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天;刘晓梅;尤红娟;李小翠;秦苏萍;汤仁仙;郑葵阳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专科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管理对策。方法我院注册的神经内外科8个病区中的四个病区中60名护士设为实验组与另外四个病区60名护士设为对照组对他们进行压力调查后设立护士心语书面园地与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干预。结果实验组工作效率及质量高,而对照组职业倦怠感明显,护理质量低于全院平均水平。结论及时发现护士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降低职业倦怠感,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静;张瑞敏;陈秋兰;杜立新;王振华;贾培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对基于辛伐他汀对厄贝沙坦药代动力学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24只白兔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白兔分成对4组,每个组别各6例。分别为诱导3d组、诱导5d组、对照3d组以及对照组5d组。对照组实施浓度为2%的羧甲基纤维素以及厄贝沙坦灌胃,实验组实施辛伐他汀的2%羧甲基纤维素溶液合并厄贝沙坦灌胃。使用HPLC-荧光法对白兔的血药浓度进行检测。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5 d与诱导5 d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3 d组以及诱导5 d组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诱导5 d组对厄贝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存在显著的影响,影响机制可能与P-gp密切相关。
作者:史欣 刊期: 2014年第31期
高血压是脑血管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引发脑卒中、冠心病等危险病症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现代社会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高血压的发病率征程年轻化与扩大化发病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健康。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治疗效率,减轻患者的血压负担,治疗中配合适当的临床护理成为相关专家的重点研究对象。
作者:郝建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减轻男护士在临床实习中的压力,使其在临床护理岗位上实现自己的理想。方法通过谈心、向带教老师了解及调查问卷等方法,了解我院32名男护生在临床实习中感受到的压力,然后提出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男护生实习中存在各种压力进行分析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男护生的实习效果,为其日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论在男护生的临床实习中,带教老师要给予正确引导,使其在护理工作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作者:迟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联合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核糖体抗体、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6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的自身抗体。结果58例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抗核糖体抗体、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7.2%、20.7%、10.3%,三种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82.8%。结论抗核小体抗体、抗核糖体抗体、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联合检测提高了SLE的诊断阳性率,可作为SLE诊断有效地辅助手段。
作者:周磊;高波;高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护理组(62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一样。观察护理组给予系统的患肢肢体康复训练并配合心理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患者自我方式锻炼。结果通过早期康复系统训练的患者肢体肌力恢复的进展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系统训练可明显减少患者偏瘫肢体的致残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付少萍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总结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护理经验,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8例多发性硬化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症状的护理、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患者的病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有效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是提高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燕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为了探讨脑出血患者围术期护理措施,现对10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术期护理过程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提出优化护理方案。通过分析表明,对脑出血患者围术期进行系统、整体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谢婧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焦虑情绪问卷调查,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护理对策。方法对100例急性脑血管病(CVD)患者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SAS评定均值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其中25例(占25%)患者SAS评分50分,有明显焦虑表现。焦虑情绪以首次发病,年龄<60岁,文化程度高,中或重型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更易出现。结论利用首因效应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及护患关系;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及康复锻炼;加强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行为以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刘晓微 刊期: 2014年第31期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很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当代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途径选择上,主要有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两种方法,在护理过程中有各自的优缺点。本文综述了经股动脉途径和经桡动脉途径手术后护理的优缺点,分析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各种护理因素的影响。
