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护理要点分析

杨丽莉

关键词:脑炎, 循证护理, 手足口病, 患者, 小儿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循证护理的护理要点。方法基于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所收治的60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划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循证护理组,两组病例各为30例,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氯化物含量、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水平、葡萄糖含量以及蛋白含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对于护理前,护理后两组患者氯化物含量、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水平、葡萄糖含量以及蛋白含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中循证护理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所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家属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循证护理组明显比常规护理组好,两组所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的护理中,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地改善,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满意度,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明显地降低,在临床中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的比较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很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当代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途径选择上,主要有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两种方法,在护理过程中有各自的优缺点。本文综述了经股动脉途径和经桡动脉途径手术后护理的优缺点,分析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各种护理因素的影响。

    作者:张秀杰;李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住院糖尿病患者存在及潜在的护理风险,结合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创建满足糖尿病安全风险管理,引导临床规避护理风险。结果一般出错由原来的11起下降为3起,患者投诉的情况由9起降到1起;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92.46%上升为97.95%。结论糖尿病患者通过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预防不同风险的产生,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文新;金淑云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阿司匹林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催化剂下制备阿司匹林中水杨酸的含量,重结晶的优化条件以及重结晶后水杨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使用不同的催化剂制备阿司匹林的粗品,经过产率和水杨酸含量的综合分析,选出一种较好的催化剂,终确定一种优于实验教材的工艺。结果无论选哪种催化剂,使用乙醇∶乙醚∶水=4∶1∶15的混合溶剂制得的重结晶产品都比使用乙醇∶水=1∶3制得的重结晶产品的产率高,杂质的含量少。结论阿司匹林的制备、重结晶的佳工艺是:使用亚硫酸氢钠做催化剂,使用乙醇∶乙醚∶水=4∶1∶15的混合溶剂制得重结晶产品。

    作者:李玉贤;张云封;张俊利;朱浩然;刘博文;马亚娟;杜彦飞;王东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针对优势护理服务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展开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4~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30例,采用一般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8%;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为60%,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诊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能够达到较好的干预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郑绪莲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医院药剂科管理模式之我见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各界对医院药剂管理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在医院的药剂科管理中一定要把服务患者作为中心点,把临床药学作临床为基础,把合理用药、促进临床科学作为终目的。本文将对如何改进医院医院药剂科管理模式、提高医院药剂科管理效益进行探讨。

    作者:胡珍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高校男护生临床实习的心理压力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减轻男护士在临床实习中的压力,使其在临床护理岗位上实现自己的理想。方法通过谈心、向带教老师了解及调查问卷等方法,了解我院32名男护生在临床实习中感受到的压力,然后提出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男护生实习中存在各种压力进行分析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男护生的实习效果,为其日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论在男护生的临床实习中,带教老师要给予正确引导,使其在护理工作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作者:迟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安全型留置针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和研究安全型留置针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艾滋病患者36例,将其做为对照组(采用普通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42例艾滋病患者做为观察组(采用安全型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发生率为0.0%;对照组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发生率为12.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者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安全型留置针应用于艾滋病患者输液治疗中,能够有效预防护理人员在行护理操作时针刺伤,减少职业暴露发生概率,对减轻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及保护医护人员身心健康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耀梅;黄瑞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保洁员在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通过对保洁员的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患儿安全。方法对科室保洁员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出合理的培训方案,完善工作制度、流程及工作职责,以提高保洁员对院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执行力。结果对保洁员进行培训与管理,加强监管,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确保了医疗安全。结论对保洁员进行培训与管理,是减少院感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朱兰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以来收治的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遵医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6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8.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的效果较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遵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珍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医院中药房的发展现状与科学化管理之我见

    中药房是一家综合性医院重要的对外服务窗口,多年来,为无数患者带来了良好的医疗服务,但它自身的发展现状确实不容乐观的。现在许多医院普遍存在着不重视中医中药的情况,而且中药房自身在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上相对落后,这些外在的内在的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中药房的医疗质量和服务书评造成不良影响,严重限制了中药房的持续发展,极不利于中药房临床治疗的安全有效性,同时医院的整体形象也大打折扣。通过建立严格有效、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完善医疗服务各项细节和加强法法律法规意识等措施可以实现中药房的科学化管理,这无论是对中药房的自身维护与发展还是医院良好形象的建立都有着重大推动作用。

