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祥;林海;罗启军;莫丽华;班胜华;黄庭超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8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留置导管使用时间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为(4.51±1.12)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26±0.95)个月(P<0.05);观察组患者透析期间感染、出血、血栓、导管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作者:曹洪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急诊科实施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相应护理方法: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转运风险评估、完善转运前预处理、加强转运中观察及处理、运送后的护理。结果112例患者转运观察组发生护理并发症2例(1.75%)、护理纠纷0例(0)、转运时间(10.22±3.56)min;患者家属满意110例(96.49%)、相关接受科室满意112例(98.25%)。结论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正确地进行风险评估、做好转运前的各项准备及转运途中的各项工作、良好沟通是保证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关键。
作者:朱登凤 刊期: 2014年第31期
急性有机磷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poisoning, AOPP)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急性中毒的70%~80%,尤其是广大农村,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其发生率仍在增加。其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该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是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和血清胆碱酯酶(ChE)结合,形成磷酸化ChE,抑制ChE活性,特别是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使AChE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导致乙酰胆碱大量积蓄,使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迅速彻底清除毒物、应用特效解毒剂和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现将有关AOPP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卫华;王斌胜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研究细菌性阴道病的致病原因,观察不同方法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将我院2013年6月至2013年9月接诊的135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8例患者采取口服甲硝唑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67例患者采取口服替硝唑联用甲硝唑泡腾片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研究分析细菌检出类型。结果两组患者疗效对比:对照组68例患者,显效23例(33.8%),有效26例(38.3%),无效19例(27.9%),总有效率72.1%;观察组67例患者,显效34例(50.7%),有效27例(40.3%),无效6例(9.0%),总有效率91.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研究发现,革兰阳性球菌、弯曲弧菌形态细菌、类杆菌形态细菌均为细菌性阴道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结论细菌性阴道病的致病细菌有很多种,交叉感染增加了治疗难度。采取口服替硝唑外用甲硝唑泡腾片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海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双耳听力对称性的急性耳鸣临床诊治。方法对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2例双耳听力对称性急性耳鸣患者、经纯音测听均为双耳听力正常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同期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的20例听力正常无耳鸣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和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情况。结果实验组在1.00、2.00、4.00和8.00 kHz中的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经治疗后,实验组除1.00 kHz外,其余频率点的耳声发射反应幅值明显要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给予双耳听力对称性的急性耳鸣患者应用耳声发射检查,能够对患者的耳蜗病变情况进行尽早诊断和及时治疗,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杨栋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对82例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2例患者治疗好转出院76例,死亡6例,病死率7.30%。临床表现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痰液细菌培养,发现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结论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必须提高早期预防,及时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痰培养药敏选择合理抗菌治疗,降低病死率;在未了解致病菌前,需给予患者广谱抗生素,对患者预后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振坤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方法对来医院就诊及随访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询问、发问卷及资料、当面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结果经过对所有辖区内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的知识知晓率、不良行为控制率、血压控制率得到了提高。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是防治高血压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卢桂荣;刘春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以来收治的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遵医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6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8.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的效果较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遵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珍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在急诊胃镜止血中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焦虑紧张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需要进行胃镜止血的患者,随机地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龄为(40.5±8.4)岁,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为(45.5±6.4)岁。观察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进行心理护理的干预,对照组仅仅使用胃镜检查进行护理。对两组的出血病因检出率和止血的效果进行对比,并且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出血病因检出率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止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的不良情绪的产生与患者的职业、性格、文化程度紧密相关,将心理干预前和干预后的两组数据进行对比,观察组的不良情绪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的干预,尤其是在在急诊胃镜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胃镜检查患者的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消除心理紧张感,让患者顺利地进行检查,同时在检查的过程中,患者可以得到很好的止血效果,患者的满意程度提高。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利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地探讨本科肝移植术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本科室10例肝移植术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综合的护理方法,重视基础护理,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及维护,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流行。