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市青少年女性人工流产术前生殖健康状况的调查

邓芳;潘佩光;张晓静

关键词:青少年女性, 人工流产术前, 生殖健康状况
摘要:目的:调查佛山市青少年女性人工流产术前生殖健康状况,分析导致人工流产的高危因素,从而为在医疗机构中的计划生育部门开展完善的流产后服务及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对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及佛山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280例佛山市青少年女性人工流产术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佛山市青少年女性行人工流产平均年龄为(20.95±1.72)岁,学历在大专以下占多数,职业以公司职员、无业人员居多,家庭人均收入较低者占多数。未婚女性不健康的性行为问题较为严重,首次性行为的年龄为(18.12±1.29)岁,有固定性伴关系者略多于多个性伴者。性交时每次都采用避孕措施者较少,采取的避孕方法中,使用多的是安全套,但体外射精、安全期避孕、紧急避孕等易发避孕失败措施的使用率也较高。青少年女性对生殖健康与避孕知识的知晓率偏低。重复流产发生率为32.10%。结论佛山市青少年女性人工流产具有首次性生活和流产年龄小、避孕知识缺乏、低效避孕方式及未避孕比例高、重复流产率高的特点。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质量管理工具PDCA在医学装备管理中的应用

    卫生部新发布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引入了许多新的质量管理理念和许多新的质量管理工具,其中持续改进的PDCA质量管理工具被广泛的应用于医疗卫生的各项工作中,现将PDCA质量管理工具在医学装备管理中的应用作一浅述,以飨读者。

    作者:郭新田;崔洪泉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胸部手术后的舒适护理应用

    目的:探讨胸部手术后的舒适护理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2011年8月至2014年4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胸部手术根治治疗,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积极地舒适护理,主要包括环境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等。结果干预前两组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疲乏、恶心呕吐、疼痛、食欲减退评分都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手术后的舒适护理应用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东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调经祛斑胶囊治疗月经不调伴黄褐斑Ⅲ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月经不调伴黄褐斑Ⅲ期患者行调经祛斑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65例月经不调伴黄褐斑Ⅲ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111例),给予对照组八珍益母胶囊治疗,给予观察组调经祛斑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经治疗后,观察组的黄褐斑治疗总有效率以8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治疗2周期后,对照组黄褐斑评分明显不及观察组(P均<0.05);经相关性分析后结果显示,月经不调与黄褐斑存在较大关联。结论月经不调伴黄褐斑Ⅲ期患者行调经祛斑胶囊治疗的祛斑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抗感颗粒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136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抗感颗粒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3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8例患儿采用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68例患儿采用抗感颗粒联合注射用炎琥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3.5%(P<0.05),同时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以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采用抗感颗粒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注射用炎琥宁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我国医学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季静;高军;吴春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单发或多发子宫肌瘤腹腔镜与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单发或多发子宫肌瘤腹腔镜与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效果。方法单发性子宫肌瘤42例(A组),多发性子宫肌瘤58例(B组)。结果平均手术时间A组为(60±7.2)min,B组为(97±8.9)min(P<0.05);手术期间出血量A组(140±4.7)mL,B组(175±6.8)mL(P>0.05)。两组的短期并发症如急性贫血、术后过多腹部出血、泌尿道感染,两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单发或多发子宫肌瘤有良好效果,多发子宫肌瘤手术时间较长,但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任思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实际效果。方法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于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将此时期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统计应用效果。结果应用优化管理模式之后,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物品寻找时间明显缩短,空气洁净度明显提高,药物配置速度明显加快,病房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实施优化管理模式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张三秀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血清miR-155在COPD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血清miR-155与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反映COPD疾病严重程度的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明确血清miR-155在COPD患者中临床意义。方法COPD患者入选78例,其中根据病情分为2组: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其中稳定期组41例,急性加重期组37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血清miR-155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分析血清miR-155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miR-155血清中相对于U6内参的表达为(8.31±2.67)×10-6;而在COPD稳定期组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为(2.41±1.67)×10-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为(5.21±1.87)×10-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COPD稳定期组患者(P<0.05)。结论血清miR-155表达水平与COPD患者的急性期发作、气道阻塞的程度及疾病的进展有关。

    作者:徐惠荣;方先松;温小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与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的降压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并比较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和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这两个联合方案的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100例于我院近1年来被确诊高血压,且分级在2级及以上的患者,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50例以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贝那普利片和氢氯噻嗪,实验组服用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对患者的血压、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二者降压疗效均较明显,但实验组的疗效比对照组要好,同时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具有差异,而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要低。结论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能够有效、平稳的降压,且药不良反应少,在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比,优于贝那普利+氢氯噻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杰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190例医患纠纷的回顾及防范

    当前医患纠纷有逐年上升趋势,医患关系恶化影响了医院正常医疗秩序,损害了医患双方利益。本文通过对近3年处理的医患纠纷回顾,对引起纠纷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医患纠纷的处理和防范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余小滨;韩志东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临床护理教学中“问题学习法”的具体应用与体会

    “问题学习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个体化护理能力,还能从理解、记忆、能力、思维等多个角度,填补传统教学方式空缺。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临床护理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样,其广度和深度也正在逐步加深,除护理理论知识外,沟通技巧、操作技能、心理护理等能力培养项目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多元化的教学项目,高质量的教学要求,使现代临床护理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基于此,本文将总结“问题学习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特征,从教学行为、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等角度,深度解析“问题学习法”的教育优势,并对今后研究前景提出展望。

