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对性非语言性护理沟通服务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邓思梅

关键词:非语言性护理, 心肌梗死, 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对性非语言性护理沟通服务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8例心肌梗死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88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44例患者,对照组44例患者,并对对照组的44例患者实施常规的心理护理,对干预组44例患者的护理则在上述基础上实施针对性非语言护理服务,并在护理结束后,采用HAMA焦虑量表和焦虑程度比较法进行2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的护理及研究分析后发现,相比于对照组的患者,干预组的44例患者的在焦虑量表评分中的评分更低(P<0.05),另外,在焦虑消除率的比较方面,干预组的消除率(86.3%)大于对照组(29.5%),且差异上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发现,对脑梗死患者使用针对性非非语言性护理,可有效缓解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感,减少并发症,应用效果显著,应推广使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微课件的师生换位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运用师生换位教学,通过微课件的制作,同时在执教理念上、具体的执教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使高等教育模式更趋于现代化、人性化、灵活化、合作化、精细化。

    作者:赵荷艳;薛建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的LC手术时机探讨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的55%~60%,主要原因感染灶的存在及感染灶不断释放的细菌引起全身的菌血症和毒血症是造成微循环障碍,微循环的障碍,胰腺局部缺血状态是水肿性胰腺炎发展到出血坏死性的关键所在。有结石等因素引起感染或胆石迁移过程中造成的奥迪氏括约肌水肿痉挛,引起胆汁、胰液分泌不畅,高压胆汁逆流至胰管所致。目前对于本病的手术时机的选择仍有争议。现通过对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4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外科手术治疗时机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的55%~60%,主要原因感染灶的存在及感染灶不断释放的细菌引起全身的菌血症和毒血症是造成微循环障碍,微循环的障碍,胰腺局部缺血状态是水肿性胰腺炎发展到出血坏死性的关键所在。有结石等因素引起感染或胆石迁移过程中造成的奥迪氏括约肌水肿痉挛,引起胆汁、胰液分泌不畅,高压胆汁逆流至胰管所致。目前对于本病的手术时机的选择仍有争议。现通过对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4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外科手术治疗时机进行探讨。

    作者:王文全;陈相;尹建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胃镜止血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焦虑紧张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急诊胃镜止血中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焦虑紧张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需要进行胃镜止血的患者,随机地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龄为(40.5±8.4)岁,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为(45.5±6.4)岁。观察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进行心理护理的干预,对照组仅仅使用胃镜检查进行护理。对两组的出血病因检出率和止血的效果进行对比,并且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出血病因检出率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止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的不良情绪的产生与患者的职业、性格、文化程度紧密相关,将心理干预前和干预后的两组数据进行对比,观察组的不良情绪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的干预,尤其是在在急诊胃镜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胃镜检查患者的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消除心理紧张感,让患者顺利地进行检查,同时在检查的过程中,患者可以得到很好的止血效果,患者的满意程度提高。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利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减轻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患者的焦虑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人工流产未婚青少年共94例,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常规进行手术治疗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组则由专科护士分别于术前、术后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经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护理干预组组患者的SAS评分及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11例患者术前出现中度焦虑,5例患者术后出现中度焦虑外,护理干预组2例患者术前出现中度焦虑,1例患者术后出现中度焦虑,术后7 d患者评分均低于59分为轻度焦虑,恢复良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焦虑情绪,术后通过大力宣传生殖健康与避孕知识学会科学避孕,可有效地降低流产率和重复流产率,保障其生殖健康,减少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及后遗症有着重要意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冯晶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浅谈肾内科常见病的疾病成因

    据统计,全世界有超过5亿人次罹患肾脏疾病,每年被肾脏疾病夺取生命的患者更是超过百万人次之多。肾脏疾病早已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大敌,严重吞噬着全世界人们的健康。对此,文章通过对临床当中为常见的肾脏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从肾脏疾病成因的角度寻求其治疗和攻克的途径,以期为肾内科临床医学实践提供些许助力。

