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浩楠;陈秋松;邢喜玲;刘磊;李彦生;代学扬;张文延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意义以及与FAB分型的对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三色荧光标记技术和CD45/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检测175例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对抗原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FAB分型和免疫分型的相符率90.28%(158/175),175例急性白血病检出B-ALL44例,占25.14%,其主要表达的抗原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CD19、CD22、CD79a;T-ALL19例,占10.86%,其主要表达的抗原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LA-DR、CD34、CD5、CD7、cCD3、CD8、CD38;非M3 AML103例,占58.86%,其主要表达的抗原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CD33、CD117、CD38、CD13、HLA-DR、MPO、CD34、CD123、CD15、CD64;共检出AML-M3患者6例,占0.34%,其主要表达的抗原阳性为MPO、CD13、CD33、CD117、CD123、CD64。结论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在白血病分型中起重要作用,是FAB分型的补充和修正,提高了急性白血病诊断的准确率,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
作者:姚亚洲;郑引索;陈峰云;陈涛;田昱平;李小妮;杨彩霞;张玲 刊期: 2014年第31期
吉西他滨属于嘧啶类抗肿瘤药物,在乳腺癌的治疗中,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各类乳腺癌的效果。本文对吉西他滨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周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急性有机磷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poisoning, AOPP)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急性中毒的70%~80%,尤其是广大农村,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其发生率仍在增加。其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该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是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和血清胆碱酯酶(ChE)结合,形成磷酸化ChE,抑制ChE活性,特别是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使AChE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导致乙酰胆碱大量积蓄,使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迅速彻底清除毒物、应用特效解毒剂和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现将有关AOPP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卫华;王斌胜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专科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管理对策。方法我院注册的神经内外科8个病区中的四个病区中60名护士设为实验组与另外四个病区60名护士设为对照组对他们进行压力调查后设立护士心语书面园地与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干预。结果实验组工作效率及质量高,而对照组职业倦怠感明显,护理质量低于全院平均水平。结论及时发现护士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降低职业倦怠感,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静;张瑞敏;陈秋兰;杜立新;王振华;贾培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住院糖尿病患者存在及潜在的护理风险,结合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创建满足糖尿病安全风险管理,引导临床规避护理风险。结果一般出错由原来的11起下降为3起,患者投诉的情况由9起降到1起;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92.46%上升为97.95%。结论糖尿病患者通过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预防不同风险的产生,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文新;金淑云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的合并症。方法选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300例,对这3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研究,发现有38例急性酒精中毒合并症患者,对这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进而得出临床结果。结果5例脑梗死患者,治愈4例(占临床总人数的10.5%),有效1例(占临床总人数的2.6%),死亡0例。10例脑出血患者,治愈7例(占临床总人数的18.4%),有效2例(占临床总人数的5.3%),死亡1例(占临床总人数的2.6%)。8例低血糖患者,治愈5例(占临床总人数的13.1%),有效3例(占临床总人数的7.9%),死亡0例。3例心肌梗死患者,治愈0例,有效2例(占临床总人数的5.3%),死亡1例(占临床总人数的2.6%)。4例甲醛中毒患者,治愈3例(占临床总人数的7.9%),有效1例(占临床总人数的2.6%),死亡0例。4例脾破裂患者,治愈3例(占临床总人数的7.9%),有效1例(占临床总人数的2.6%),死亡0例。4例吸入性肺炎患者,治愈3例(占临床总人数的7.9%),有效1例(占临床总人数的2.6%),死亡0例。结论及时发现危及生命的合并症,以大限度减少漏诊,有效防范医疗风险,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朱思奇;杨莹;黄志刚 刊期: 2014年第31期
为了探讨脑出血患者围术期护理措施,现对10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术期护理过程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提出优化护理方案。通过分析表明,对脑出血患者围术期进行系统、整体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谢婧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尿道球部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例尿道球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16例尿道球部损伤观察对象中,12例患者排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4例患者发生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不影响排尿功能,患者平均手术治疗时间为(20±5)min,2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尿道球部损伤患者接受内镜治疗,有助于其排尿功能的恢复,且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蔡惠林;黄雪松;李东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对82例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2例患者治疗好转出院76例,死亡6例,病死率7.30%。临床表现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痰液细菌培养,发现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结论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必须提高早期预防,及时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痰培养药敏选择合理抗菌治疗,降低病死率;在未了解致病菌前,需给予患者广谱抗生素,对患者预后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振坤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护理组(62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一样。观察护理组给予系统的患肢肢体康复训练并配合心理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患者自我方式锻炼。结果通过早期康复系统训练的患者肢体肌力恢复的进展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系统训练可明显减少患者偏瘫肢体的致残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付少萍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分析针对性非语言性护理沟通服务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8例心肌梗死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88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44例患者,对照组44例患者,并对对照组的44例患者实施常规的心理护理,对干预组44例患者的护理则在上述基础上实施针对性非语言护理服务,并在护理结束后,采用HAMA焦虑量表和焦虑程度比较法进行2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的护理及研究分析后发现,相比于对照组的患者,干预组的44例患者的在焦虑量表评分中的评分更低(P<0.05),另外,在焦虑消除率的比较方面,干预组的消除率(86.3%)大于对照组(29.5%),且差异上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发现,对脑梗死患者使用针对性非非语言性护理,可有效缓解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感,减少并发症,应用效果显著,应推广使用。