结果进行肝移植术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原因分析,选择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结论肝移植患者自身原因及术后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各种侵入性监测及治疗的实施均会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郭韵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联合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核糖体抗体、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6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的自身抗体。结果58例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抗核糖体抗体、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7.2%、20.7%、10.3%,三种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82.8%。结论抗核小体抗体、抗核糖体抗体、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联合检测提高了SLE的诊断阳性率,可作为SLE诊断有效地辅助手段。
作者:周磊;高波;高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从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结合的综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效果更佳。结论优质护理能极大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韩卫香 刊期: 2014年第31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68岁,因两周前负重后持续腰痛就诊。患者无行走障碍,无双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卧床休息后未见好转。患者间断发热,体温于37℃左右波动,无寒战、皮疹等。WBC 9.3×109,分类计数(-),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53等均(-),血沉55 mm/1 h, PPD(-),结核抗体TB-Ab(-)。CT图像示第12胸椎及第1腰椎椎体骨质破坏,第1腰椎椎体楔形变,周围软组织肿胀,拟诊为转移瘤待除外。为明确病变性质并寻找可疑原发灶,行18F-FDG PET/CT检查,示第12胸椎及第1腰椎椎体骨质破坏,第1腰椎椎体楔形变,周围软组织肿胀,FDG呈环形高代谢,SUVmax为15.0,考虑为炎性病变,结核可能性大。1周后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胸12、腰1部分椎体及椎间盘肉芽肿性炎症,可见干酪样坏死样组织,考虑为结核。
作者:俞浩楠;陈秋松;邢喜玲;刘磊;李彦生;代学扬;张文延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总结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护理经验,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8例多发性硬化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症状的护理、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患者的病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有效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是提高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燕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安全型留置针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艾滋病患者36例,将其做为对照组(采用普通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42例艾滋病患者做为观察组(采用安全型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发生率为0.0%;对照组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发生率为12.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者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安全型留置针应用于艾滋病患者输液治疗中,能够有效预防护理人员在行护理操作时针刺伤,减少职业暴露发生概率,对减轻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及保护医护人员身心健康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耀梅;黄瑞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对我科收治的视神经脊髓炎(NMO)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符合2006年Wingerchuk诊断标准的NMO患者96例,对病案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随访复发情况及预防用药。同时对国内外文献、进展进行复习。结果视神经脊髓炎好发于青年女性,表现为单相或反复复发的视神经炎或脊髓炎,血清水通道蛋白抗体检测(ELISA)阳性率58.33%,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B)阳性率68.0%,IgG指数阳性率38.1%,脊髓病变好发于颈段及上中胸段。颅脑MRI表现分为正常、非特异性、MS样、典型病灶四类,其中延髓受累20例。59例VEP检查均表现为单眼或双眼视神经P100潜时延长,振幅正常或降低。17例免疫指标检查异常,4例经临床诊断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5例合并干燥综合征。治疗均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冲击治疗,后逐渐减至维持量预防复发。少数联合使用细胞毒类免疫抑制剂预防复发。结论视神经脊髓炎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影像及血清AQP4抗体的检测。近来,在血清AQP4抗体阴性病例中血清MOG抗体的发现,对该病的定义、病理机制提出了新的疑问和挑战,这或许预示着视神经脊髓炎疾病谱的同表现型中存在区别于血清AQP4阳性组的独立的疾病体。
作者:杨碧晖;许国荣 刊期: 2014年第31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2岁,因“咳嗽、胸闷10+天,心脏彩超发现左心房团块3 d。”于2013-09-25入院。入院前10+天,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呈干咳,间断发作;伴胸部闷胀不适,活动后心累气促,无发热、胸痛、咯血、晕厥等不适;于当地卫生室给予输液治疗无好转(具体不详),遂于3 d前在涪陵中心医院就诊,行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增大,左房内稍增强回声团块,考虑黏液瘤,未行特殊治疗;为求进一步治疗,于今日来我院,门诊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右房增大,左房内实性异常回声,中度肺动脉高压伴三尖瓣重度反流,肺功能提示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以“左房黏液瘤”收入我科。2+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夜间不能平卧,伴间断双下肢可凹型浮肿(1年内未再出现浮肿);近10+天发病以来夜间不能平卧明显,无端坐样呼吸,不伴咯血、胸痛、晕厥等。患者平素健康状况良好。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5年余,无住院治疗史。否认高血压及冠心病病史。
作者:苟小军;李强 刊期: 2014年第31期
吉西他滨属于嘧啶类抗肿瘤药物,在乳腺癌的治疗中,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各类乳腺癌的效果。本文对吉西他滨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周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尿道球部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例尿道球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16例尿道球部损伤观察对象中,12例患者排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4例患者发生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不影响排尿功能,患者平均手术治疗时间为(20±5)min,2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尿道球部损伤患者接受内镜治疗,有助于其排尿功能的恢复,且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蔡惠林;黄雪松;李东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防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3例新生儿低血糖症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相关高危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新生儿低血糖症患儿的临床症状多不明显,且缺乏特异性,多见于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糖尿病母亲婴儿、感染等高危儿。经有效治疗后93例均痊愈,有效率为100%。结论对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常规监测血糖,及时治疗,避免低血糖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作者:曹祎明 刊期: 2014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