作者:张秀杰;李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的合并症。方法选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300例,对这3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研究,发现有38例急性酒精中毒合并症患者,对这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进而得出临床结果。结果5例脑梗死患者,治愈4例(占临床总人数的10.5%),有效1例(占临床总人数的2.6%),死亡0例。10例脑出血患者,治愈7例(占临床总人数的18.4%),有效2例(占临床总人数的5.3%),死亡1例(占临床总人数的2.6%)。8例低血糖患者,治愈5例(占临床总人数的13.1%),有效3例(占临床总人数的7.9%),死亡0例。3例心肌梗死患者,治愈0例,有效2例(占临床总人数的5.3%),死亡1例(占临床总人数的2.6%)。4例甲醛中毒患者,治愈3例(占临床总人数的7.9%),有效1例(占临床总人数的2.6%),死亡0例。4例脾破裂患者,治愈3例(占临床总人数的7.9%),有效1例(占临床总人数的2.6%),死亡0例。4例吸入性肺炎患者,治愈3例(占临床总人数的7.9%),有效1例(占临床总人数的2.6%),死亡0例。结论及时发现危及生命的合并症,以大限度减少漏诊,有效防范医疗风险,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朱思奇;杨莹;黄志刚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8例术后镇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10 min开始实施镇痛,首先给予镇痛负荷量,而后实施自控静脉镇痛。对照组镇痛配方为舒芬太尼、昂丹司琼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中,混匀后,其中3~5 mL作为镇痛负荷量,其余术后静脉持续泵注。观察组镇痛配方为舒芬太尼、地佐辛、昂丹司琼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中,混匀后,其中10 mL作为镇痛负荷量,其余术后静脉持续泵注。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察组术后2、6、12、24、48 h觉模拟评分分别和对照组同时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对照组术后镇痛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9%;观察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梁显天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初产妇活跃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解决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4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450例初产妇产褥情况细致分析并对第一产程进行总结,分析活跃期异常因素和影响产妇活跃期的客观条件。结果450例初产妇中,活跃期迟缓117例,难产39例(33.33%);活跃期停滞60例,难产36例(60.00%);二者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导致活跃期异常主要因素为宫缩乏力和综合因素。其中宫缩乏力引起活跃期迟缓51例,活跃期停滞21例,行剖宫产24例(33.33%);综合因素导致活跃期迟缓39例,活跃期停滞24例,行剖宫产63例(100.00%);二者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胎头定位异常、头盆不称也可影响活跃期迟缓或停滞,同时初产妇由于心理因素和理念缺乏也导致活跃期异常。结论初产妇活跃期迟缓、停滞为导致难产重要原因,其中宫缩乏力和综合因素为影响初产妇活跃期主要因素,胎头定位异常、头盆不称、心理干预等其他因素为次要影响因素。
作者:白颖;李桂青;马亦良;张淑芳;陈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移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锁定钢板组与普通钢板组,锁定钢板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普通钢板组采用普通钢板治疗,术后1、3个月及1年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eer评分均有所改善,但锁定钢板组评分改善情况优于普通钢板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70%,普通钢板组优良率为3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3,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均可治疗移位肱骨近端骨折,但锁定钢板治疗效果优于普通钢板治疗。
作者:雷洋;张文化;冯佳男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讨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52例,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所有随访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胸膜的破坏,手术切口未发现感染,肩关节无活动障碍等并发症,未发现钢板断裂松动等情况。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其中优45例,良6例,优良率98.1%。结论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为手术治疗锁骨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作者:徐晓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专业的重要课程,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技能是该课程核心目标之一。本文总结了当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实验教学的现状态,指出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效率低、效果差的根本原因,即学生无法同时近距离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笔者结合多年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视频技术,让所有学生可以同时近距离观察操作过程,提高了课程效率,增强了师生互动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操作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琼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对应用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对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布洛芬与甲氨蝶呤联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对照组的西药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类风湿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和接受临床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停药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对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戴冬华;曲悦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PE)及术后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针对252例具备滤器置入治疗指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IVCF置入术,其中,对151例具备溶栓条件的患者行导管溶栓治疗,采用静脉造影行复查治疗,术后对患者行随访工作,时间为7~64个月。结果252患者IVCF置入术均成功,未出现致死性肺梗死现象;采用导管溶栓的患者下肢消肿效果明显,显著改善率达80%,5%患者消肿差。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IVCF置入术可有效改善预防其病症,且术后采取多侧孔导管溶栓可有效降低患者肢体肿胀现象,二者结合治疗肺栓塞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大力推广。
作者:周福林 刊期: 2014年第31期
中医学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人经过几千年的积累而形成的一门独特医学,它具有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现今,中国各个方面都在发展的同时,中医药的发展途径和方向成为日益争议的一个话题。中医的理论基础为古代哲学甚至还有部分玄学的成分,这使部分人怀疑中医的正确性。其实理论的产生是为了解释某种现象或者某种行为,中医讲求理法方药,在理论的指导下处方用药,事实证明,辩证正确的情况下,用药是有效的。中医药科研要推动科学创新,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关系。既要认真继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又要勇于创,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实现中医药现代化;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强烈的新意识,不断形成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以及新的治疗方法、新的治疗方案和新的诊疗设备与药物研究在剂型、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下面简单地讨论几点。
作者:柏芸芸 刊期: 2014年第31期
带状疱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尤其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发病率在增加。由于治疗不及时或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一部分患者疱疹消退后3个月后,仍有神经痛或复发疼痛,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本病迁延难愈,往往单一的治疗手段难以明显改善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甚至产生自杀倾向。本文综诉了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的治疗PHN的新进展。以期对治疗PHN带来有用的启示。
作者:吉彬 刊期: 2014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