    作者:胡春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83例儿童鼾症手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儿童鼾症行腺样体联合扁桃体切除术后产生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83例儿童鼾症行腺样体联合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出现3例出血,2例感染,其余症疗后均痊愈出院,手术后根据1个月后随访记录,其中有56例症状消失,27例减轻病情。结论为确保儿童鼾症行腺样体联合扁桃体切除手术后能够痊愈重要是要加强对术后产生并发症的观察及对儿童术后的护理。

    作者:孙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硝普钠联合多巴胺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肌酐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新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心电图诊断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2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存在典型心电图表现,比例为45.2%。ST段抬高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有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4.8%。有3例(4.8%)患者表现为心源性休克,2例(3.2%)患者为心力衰竭。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需密切观察其心电图变化情况,必要情况下,实施肌钙蛋白、心肌酶谱、18导联心电图检查,便于使临床疾病诊断率大大提高,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刘杏花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当归芍药散的临床应用浅析

    目的:探讨妇科治疗中采用当归芍药散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出现痛经症状、宫颈糜烂症状以及盆腔炎症状的68例患者采用当归芍药散进行治疗,并同其他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68例患者经过治疗,盆腔炎治愈19例,占95.24%,好转1例,占4.76%;宫颈糜烂治愈11例,占55.56%,好转9例,占44.44%;痛经治愈24例,占83.33%,好转4例,占16.67%。结论妇科疾病如痛经、宫颈糜烂以及盆腔炎症状等,采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孟凡胜;李春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46例慢性鼻窦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46例,对所选取的患者均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并在围手术期间配合开展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为显效,占91.30%;有3例患者为有效,占6.52%;有1例患者为无效,占2.17%,总有效率为97.83%。结论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配合开展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张云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不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疼痛应激指标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及比较不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疼痛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于本院进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组)25例和B组(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2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24、48h的疼痛应激指标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B组术后12、24、48h的疼痛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 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造成的机体疼痛应激相对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尽快康复。

    作者:赵秀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增高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病情加重的关系。方法选取4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其中合并感染者28例,非感染者18例,同时选取同期非酮症糖尿病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查血常规同时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收集患者尿液检测尿酮体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CRP水平。结果DKA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KA非感染组相比,DKA感染组IL-6、TNF-α、CRP水平也有明显升高,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A合并感染患者空腹血糖与IL-6、TNF-α、CRP均成正相关(r分别为0.534、0.652、0.493,均P<0.01),而DKA合并感染患者CRP与IL-6、TNF-α亦成正相关(r分别为0.678、0.624,均P<0.01)。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变化明显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陈卫香;郭莉婷;郑运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例

    1?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性,53岁。因咳嗽、咽痛、发热6?d就诊。以干咳为主,伴有颈前去及耳部疼痛,每日高体温可达38.5?℃,不伴有鼻塞、流涕、心悸、呼吸困难。查体:一般状态可,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未见脓性渗出,左侧甲状腺轻度肿大,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0次/分,节律齐。血常规:白细胞10.03×109/L,中性细胞比率72.0%。胸片回报正常。经耳鼻喉会诊,耳部未见异常病变。急诊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收入呼吸科病房,常规给予抗炎、抗病毒、退热等治疗1周,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体温与入院时相当,间断有干咳,左侧甲状腺区出现疼痛,此时经治医师才意识到诊断上存在误诊可能,予以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FT3值增高(为12.93?ng/mL), FT4值增高(为6.13?U/mL),TSH值降低(0.0190?U/mL)。经内分泌科会诊后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停用所有抗炎、抗病毒药物,给予强的松口服,48?h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颈前区及甲状腺区疼痛消失。

    作者:赵海军;姜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电话回访全程健康教育服务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对出院患者实施电话回访全程健康教育服务的效果。方法对500例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及时掌握患者对于健康的需求及心理活动,了解出院后患者对于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遵医行为的变化,进行有的放矢的健康宣教。结果对阶段内所有出院患者均进行了电话回访,电话回访率达到100%;对用药知识表示了解的患者人数从电话回访前的376例(75.2%)增加到回访后的467例(93.4%);纠正不正确饮食习惯的人数从电话回访前的163例(32.6%)增加到回访后的371例(74.2%);进行康复锻炼人数从电话回访前的264例(52.8%)增加到回访后的416例(83.2%);经常感到焦虑不安的人数从电话回访前的422例(84.4%)减少到回访后的183例(36.6%);对当前自身身体状况感到基本满意的人数从电话回访前的133例(26.6%)增加到回访后的397例(79.4%),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开展电话回访全程健康教育服务是出院后患者获得健康知识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病情的改善均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美仙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某区378例间质性肺疾病不同病因临床特点与预后关系研究

    目的:分析福建地区间质性肺疾病各类别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地区378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病因分类、临床特点,并根据病因分组比较探讨其病例特点。结果福建地区间质性肺病中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多见,其次为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 IIP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大,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次数多,病死率高(P<0.05)。结论IIP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更差,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要提高对IIP的重视。

    作者:吕晓婷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