别在开展管理前后2个月对门诊患者进行随机调查,各抽选200例,以发放问卷方式调查管理前后患者门诊感染发生率、满意度、服务质量等情况,调查后进行总结。结果实施后的院内感染率11%(11/100),显著低于实施前的26%(2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是96%(96/1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68%(6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施后的工作质量各方面水平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门诊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概率较高,必须实施管理对策,强化监测程度,为患者提供安全性高的就诊环境。

    作者:杨建国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机械通气的护理研究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机械通气的护理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在手术之后通过机械通气加强监护,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5~246h是所有患儿呼吸机的辅助时间,顺利拔管的有55例,占94.83%,再次插管的有2例,进行3次插管的有1例。在58例患儿当中,56例患儿治愈出院,死亡的有2例。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机械通气上,从患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呼吸机合理使用并利用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

    作者:邱笑丽;顾玉琴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应用相同剂量的低分子肝素,并在此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对照组的服用剂量为100毫克/次,每日1次;实验组的服用剂量为300毫克/次,每日1次。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显著高于对照组(75.0%),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用量为300mg/d的疗效比100mg/d更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依托咪酯注射用乳剂用于全身麻醉的研究进展

    依托咪酯是临床麻醉药物中常用的一种短效类镇静麻醉药,具有起效快、代谢快速等药代特点,且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抑制性较弱,多用于手术中进行全身麻醉。现将该药物用于全身麻醉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蒋江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八味益肾丸中雄蚕蛾油质4量控制的研究

    目的:提高八味益肾丸半成品质量控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八味益肾丸半成品雄蚕蛾油中多种脂肪酸成分含量。结果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α-亚麻酸甲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72~6.800mg/mL(r=0.9999)、0.063~1.575mg/mL(r=0.9998)、0.395~9.887mg/mL(r=0.9999)、0.084~2.098mg/mL(r=0.9998)、0.405~10.124mg/mL(r=0.9999);各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1%、103.09%、102.05%、101.67%和100.22%;RSD分别为0.78%、1.26%、1.10%、0.95%和1.62%(n=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简便、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适用于蚕蛾油中多种脂肪酸成分的同时检测,可为八味益肾丸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任桂玲;董晓强;郭艳玲;李沈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凝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抗凝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采用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S)相结合对患者进行支架,应用抗凝血药物对患者进行术后抗凝护理,密切观察患者以防止血栓形成。结果对老年人实行PTCA+CS,并且术后合理应用抗凝药物82例患者均可有效缓解并预防血栓的形成。结论对术后患者进行相应观察与护理,预防血栓的形成,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丽娜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在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措施对改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加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DVT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干预组总有效溶解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DVT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措施有助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溶栓溶解率。

    作者:王利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1例肺部真菌、细菌混合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了呼吸科1例肺部真菌、细菌混合感染患者的治疗,分析评价治疗方案,提出药学建议,并进行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的建议被采纳,患者的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的参与可以协助临床医师制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谢宁;肖建;薛晓红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某院2013年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分析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评价我院住院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性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抗肿瘤药物使用类别进行统计,分析其销售金额和比例,统计各抗肿瘤药物用药频度并进行排序。结果2013我院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多的前3类抗肿瘤药物分别是: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及其衍生物、抗代谢类、生物靶向类抗肿瘤药物;用药频度前3位是:卡培他滨片、顺铂针、5-氟尿嘧啶。结论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符合规范。

    作者:沙菲;郑志伟;朱志伟;周颖;朱辉德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我国老年人的通俗心理卫生

    本文在我国老龄化现状下探讨老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养老制度中所存在的不足,并对我国老人生活现状进行总体概述,提出针对性意见及建议,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增加老年人生活幸福感。

    作者:郭丰秀;蔡佳佳;董慈;陈冉;余明;王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老年脑梗死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单纯给予丹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较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徐淑敏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蓝芩口服液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蓝芩口服液对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6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抗病毒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蓝芩口服液口服,两组持续治疗5~7d,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蓝芩口服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起效快、安全、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戚拥军;宋晓萍;国春玲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131I治疗甲亢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131I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甲亢患者共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放射性131I治疗,对照组采用他巴唑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和好转的例数和比例分别达到19(63.3%)和10(33.3%),无效例数和比例为1(3.3%),治疗有效率为96.7%;而对照组中治愈和好转的例数和比例分别为13(43.3%)和7(23.3%),无效例数和比例为10(33.3%),治疗有效率为66.7%,两组患者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射性131I能够有效治疗甲亢,并且对比药物治疗能够大大提高其治愈率以及治疗有效率,同时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作者:樊爱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80例奎硫平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喹硫平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时的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用喹硫平对观察组进行治疗,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对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在观察组中有21例患者显效,14例患者有效,5例患者无效,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体达到87.5%的有效率;在对照组中有21例患者显效,13例患者有效,6例患者无效,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体达到85%的有效率,两组的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第2、4、6周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BRMS测试,将其评分与治疗前的评分进行比较,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与喹硫平联合碳酸锂的疗效相似,都能比较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症状。相比之下,使用喹硫平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所以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适合临床上使用。

    作者:谭来娣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癌症患者恶心与呕吐的分析和护理

    恶心与呕吐是癌症患者疾病和治疗期间常见的临床表现。恶心与呕吐不但使患者感到不适及意志消沉,而且会引起厌食、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甚至严重者可使患者延迟治疗或放弃治疗。因此恶心与呕吐的护理在对癌症患者的护理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50例癌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谭春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舒适护理应用心得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的住院先后顺序选取8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划分为两组,甲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乙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应用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荆淑杰;焦辉 刊期: 2014年第2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