    作者:徐广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综合康复护理

    目的:总结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护理经验,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8例多发性硬化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症状的护理、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患者的病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有效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是提高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燕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优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从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结合的综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效果更佳。结论优质护理能极大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韩卫香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8例术后镇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10 min开始实施镇痛,首先给予镇痛负荷量,而后实施自控静脉镇痛。对照组镇痛配方为舒芬太尼、昂丹司琼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中,混匀后,其中3~5 mL作为镇痛负荷量,其余术后静脉持续泵注。观察组镇痛配方为舒芬太尼、地佐辛、昂丹司琼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中,混匀后,其中10 mL作为镇痛负荷量,其余术后静脉持续泵注。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察组术后2、6、12、24、48 h觉模拟评分分别和对照组同时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对照组术后镇痛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9%;观察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梁显天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移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锁定钢板组与普通钢板组,锁定钢板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普通钢板组采用普通钢板治疗,术后1、3个月及1年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eer评分均有所改善,但锁定钢板组评分改善情况优于普通钢板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70%,普通钢板组优良率为3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3,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均可治疗移位肱骨近端骨折,但锁定钢板治疗效果优于普通钢板治疗。

    作者:雷洋;张文化;冯佳男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护理带教中PDCA循环质量管理措施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护理带教中PDCA循环质量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接收的高等护理专业护生146名,根据带教方案分为两组,73名护生实施传统带教为对照组,73名护生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措施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生的整体护理综合能力及对临床带教工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生综合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整体护理综合能力的认定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对临床带教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带教中, PDCA循环质量管理措施可充分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护生的整体护理综合能力。

    作者:熊桂华;刘兴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循证护理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循证护理的护理要点。方法基于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所收治的60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划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循证护理组,两组病例各为30例,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氯化物含量、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水平、葡萄糖含量以及蛋白含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对于护理前,护理后两组患者氯化物含量、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水平、葡萄糖含量以及蛋白含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中循证护理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所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家属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循证护理组明显比常规护理组好,两组所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的护理中,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地改善,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满意度,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明显地降低,在临床中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杨丽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肝移植术后并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地探讨本科肝移植术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本科室10例肝移植术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综合的护理方法,重视基础护理,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及维护,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流行。结果进行肝移植术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原因分析,选择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结论肝移植患者自身原因及术后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各种侵入性监测及治疗的实施均会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郭韵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基于辛伐他汀对厄贝沙坦药代动力学影响的实验探索

    目的:对基于辛伐他汀对厄贝沙坦药代动力学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24只白兔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白兔分成对4组,每个组别各6例。分别为诱导3d组、诱导5d组、对照3d组以及对照组5d组。对照组实施浓度为2%的羧甲基纤维素以及厄贝沙坦灌胃,实验组实施辛伐他汀的2%羧甲基纤维素溶液合并厄贝沙坦灌胃。使用HPLC-荧光法对白兔的血药浓度进行检测。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5 d与诱导5 d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3 d组以及诱导5 d组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诱导5 d组对厄贝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存在显著的影响,影响机制可能与P-gp密切相关。

    作者:史欣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联合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价值

    目的:联合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核糖体抗体、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6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的自身抗体。结果58例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抗核糖体抗体、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7.2%、20.7%、10.3%,三种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82.8%。结论抗核小体抗体、抗核糖体抗体、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联合检测提高了SLE的诊断阳性率,可作为SLE诊断有效地辅助手段。

    作者:周磊;高波;高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探析颈内静脉漂浮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在心内科急救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颈内漂浮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对32例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穿刺技术,经颈内静脉放入球囊漂浮导管,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结果32例中26例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立刻起搏成功,有效起搏平均时间为6 min,6例患者手术操作失败。结论颈内静脉漂浮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可以快速地恢复心脏的跳动,得以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心脏复苏的成功率。

    作者:刘曙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