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增高的临床意义

陈卫香;郭莉婷;郑运江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病情加重的关系。方法选取4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其中合并感染者28例,非感染者18例,同时选取同期非酮症糖尿病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查血常规同时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收集患者尿液检测尿酮体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CRP水平。结果DKA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KA非感染组相比,DKA感染组IL-6、TNF-α、CRP水平也有明显升高,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A合并感染患者空腹血糖与IL-6、TNF-α、CRP均成正相关(r分别为0.534、0.652、0.493,均P<0.01),而DKA合并感染患者CRP与IL-6、TNF-α亦成正相关(r分别为0.678、0.624,均P<0.01)。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变化明显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与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的降压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并比较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和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这两个联合方案的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100例于我院近1年来被确诊高血压,且分级在2级及以上的患者,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50例以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贝那普利片和氢氯噻嗪,实验组服用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对患者的血压、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二者降压疗效均较明显,但实验组的疗效比对照组要好,同时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具有差异,而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要低。结论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能够有效、平稳的降压,且药不良反应少,在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比,优于贝那普利+氢氯噻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杰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216例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治疗的43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限制钠盐摄入量的同时,常规应用利尿剂、适量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感染等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富马酸比索洛尔。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治疗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3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心率、血压及心功能指标变化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彦儒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的体会

    目的:对门诊西药房药品的管理和发放进行探究分析。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门诊西药房实施的数字化药品管理作为观察组,并将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未实施的数字化药品管理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取药时间和药品盘点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账目相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品报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西药房实施药品管理,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并将药学服务充分发挥出来。

    作者:陈光;郎志国;孙欣;梁丽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银翘散与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肺炎效果的探析

    目的:探究银翘散与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肺炎病患5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病患31例,女病患27例。病患年龄在46~85岁,病患平均年龄(63.5±5.6)岁。58例病患均符合肺炎的相关诊疗标准。并已排除不符合诊疗标准的病患类型。病患在进行系统化治疗之前,均对病患进行了系统性的各项常规检查均为发现异常,将58例病患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两组病患一般医学参数无明显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利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银翘散联合盐左氟沙星对病患治疗。利用吸痰设备来采集病患肺部分泌物,并在第一时间内将其送到我院检验科化验细菌含量,对细菌培养的相关标准参照标准的临床操作守则来进行,对照组病患在入院之后,医护人员对其注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具体剂量为每天200mg,每天2次。治疗组病患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加服银翘散进行治疗,具体剂量为每天3次,每次6g。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肺炎有着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毕瑞萍;赵保元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脉管炎的中医辩证论治探讨

    目的:探究脉管炎患者采用中医辩证论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6例脉管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55例患者采用中医辩证论治,对照组31例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治疗,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4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管炎患者采用中医辩证论治,可针对患者的具体病症和病情进行对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赵凤山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火针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火针应用于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膝关节炎患者,运用抽签法则将其随机性分成2组,一组38例患者采取火针治疗作为试验的观察组;一组38例患者采取毫针治疗作为试验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约为92.11%(35/38)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严重性指数(英简ISOA)评分均有所减少,而观察组患者ISOA评分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火针应用于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具有突出优势,针对各种证型均具有确切疗效,应该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唐植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胃蛋白酶原对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与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炎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以上消化道症状就诊儿童进行PG检测,与胃镜结果对比,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PG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HP阳性组PGⅠ、PGⅡ水平明显升高,PGⅠ/PGⅡ降低。PGⅡ≥9.01μg/L的检出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7%和75%。结论PG水平与胃炎患儿HP感染状态密切相关。PGⅡ≥9.01μg/L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非侵入性指标。

    作者:陈欣涛;王叶红;林琼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血清miR-155在COPD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血清miR-155与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反映COPD疾病严重程度的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明确血清miR-155在COPD患者中临床意义。方法COPD患者入选78例,其中根据病情分为2组: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其中稳定期组41例,急性加重期组37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血清miR-155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分析血清miR-155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miR-155血清中相对于U6内参的表达为(8.31±2.67)×10-6;而在COPD稳定期组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为(2.41±1.67)×10-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为(5.21±1.87)×10-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COPD稳定期组患者(P<0.05)。结论血清miR-155表达水平与COPD患者的急性期发作、气道阻塞的程度及疾病的进展有关。

    作者:徐惠荣;方先松;温小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膳食结构的调查刍议

    目的:调查分析学校人群营养与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原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运用营养学原理分析总结。结果调查对象每日摄入三大营养素基本合理,男生、女生的脂肪摄入量均接近上限,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偏低。结论该校人群晚餐能量明显偏高,容易造成肥胖和胃肠道负担。膳食制度和膳食结构都存在不合理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王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全面护理措施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和运动护理;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血糖、血压控制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血压和血糖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对患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该病症的治疗效果,并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作者:赵文新;金淑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丹红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及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肝硬化治疗组)25例和观察组(常规肝硬化治疗加丹红注射液治疗组)2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纤维化指标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4周的血清纤维化指标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且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红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较大,有助于患者疾病状态的改善。

