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膳食结构的调查刍议

王瑞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膳食结构, 调查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学校人群营养与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原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运用营养学原理分析总结。结果调查对象每日摄入三大营养素基本合理,男生、女生的脂肪摄入量均接近上限,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偏低。结论该校人群晚餐能量明显偏高,容易造成肥胖和胃肠道负担。膳食制度和膳食结构都存在不合理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某三甲医院放疗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探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放疗管理信息系统在改进放疗工作效率、改善预约执行效果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平均等候时间、日均放疗人次、准时开概率以及爽约率等量化指标来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该系统上线后,放疗患者平均等候时间、日均治疗人数以及准时开概率等都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系统有助于提高放疗工作效率、优化医院计划管理和资源配置,为提升医院管理水平、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奠定基础。

    作者:周峰;丁小倩;孙颖;何韵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VSD治疗软组织缺损及感染伤口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VSD)技术在软组织缺损及感染等所致难愈性创面应用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采用VSD技术治疗继发感染的创面及组织缺损共10例(11个创面):应用以VSD技术为主的创面预备性手术2例;骨折内固定后关闭创面的终末手术2例;术后伤口难愈行VSD负压引流术的5例及1例感染创面术前使用VSD后行植皮后继续VSD治疗患者的护理。结果术后所有创面完全愈合,出院后1个月随访,无感染复发。结论VSD技术在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工作中,可以很好地保护创面,控制感染,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医护人员工作量,缩短病程,减少抗生素使用。护理人员细致观察和全方位护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陈建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与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的降压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并比较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和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这两个联合方案的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100例于我院近1年来被确诊高血压,且分级在2级及以上的患者,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50例以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贝那普利片和氢氯噻嗪,实验组服用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对患者的血压、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二者降压疗效均较明显,但实验组的疗效比对照组要好,同时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具有差异,而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要低。结论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能够有效、平稳的降压,且药不良反应少,在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比,优于贝那普利+氢氯噻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杰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老年人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结肠癌并肠梗阻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2例。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行左半结肠癌切除术41例,行右半结肠癌切除术51例。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治疗后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良好率为95.65%,显著高于治疗前的43.48%,秩和检验显示,两组在患者生活质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8.045,P<0.001)。结论一期切除吻合是治疗结肠癌伴肠梗阻的有效方式。在临床实践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适用于患者的适宜方案,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绮斐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216例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治疗的43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限制钠盐摄入量的同时,常规应用利尿剂、适量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感染等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富马酸比索洛尔。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治疗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3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心率、血压及心功能指标变化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彦儒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硝普钠、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联合使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0例,并以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分成2组,每组30例,将其中实施一般治疗、利尿剂、洋地黄制剂、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及抗心律失常治疗等常规措施处理者纳入对照组,另将在此条件下施加硝普钠、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配合治疗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并评估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积累临床治疗经验。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可取得93.3%的临床总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等方面均较其治疗前对照组更具优越性(P<0.0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为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硝普钠、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治疗有确切疗效,且安全可靠。

    作者:秦顺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某区378例间质性肺疾病不同病因临床特点与预后关系研究

    目的:分析福建地区间质性肺疾病各类别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地区378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病因分类、临床特点,并根据病因分组比较探讨其病例特点。结果福建地区间质性肺病中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多见,其次为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 IIP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大,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次数多,病死率高(P<0.05)。结论IIP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更差,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要提高对IIP的重视。

    作者:吕晓婷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舒适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手术期术后心理状态的临床影响

    目的:通过对我院实施手术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后实际效果,探讨该护理方案对于患者术后康复的优缺点,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服务。方法采取随机分组对照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并采用综合医院的焦虑/抑郁情绪表以及问卷的方式,对护理前后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但前者要优于后者,且二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患者的生理状态、情感状态、病情恢复情况、满意度的调查中发现,观察组同样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术后患者进行舒适护理,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李惟颖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观察与护理进展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进入到我院进行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6例,将这5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8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28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对照组28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出现早产的有4例,出现新生儿窒息的有2例,出现妊高征的有3例,出现巨大儿的有3例。对观察组28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出现早产的有2例,出现新生儿窒息的有1例,出现妊高征的有1例,出现巨大儿的有2例。2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早产,新生儿窒息,巨大儿以及妊高征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古艳红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火针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火针应用于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膝关节炎患者,运用抽签法则将其随机性分成2组,一组38例患者采取火针治疗作为试验的观察组;一组38例患者采取毫针治疗作为试验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约为92.11%(35/38)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严重性指数(英简ISOA)评分均有所减少,而观察组患者ISOA评分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火针应用于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具有突出优势,针对各种证型均具有确切疗效,应该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唐植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消痹方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CycIin D1 mRNA的影响

    目的:探讨消痹方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CyclinD1mRNA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周开始分组灌胃治疗。采用X线摄片、光镜对软骨下骨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RT-PCR法检测软骨下骨CyclinD1的表达。结果试验组软骨下骨退变表现、骨质增生和软骨下骨结构紊乱现象明显较对照组轻,试验组骨转换指标CyclinD1mRNA表达量较低(P<0.05)。结论消痹方通过下调CyclinD1mRNA的表达,降低软骨下骨重塑速率。