    作者:朱宁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阿归养血颗粒油状物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目的:应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正交设计,优选阿归养血颗粒油状物β-环糊精佳包合工艺。方法以包合物油利用率、包合物含油率、包合物收得率为考察指标,经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正交设计,考察油状物/β-环糊精(mL/g)、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乙醇/油状物(%)等因素,终确立阿归养血颗粒油状物β-环糊精佳包合工艺。结果佳包合工艺:即油状物/β-环糊精为1∶10,包合温度为40℃,乙醇/油状物为20%,包合1 h。结论采用多指标评分法结合正交设计优选得到阿归养血颗粒油状物佳包合工艺,为阿归养血颗粒制备及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作者:程丽娟;乐治平;易航;何纯斌;杨明;万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护士心语园地与护士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专科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管理对策。方法我院注册的神经内外科8个病区中的四个病区中60名护士设为实验组与另外四个病区60名护士设为对照组对他们进行压力调查后设立护士心语书面园地与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干预。结果实验组工作效率及质量高,而对照组职业倦怠感明显,护理质量低于全院平均水平。结论及时发现护士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降低职业倦怠感,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静;张瑞敏;陈秋兰;杜立新;王振华;贾培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在上尿路结石预防性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根据尿路结石的类型采用不同饮食预防性治疗在预防结石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将我科600例上尿路结石术后患者分成两组各300例,实验组取石术后对不同类型的尿路结石采用不同的饮食预防性治疗,对照组则仅行普通的术后宣教,对两组术后6~22个月内的结石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6、12、22个月结石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类型的尿路结石采用不同的饮食预防性治疗,可有效解决结石的易复发性,提高基层社区群众身体健康和减轻经济负担。

    作者:杨彬;丁敏;曹智勇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我院80例支气管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氨茶碱,观察组给予多索茶碱。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评定治疗效果,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FEV1、PEF、FEV1/FVC和对照组治疗后的FEV1、PEF、FEV1/F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效果显著,其临床效果优于氨茶碱,值得借鉴。

    作者:李宏才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健康教育在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住院糖尿病患应用临床效果价值。方法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江苏省南通老年康复医院住院糖尿病120例,通过入院后发给教育小册、床边进一步宣教、组织患者之时的经验交流及教训、健康教育宣传栏、示范指导等多种形式实施疾病有关知识教育、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低血糖的识别和防治、注意个人人卫生、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120例患者健康教育前糖尿病教育内容评分7~16分,平均(11.65±3.03)分;健康教育以后为11~20分,平均(17.03±2.32)分,健康教育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12,P<0.05);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118例(98.33%)。结论对住院糖尿病患者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更加合理、科学地防治糖尿病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增强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依赖感,提高患者满意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陆春霞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针对优势护理服务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展开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4~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30例,采用一般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8%;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为60%,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诊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能够达到较好的干预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郑绪莲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药师参与麻醉手术部药品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

    目的:对麻醉手术部基数储备药进行管理整改,探讨药师参与到麻醉手术部药品管理的方法与意义。方法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坏方法,剖析各个环节和管理漏洞,对麻醉手术部药品管理实行监管。结果干预后,麻醉手术部药品有效期合格率、药品基数量的准确率、药品的使用完好率均有所提高。药师参与到麻醉手术部药品管理后,为医护人员节省了术前术中准备药品的时间。结论药师在麻醉手术部药品管理中可发挥重要作用。PDCA是药师落实药品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丹音;王志宇;李广武;周权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乌拉地尔在甲亢术中预防性降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在甲亢手术中预防性降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来我院治疗且进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乌拉地尔降压组和对照组,通过在手术中不同阶段监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值,并计算SBP×HR的值,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确定乌拉地尔降压疗效。结果各组基础组比较,患者手术中各点血压升高及心率加快,但是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两组比较,乌拉地尔组患者DBP、SBP和SBP×HR乘积的变化比对照组更为平稳(P<0.05)。结论甲亢手术前静脉注射乌拉地尔注射液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和心率,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手术成功提高了安全系数。