    作者:赵鹏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护理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护理干预,包括呼吸、排痰、耐力训练以及吸氧支持和饮食指导。结果采取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实现患者的生活自理,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吴利凤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健康教育程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身心健康影响。方法对患者先进行评估,然后实施健康教育,达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目的。结果运用健康教育增强了患者对高血压治疗与饮食及注意事项的科学认知水平,促进了患者健康行为的改变。结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一种帮助患者掌握科学知识,提高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彩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经腹腔镜阴道骶骨前固定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3例子宫脱垂患者实施精心护理,对心理护理、饮食和肠道准备、阴道准备,并发症护理等进行效果评价。结果23例患者全部治愈,23例患者术后3~24个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经腹腔镜阴道骶骨前固定术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疗效,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田青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探究肝病高胆红素对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的影响

    目的:探究与分析肝病高胆红素对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重度黄疸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血糖的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完成,并进行去除胆红素前后对比试验,将已糖激酶法作为对照。结果行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与行已糖激酶法检测的血糖浓度相比具有显著差异(t=3.46,P<0.05)。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去除高胆红素后与未去除高胆红素前血糖浓度相比具有显著差异(t=3.99,P<0.05)。已糖激酶法检测去除高胆红素后与未去除高胆红素前血糖浓度相比无明显差异(t=1.89,P>0.05)。行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与已糖激酶法检测血糖浓度相比无显著差异(t=1.91,P>0.05)。结论肝病高胆红素血对葡萄糖氧化镁法测定血糖时可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为了得出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常选择在试验前将高胆红素去除。

    作者:罗艳丹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4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微型钛板用于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为观察对象,行切开复位术后采取微型钛板固定。按期行X线复查,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患者于手术治疗后1、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有8、40例和52例咬功能恢复正常,41例患者创口基本于Ⅰ期痊愈。结论微型钛板用于内固定以治疗下颌骨骨折有明确疗效,患者术后咬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李传祝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观察与护理进展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进入到我院进行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6例,将这5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8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28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对照组28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出现早产的有4例,出现新生儿窒息的有2例,出现妊高征的有3例,出现巨大儿的有3例。对观察组28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出现早产的有2例,出现新生儿窒息的有1例,出现妊高征的有1例,出现巨大儿的有2例。2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早产,新生儿窒息,巨大儿以及妊高征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古艳红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免疫检验的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某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和临床免疫检验服务的现状。方法对某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整理分析相关信息,并在社区随机选取100例患者的100份样本,分为对临床免疫检验进行系统质量控制的观察组,及常规质量控制的对照组各50例。两组进行相关的乙型肝炎五项指标的对比观察分析,除此之外,还要对不同质量控制所造成不同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对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指导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非快速免疫检验的开展方式以外送检验为主。缺乏相应能力占24.0%,缺乏设备23.0%,缺乏资金13.0%,无经济效益5.0%,政策不允许8.0%,人手不够11.0%,居民无需求15.0%,其他1.0%。“缺乏相应能力”、“缺乏设备”、“缺乏政府资金投入”和“居民无需求”是社区未开展部分免疫检验项目的主要原因。通过二者的检验结果对比发现对患者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后的检验结果显著较对照组的高,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明显较对照组的好,两组间存在差异。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临床免疫检验服务已具备一定能力,但临床实验室人力资源配置和能力建设有待加强。保证检验准确的关键是要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

    作者:赖悦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质量管理工具PDCA在医学装备管理中的应用

    卫生部新发布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引入了许多新的质量管理理念和许多新的质量管理工具,其中持续改进的PDCA质量管理工具被广泛的应用于医疗卫生的各项工作中,现将PDCA质量管理工具在医学装备管理中的应用作一浅述,以飨读者。

    作者:郭新田;崔洪泉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VSD治疗软组织缺损及感染伤口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VSD)技术在软组织缺损及感染等所致难愈性创面应用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采用VSD技术治疗继发感染的创面及组织缺损共10例(11个创面):应用以VSD技术为主的创面预备性手术2例;骨折内固定后关闭创面的终末手术2例;术后伤口难愈行VSD负压引流术的5例及1例感染创面术前使用VSD后行植皮后继续VSD治疗患者的护理。结果术后所有创面完全愈合,出院后1个月随访,无感染复发。结论VSD技术在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工作中,可以很好地保护创面,控制感染,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医护人员工作量,缩短病程,减少抗生素使用。护理人员细致观察和全方位护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陈建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