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张瑞敏;陈秋兰;杜立新;王振华;贾培兰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的55%~60%,主要原因感染灶的存在及感染灶不断释放的细菌引起全身的菌血症和毒血症是造成微循环障碍,微循环的障碍,胰腺局部缺血状态是水肿性胰腺炎发展到出血坏死性的关键所在。有结石等因素引起感染或胆石迁移过程中造成的奥迪氏括约肌水肿痉挛,引起胆汁、胰液分泌不畅,高压胆汁逆流至胰管所致。目前对于本病的手术时机的选择仍有争议。现通过对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4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外科手术治疗时机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的55%~60%,主要原因感染灶的存在及感染灶不断释放的细菌引起全身的菌血症和毒血症是造成微循环障碍,微循环的障碍,胰腺局部缺血状态是水肿性胰腺炎发展到出血坏死性的关键所在。有结石等因素引起感染或胆石迁移过程中造成的奥迪氏括约肌水肿痉挛,引起胆汁、胰液分泌不畅,高压胆汁逆流至胰管所致。目前对于本病的手术时机的选择仍有争议。现通过对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4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外科手术治疗时机进行探讨。
作者:王文全;陈相;尹建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肿瘤多药耐药是肿瘤放疗与化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情况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同肿瘤细胞的高表达ABC超家族的外排泵及肿瘤本身所表现出的抗凋亡作用有关。为了进一步分析肿瘤多药耐药和抗凋亡之间的相关性,本文根据相关文献与参考进行了综述。
作者:韩希翠;于雪;辛俊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分析针对性非语言性护理沟通服务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8例心肌梗死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88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44例患者,对照组44例患者,并对对照组的44例患者实施常规的心理护理,对干预组44例患者的护理则在上述基础上实施针对性非语言护理服务,并在护理结束后,采用HAMA焦虑量表和焦虑程度比较法进行2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的护理及研究分析后发现,相比于对照组的患者,干预组的44例患者的在焦虑量表评分中的评分更低(P<0.05),另外,在焦虑消除率的比较方面,干预组的消除率(86.3%)大于对照组(29.5%),且差异上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发现,对脑梗死患者使用针对性非非语言性护理,可有效缓解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感,减少并发症,应用效果显著,应推广使用。
作者:邓思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对麻醉手术部基数储备药进行管理整改,探讨药师参与到麻醉手术部药品管理的方法与意义。方法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坏方法,剖析各个环节和管理漏洞,对麻醉手术部药品管理实行监管。结果干预后,麻醉手术部药品有效期合格率、药品基数量的准确率、药品的使用完好率均有所提高。药师参与到麻醉手术部药品管理后,为医护人员节省了术前术中准备药品的时间。结论药师在麻醉手术部药品管理中可发挥重要作用。PDCA是药师落实药品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丹音;王志宇;李广武;周权 刊期: 2014年第31期
带状疱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尤其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发病率在增加。由于治疗不及时或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一部分患者疱疹消退后3个月后,仍有神经痛或复发疼痛,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本病迁延难愈,往往单一的治疗手段难以明显改善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甚至产生自杀倾向。本文综诉了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的治疗PHN的新进展。以期对治疗PHN带来有用的启示。
作者:吉彬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术前注重心理护理,正确给药护理,正确有效的运用各种国际评分及护理专科表格,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格观察并记录伤口引流量及颜色,预防深静脉血栓,注意皮肤护理和关节主动、被动功能锻炼。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平均术后30.8 d(15~47 d)出院。术后ASIA分级示:A级2例,B级4例,C级11例,D级10例,E级4例。结论加强对急性脊髓损伤手术患者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周密细致的护理,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杨颖;钟小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8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留置导管使用时间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为(4.51±1.12)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26±0.95)个月(P<0.05);观察组患者透析期间感染、出血、血栓、导管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作者:曹洪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以来收治的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遵医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6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8.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的效果较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遵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珍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2010年1月,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克隆抗体—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和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开始用于临床治疗银屑病。2011年1月,人类抗白细胞介素-12/23p40(IL-12/23p40)单克隆抗体—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作为第三种生物制剂,被新批准用于治疗银屑病。虽然所有这些生物制剂有望达到治疗银屑病的极佳疗效,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QOL),但在使用这些药物之前,必须采取谨慎的安全措施以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如严重感染。本英文版指南基于2011年版日本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指导及安全手册修订而成,旨在为生物制剂使用提供新的、具有循证基础的建议和安全措施,并陈述了这三种生物制剂使用的佳方案、使用生物制剂的医疗设施要求,避免激活结核和HBV感染的安全措施细节,并且推荐了生物制剂的联合治疗方案。