作者:邓思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减轻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患者的焦虑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人工流产未婚青少年共94例,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常规进行手术治疗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组则由专科护士分别于术前、术后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经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护理干预组组患者的SAS评分及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11例患者术前出现中度焦虑,5例患者术后出现中度焦虑外,护理干预组2例患者术前出现中度焦虑,1例患者术后出现中度焦虑,术后7 d患者评分均低于59分为轻度焦虑,恢复良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焦虑情绪,术后通过大力宣传生殖健康与避孕知识学会科学避孕,可有效地降低流产率和重复流产率,保障其生殖健康,减少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及后遗症有着重要意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冯晶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8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留置导管使用时间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为(4.51±1.12)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26±0.95)个月(P<0.05);观察组患者透析期间感染、出血、血栓、导管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作者:曹洪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安全型留置针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艾滋病患者36例,将其做为对照组(采用普通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42例艾滋病患者做为观察组(采用安全型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发生率为0.0%;对照组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发生率为12.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者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安全型留置针应用于艾滋病患者输液治疗中,能够有效预防护理人员在行护理操作时针刺伤,减少职业暴露发生概率,对减轻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及保护医护人员身心健康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耀梅;黄瑞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以来收治的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遵医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6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8.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的效果较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遵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珍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高血压是脑血管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引发脑卒中、冠心病等危险病症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现代社会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高血压的发病率征程年轻化与扩大化发病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健康。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治疗效率,减轻患者的血压负担,治疗中配合适当的临床护理成为相关专家的重点研究对象。
作者:郝建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阐述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并熟练运用护患沟通技巧,解决护理疑难问题。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配合治疗,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使患者心情舒畅,还可以避免护理差错和医疗纠纷的发生,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作者:于立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讨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52例,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所有随访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胸膜的破坏,手术切口未发现感染,肩关节无活动障碍等并发症,未发现钢板断裂松动等情况。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其中优45例,良6例,优良率98.1%。结论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为手术治疗锁骨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作者:徐晓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对烤瓷修复体引起牙龈炎展开临床初步分析。方法选取232例患者(共计578颗烤瓷冠)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分析烤瓷修复体和牙龈炎的内在关联。结果三种不同烤瓷修复体中,镍铬合金比钛合金和贵金属更容易引起牙龈炎,导致颈缘黑圈的概率也较高,差异明显;钛合金和贵金属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贵金属烤瓷修复体不会导致颈缘黑圈。结论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选择适应证,规范操作流程,选用合适修复材料,能够降低引起牙龈炎的概率。
作者:曹飞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术前注重心理护理,正确给药护理,正确有效的运用各种国际评分及护理专科表格,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格观察并记录伤口引流量及颜色,预防深静脉血栓,注意皮肤护理和关节主动、被动功能锻炼。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平均术后30.8 d(15~47 d)出院。术后ASIA分级示:A级2例,B级4例,C级11例,D级10例,E级4例。结论加强对急性脊髓损伤手术患者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周密细致的护理,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杨颖;钟小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