    作者:林乔龄;李民;陈志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产科护理管理质量的价值分析

    目的:在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探讨和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的产科进行常规的质量管理,从产科中随机选择30例护理人员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另外选择同期30例妇产科的护理人员作为此次的试验组,对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结果试验组对质量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要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同时成立必要的控制管理小组,对质量进行监控,此外,还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进而能够有效地改善我院产科护理管理质量情况。

    作者:周彩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肝脏小结节性病变定性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肝脏小结节性病变定性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肝脏小结节性病变患者47例,对其采取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并对磁共振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7例患者中单发病灶29例,多发病灶18例,共65个病灶,病理检查为肿瘤性结节38个,非肿瘤性结节27个;经MRI平扫发现肿瘤性病灶27个,动态增强扫描检出肿瘤性病灶36个。结论经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肝脏小结节性病变进行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作者:杨久波;赵会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应用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心血管患者及其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床边责任制护理方法,在护理过程中合理分配二者之间的关系,护理结束后,对医护人员的护理任凭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采取床边责任制护理方法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护理,其护理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护理方法,且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采取床边责任制护理心血管患者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红丽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某市青少年女性人工流产术前生殖健康状况的调查

    目的:调查佛山市青少年女性人工流产术前生殖健康状况,分析导致人工流产的高危因素,从而为在医疗机构中的计划生育部门开展完善的流产后服务及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对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及佛山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280例佛山市青少年女性人工流产术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佛山市青少年女性行人工流产平均年龄为(20.95±1.72)岁,学历在大专以下占多数,职业以公司职员、无业人员居多,家庭人均收入较低者占多数。未婚女性不健康的性行为问题较为严重,首次性行为的年龄为(18.12±1.29)岁,有固定性伴关系者略多于多个性伴者。性交时每次都采用避孕措施者较少,采取的避孕方法中,使用多的是安全套,但体外射精、安全期避孕、紧急避孕等易发避孕失败措施的使用率也较高。青少年女性对生殖健康与避孕知识的知晓率偏低。重复流产发生率为32.10%。结论佛山市青少年女性人工流产具有首次性生活和流产年龄小、避孕知识缺乏、低效避孕方式及未避孕比例高、重复流产率高的特点。

    作者:邓芳;潘佩光;张晓静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血管内治疗脑动脉瘤的体会(附22例报道)

    目的:评价使用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急性破裂出血动脉瘤治疗过程中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处理办法。方法本组患者22例应用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脉瘤,其中宽颈动脉瘤辅以血管支架、球囊辅助等技术完成,术前、术后、术中给予尼莫地平、法舒地尔等钙离子拮抗剂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结果22例患者21例成功栓堵;1例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动脉瘤破裂死亡。其余21例患者随访6~18个月,均生活自理,无1例复发。结论可脱卸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脑动脉瘤较理想的方法,具有微创安全可靠、效果确切的特点。术前、术中、术后应用尼莫地平、法舒地尔等钙离子拮抗剂对降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作者:何春波;李毓生;徐振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不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疼痛应激指标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及比较不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疼痛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于本院进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组)25例和B组(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2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24、48h的疼痛应激指标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B组术后12、24、48h的疼痛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 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造成的机体疼痛应激相对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尽快康复。

    作者:赵秀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46例慢性鼻窦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46例,对所选取的患者均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并在围手术期间配合开展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为显效,占91.30%;有3例患者为有效,占6.52%;有1例患者为无效,占2.17%,总有效率为97.83%。结论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配合开展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张云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PCNL术后迟发性大出血影响的因素分析及治疗(附6例报道)

    目的:探讨PCNL术后迟发性大出血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一组364例行PCNL手术的患者中,有6例在术后3~7d出现迟发性大出血。男4例,女2例,肾脏多发性结石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例,回顾性分析迟发性出血的临床表现、影响因素及治疗经验。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结果示:4例为假性动脉瘤,1例为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保守治疗1例,介入栓塞治疗5例,1例行2次介入栓塞治疗。结论PCNL术后迟发性大出血比较少见,难以预料。往往与穿刺通道有关。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该及时采用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

    作者:陈红兵;李波;刘骋;程冬;李清华;周正兴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多功能阳离子脂质体跨血脊髓屏障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阳离子脂质体通过尾静脉注入后,跨越大鼠血脊髓屏障并在局部聚集的情况。方法3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每组10只,荧光显微镜动态观察脂质体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靶向聚集与扩散情况,通过组织学观测进一步分析其与CNS细胞的关系。结果相同浓度下(75~600μg/mL),TAT-PEG-阳离子脂质体较未经TAT修饰者具更低细胞毒性,且更易被MCF-7细胞摄取;FITC标记TAT-PEG-阳离子脂质体可跨越BSCB并聚集,低倍镜下观察到许多荧光微粒聚集于CNS组织,高倍镜形象地显示出荧光微粒位于神经细胞内。结论经跨膜肽(TAT)、聚乙二醇(PEG)修饰的阳离子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靶向定位特性,可跨过BSCB,聚集于CNS细胞中,安全用作药物载体,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高仕杰;刘洋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