作者:肖玉娟;梁燕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局限性肾癌患者随机分为腹两组,腹腔镜组(RLPN)共45例,开放组(OPN)共33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热缺血时间、手术前后患肾肾小球滤过率、术后引流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学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肾术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幅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LPN组与OPN组相比,手术时间及术中肾脏热缺血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LPN组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OPN组(P<0.05)。平均随访时间18(1~36)个月,两组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与开放术式比较,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而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胡和平;景治安;李纪华;毛长青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在积极控制血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甲钴胺、硫辛酸调节神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木丹颗粒口服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4周后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33/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30/3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丹颗粒与甲钴胺、硫辛酸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贺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焦虑情绪问卷调查,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护理对策。方法对100例急性脑血管病(CVD)患者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SAS评定均值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其中25例(占25%)患者SAS评分50分,有明显焦虑表现。焦虑情绪以首次发病,年龄<60岁,文化程度高,中或重型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更易出现。结论利用首因效应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及护患关系;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及康复锻炼;加强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行为以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刘晓微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我院80例支气管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氨茶碱,观察组给予多索茶碱。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评定治疗效果,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FEV1、PEF、FEV1/FVC和对照组治疗后的FEV1、PEF、FEV1/F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效果显著,其临床效果优于氨茶碱,值得借鉴。
作者:李宏才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总结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护理经验,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8例多发性硬化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症状的护理、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患者的病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有效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是提高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燕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阿托品持续静滴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4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临床使用阿托品抢救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44例得到成功救治治愈出院,抢救成功率为97.8%,余1例患者放弃治疗(因病情加重)自动出院。本组研究对象中均未发现应用阿托品中毒现象。结论在基层医院阿托品仍是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一种有效的常用药物,早期、足量、静脉应用阿托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可使患者迅速达到阿托品化,对患者抢救成功至关重要。
作者:甘敏;李少霞;吴才胜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门诊患者换药中常见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选择78例PICC留置患者,详细观察和记录换药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给予相应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并发症主要有皮肤过敏、穿刺点出血、伤口感染、无菌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通过对PICC换药并发症进行预防性的临床护理,可以有效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PICC使用寿命的长短与换药过程中的处理方法有密切的关联。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宣教、心理护理,消除其顾虑和担忧,使其学会自我保护、观察,也尤其重要。
作者:陆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阐述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并熟练运用护患沟通技巧,解决护理疑难问题。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配合治疗,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使患者心情舒畅,还可以避免护理差错和医疗纠纷的发生,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作者:于立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针对优势护理服务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展开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4~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30例,采用一般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8%;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为60%,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诊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能够达到较好的干预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郑绪莲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p38MAPK介导的Fas/FasL凋亡通路在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①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免疫印迹法检测假手术组、脑缺血复灌6 h、12 h、1 d、3 d组p-p38MAPK、p38MAPK蛋白表达。②免疫印迹法检测假手术组、缺血复灌组、溶剂对照组和SB203580组p-p38MAPK、p38MAPK、FasL、Fas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6 h、12 h、1 d、3 d组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于1 d达高峰(P均<0.05)。②与缺血复灌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SB203580组p-p38MAPK、FasL和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p38MAPK介导的Fas/FasL凋亡通路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晓天;刘晓梅;尤红娟;李小翠;秦苏萍;汤仁仙;郑葵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对烤瓷修复体引起牙龈炎展开临床初步分析。方法选取232例患者(共计578颗烤瓷冠)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分析烤瓷修复体和牙龈炎的内在关联。结果三种不同烤瓷修复体中,镍铬合金比钛合金和贵金属更容易引起牙龈炎,导致颈缘黑圈的概率也较高,差异明显;钛合金和贵金属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贵金属烤瓷修复体不会导致颈缘黑圈。结论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选择适应证,规范操作流程,选用合适修复材料,能够降低引起牙龈炎的概率。
作者:曹飞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