    作者:李根祥;林海;罗启军;莫丽华;班胜华;黄庭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医院药剂科管理模式之我见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各界对医院药剂管理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在医院的药剂科管理中一定要把服务患者作为中心点,把临床药学作临床为基础,把合理用药、促进临床科学作为终目的。本文将对如何改进医院医院药剂科管理模式、提高医院药剂科管理效益进行探讨。

    作者:胡珍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规范化治疗轻中度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规范化治疗轻中度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轻中度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口服丙硫氧嘧啶片,对照组不使用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TT4、TT3、FT3、FT4比对照组低,FSH比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会产生不良的妊娠结局,尽早使用丙硫氧嘧啶片(PTU)进行规范化治疗,有利于孕妇自身的健康以及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黄锡藩;谭志伟;刘彩娟;杨俊锋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临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术后出现再出血的3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术后未发生再出血的13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临床对策。结果两组患者之间高血压病程、凝血功能(PT-INR、APTT)、发病后第1次手术时间不同、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血压不同(均趋势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后,发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机及围手术期血压和再出血发生独立相关(P<0.05)。结论手术中止血不彻底、手术时机及围手术期血压和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相关。

    作者:张彦杰;王东晓;韩东;王卿峰;祝启海;夏国庆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18F-FDG PET/CT诊断脊柱结核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68岁,因两周前负重后持续腰痛就诊。患者无行走障碍,无双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卧床休息后未见好转。患者间断发热,体温于37℃左右波动,无寒战、皮疹等。WBC 9.3×109,分类计数(-),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53等均(-),血沉55 mm/1 h, PPD(-),结核抗体TB-Ab(-)。CT图像示第12胸椎及第1腰椎椎体骨质破坏,第1腰椎椎体楔形变,周围软组织肿胀,拟诊为转移瘤待除外。为明确病变性质并寻找可疑原发灶,行18F-FDG PET/CT检查,示第12胸椎及第1腰椎椎体骨质破坏,第1腰椎椎体楔形变,周围软组织肿胀,FDG呈环形高代谢,SUVmax为15.0,考虑为炎性病变,结核可能性大。1周后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胸12、腰1部分椎体及椎间盘肉芽肿性炎症,可见干酪样坏死样组织,考虑为结核。

    作者:俞浩楠;陈秋松;邢喜玲;刘磊;李彦生;代学扬;张文延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PE)及术后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针对252例具备滤器置入治疗指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IVCF置入术,其中,对151例具备溶栓条件的患者行导管溶栓治疗,采用静脉造影行复查治疗,术后对患者行随访工作,时间为7~64个月。结果252患者IVCF置入术均成功,未出现致死性肺梗死现象;采用导管溶栓的患者下肢消肿效果明显,显著改善率达80%,5%患者消肿差。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IVCF置入术可有效改善预防其病症,且术后采取多侧孔导管溶栓可有效降低患者肢体肿胀现象,二者结合治疗肺栓塞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大力推广。

    作者:周福林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78例PICC门诊换药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门诊患者换药中常见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选择78例PICC留置患者,详细观察和记录换药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给予相应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并发症主要有皮肤过敏、穿刺点出血、伤口感染、无菌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通过对PICC换药并发症进行预防性的临床护理,可以有效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PICC使用寿命的长短与换药过程中的处理方法有密切的关联。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宣教、心理护理,消除其顾虑和担忧,使其学会自我保护、观察,也尤其重要。

    作者:陆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在锁骨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讨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52例,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所有随访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胸膜的破坏,手术切口未发现感染,肩关节无活动障碍等并发症,未发现钢板断裂松动等情况。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其中优45例,良6例,优良率98.1%。结论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为手术治疗锁骨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作者:徐晓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